收藏 分享(赏)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3770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福建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 (福建专用),A组 20142018年福建中考题组,五年中考,考点一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17福建,7,3分)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 碳。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 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D.聚集日光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答案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金刚石燃烧 放出热量,B正确;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C正确;聚集日光可使金刚石燃烧,说明温度 达到了金刚石的着火点,D

2、正确。,2.(2016福建泉州,5,2分)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 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可做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答案 B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3.(2015福建龙岩,6,3分)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氧分子 B.CO2可用于灭火 C.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答案 B O2中含有氧分子,CO2中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CO2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 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

3、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 过程,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升水中只能 溶解约30毫升的氧气,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即可维持鱼类呼吸,故D错误。,4.(2016福建厦门,12,11分)下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 。空气中的 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 。 (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水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CO2可较长时间存在于深海,其原因是 。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

4、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X C2H4+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结合图中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 。,答案 (1)动植物的呼吸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其他合理答案) (2)CO2+H2O H2CO3 深海的低温高压环境下二氧化碳不易逸出(或其他合理答案) (3)H2 (4)C2H5OH+3O2 2CO2+3H2O 生物燃料是可以再生的,解析 (1)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还有动植物的呼吸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可导致温室 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等后果。 (2)在深海的低温高压环境下

5、,CO2的溶解度大,且生成的H2CO3不易分解,所以可以较长时间贮 存CO2。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H2。 (4)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碳循环的角度,生物燃料具有对环境无污染且可循环等优点。,5.(2016福建漳州,20,9分)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物质的化学式是 ; 物质的组成元素有 种; 物质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 写出CO2转化为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中 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作酸性氧化物。 SO2+2NaO

6、H Na2SO3+H2O 以上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初中学过的 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一般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答案 (1)C2H5OH 三(或3) Na+ CO2+H2O H2CO3 +4 (2)SO2 CO2 非金属,解析 (1)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其组成元素有碳、氢、 氧三种;碳酸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是N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 H2CO3;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2+x+(-2)3=0,x=+4。 (2)由题给信息知能与碱反

7、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作酸性氧化物,故SO2是酸性氧化物;初中 学过的CO2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6.(2016福建龙岩,13,8分)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是巴黎协定开放签署的第一天。协定 要求:2030年全球CO2排放量要比2014年减少2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化学吸收、富氧燃烧等“碳捕集技术”。 化学吸收就是利用化学试剂吸收CO2。 表示该技术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富氧燃烧是指用高浓度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反应,排出高浓度的CO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3)CO2也是人类生存不

8、可缺少的物质。举一例说明CO2在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 答: 。,答案 (1)温室效应 (2)CO2+Ca(OH)2 CaCO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 剧烈燃烧,发生白光,放出热量 (3)用于灭火(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2)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所以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或NaOH溶液等中吸 收。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温室肥料、灭火剂等。,7.(2015福建漳州,12节选,7分)“了解漳州,爱我家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 (3)文明之城诏安书画之乡、南靖云水谣、田螺坑土楼、华安二宜楼等享誉国内外。用 墨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 泼”)。碳点燃能与氧气反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土楼里 常设有水井,便于取水灭火,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石灰浆是修 建土楼的主要材料之一,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3)不活泼 C+O2 CO2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O2+Ca(OH)2 CaCO3+H2 O,解析 (3)由于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所以可以长时间保存用墨书写的字画;碳完全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

10、火点以下;石灰浆的主要 成分是氢氧化钙,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8.(2015福建龙岩,14,10分)如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利用CO的 还原性,将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1)写出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管口),这样做的目 的是 。,(3)通过B装置可检验A中的生成物含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此实验中,我们还认识到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的不同。 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 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 (1)3C

11、O+Fe2O3 2Fe+3CO2(2分) (2)防止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逸散,污染空气(2分) (3)Ca(OH)2+CO2 CaCO3+H2O(2分) (4)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CO与CO2分子的结构不 同(2分),解析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有毒,在装置 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是为了处理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其逸散,污染空气; (3)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 CaCO3+H2O;(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导

12、致它们的化学性质 不同,如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 化碳不能等。,9.(2015福建三明,11,2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2CuO 2Cu+CO2 (2)C2H5OH+3O2 2CO2+3H2O,解析 (1)在高温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10.(2015福建三明,14,4分)有C

13、O2、N2、O2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得溶液的pH 7(选填“”)。,答案 O2 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解析 CO2和N2均不能支持燃烧,O2能支持燃烧,因此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酸能 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是否变红来判断二氧化碳能否与 水发生反应生成酸,因此,他要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 故溶液的pH7。,11.(2015福建南平,12,7分)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碳的化合物更是种类繁多。 (1)金刚石由

14、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足球烯(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物是 。 (2)小苏打片(NaHCO3)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有一 定关系,其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n2),n表示碳原子个数,当n=2时是乙烯(C2H4),当n=3时,其化 学式为 。,答案 (1)原子 二氧化碳 (2)NaHCO3+HCl NaCl+H2O+CO2 (3)C3H6,解析 (1)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足球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 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5、(2)小苏打片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 (3)烯烃的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n2),则当n=3时,烯烃的化学式为C3H6。,12.(2014福建莆田,17节选,7分)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图示回 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 (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 (填“b”或“c”)相连。 (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 体积的紫色石蕊溶液,立即旋紧瓶 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

16、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 具有的性质是 。,答案 (1)长颈漏斗 (3)b (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塑料瓶变瘪 (5)密度比空气大,解析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口a应与b相连。 (4)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于CO2气体溶于水且有 部分CO2与水反应,瓶内CO2气体减少,气压下降,塑料瓶变瘪。 (5)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同体积CO2产生的浮力比空气的重力大,气球就会慢慢浮起。,13.(2014福建宁德,16节选,3分)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实验】 分别将石灰石和稀盐酸加入到A装置的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中

17、。 .关闭K1,打开K2,将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 (2)“虚框”位置用C装置收集CO2气体,导管的连接顺序是a与 (填“b”或“c”)连 接。 (3)当B装置中出现 (填现象)时,可判断C装置已收集满CO2。 .打开K1,关闭K2。,(4)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 (2)b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纸片由紫色变成红色,解析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a应与b连接。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B装置中出现浑浊时,说明二氧化碳已进 入B装置,则C装置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考点二 二

18、氧化碳的制取,1.(2016福建三明,18节选,7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 。 (3)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加入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 选用 (填标号)。 (4)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甲与 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答案 (1)长颈漏斗 (3)气密性 C (4)CaCO3+2HCl CaCl2+H2O+CO2 丙 反应物的浓度,解

19、析 (3)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 能溶于水,所以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选用C。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H2O+CO2。若要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实验甲与丙对照。分 析题表信息可知,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2.(2015福建福州,16节选,12分)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 ,乙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装置C收 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

20、的木条应放在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答案 (1)酒精灯 烧杯 (3)CaCO3+2HCl CaCl2+H2O+CO2 a 澄清石灰水 (4)D 引流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 氯化钙,解析 (1)甲为酒精灯,乙为烧杯。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

21、2+ H2O+CO2;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应从b端通入,空 气从a端排出,当收集满时,从a端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端,若木条熄灭,则说明 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4)装置D是过滤装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造成飞溅。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 碳、水,加热蒸发后析出的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钙。,3.(2014福建泉州,16节选,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

22、的药品是 和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 (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欲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火焰不熄灭,则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3)大理石 稀盐酸 CEF 将导管移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O2还没有收集满(或其 他合理答案),解析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因为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所以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C、E、F仪器组装成收 集装置。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应撤去导管,盖上玻璃片。若火焰不熄灭,可能的原因有二氧化碳 未收集满,或者

23、是气体里混有较多空气,或者是药品量不足,收集的二氧化碳太少等。,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18新疆乌鲁木齐,8,2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 C A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错误;B项,一氧化碳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四大 基

24、本反应类型,错误;C项,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此反应检验二氧化 碳气体是否存在,正确;D项,酚酞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无色,“CO2 H2CO3”的反应无法 用酚酞试剂验证,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错误。,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化学反应类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6广西南宁,18,2分)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答案

25、D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A项正确;实验过程中有二氧化碳 生成,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项正确;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 原性,C项正确;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流引 起试管炸裂,D项错误。,3.(2016陕西,11,2分)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 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答案 C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4.(2015北京,18,1分)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 溶液染成紫色的

26、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 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答案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故、变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故、不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比先变红,因此正确答案为D。,5.(2018河南,24,3分)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 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

27、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答案 (1)Fe2O3+3CO 2Fe+3CO2(1分) (2)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1分) (3)因为A装置能吸收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Ca(OH)2溶液变浑浊,对检验气 体生成物造成干扰。(1分),解析 (1)B装置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2)尾气可以点燃或用气囊收集起来集中处理;(3)A装置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若没有A 装置,则通入玻璃管的气体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碳也会使Ca(OH)2溶液

28、变浑浊,会对生成的二 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思路点拨 A装置是U形管,其中足量的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要验证B装 置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进入B装置的气体中一定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对后续验 证产生干扰。,6.(2017湖南长沙,47,1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

29、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 ;。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5)实验后发现试管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的方法是 。,答案 (1)不严谨 气体产物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物 (2)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中有CO2;然后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 NaOH溶液和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固体,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固体变红,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说明有CO (3)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若产生的气体为CO和CO2,没有验证CO的装置 (4

30、)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先用足量稀盐酸清洗,再用水洗,解析 (1)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还可能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2)在CO2和CO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对这两种气体进行检验,一般先检验CO2,然后利用CO的还原性检验CO。实验时为防止CO2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应检验CO2后将其除去,再进行CO的检验。(3)CO有毒,故应该在装置的最后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若产生的气体为CO和CO2,按照题图所示的装置,只能验证气体产物中是否有CO2,不能验证CO是否存在。(4)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液体倒吸,使试

31、管炸裂。(5)实验后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壁上附着的是不溶于水的CaCO3,可先用足量稀盐酸清洗,再用水洗。,易错警示 若CO和CO2同时存在,在进行成分验证时一般先检验CO2,为了不对CO的检验造成 干扰需要除去CO2,再对CO进行检验。,7.(2017重庆A,20,4分)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干电池中含有较多的碳粉和石墨,依据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石墨具有导电性 B.碳纳米管是化合物 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 (填化学式)使人中毒。 (2)把NH4Cl配制成溶液,并结合下

32、表填空。,通过观察上表可知,NH4Cl溶液的pH (填“”“”或者“=”)7。 上表中属于碱性氮肥的是 。,答案 (4分)(1)B(1分) CO(1分) (2)(1分) 氨水(1分),解析 (1)石墨具有导电性,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金刚石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 错误;当氧气不充足时,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如果室内通 风不良,容易使人中毒。(2)由表格中信息可知,NH4Cl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溶 液显酸性,则其pH7;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因此呈碱性的氮肥是氨水。,错因分析 由于审题粗心,最后一问只看到“碱性”二字,未注意到“氮肥”,

33、因此把呈碱性的 氮肥填成了碳酸钾;或只看到“氮肥”,未注意“碱性”,填成了NH4Cl溶液。,8.(2014辽宁沈阳,21,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若X为一氧化碳,Y为氧化铁粉末。 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 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甲冷却。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 。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其原因是 。,(2)若X为氮气,Y是由PbZ(Pb为铅的元素符号,Z代表另一种元素)和足量碳粉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

34、管甲,观察到甲内发生剧烈反应,同时乙 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出现了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氮气直到甲冷却。 (N2不参与反应) 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元素Z是 (填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 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将甲、乙装置断开?为什么? 。,答案 (1)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3CO+Fe2O3 2Fe+3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尾 气中含有有毒的C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CO2+Ca(OH)2 CaCO3+H2O 氧(或O) 不需要,因为N2不断通入,乙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1)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故可看到甲中红棕色粉末变为黑

35、色。一 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 方程式。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还要通一会儿一氧化碳,一氧 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要进行尾气处理。 (2)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沉淀,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碳与PbZ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Z为氧 元素。实验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装置内气压不会变小,乙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甲装置,故不需 要断开。,考点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1.(2017辽宁沈阳,10,1分)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 C

36、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A错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 氧气,B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C正确;任何难溶于水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都有气泡逸出,D错误。,2.(2018北京,21,2分)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CO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 (2)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 空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2017黑龙江

37、哈尔滨,32,7分)下列是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 ,将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时,先用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然后 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气体 ,气压 ,使瓶内压强 瓶外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 降。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答案 (7分)(1)锥形瓶(0.5分)画图要求:锥形瓶中用实线画液面;用虚线画液体;a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末 端要伸入

38、液面以下;瓶中画气泡;画直角导管,一端与胶管相连;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2分,错 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2KMnO4 K2 MnO4+MnO2 +O2(1分) 使试管均匀受热(1分) (3)增多(0.5分) 增大(0.5分) 大于(0.5分) 氧气不易溶于水(0.5分),不与水反应(0.5分),解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出。(2)用高锰酸 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 MnO4+MnO2 +O2;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然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氧气增多,压强 增大,使瓶内

39、的压强大于瓶外的压强,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所以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由于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7广西南宁,28,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是 、 。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 。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40、 。,答案 (1)锥形瓶 (2)CaCO3+2HCl CaCl2+H2O+CO2 将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 (3)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解析 A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的组合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CaCO3+2HCl CaCl2+H2O+CO2;制取O2时选用的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铁 丝燃烧会生成高温熔融物Fe3O4,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可保护集气瓶。,5.(2016河南,2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41、 (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B装 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3)若用如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请简述操作步骤。,答案 (1)A、D(或A、E)(1分) 2KMnO4 K2MnO4+MnO2+O2(1分) (2)当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到长颈漏斗中,与 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即停止。(1分) (3)先将集气瓶盛满水,然后从a口通入H2。(1分),解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A和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D或排水法收集装置

42、E,即实验装置为A、D或A、E;(2)B与C装置均可制取二氧化碳, 但B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停止原理是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管内压强增大,把 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3)当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首先将集气瓶装满 水,然后使氢气从短管通入。,易错警示 使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时,进气口容易选错。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短导管 进入,水从长短管排出。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导管进气;收 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导管进气。,知识拓展 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中,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可控制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多孔隔

43、板(导管连有弹簧夹)的优点: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17北京,13,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答案 A 氧气具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助燃剂,但氧气本身不可以燃烧,不能作燃料,故 选A。,2.(2017黑龙江哈尔滨,11,2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答案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酒精溶液中含有乙醇分子 和水分子,故A错误;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

44、有发 生变化,故B正确;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水 蒸发为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故D正确。,易错警示 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酒精溶液中存在乙醇分子和水 分子,但不能导电。,3.(2017陕西A,13,2分)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答案 D 含有不同种元素

45、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A错误;金刚石是碳单 质,但金刚石不能净化空气,故B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不能与 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也要验纯,故D 正确。,易错警示 木炭、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碳单质都具有 吸附性,如金刚石、石墨等不具有吸附性。,4.(2017北京,15,1分)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 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答案 B CO还原Fe2O3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标明反应条件、 需配平,故选B。,5.(2016江苏苏州,13,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答案 A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大量二氧化碳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但二氧化碳无毒,A项 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B项说法正确;干冰升华 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项说法正确;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项说法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