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3557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4.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六 水和溶液(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六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 (北京专用),A组 2014-2018年北京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北京,8,1分)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答案 D 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 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故A选项错误;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B选项错误;电解水实 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选项错误;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故D选项正确。,2.(2018北京,10、11,2分)依据下

2、列20 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 已知:20 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10.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 B. C. D.,11.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质质量分数:= D.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答案 10.C 11.D,解析 10.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或88 g NaNO3。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NaCl,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100 g水中加入60 g NaCl,最多只能溶解36 g,所得溶液为饱 和溶液;在100 g 水中加入30

3、g NaNO3,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100 g水中加入60 g NaNO3,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100 g水中加入90 g NaNO3,最多只能溶解88 g,所得溶液为 饱和溶液。故选C。 11.D项,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选D。,知识归纳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2017北京,1619,4分)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 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16

4、.中溶液的质量为 ( ) A.10 g B.90 g C.100 g D.110 g,17.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 B. C. D.,18.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19.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 A.26% B.29% C.35% D.40%,答案 16.D 17.D 18.C 19.A 16.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5 时,100 g水中加入10 g KCl 未达到饱和,KCl可以完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 g+100 g=110 g,D项正 确。,17.根

5、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5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在此温度下向100 g水中加 入40 g氯化钾固体,KCl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故选D。,18.向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可使溶液达饱和状态,故选C。,19.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5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质量约为35 g,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 100%,计算可得25 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故选A。,知识归纳 18.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 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易错警示 19.溶质质量是指被水溶解的固体质量,未溶解的固

6、体不能算作溶质,例如此题溶质 质量约是35 g而不是40 g。,4.(2016北京,18,1分)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液仍饱和 C.t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到t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 C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即100 g水中溶解40 g甲达到饱和,故t2 时,甲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故A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乙的饱和溶液 从t2 降温到t1 时,溶液仍

7、饱和,故B正确;没有说明甲溶液与乙溶液的质量关系,故C错误; 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温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t1 时甲、乙两者溶解 度相同,故D正确。,解题关键 要明确溶解度曲线的作用: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性。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判断结晶方 法。,易错警示 C项,t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溶质 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5.(2015北京,6,1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答案 A 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

8、性,而牛奶、果粒橙、豆浆静置后分层,因此不属 于溶液;蔗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思路分析 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蔗糖溶液;果粒橙中有固体沉淀;牛奶 和豆浆属于乳浊液。,6.(2015北京,17,1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 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质量不变 C.t2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 B A项,饱和溶液中加水即可变为不饱和溶液,该项正确

9、;B项,将t2 时a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会析出晶体使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随之减小,故该项错误;C项,同一温 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t2时,溶解度ab,故饱和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ab,该项正确;D项,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两溶液均有晶体析 出,形成t1时的饱和溶液,且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项 正确。,解题关键 本题需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要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含 义。,7.(2014北京,13,1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

10、植物油,答案 C A项,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B项,牛奶与水混合 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B错;C项,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 确;D项,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8.(2017北京,24,2分)电解水实验如下图所示。(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O2 (2)2H2O 2H2+O2,解析 (1)根据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题图可知,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 为氧气;

11、(2)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9.(2016北京,25,1分)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配制100 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 质量是 kg。,答案 90,解析 需要水的质量为100 kg(1-10%)=90 kg。,解题关键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进行计算。,易错警示 易错填成溶质的质量,要弄清溶液的组成。,10.(2016北京,37,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1)对比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 (1)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的好

12、(2)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解析 (1)将高锰酸钾固体放在不同溶剂中的现象不同,表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不同。 (2)将固体高锰酸钾和碘放在相同的溶剂中现象不同,表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不同。,解题关键 本题要明确物质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 类、溶剂种类以及温度。,审题技巧 (1)中可将和实验图中内容逐一分析:试管相同,溶剂体积相同,溶剂种类不同, 溶质质量和种类相同,结合实验现象,故可得出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的结 论。,11.(2015北京,27,4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下

13、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2 (2)吸附 (3)AB 变大,解析 (1)电解水时,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即“正氧负氢”,因此试管2中得到 的是氧气。(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

14、 味。(3)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的种类和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将 一定量的海水暴晒,水分因不断地蒸发而减少,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未析出晶体前),则 溶液的总质量也不断地减小,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评析 本题通过电解水装置图和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考查水的电解、净化与海水的淡化 等问题,第(3)问海水淡化装置新颖但简单易懂,考查的问题稍有难度。,12.(2014北京,27,6分)水是生命之源。,(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1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配制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 。,答案 (1)吸附 (2)肥皂水 (3)氧气 2H2O 2H2+O2 (4)50 g、450 g 溶解,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4)配制 5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500 g10%=50 g,需要 水的质量为500 g-50 g=450 g;主要

16、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水,1.(2018重庆A,8,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C.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两种单质,答案 C 水是生命之源,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资源;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是 一种常见的溶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选C。,2.(2018湖北武汉,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B.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17、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污染环境,答案 A 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作燃料,故A正确;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 但不能使硬水软化,故B不正确;水是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大量施用 化肥、农药会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故D不正确。,3.(2017上海,33,1分)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 A.难溶性 B.稳定性 C.吸附性 D.可燃性,答案 C 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其吸附能力很强,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等,故选C。,4.(2017江西,3,2分)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 ) A.过滤 B.蒸馏 C.吸附 D.

18、静置沉淀,答案 B A项,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B项,蒸馏得到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C项, 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和小颗粒杂质;D项,静置沉淀只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层,故 选B。,5.(2016河北,3,2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答案 A 生活中一般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使硬水软化,A正确;地球表面水资源丰 富,但淡水资源相对缺乏,B错误;许多物质如碳酸钙、氢氧化铜等不溶于水,C错误;明矾在净水 中的作用是通过吸附加速沉降,不是杀菌消毒,D错误。,6.(20

19、16河南,5,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答案 C 水和冰均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者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A错误;水的蒸发属于物 理变化,水通电分解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C正确;水沸 腾时将壶盖冲起,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本身不会变大,故D错误。,7.(2016湖南长沙,4,3分)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取之不尽,无需

20、节约 B.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水体无污染 D.矿泉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他粒子,答案 B 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要节约用水,A错误;水是一种常见的溶 剂,B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体污染,C错误;矿泉水中不仅含有水分子还含有矿物 质,D错误。,8.(2015宁夏,2,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软水一定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答案 C 水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如面粉不溶于水,A错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

21、镁化合 物的水为软水,B错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不能燃烧, D错误。,9.(2015山东聊城,3,2分)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雨水 B.矿泉水 C.海水 D.蒸馏水,答案 D 雨水、矿泉水、海水中都溶解了一些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 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D。,10.(2014山东潍坊,7,2分)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来水是纯净物 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D.过量使用农

22、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 A A项,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B项,肥皂水能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形成浮渣,可以根据浮渣或泡沫的多少区分软水和硬水;C项,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 放;D项,农药、化肥应合理使用。,11.(2018云南,23,8分)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Nature for water”。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 。 (2)“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生活中 常用 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 菌的作用。 (3)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通电一

23、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 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4)Cl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 2ClO2+2X,X的化 学式是 。 (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答案 (8分)(1)节约用水 (2)吸附 肥皂水 煮沸 (3)氧气(或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4)NaCl (5),解析 (2)活性炭具有吸

24、附作用;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 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若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 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3)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 的气体是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可以判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NaCl。 (5)甲实验是通过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热水中的白磷没 有燃烧,是因为其没有与氧气接触,错误;丙实验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

25、气体体积减小,压 强减小,软塑料瓶向内凹陷,正确;酒精灯加金属网罩可以提高温度,正确。,12.(2018天津,17,5分)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证明 水是由 组成的。(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5分)(1)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CaO+H2O Ca(OH)2,解析 (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 它们的

26、体积比约为21,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13.(2017河北,28,3分)下图所示的是电解水的实验过程。(1)气体a为 。 (2)通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答案 (1)H2(或氢气) (2)2H2O 2H2+O2 (3)水电解后产生气体,容器内气压逐渐增大,解析 (1)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与负极相连的玻 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2)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3)通电后 与两极

27、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气体使内部压强增大,所以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14.(2017天津,18,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 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5分)(1)21 O2 (2)C (3)2H2O 2H2+O2,解析 (1)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

28、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总结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考点二 溶液,1.(2018云南,8,2分)下列选项属于溶液的是 ( ) A.泥水 B.白糖水 C.玉米粥 D.蒸馏水,答案 B A项,泥水中悬浮有大量的不溶物,不属于溶液;B项,白糖水中含有蔗糖和水,是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项,玉米粥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属于溶液;D项,蒸馏水属 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易错警示 本题考查溶液的判断。溶液的本质

29、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由 溶质和溶剂组成。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具有均一 性、稳定性,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2.(2018云南,17,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液仍然饱和 D.t1 时,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答案 C 由题图可知,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故A、B正确。t2 时

30、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由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t1 时的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t1 时甲的溶解度是40 g,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时只溶解了 40 g,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3.(2018新疆乌鲁木齐,7,2分)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 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溶质的

31、质量相等,答案 B 阴影部分对A溶液来说是饱和溶液,对B溶液来说是不饱和溶液,A项错误;t1 时,A、B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该温度下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项正确;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C项错误;t2 时,A的溶解度比B大,t1 时两物质溶解度 相等,因此t2 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的A比析出的B质量大,D错误。,4.(2017上海,44,1分)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40 时将60 g该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 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40 时形成160 g溶液 B.若降温至20 ,溶质质量减少 C.若升温至60 ,溶质质量

32、分数不变 D.若升温至80 ,溶液是饱和溶液,答案 D 在4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约为55 g/100 g水,则100 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55 g,得到 溶液的质量为155 g,故A错误;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至 20 ,没有溶解的 溶质继续溶解,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故B错误;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 至 60 ,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升温至80 ,有固体析出,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D正确。,5.(2017福建,9,3分)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25 g甲充分溶解于100 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

33、溶液 B.t2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可析出晶体,答案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即t1 时将25 g甲物质溶于100 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A说法正确;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此温度下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此温度下两物质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说法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C说法错误; 甲

3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一定析出晶体,D说法正确。,解题关键 理解溶解度的含义、会看溶解度曲线是解题的关键。,知识归纳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两种饱和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陡升型)的物质中混有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变化较小(缓升型)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反之用蒸发结晶法提纯。,6.(2017黑龙江哈尔滨,13,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 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

35、向50 g水中加入甲可得80 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 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将 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都有固体析出,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在t1 时,设甲的溶解度为x g,100x=5030,解得x=60,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 正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 纯甲

36、,故C正确;题中没有说明t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无法确定两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D错误。,7.(2016河南,8,1分)下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 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 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答案 D 由题图知,t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A正确;t2 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B正确;甲的溶解度随

37、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t3 时,甲的溶解 度为50 g,则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 g溶质,向饱和溶液中加水时溶质质量不变,则加水后 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g/(75 g+50 g)100%=20%,故D错误。,8.(2016湖南长沙,13,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答案 A 通过分析

38、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在比较物 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 时,乙的 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会 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故D错误。,9.(2016重庆B,16,2分)将质量均为30 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 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 g C.温度由t2 降低到t1 时,甲溶液中析出5 g固体 D.a、b、

39、c三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答案 D 根据坐标图像分析可知,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甲不断增多,乙不断 减少,表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项错误;t1 时, 50 g水溶解的甲、乙固体质量均为30 g-10 g=20 g,则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 g,B项 错误;温度由t2 降至t1 时,无甲物质析出,C项错误;50 g水形成的溶液中,b点溶解固体的质量 为30 g-15 g=15 g,a点溶解固体的质量为20 g,c点溶解固体的质量大于a点,故D项正确。,10.(2016江西南昌,3,1分)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40、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答案 D 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固体氯化 钠;酒精水溶液中的溶质是酒精;汽水中的溶质是二氧化碳。故选D。,11.(2015江苏苏州,12,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答案 A A项,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吸收热量;B项,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 的温度升高,放出热量;C项,木炭燃烧放出热量;D项,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2.(2015重庆A,14,2分)推理是学习

41、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 蔗糖溶液应该是 (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答案 B 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但这不是均一性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溶液的均一性是指 溶液中的每一部分都相同,蔗糖溶液的上层与下层一样甜,属于均一性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蔗 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和水两种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是溶液的组成特点,不是均一性的特 点,故C不符合题意;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说明了蔗糖溶液的稳定性,不是均一 性,故D不符合题意。,13.(2015江苏苏州,25,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2、 )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饱和石灰水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 饱和溶液,答案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会看到白色沉 淀,A说法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中混 有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B说法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C说法错误;饱和石灰水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

43、中 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碳酸钙,此时溶液中溶质减少,溶液不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 液,D说法错误。,14.(2015江苏南京,15,2分)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 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 时,将50 g水加入15 g甲物质中,可得到65 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 D 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要在同一温度下,故A选项错误;t2 时,甲、乙的溶解度 相等,只能说明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选项错误;t1 时,甲的溶解度为

44、 20 g,将50 g水加入15 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 g甲物质,不能得到65 g溶液,故C选项错误;可采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D选项正确。,15.(2018重庆A,19,4分)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 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 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4分)(1)50%(1分) (2)C(1分) (3)

45、160(1分) 降低温度至40 以下(1分),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A点时,该溶液的质量为100 g,其中水的质量是50 g,则溶液中M的质量 为100 g-50 g=50 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0%。(2)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未 溶解的M,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40 时,溶液的质量为130 g,说明80 g M物质 恰好完全溶解,B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由此推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当温度升高到60 时, 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40 时,80 g M物质溶于5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4

46、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 g; 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M的 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至40 以下。,思路分析 首先看清图中的纵坐标不是M的溶解度,而是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溶液的质量变 化进行分析即可。,16.(2018天津,21,7分)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

47、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 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 时,所得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图2 将t2 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答案 (7分)(1)D (2)C (3)甲 B 28.6% ,解析 (1)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紫色溶液,不符合题意;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 意;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

48、液,不符合题意;白糖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符合题意。(2)烧碱溶 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浓硫酸稀释 时放出大量的热。(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 时,甲的溶解度是20 g,则在 t1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0 g甲;t2 时,甲的溶解度是40 g,则在t2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 解40 g甲,所以B是饱和溶液。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只能溶解10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 100%28.6%。降温时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的饱和溶液由 t2 降至t1 时仍为饱和溶液,因为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 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2 时的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易错警示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由于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40 g, 故固体甲不能完全溶解,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 g,而不是55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