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 帝国”“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宋朝属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新 的继续发展时期”“宋代文明无疑 也超越了唐代,成为中国封建经济 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期”。-朱瑞熙宋史研究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北宋的知识在近五年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如 : 07年,考查了宋朝中书门下的职能与唐朝相同的地方, 08年,考查了宋朝的通判, 09年,考查了宋朝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 10年,以王安石的观点入口,考查宋理学的形成。 11年北京卷13题考察北宋削弱相权的措施 11年重庆卷15题考察北宋和周边部族政权的关系 11年安徽卷13题以苏轼为切入点考察北宋的思想文化 11年天津卷2题
2、考察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11年海南卷3题考察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上的表现等等。,近五年全国1、2卷、海南卷、宁夏卷(这些试卷都是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有共性和互补性)来 看,共20套试卷,宋朝的试题占17道,这是所有历史知识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三千宠爱于一身,-直击高考热点:北宋王朝,“上(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问题1:宋太祖所谓的外忧和内患指什么?宋太祖更担忧的是哪一种?,自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开始,在中国的中原 地区,兵祸连结的状况持续了二百余年,骄
3、兵悍将们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叛乱,割据和混 战的悲剧,“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卷50兵志造成一幕又一幕叛乱,割据和混战的悲剧原因是什么?,在地方: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问题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
4、其钱谷,收其精兵,藩镇割据 (君弱臣强) 大将专权,宋初之“弊”,防“弊”,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君强臣弱,强化中央集权,材料一 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
5、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梁溪全集卷43辞免知枢密院事札子) 为了巩固军权,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防止军队为武将所私有,根除武将专横 叛乱的根源,严令“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历代名臣奏议卷317。,使京师与外地驻军更换驻扎地点,不让禁军 将领久留一地。将士频频调换,关系疏远, 形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兵无常帅, 帅无常兵”的局面,使得将士在较短的时间 内难以形成牢固的统属关系和滋生反叛中央 的
6、行为。,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司马光涑水记闻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朱弁曲洧旧闻,一.集中军权,解除现任大将的兵权,(由地方军的精壮之士编入禁军),(更戍法、内外相制),(统领权:一分为三调兵权: 枢密院),(二)效果:,防止地方割据,防止大将专权,加强皇权,(三)弊端:,(一)措施,指挥不灵,战斗力削弱,2005年12月31日,一则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2003年制定的计划,在总员额250万的基础上如期裁减员额20万。而这也是中国的第10次裁军了.,北宋军队人数示意图,实际的研究证明,北宋人口已经达到
7、1亿,这比以前以为不足5000万要增加很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6卷),探究:为什么北宋的军队数量和其全国总人口不相对称?这种不对称性给北宋带来了什么问题?这么多的军队是不是意味着宋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秦,汉,唐,北宋,枢密院,三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中书,参知政事(行政),趋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一方“多以赋入自赡, 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 ;北宋统一 后,根据赵普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 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 辇送京师”。由此,“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
8、。,削除了地方割据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从根 本上解除了藩镇割据之祸患。,二.集中行政、财权、司法权,(一)中央,(二)地方,(文官做知州, 设通判),(转运使),地方财政困难,(中央派文官担任),三、发展科举制,考试分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开始成为最主要的科目,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影响: 扩大了北宋的政权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作用; 但造成了官吏多而杂的局面,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探究: 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1064),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是何原因?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导致官僚机
9、构的迅速膨胀。有时三五个人担 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 行政效率很低。,藩镇割据 (君弱臣强) 大将专权,宋初之“弊”,防“弊”,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君强臣弱,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科举制,积贫积弱,新“弊”,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思考:北宋初期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积极:,恶果:,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财政开支庞大,地方财政困难 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特点:从控制军权入手,分化事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
10、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 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 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
11、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2. (11北京)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 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得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高考回顾,c,c,3.(11年重庆卷)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以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重开边境贸易 割让幽云十六州 约为兄弟之国 封元昊为夏国王 A. B. C. D. ,B,4.(11天津文综)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12、”题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A,5.(11海南)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C,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
13、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变式训练,7.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 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 。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 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美化程度的不同,谢谢大家!,经济北宋时期的商业革命,1.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2.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3.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如夜市、早市),交易活动不再 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4.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5.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市镇,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
14、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 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图表反映了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高考回顾,7.有人这样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 家酒店,此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这反映出当 时城市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繁荣、店铺林立 B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C交
15、易的场所相对固定 D商业活动不再受限制,变式训练,8.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 (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由商业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是当时商品 经济发展的写照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 B C D,思想文化领域,1.宋朝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2.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指南针:北宋时制成的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北宋时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专门设立机构, 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发明“突火枪”。,3.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体例宋词,4.两宋时期,宫廷画最为活跃,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16、 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9.欧阳修上疏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 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 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 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0.宋朝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11.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 盖传写不给。今(雕)版大备,士庶之家皆
17、有之,斯乃儒者 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高考回顾,12.“自宋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千古,论者以为成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变式训练,13.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本残页。竟专家考证丁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术,美国芝 加哥大学钱存训教授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该残页证明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温
18、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 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佛经 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办法,北宋与部族政权的交往: 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 部,并逐步汉族封建化。916年称皇帝建契 丹国。仿汉字创制契丹文字。后改国号为辽, 实行潘汉分治的制度。1005年和北宋签订澶 渊之盟、对峙局面形成。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 称西夏。1044年和北宋订立和议。 北宋中后期,女真族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推行猛安谋克制。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 灭北宋。,冗兵、冗官、冗费。北宋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形
19、成了冗官局面;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冗兵现象,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冗兵、冗官和每年送给辽、西夏的银绢,形成冗费。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局面。,南宋初的汪藻说:“祖宗时,武臣莫尊三衙,见大臣必执梃趋庭,肃揖而退,非文具也,以为等威不如是之严,不足以相制。”浮溪集卷1; “沈氏笔淡曰:三衙内中见宰执,皆横杖于文德殿后,立廊阶下唱喏,宰相出,立阶揖之。外遇从官于通衢,皆避焉。,在新课程下,历史考试的范围大大地缩小!对考试内容在深度、广度的挖掘上,却不断的增强。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其体例结构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但它包括了从战国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高考考查这个专题时,命题专家往往在横向知识上拓展不宽,可纵向知识上挖掘得却很深。北宋的相关内容的考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在复习中,对高考已考知识,不能大意,更不能抱着考过的内容就不考的心态。复习中,仍以夯实基础,高考考查的相关内容要面面俱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