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1吉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室分工程电源及接地质量标准手册中国移动吉林公司工程建设部二 一 五 年 九 月I2目 录1 总则 32 分工界面 43 相关依据 44 系统供电要求 54.1 市电引入基本规定 .54.2 电缆选型 .54.3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 .64.3.1 新建站的 220V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 64.3.2 新建站的 380V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 74.3.3 共址站的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 84.4 新增交流配电箱工艺要求 .95 系统接地要求 115.1 接地基本规定 .115.2 设备保护地接
2、地方式 .115.2.1 设备安装于室内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 115.2.2 设备安装于室外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 135.2.3 设备安装于室外新增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 135.3 铜覆钢接地极 .145.4 接地线施工要求 .165.5 接地电缆规格要求 .166 施工注意事项 16I31 总则为规范吉林省分布系统工程引电、接地的规范性,特编制此标准手册。本手册规定了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分布系统中有源设备引电、接地的通用要求及引接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吉林省室分工程,在协调设备安装位置时,要统筹考虑设备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和接地、引电的便利性。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本标准
3、。本标准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及各分公司进行室分工程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最低要求,并作为工程检查的参考依据。本标准手册最终解释权归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分公司工程建设部。2 适用场景分布系统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有源设备安装场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室内型有源设备安装位置 远离用户、人员稀疏场景:如弱电井、电梯间、仓库、棚顶等; 距离用户近、人员密集场景:如走廊、教室、办公室等。(2) 室外型有源设备安装位置 居民楼附近:如单元门雨搭上方或楼顶等; 居民区园区内:如草坪、广场、路边、围墙上等; 交通系统的监控杆上; 路灯杆上,或一体化路灯杆、射灯内。3 分工界面(1) 建
4、设单位负责外市电的引接(2) 设计院: 负责提出供电及接地方案; 负责新增交流配电箱的技术要求; 负责引电相关电缆规格要求。 (3) 集成商: 负责设备安装位置、市电引入位置、地线引接位置及走线路由的协调; 负责提供交流箱、负载断路器箱及其安装; 负责业主市电引入点到交流箱、交流箱至负载断路器箱电缆的选配、布放;负责负载断路器箱到 RRU 电缆、RRU 接地电缆的布放; 共址站负责核实原有分路及线缆规格型号是否满足新增负载供电需求。 I4(4) 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 4 相关依据(1)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0689-2011) ;(2) 国家标准建筑
5、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3) 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4) 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5040-2005) ;(6)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1051-2010) 。5 系统供电要求5.1 市电引入基本规定(1) 引电位置对于二次引电的物业点:室内安装的设备用电由用户端配电箱(或屏)空余开关引接。室外安装的设备用电首选由附近建筑物内配电箱空余开关引接,其次由室外变压器下设配电箱内空余开关引接。安装于交通系统监控杆上的设备用电由监控杆所用配电箱
6、内空余开关引接。(2) 引电要求室外布放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套钢管敷设,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在两端做接地处理。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做接地处理,接地点应避免在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设立或引入。为防止电缆被盗,电缆在室外沿墙出土部分需要套钢管,长度不小于 2.5 米,钢管要接到接地装置上。5.2 电缆选型室内分布系统由于距用户距离近、人员密集,建议优先选择 WDNA-RYY(铜芯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及护套耐火软电缆)型号电缆,室外分布系统也可以采用ZA-RVV(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型号铠装电缆。电缆推荐采用移动集采厂
7、家: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电力电缆I5有限公司;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江苏凯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鲁能泰山曲阜电缆有限公司。根据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 C,涉及的电缆载流量见下表,可参考。表 5.2-1 13kV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铜芯)绝缘类型 聚氯乙烯绝缘空气中敷设 聚氯乙烯绝缘直埋敷设护套 无钢铠护套 无钢铠护套 有钢铠护套电缆导体最高工作温度() 70电缆芯数 二芯 三芯或四芯 二芯 三芯或四芯 二芯 三芯或四芯2.5 23 19 4 31 27 46 40 44 39 6 40 35 58 49 55 4
8、8 10 57 49 80 68 76 65 16 77 67 107 90 102 88 25 102 89 135 116 129 112 35 123 106 175 142 169 135 电缆导体截面(mm 2)50 156 134 203 173 196 166 5.3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大部分场景不具备安装-48V 电源系统的条件,采用市电交流 220V 供电。新建电源系统由业主电源引入开关、市电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含电表) 、交流配电箱输出电缆、RRU 设备侧负载断路器、RRU 设备电缆、受电设备 RRU 组成。根据用户端市电类型分为 380V 输入及 2
9、20V 输入 2 种,分别见下图。I6图 5.3-1 室分电源供电系统框图(220V 输入)图 5.3-2 室分电源供电系统框图(380V 输入)对于仅有一台引电设备 RRU 需求的站点,无需增设交流箱,可由用户端空余6A 分路直接引接至 RRU 设备附近的负载断路器盒,采用不小于 2.5mm2电缆,RRU设备在负载断路器处引电。必须保障设备前端有空开保护控制。5.3.1 新建站的 220V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若 RRU 设备数量较多,则需配置配电箱。此类情况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分路多数为I710A/220V、16A/220V、25A/220V、32A/220,其中以
10、 10A/220V、16A/220V 居多。此时新增交流配电箱,交流配电箱输入由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分路引接,根据用户端空余分路大小以及计划所带用电设备 RRU 的数量,配置新增交流配电箱的输入输出分路大小及数量,交流箱输入端设置总电量计量表。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 220V 分路、市电引入电缆、新增交流箱的输入输出分路配置之间的匹配见下表。表 5.3-1 新建站市电引入(220V)分路、市电引入电缆、交流箱分路配置表市电引入要求 新增交流配电箱要求市电引入分路 220V市电引入电缆线径(铜芯)输入分路输出分路防雷分路输出电缆线径(铜芯)最多可带RRU 数量(个)10A 34 或 2
11、4 10A/2P 6A/2P 3 路 6A/2P 32.5 316A 34 或 24 16A/2P 6A/2P 7 路 10A/2P 32.5 725A 36 或 26 25A/2P 6A/2P 11 路 15A/2P 32.5 1132A 310 或 210 32A/2P 6A/2P 15 路 20A/2P 32.5 15注 1:若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有保护地排,则采用 3 芯电缆,若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无保护地排,则市电引入电缆采用 2 芯电缆,同时交流箱保护地电缆单独布放,采用16mm2电缆。注 2:考虑电缆的抗机械拉伸强度,新建站建议采用 4mm2及以上电缆作为总输入电缆。注 3:
12、配电箱内配置限压型 SPD,最大通流容量为 10KA,残压小于 2.5KV。即:(1)RRU 数量小于等于 3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10A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4mm2电缆,配置 1 个 10A/2P 交流配电箱,配电箱输出配置 6A/2P 3 路,最多为 3 个 RRU 供电。(2)RRU 数量大于 3 个,小于等于 7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16A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4mm2电缆,配置 1 个 16A/2P 交流配电箱,交流箱输出配置 6A/2P 7 路,最多为 7 个 RRU 供电。(3)RRU 数量大于 7 个,小于等于 11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25A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13、 6mm2电缆,配置 1 个 25A/2P 交流配电箱,交流箱输出配置 6A/2P 11 路,最多为 11 个 RRU 供电。(4)RRU 数量大于 11 个,小于等于 15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32A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10mm2电缆,配置 1 个 32A/2P I8交流配电箱,交流箱输出配置 6A/2P 15 路,最多为 15 个 RRU 供电。所有新增交流箱输出分路至单个 RRU 设备侧断路器电缆均采用 32.5mm2电缆。5.3.2 新建站的 380V 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若建筑物内 RRU 设备数量非常多且按楼层或区域分散,并且用户端具备 380V空余分路,则
14、可采用引入 380V 总配电箱连接多个 220V 分配电箱的方式供电。在总配电箱配置安装总电量计量表,分配电箱不需安装电量计量表。此类情况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分路多数为25A/380V、32A/380V、63A/380V。此时新增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总配电箱输入由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分路引接,根据用户端空余分路大小以及计划所带用电设备 RRU 的数量,配置总配电箱的输入输出分路大小及数量,分配电箱配置参照表 5.3-1。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空余 380V 分路、市电引入电缆、新增总配电箱的输入输出分路配置之间的匹配见下表。表 5.3-2 新建站市电引入(380V)分路、市电引入电
15、缆、总配电箱分路配置表市电引入要求 新增总配电箱要求市电引入分路380V市电引入电缆线径(铜芯)输入分路输出分路(根据需求配置)防雷分路输出电缆线径(铜芯)总配电箱保护地电缆线径(铜芯)最多可带RRU数量(个)25A 46 25A/3P 16A/2P 4 路 10A/3P 34 16 2832A 410 32A/3P 16A/2P 6 路 20A/3P 34 110 3663A 425 63A/3P 25A/2P 7 路 25A/3P 36 116 72注 1:表格中总配电箱输出分路大小及数量为参考,可根据 RRU 设备分布情况设置,分配电箱大小及输入电缆则根据总配电箱输出分路大小选择,可参考
16、表格 4.3-1 数据,总配电箱所带 RRU 总数不超过表中数据。注 2:考虑电缆的抗机械拉伸强度,新建站建议采用 4mm2 及以上电缆作为总输入电缆。注 3:总配电箱内配置限压型 SPD,最大通流容量为 40KA,残压小于 4KV。即:(1)RRU 数量小于等于 28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25A/3P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6mm2电缆,配置 1 个25A/3P 总配电箱,总配电箱输出配置 16A/2P 4 路,可为后端 4 个 16A/220V 分配I9电箱供电,每个 16A 分配电箱可为 7 个 RRU 供电,最多为 28 个 RRU 供电。(2)RRU 数量大于 28 个,小于等于
17、36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32A/3P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10mm2电缆,配置 1 个32A/3P 总配电箱,总配电箱输出配置 16A/2P 6 路,可为后端 6 个 16A/220V 分配电箱供电,每个 16A 分配电箱可为 7 个 RRU 供电,最多为 36 个 RRU 供电。(3)RRU 数量大于 36 个,小于等于 72 个市电引入由用户端 63A/3P 回路引接,引接电缆采用 25mm2电缆,配置 1 个63A/3P 总配电箱,总配电箱输出配置 25A/2P 7 路,可为后端 7 个 25A/220V 分配电箱供电,每个 25A 分配电箱可为 11 个 RRU 供电,最多为 7
18、2 个 RRU 供电。所有新增交流箱输出分路至单个 RRU 设备侧断路器电缆均采用 32.5mm2电缆。5.3.3 共址站的市电引入容量、引入电缆、交流配电箱配置(1)可参考新建站原则及配置方案核实。(2)也可参照下表进行总分路大小及总输入电缆规格核实。表 5.3-3 共址站市电引入(220V)分路、市电引入电缆配置表RRU 负载计算 市电引入总开关及引入电缆单机功耗(W)数量(个)功耗合计(W)总开关不小于(A)二芯电缆截面不小于(mm 2)三芯电缆截面不小于(mm 2)400 1 400 3 2.5 2.5400 2 800 6 2.5 2.5400 3 1200 10 2.5 2.540
19、0 4 1600 10 2.5 2.5400 5 2000 16 2.5 2.5400 6 2400 16 2.5 2.5400 7 2800 16 2.5 4400 8 3200 25 2.5 4400 9 3600 25 4 4400 10 4000 25 4 6400 11 4400 25 4 6400 12 4800 32 6 6400 13 5200 32 6 6400 14 5600 32 6 10400 15 6000 32 6 10其他部分参考其他章节要求,如电缆要求为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等。I105.4 新增交流配电箱工艺要求 箱体钢材厚度不小于 2mm,要
20、求涂防腐亚光漆。 配电箱具备 SPD,要求 SPD 为限压型,总配电箱为 B 级防雷,最大通流容量为 40KA,残压小于 4KV;分配电箱为 C 级防雷,最大通流容量为 10KA,残压小于 2.5KV。在 SPD 的引接线上,应串接空开,空开的标称电流不宜大于前级供电线路空开的 1/1.6。 输入、输出分路参见表 4.3-1、4.3-2。 配电箱可挂墙安装,上、下出线。 交流箱具备计量电表,电表精度 1.5 级,内置互感器,若总配电箱配置安装总电量计量表,则分配电箱不需安装电量计量表。 交流箱具备保护地排,孔数需要与输出分路数量对应。 新增断路器均采用微型断路器,C 型脱扣曲线,短路分断能力
21、10KA。技术条件满足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 2 部分断路器 (GB 14048.2-2008)要求。 箱内电缆布线空间应满足要求,并考虑施工时的电缆曲率半径。 室外型交流箱在以上要求基础上,还需满足机箱防护等级应达到 IP55,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雨、防尘、防盗等措施。配电箱示意图如下,输入输出分路大小参考表 5.3-1、表 5.3-2。I11图 5.4-1 220V 配电箱示意图图 4.4-2 380V 配电箱示意图I12图 4.4-3 3 配电箱外观示意图外观示意图中,配电箱尺寸为参考尺寸,实际尺寸根据分路配置实际确定。6 系统接地要求6.1 接地基本规定无论是利用原有接地系统还是新增接
22、地系统,均要求接地阻值满足不大于10。在保证新增设备或新增设备所在建筑物位于接闪器(避雷针或避雷带等)的保护范围内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室分设备所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找到接地排或接地端子箱。 若原有建筑物接地系统不满足接地阻值不大于 10 的接地要求,或者新增设备为室外安装并所在位置距离原有建筑物较远(大于 30 米)时,采用新增接地系统方式。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 30m。6.2 设备保护地接地方式6.2.1 设备安装于室内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根据原有接地排及接地端子箱位置按优先级排序情况如下: 就近原则,室分设备优先选择设备所在机房(或走线间或其他位置)内的原有接地排引接保护
23、地。 若用户端配电箱(或屏)内具备保护地排,则设备保护地可由箱内地排引I13接。 若室分新增设备所在机房无接地排时,可利用附近机房或同层走线间内接地排,在距离不超过 30 米的情况下,可分为两种情况,当这两点间距离较近且布放电缆方便,可采用室分新增设备保护地电缆直接引接的方式。另一种情况是当这两点间不适合布放电缆可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至室分设备所在机房,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 若找不到接地排,对于室内无法接地情况,可以采用从室外接地,引入室内的方法给予解决,室外接地系统详见 6.2.3/6.2.4/6.2.5。 若找不到接地排,则可以查找接地端子箱(等电位箱) ,
24、一般是安装在建筑物楼栋的各单元一层或高层建筑的电气专用电井内。一般接地端子箱附近能够找到垂直接地干线(砸墙查找) ,找到后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新增设备附近。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 凿取设备附近柱子,找到柱内钢筋,楼柱钢筋应选取全程焊接连通的钢筋,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设备附近。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接地引入线应避免从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引入。一般雷电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6.2.2 设备安装于室内新增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若原有接地系统阻值不满足或无接地系统,则需要在室外新增接地系统,设备保护地由
25、新增接地系统引接。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如果新增接地体与原有建筑物距离不超过 30 米,则新增接地体应与周围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焊接联通,连通点不少于 2 点。 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 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接地体埋深。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 2.5m 的热镀锌钢材、铜材、铜包钢等接地体,也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确定。垂直接地体间距不宜小于 5m,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 当城市环境不允许采用常规接地方式时,可采用接地棒接地的方式。 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扁
26、钢或铜材,水平接地体应与垂直接地体焊接连I14通。除在混凝土中的接地体之间的所有焊接点外,其他接地体之间所有焊接点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接地体采用热镀锌钢材时,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的壁厚不应小于 3.5mm。角钢不应小于 50mm*50mm*5mm。扁钢不应小于 40mm*4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接地体采用铜包钢、镀铜钢棒和镀铜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镀铜钢棒和镀铜圆钢的镀层厚度不应小于 0.254mm。 接地装置的焊接长度,采用扁钢时不应小于其宽度的 2 倍,采用圆钢时不应小于其直径的 10 倍。由新增接地体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设备所在建
27、筑物附近(此段直埋,埋深不小于 300mm) ,然后沿墙敷设至室分设备所在机房附近,再经孔洞布放至机房内,新增室分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注意做好镀锌扁钢的防腐处理、孔洞的封堵及孔洞的防水处理。6.2.3 设备安装于室外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根据现场情况按优先级排序情况如下: 利用楼顶避雷带,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新增设备附近。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热镀锌扁钢布放时避开建筑物四角。 查找接地端子箱(等电位箱) ,一般是安装在建筑物楼栋的各单元一层或高层建筑的电气专用电井内。一般接地端子箱附近能够找到垂直接地干线(砸墙查找),找到后采
28、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设备附近。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 凿取设备附近柱子,找到柱内钢筋,楼柱钢筋应选取全程焊接连通的钢筋,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新增设备附近。室分新增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接地引入线应避免从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引入。一般雷电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6.2.4 设备安装于室外新增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若原有接地系统阻值不满足,则需要新增接地系统,设备保护地由新增接地系I15统引接。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如果新增接地体与原有建筑物距离不超过 30 米,则新增接地体应与周围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焊接联通,连通
29、点不少于 2 点。 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 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接地体埋深。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 2.5m 的热镀锌钢材、铜材、铜包钢等接地体,也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确定。垂直接地体间距不宜小于 5m,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 当城市环境不允许采用常规接地方式时,可采用接地棒接地的方式。 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材,水平接地体应与垂直接地体焊接连通。除在混凝土中的接地体之间的所有焊接点外,其他接地体之间所有焊接点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接地体采
30、用热镀锌钢材时,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的壁厚不应小于 3.5mm。角钢不应小于 50mm*50mm*5mm。扁钢不应小于 40mm*4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接地体采用铜包钢、镀铜钢棒和镀铜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镀铜钢棒和镀铜圆钢的镀层厚度不应小于 0.254mm。 接地装置的焊接长度,采用扁钢时不应小于其宽度的 2 倍,采用圆钢时不应小于其直径的 10 倍。 由新增接地体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焊接引至室分设备附近,室分设备的保护地可接至热镀锌扁钢。6.2.5 设备水泥台自做地网对于室外新建水泥台上安装室分设备场景,可在建设水泥台时敷设地网,多个水泥台之
31、间若不超过 30 米,则相邻水泥台地网之间可采用热镀锌扁钢进行有效连接,室分设备的保护接地由此地网的热镀锌扁钢引接。此场景下的地网建设方式可参照 6.2.4 章节。I166.3 铜覆钢接地极由于室分设备安装场景多,受场地大小及地面破坏程度限制,为便于施工,新建接地系统推荐使用铜覆钢棒材作为接地极。铜覆钢接地极数量至少 2 根,接地网接地电阻10 即可,若不满足,可再增加。主要内容如下:(1)铜覆钢材料铜覆钢是指钢芯体的表面被铜均匀包裹的材料,包括铜覆钢棒材、铜覆钢板材以及铜覆钢线材。本方案采用铜覆钢棒材。(2)铜覆钢棒材要求要求同层表面应结晶细密、颜色均匀、光滑洁净、无明显的针孔、凹坑、麻点、
32、起泡、剥皮、结疤、裂纹、烧灼及共沉积杂质和表面污染物,不得有露覆、浮铜和黑斑。铜层厚度要均匀,最小值不得小于 0.25mm。采用的铜覆钢棒材应采购专业厂家产品,要求具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及检测报告。(3)规格型号选择建议选择长度不超过 1.2m 的铜覆钢棒,便于施工,每组至少采用 2 根,最下面一根需要选择一头带尖头的,如下图:图 6.3-1 单根铜覆钢接地极示意图(4)施工方式施工时采用电动锤利用驱动头逐根打入地下,每 2 根采用连接器连接,直至阻值满足接地网接地电阻10。最上面一根顶端要求埋入土内。由顶端热熔焊接40mm*4mm 热镀锌扁钢引接至室分设备附近作为接地排。I17图 6.
33、3-2 两根铜覆钢接地极连接示意图6.4 接地线施工要求 接地线与设备及接地排连接时,必须加装铜接线端子,并应压(焊)接牢固。 接线端子尺寸应与接地线径相吻合。接线端子与设备及接地排的接触部分应平整、紧固,并应无锈蚀和氧化。 接地线应采用外护层为黄绿相间颜色标识的阻燃电缆。6.5 接地电缆规格要求室分系统新增电源设备保护地电缆截面积不小于下面表格中要求。表 6.5-1 新增设备保护地电缆规格要求新增设备 新增设备保护地电缆规格(mm 2)25A/380V 总配电箱 1632A/380V 总配电箱 11063A/380V 总配电箱 116100A/380V 总配电箱 116220V 分配电箱 1
34、67 施工注意事项(1)、 安装位置要保证设备便于维护和散热需要。I18(2)、 设备底部与线槽相距 2530cm。(3)、 设备底部距离地 1.21.5 米。(4)、 设备安装要牢固、端正,多设备处各设备要对应整齐,排列有序。(5)、 采用线槽布线方式,周围不允许有明线漏于表面。(6)、 线槽安装要横平、竖直。(7)、 线槽内布线要整齐、规则,尽量避免交叉,杜绝留有余长。(8)、 走线不能有交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9)、 井道、槽道内电缆要在一侧布放并保持平直、整齐、不准交叉、扭曲,用扎带绑扎在槽道横档上,多余的扎带均要剪掉,不准沿消防水管和热水管布线。(10) 、设备标签、热缩套管必须齐全。(11) 、室外设备安装要根据现场情况但要保障安全。(12) 、严禁同一开关输出端并接电缆,严禁在开关输入端接线给设备。(13) 、室外交流配电箱要有安全提醒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