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 公共管理;2、农村公共管理;3、科层制;4 、文官制度;5、农村公共管理组织;6、非政府组织;7、农业科技;8、农村教育;9 、农村文化;10、社会保障;11、农业环境;12 、自然资源;13 、水体污染;14、土壤污染;15、可持续发展;16、农田水利;17 、农业信息化;18 、合作社;19、社区;20、农村公共危机。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目的是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2、农村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单位和所有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公共组织一起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关系
2、到农民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农村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目的是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3、科层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法。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4、文官制度,就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任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5、农村公共管理组织,是以实现农村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将提供农村生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所需的各项公共产品及相关公共服务作为其基本职能,按照法定程序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6、非政府组织,指在一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
3、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此句可以不要。 )7、农村科技,是人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交流、培训、提供信息等方式,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引导、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村经济水平。8、农村教育,是在农村区域发生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区域性教育。9、狭义的农村文化,是指一定区域的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村文明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
4、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的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的程度。广义的农村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即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特定民族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特定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社会生活规范、文化发展模式以及由之产生的功能机制。 (都可以,与之意思相近均可。 )10、社会保障,是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政府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赠等手段筹集资金,向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无收入者或者生活困难
5、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11、农业环境,是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是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社会环境的综合,它以农村自然环境为主,农业环境在地域上涵盖了农村、牧区、农区、林区等。其组成要素主要有水体环境、土地资源环境、大气环境、聚落环境。 (此句可不要。 )12、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或: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13、水体污染,是水体因污染物的影响,导致水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能、生物组分等方面特征发生改变,致使水质恶化,影响水
6、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14、土壤环境污染,简称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也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发展所需的能力。16、农田水利,是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17、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体系,使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完善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18、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
7、作组织形式。19、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20、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一系列严重危害农村社会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其危害在于对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冲击,从本质上讲,农村公共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共产品供求失衡。1、我国农村公共管理的特点有哪些?(1 )农村居民日益上升的非经济需求要求公共管理的目标多元化(2 )农民公共需求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3 )农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的多元化(4 )农村公共管理对管理手段和方法要求因地而宜(5 )农村公共管理具有较高的管理成本(6 )农
8、村公共管理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 )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2 )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3 )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4 )重视效率追求。(5 )改造公务员制度。(6 )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3、农村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职能有哪些?(1 )政治职能(2 )经济职能(3 )文化职能(4 )社会管理职能4、计划的 5W1H 分别是什么 ? 什么(What) ; 为什么做(Why ) ; 时做(When) ; 何地做(Where) ;谁来做(Who ) ; 如何做(How ) 。5、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9、有哪些?(1 )教育经费严重短缺(2 )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3 )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况未能实现有机统一(4 )教育体系不健全(5 )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6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意义有哪些?(1 )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资源供给以及容量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发展高效农业。(2 )利于重塑农业发展模式,摈弃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发展功能。(3 )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解决农村贫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4 )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
10、推进全国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7、分阶段总结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在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1 )资金投入不足与投向不合理共存,政府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2 )制度设计的缺陷(3 )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4 )水利设施体系构成不合理(5 )市场化改革不到位8、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1 )发布频率低,缺乏有效整合与共享(2 )信息服务能力弱(3 )用于软件开发和网络运行维护的经费投入不足(4 )复合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5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9、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新思路有哪些?(1 )推动村民自治向新型乡村治理转型。(2 )创新体制机制,明确牵
11、头部门。(3 )找准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4 )运用系统方法,妥善处理多重关系。(5 )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10、写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1、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2、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3、培育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努力建设农村人才队伍5、创新农村文化管理机制1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有哪些?(1 )组织机构健全;(2)民主选举;(3)民主决策;(4)民主监督;(5)自愿加入与自由退出;(6)章程完善。12、实现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的路径有哪些?(1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2 )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
12、社区服务管理(3 )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4 )推进农村社区法制建设(5 )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6 )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7 )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8 )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综述:1、简单总结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并根据总结分析公共管理在治理方面有哪些变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总结自加入 WTO 以来,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进行了哪些制度改革,这些制度改革的成效如何。2、总结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分别从工具价值角度、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和竞争角度分析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的作用。3、分析我国新农合的特点,并总结现阶段我国新农合面临哪些难题。4、分析总结现
13、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总结,分析总结改善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对策。1、简单总结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并根据总结分析公共管理在治理方面有哪些变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总结自加入 WTO 以来,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进行了哪些制度改革,这些制度改革的成效如何。治理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到 20 世纪末期才逐渐出现。西方学者认为,应用治理理论来替代统治理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民主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和背景:1)最为根本的因素之一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给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尤其是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影响;2)工业主义和理性主义对公司管理的共同启示;3)治理理
14、论的产生受惠于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4)治理理论的出现是一种对国家传统的官僚制和市场形势的批评的回应;5)世界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产生。公共管理在治理方面的变革:1、从政府垄断走向市场参与 举例说明 2、从金字塔的科层官僚组织走向扁平式结构举例说明 3、从集权行政走向分权行政 举例说明 4、从统治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举例说明自加入 WTO 以来,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进行了的制度改革有:1、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如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起到了农户联合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作用,又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有效解决了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
15、农地制度导致的农户规模小,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高的问题。2、重视公民的参与管理积极性,实现管理民主化。如在农村实行乡村自治。乡村自治的出发点是好的,使农村摆脱了人民公社制一类的严格的行政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在农村主要人口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村民自治的效果并不好。2、总结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分别从工具价值角度、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和竞争角度分析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的作用。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保险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动机和理由。举例说明年轻人缺乏远见和家长主义观点所致。举例说明减轻道德风险的考虑。举例说明节省决策成本和管理成本。举例说明社会保障是收入再分配的实现途
16、径,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举例说明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产生的作用。从工具价值角度理解,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层面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平滑风险扩大内需,为贫困者提供收入支持以缓解贫困。社会保障对于政治层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促使低收入阶层服从于精英阶层的统治,增强对政权合法性的认同,有利于通过民主和进步推动社会实现公正,进而维护政治和思想稳定举例说明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视角分析,实行社会保障有助于回应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通过构建惠及普通民众的社会安全网,加强民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举例说明从竞争角度看,国家提供一系列福利制度,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越
17、他国,争取成为福利国家典范,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举例说明论述题字数一般在 600 字以上,至少也要有 500 字。总结原因是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即总结要有依据。3、分析我国新农合的特点,并总结现阶段我国新农合面临哪些难题。我国新农合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新农合的政策目标是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确保农民不吃假药,又要价格合理,就近得到医疗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新农合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原则上农村居民自愿参加,由于从上至下对参合率等指标进行层层考核,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为村民垫付保费。农民和政府共同投资,人均筹资规模从 2003 年试点时的 30 元,增加到
18、 2015 年的 500 元,其中财政补贴占总筹资规模的比重超过 75%。地方财政补贴差异很大,这取决于地方财政实力。新农合基本运作以县为主,全县农民实行基本统一的费率,与以前的合作医疗以村或乡为基础相比,统筹层次明显提高,这样能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疾病风险,增加了社会保障网络对疾病风险,尤其是对传染病疫情的抵抗能力。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首先保证的是对农村居民住院花费的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这是对养儿防老功能的替代。新农合面临的难题有:新农合覆盖面迅速扩大,政府补助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增加。举例说明如何降低道德风险。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对新农合基金的可信且有效的管理。举例说明农村基层医
19、疗机构服务质量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存在差距。举例说明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报销问题。举例说明4、分析总结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总结,分析总结改善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对策。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与投向不合理共存政府投入资金额度有限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模式难以为继,相应的建设和修缮工作几乎停滞。政府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沿袭“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策略和思路。因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长期“带病”超负荷运行,已有的中小型灌溉区近 70%的设施
20、老化失修。事实上,相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沟、塘、渠、堰、湖、水库等“小农水”的作用更为突出。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导致农村中小型储水设施普遍存在“一下雨就满,一天晴就干”的现象,这是农村旱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这两段要其中一段即可。2、制度设计的缺陷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一直依靠的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强制动员机制。依靠计划经济的行政命令,尽管设计不够先进,但相对完善的水利体系尚能支撑农田水利设施的低水平运转。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这种强制性的社会资源动员机制尽管在不断弱化,但依然可以依靠收取“乡提留,村统筹” (三提五统)作为固定的村庄公共建设资金来源,并且从
21、制度上仍然规定农民有义务通过“两工” (积累工和义务工)来为村内的公共基础建设无偿投入劳动。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乡村机构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不再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由于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基层水利站日益边缘化。在缺乏资金支持、缺乏人员编制、自身生存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解决农村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多地借助建筑工程和技术手段,而运用管理制度来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尚未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工程和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水资源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关键。这两段要其中一段即可。
22、4、水利设施体系构成不合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中长期存在一个顽症,即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有限而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全国 50%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极端气候,农业生产极易遭受巨大损失。必须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农村基层水利建设日趋呈现出小型化、分散化、无序化的自发状态。农户杂乱无序地用水行为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既加重了水利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又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水成本。这两段要其中一段即可。5、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把农田水利设施这类公共产品简单地推向市场,不仅不能提高其运营绩效,不能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难题,而且很
23、容易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经营者与农田灌溉者之间的冲突,造成兴水(兴修水利工程) 、用水、管水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影响农村的稳定,制约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五、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1、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举例说明 2、优化制度设计,明晰产权主体 举例说明3、深化改革,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举例说明 4、强调科学规划,优化水利设计结构 举例说明 5、倡导科教兴国,大力推广现代灌溉举例说明知识点总结1、 公共行政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两大基本框架之上的。传统公共行政学主要关注行政部门如何在可供利用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效率) ,行政部门如何少花钱而保持特
24、定的服务水平(经济) 。新公共行政学,在此基础上还重点关注社会公平。2、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体现出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科层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法。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合理-合法的职权观点是韦伯官僚概念的基本观点。3、文官,也称公务员,在美国被译成“政府雇员” 。文官及文官制度是公共行政学以及行政管理的核心主题之一。文官制度以及人事管理与组织原理、行政法规和财务行政一道构成了传统行政学的四大主题。4、 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与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
25、 ”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5、 界定某个社会组织是否是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主要依据其是否符合“依法设立、具有公共利益取向、管理农村公共事务以提供公共产品”这三条标准。6、 有学者将农村公共管理组织的职权概括为四方面: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次级决策权;在一定范围内对决策目标实施方式、方法的选择权;对决策目标实施过程的控制权;对决策执行人员的建议权等。7、 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构成了农村公共管理组织的三大板块,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8、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
26、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9、 农村公共管理组织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忠实执行的责任、改善执行的责任、实现目标的责任、接受监督的义务和承担后果的责任。以基层政府部门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一般采用命令执行 、自主执行、授权执行等方式管理农村公共事务。农村公共管理组织结构框架的设计原则有效率原则、权责对称原则、弹性化原则、企业化原则、人本原则和组织的虚拟化等 6 个。10、 私人部门作为公共管理的执行主体,常常采用合同执行、委托执行的方式处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11、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有民间性、自主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自愿性。12、 领导的方式有集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3
27、 种。从本质上看,领导效能有两层含义:一是领导目标是否达成,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目标。13、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是管理者面向未来掌握主动的必要手段,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参照标准。控制的过程包括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和纠正偏差,解决问题。14、 公共管理的控制,就是对公共管理活动的具体进程进行检查、调整,发现与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保证工作计划与决策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15、 德国俾斯麦政府于 1883 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1884 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 年又颁布了老年、残障、死亡保险法 。193
28、5 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1942 年,英国议员贝弗里奇发表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的服务的报告是现代社会保障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16、 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17、 社会保障是一种保障民生、防范风险和减轻人类苦难的社会制度安排。18、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再分配的功能,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助长人们的懒惰行为。其中贫困陷阱就是由于高福利与高税收高度相关,居高不下的税制安排和社保缴费,造成劳动者虽然名义工资收入提高了,但实际收入反倒下降,打击劳动者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制约经济发展。其中失业陷阱就是由于劳
29、动者从事低收入劳动的所得与不劳动者所获得的福利水平相差无几甚至低于后者,就有人选择不劳动而坐享国家给予的福利。19、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用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其他来源包括社会捐赠、福利彩票和基金运营收入等。20、 1956 年出台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对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幼社员,给予保吃饭、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简称“五保” ,享受“五保”的农户统称五保户。21、 合作医疗(制度) ,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赤脚医生(人员) ,成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就医问题的三件法宝。22、 从经济功能
30、角度解释,通过家庭内部的代际转移,孩子发挥着家庭储蓄和保险的功能。23、 按照人类的利用开发状况,可分为现实资源、潜在资源和废弃物资源。24、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5、灌溉系统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26、 村镇空间规划的核心应放在保存农村的文化与空间特色上;村镇空间规划的首要任务则是建设城乡贯通开敞的空间结构。27、 农业环境的组成要素有经济环境、土地资源环境和聚落环境。28、 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29、 农业生产中,气候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模式、成长发育以及成熟。30、 士绅作为基层社会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成为地方社会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为一体的权势阶层,直接控制着地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