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1052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一、 急性胃炎分急性幽门螺杆菌胃炎,出幽门螺杆菌之外的急性感染性胃炎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中以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最常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1 病因:A.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B.急性应激:各种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和休克等,甚至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胃黏膜缺血、缺氧。C乙醇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表现不明显,有症状患者主

2、要表现上腹不适或隐痛,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突出的临床表现,突发的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体检可有上腹不同程度的压痛。3实验室检查:A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B胃镜检查: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大出血后 24-48 小时内进行,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4治疗要点:去除诱因;常用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用硫糖铝和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治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5护理诊断及措施:A: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饮食护理,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一般进少渣、温凉半流质饮食。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B: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3、二、慢性胃炎1病因:A.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B.饮食和环境因素C.自身免疫D.其他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等2临床表现:70%-80%的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表现。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3实验室检查:A胃镜: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粘膜血管显露B幽门螺旋杆菌健侧C血清学检查D胃液分析4治疗要点:A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适用于 B 型胃炎活动期,Hp 感染阳性。多采用三联疗法,即一种胶体铋剂或一种质子泵

4、抑制剂加上两种抗生素,2 周为 1 个疗程。B对症处理:使用制酸药或胃黏膜保护药;抗胆汁反流药,如氢氧化铝凝胶;促胃肠道动力药,如潘立酮、西沙比利等C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恶性贫血可肌注维生素 B12D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轻中度异型增生关键在于定期随访,肯定的重度异型增生可选择预防性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5护理诊断与措施A疼痛:腹痛 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休息与活动,可用转移注意力法;热敷,以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用药护理,胶体铋剂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服用过程中可使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便秘和粪便变黑等,抗菌药物中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应在餐后半小时服用B营

5、养失调: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临床上 DU 比 GU 多见,两者之比约为 3:1。DU 好发于青壮年,GU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较女性多。秋冬和冬春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1 病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非甾体类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其他因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部分 GU 病人胃排空延缓,可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损伤胃黏膜;部分 DU病人胃排空增快,可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2 临床表现: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以下临床特征: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多在秋冬或冬

6、春之交发病;发作时呈节律性上腹痛。A症状:腹痛,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甚至剧痛,或呈饥饿样不适;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中部、偏右或偏左,多数病人疼痛有典型节律;DU 表现为饥饿痛,即餐后 2-4 小时和或午夜痛,进食后可缓解,GU 则表现为饱餐痛,躲在餐后 1 小时内出现,经 1-2 小时后逐渐缓解;部分病人无上述典型疼痛,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不适。也可伴有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多见于 GU。B.体征:溃疡活动期可右上腹部固定而局限的压痛,DU 压痛点常偏右,缓解期无明显体征。C.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 D

7、U 先发生于 GU;球后溃疡,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一下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其夜间痛和背部放射性痛较为多见;球后溃疡球后壁溃疡。D.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约 50%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肠所致,表现为呕血、黑便;穿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以急性最常见,急性穿孔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三联征:腹肌强直,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慢性穿孔表现为腹痛规律发生改变,变的顽固而持久,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幽门梗阻,主要有 DU 或幽门管溃疡引起急性梗阻多为暂时性,随炎症好转而缓解,慢性梗阻由于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幽门梗阻患者可感上腹饱胀不适,且有反复大量

8、呕吐,呕吐物为酸腐味宿食,体检可见胃型和胃蠕动波,清晨空腹时检查胃内有振水音及抽出胃液量200ml 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癌变,长期 GU 病史,年龄在 45 岁以上,经严格内科治疗 4-6 周症状无好转,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怀疑癌变。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B.X 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者,溃疡的 X 线直接征象是龛影,间接正想是切际。C.幽门螺旋杆菌检查D.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溃疡有活动。4治疗要点:A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抗酸药和抑制胃酸分泌药两类。前者常用碱性抗酸药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

9、后者有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类,H 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B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硫糖铝和枸橼酸铋钾,此外前列腺药物米索前列醇可增加胃十二指肠的防御能力,但可引起腹泻和子宫收缩,孕妇忌服。C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推荐三联疗法,即以 PPI 或胶体铋剂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每天分两次服用,疗程 7-14 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 PPI 或胶体铋剂常规剂量 1 个疗程。D手术治疗:对于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胃溃疡疑有癌变及正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可选择手术治

10、疗。5护理措施及依据:A疼痛-腹痛:a.去除病因:对服用 NSAID 者,若病情允许应停药;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对嗜烟酒者,劝其戒除.b.指导缓解疼痛:c.休息与活动:病情较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d.用药护理:抗酸药,应在饭后和睡前服用,片剂应嚼服,乳剂给药前应充分摇匀,抗酸药应避免与奶制品同时服用,酸性食物及饮料不宜与抗酸药同服,氢氧化铝凝胶可引起磷缺乏症,长期大量服用还可引起严重便秘,若服用镁制剂则易引起腹泻;H 2受体拮抗剂,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也可把一天的剂量在睡前服用,若需同时服用抗酸药,则两药应间隔 1 小时以上,若静脉给药应注意控制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

11、压和心律失常;质子泵抑制剂(PPI) ,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特别是用药初期,应嘱病人用药期间避免开车或做其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兰索拉唑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头痛、口苦、肝功能异常等,泮托拉唑偶可引起头痛和腹泻;其他要物,硫糖铝宜进餐前 1 小时服用,可有便秘、嗜睡等B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a.进餐方式: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每天进餐 4-5 次,使胃酸分泌有规律,细嚼慢咽b.食物选择:症状较重的患者以面食为主c.营养监测:定期测量体重、检测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BD)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

12、疡性结肠炎: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见于 20-40 岁。1 病理: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场,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2 临床表现:起病多数缓慢,病程长,呈慢性经过。A 症状:消化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病人,轻者每天排便 2-4 次,可混有黏液、脓血,便血轻或无,重者腹泻每天可达 10 次以上,大量脓血,甚至呈血水样粪便;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多伴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腹膜炎,测腹痛

13、持续且剧烈;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中、重型病人活动期有低热或中等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急性暴发型,重症病人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肠外表现:口腔粘膜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睫状体炎等。B 体征:慢性病容,重者症消瘦贫血貌,轻者仅有左下腹压痛,重者常有明显腹部压痛和鼓肠,若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和肠穿孔。C 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 血液检查:可见 RBC、Hb 减少,活动期 WBC 增多。红细胞沉降

14、率增快和 C 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重症患者可有血清清蛋白下降。B 粪便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C 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 UC 和 CD 的诊断和鉴别。D 结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病变肠黏膜并进行活检。E X 线钡剂灌肠检查:结肠袋消失,呈铅管状。4 治疗要点:A 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适用于轻型、中型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B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病人,特别是重型活动期病人及急性暴发型病人。其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15、。常用药为泼尼松,可口服和静滴。C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巯嘌呤。D 手术治疗: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或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者可选择手术治疗。5 护理诊断及措施:A 腹泻: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 SASP、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注意药效及不良反应,应嘱病人餐后服药,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象B 疼痛-腹痛:病情监测,见腹痛护理C 营养失调:饮食护理,忌食牛乳和乳制品;营养监测D第四节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损

16、害和门静脉高压,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35-59 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诊断依据为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异常;假小叶形成1 病因:A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最常见,主要为乙型、丙型和定型肝炎病毒感染,经过慢性肝炎阶段发展为肝硬化,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B 慢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C 胆汁淤积:高浓度的胆酸和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可损伤肝细胞,导致胆汁性肝硬化D 肝静脉回流障碍:慢性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等导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发展为肝硬化。E 其他: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血吸虫

17、病等2 临床表现:代偿期肝硬化: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低热,可伴腹胀、恶心、厌油腻、上腹隐痛及腹泻等,病人营养状况一般货消瘦,肝轻度大,质地偏硬,可有轻度压痛。代偿期肝硬化: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减退临床表现:A 全身症状和体征:精神不振、乏力,营养状况较差啊,消瘦、面色灰暗黝黑(肝病面容) 、皮肤干枯粗糙,部分病人有不规则热。B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稍进油腻肉食易引起腹泻等。 。C 出血倾向和贫血: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

18、和胃肠出血等,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由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脂肪代谢紊乱、胃肠道失血和脾功能亢进亢进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D 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男性病人常有性功能减退、不育、男性乳房发育、毛发脱落等,女性病人可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部分病人出现蜘蛛痣,主要分布于面颈部、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皮肤发红称为肝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皮肤色素沉着;胰岛素增多,严重时易发生低血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正常门静脉压力为 5-10mmHg,当门静脉压力持续10mmHg 时称为门静脉高压,其三大临床

19、表现为脾大、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A 脾大:脾功能亢进时,脾对血细胞破坏增加,使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B 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临床上重要的侧枝循环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主要是门静脉系的胃冠状静脉和腔静脉系的食管静脉、奇静脉等沟通开放,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是可出现呕血、黑便及休克;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向上级下腹壁延伸;痔核形成,破裂时引起便血。C 腹水:是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可发生脐疝,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肝脏情况:正常肝脏,软硬度如嘴唇;早期肝脏增大,表

20、面平滑,质中等硬(鼻子) ;晚期肝脏缩小,表面可呈结节状,质地坚硬(额头) 。3 并发症:A 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出现呕血、黑便,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B 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细菌性感染。病人可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腹水迅速增长或持续不减等。C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的最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D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人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肝脏进行性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或发热、腹水增多且为血性等。E 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F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G 肝肺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形成

21、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 化验检查:血常规检查,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尿液检查;肝功能试验,转氨酶轻中度增高,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清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免疫功能检查;腹水检查。B 影像学检查:X 线钡餐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者钡剂在黏膜上分布不均,显示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CT 和 MRI 检查可示肝、脾、肝内门静脉、肝静脉、侧支血管形态改变、腹水。C 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D 肝活组织检查:B 超引导下穿刺(右边)活组织可作为代偿期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5 治疗要点:A 腹水治疗:限制钠和水的摄入;利尿剂,保钾利尿剂有螺内酯和氨苯蝶啶,排钾利尿剂有呋塞米和氢

22、氯噻嗪;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输注血浆、新鲜血或白蛋白;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适应症为大量腹水需放液减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每次在 1-2 小时内排放腹水 4-6L,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 8-10g/L;腹水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B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C 并发症的治疗D 肝移植:肝移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晚期肝硬化的最佳治疗方法。6 护理诊断及措施:A 营养失调:饮食护理,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避免损伤曲张静脉,饮食治疗原则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严禁烟酒,适当摄入脂肪,动物脂肪不宜过多摄入,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营养状况监测。B 体液过

23、多:体位,平卧位,应多卧床休息,大量腹水者卧床时可采取半卧位;避免腹内压骤升,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限制钠和水的摄入;用药护理;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病情观察。C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D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唉,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城市,仅次于肺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1 病因: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 ;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其他2 临床表现:症状A 肝区疼痛:最常见,半数以上人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如肿瘤生长缓慢,则无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4、,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肝区疼痛或腹痛。B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C 全身症状: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晚期病人可呈恶病质。D 转移灶症状: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和咯血;转移至胸膜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转移至骨骼和脊柱,可引起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转移至颅内,可有相应的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体征A 肝大:进行性肝大为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之一。肝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有不同程度压痛。B 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C 肝硬化征象:脾大、静脉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等,腹水一般为漏出液。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

25、裂出血,继发感染。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 癌肿标志物检测:甲胎蛋白(AFP) ,现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谷氨酰转移同工酶(GGT 2) 。B 影像学检查:超声显像;CT;MRI;肝血管造影。C 肝活组织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4 治疗要点:早期首选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非手术疗法首选;放化疗。第六节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 病因:各型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其常见的明显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

26、饮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便秘、感染、尿毒症、低血糖、外科手术等。2 临床表现: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和脑电图改变可将肝性脑病的临床过程分为四期。A 一期(前驱期):焦虑、睡眠倒错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脑电图多数正常。B 二期(昏迷前期):意识错乱、行为异常、书写及定向障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C 三期(昏睡期):昏睡,但可以唤醒,精神错乱,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脑电图明显异常。D 四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腱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明显异常。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氨;脑电图检查(节律变慢,出现三

27、相波) ;心理智能测验;影像学检查。4 治疗要点:尚无特效疗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A 及早识别及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B 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导泻或灌肠,禁用肥皂水;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可口服抗生素,常用新霉素、甲硝唑;乳果糖,可降低肠道 pH,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使肠道细菌产氨减少,并减少氨的吸收;益生菌制剂。C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常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等。D 调节神经递质E 人工肝和肝移植F 并发症治疗: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护有效循环血量、保证能量供应及避免缺氧;保持呼吸通畅,深昏迷者,应作气管切开排痰给氧;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保护脑细胞功能;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脱水剂,

28、防治脑水肿。5 护理诊断及措施:意识障碍A 病情观察: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B 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清除肠道内积血;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C 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口腔护理,安全护理。D 心理护理E 用药护理:服用新霉素,不宜超过一个月,用药期间应监测听力和肾功能;乳果糖,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应用时谷氨酸钠、钾比例应根据血清钾、钠浓度和病情而定;大量输注葡萄糖时,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F 昏迷病人的护理: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营养失调A 给予高热量饮食B 蛋白质的摄入:急

29、性期首日禁蛋白饮食;慢性肝性脑病病人无禁食蛋白质必要;蛋白质摄入量为 1-1.g/(kg*d);植物和奶制品蛋白由于动物蛋白。C 其他:不宜用维生素 B6.第七节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从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两类。1 病因:胆石症与胆道疾病;胰管阻塞;酗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感染;药物。2 临床表现:症状:A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疼痛剧烈而持续,可有阵发性加剧,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B 恶心、呕吐及腹胀:吐后腹痛不缓解。C 低血压或休

30、克:重症胰腺炎常发生,主要原因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D 发热: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 3-5 天。E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脱水,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者可有显著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伴血镁、血钙降低。体征:A 轻症急性胰腺炎B 重症急性胰腺炎:两侧腰部皮肤呈灰蓝色,称 GreyTurner 征;或出现脐周围皮肤青紫,称 Cullen 征。并发症:A 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B 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 白细胞计数:多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核左移。B 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 6-12 小时开始升高,48 小时后

31、开始下降,持续 3-5 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 3 倍即可诊断本病。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在发病后 12-14 小时后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 1-2 周。C 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 24-72 小时开始升高,持续 7-10 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有诊断价值。D 其他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有暂时性低钙血症,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低于 1.5mmol/L 则预后不良。4 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减轻腹痛、减少胰腺分泌、防止并发症。A 轻症胰腺炎治疗:禁食及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止痛;抗感染;抑酸治疗,静脉给予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 。B 重症胰腺炎治

32、疗: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全胃肠外营养,如无梗阻,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抗感染治疗;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常用药物为抑肽酶。5 护理诊断及措施腹痛A 休息与体位:应绝对卧床休息,腹痛时协助病人取弯腰、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位。B 饮食护理:禁食和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C 用药护理:禁用吗啡,以防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潜在并发症:低血容量性休克。第八节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33、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 20%。1 病因:上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引起占第一位;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全身性疾病。2 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A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量不大、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时,呕血多呈咖啡色,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B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状态。C 贫血及血象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D 氮质血症:可分为肠源性、肾前性和肾

34、性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吸收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一般不超过 14.3mmol/L,3-4 天恢复正常,如病人血尿素氮持续增高超过 3-4 天,则提示有上消化道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E 发热:多数病人在 24 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 38.5,可持续 3-5 天。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 实验室检查B 内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定位、定位性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出血后 24-48 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C X 线钡餐造影检查: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且病情基本稳定数日后进行检查。4 治疗要点:A 补充血容量:线束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

35、、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以尽快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改善周围循环。B 止血: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措施,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最常见,措施有抑制胃酸分泌药,止血过程需要 pH6.0 时方能有效,临床常用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 ,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和保持胃内较高的 pH;内镜直视下止血;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药物有血管加压素(首选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非药物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直视下压迫止血和手术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其止血效果肯定,但病人痛苦、并发症多、早期再出血率高,且只能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故不推荐作为首选

36、止血措施。5 护理诊断及措施: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A 体位与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B 治疗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时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C 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班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食物。D 心理护理E 病情监测:监测指标为生命体征、精神和意识状态、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等;周围循环状况的观察;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实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明每天出血量在 50-100ml 以上,胃内积血量达

37、 250-300ml 时刻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 400ml 以下可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 400-500ml 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 1000ml 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改善不明显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A 饮食护理:B 用药护理:血管加压素,冠心病病人忌用。C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与护理:先向胃囊注气约 150-200ml,如单用胃囊压迫以止血,测食管囊不必充气,如未能止血,继续向食管囊注气约 100ml;管外端以绷带连接0.5kg 沙袋,与水平面呈 45,距地面 30cm;出血停止后,放松牵引,放出囊内气体,保留管道继续观察 24 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20-30ml,润滑黏膜及管、囊的外壁,抽尽囊内气体;气囊充气加压 12-24 小时应放松牵引,放气 15-30 分钟,以防组织长期受压而坏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