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 位因素。 2理解: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3应用: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绝对区位)。 (2)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 2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市场、劳动
2、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地理位置,地理环境,3农业区位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2)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温馨提示 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是经常变化的、起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社会经济,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和自然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 、结构、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生产地区,生产条件,经营方式,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 和西南部。(2)生产模式:交替种植 、 或休耕。(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有哪些区位优势?答案: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温暖、
3、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温馨提示 混合农业的判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业部门相结合,且比重较大,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最常见的是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东南部,小麦,牧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对其区位因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课件展示更直观 见课件光盘,超链接,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区位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
4、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 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 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区位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科技,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使单产量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
5、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配套光盘,超链接,例1 (2011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 两地纬度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不是一回事。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
6、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1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2混合农业(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 然 因 素,气候,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区位条件,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
7、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例2 (2011浙江高考)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 BC D(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土壤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BC D,获取和解读信息,(1)墨累达令盆地为典型的 农业。 (2)盆地因引水灌溉
8、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3)由箭头的粗细和指向可知农业地域类型。,混合,解析 第(1)题,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正确,即D项正确。第(2)题,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
9、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答案 (1)D (2)A,“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五) 中外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案例 知识整合,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匹配好的地方,农业较为发达。但是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1对气候的改造对气候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条件,提高气温和热量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增大温差,提高农产品品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通过温室大棚等技术,制造温室效应,使得大棚内
10、的温度升高,为植物营造一个适合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可以在冬季同样培育出夏季的果蔬。我国北方地区在春播时,实行地膜覆盖,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另一方面提高地面温度,改善热量条件。我国青藏高原上由于地温较低,不利于蔬菜生长。有些地方就将蔬菜架起来,进行温室生产,减少地面对其生长的影响。,【案例1】,【案例2】,【案例3】,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气温较低,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该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地热,发展温室农业,使鲜花等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宁夏中卫生产的压砂西瓜,指在压砂地上生产出的西瓜。压砂地是指在干旱的山坡地表面,覆盖一层15厘米左右厚的砂砾。铺上砾石,增加了西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
11、累;同时由于地表覆盖了砾石,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西瓜更有利的生长,同时砂砾石逐步风化,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案例4】,【案例5】,2对地形的改造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坡度适度的地带可以开辟梯田,地势崎岖的地带可以平整土地。,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辟梯田,缓坡种植茶树,发展立体农业。菲律宾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塬地区,平整土地,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种植业。,【案例1】,【案例2】,【案例3】,3对土壤的改造对土壤进行改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发展适合的农业生产活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通过施加熟石灰,种植耐酸的茶树、油茶、杉树、马
12、尾松等,改良酸性的红壤。华北平原的盐碱地,通过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地膜及生物措施等进行改造,降低盐碱度,提高土壤品质。,【案例1】,【案例2】,黄河古道有大量沙荒地,近几年各地通过植树、打井、挖渠,宜果则果,宜粮则粮,沙荒地变成了农民的“聚宝盆”。,【案例3】,4对水源的改造在水源不足的地区,通过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增加水源;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源利用率。,我国西部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通过引黄灌溉,使降水不足的两个平原,成为物产丰富的“塞上江南”。,【案例1】,以色列是水资源利用最好的国家,通过引水,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在沙漠广布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奇迹。,【案例2】,应用提升 (
13、2010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上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温度较低,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普遍采用塑料大棚来改善热量(塑料大棚阻止棚内地面辐射散失,提高棚内温度)、水分条件(可调节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来生产蔬菜、花卉等。 答案: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14、;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所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选从图例上和图中油菜生长阶段的分布可知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差异。 答案:B,2影响a地油菜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灌溉水源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解析: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在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水源。 答案:A,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了“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和鸭子双丰收。据此回答34题。,3“稻鸭
15、共作”生产与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特征基本相符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立体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4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 B C D 解析:第3题,“稻鸭共作”生产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因而属于混合农业。第4题,“稻鸭共作”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3.A 4.B,二、综合题 5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 回答问题。,(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及其治理措施。,(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解析: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105E与110E之间,40N附近,有黄河流经本区,为宁夏平原,其限制性自然条件主要是降水少,多风沙和土地盐碱化。乙区域位于80E与90E之间,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为恒河中下游段,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形成条件从气候、地形、劳动力等方面去分析。,(2)雨热同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答案:(1),课下作业见 课时跟踪检测 (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