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说文解字中火的文化内涵摘要: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发现火的用处,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火对于人类而言,是步入文明的开端,使人类告别了蛮荒兽性时代。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关键词:农耕 饮食 战争 祭祀一 “火”的来源、字形火,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火,雷电使树木、含油特质等易燃烧而产生的天然火。这些野火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人类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火的用处,使用了火,也就形成了火这个部件。当然,也有火的传说,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说火是炎帝赐予燧人氏而传播下来的,但这也只是传说,并不能证实。火是一个象形
2、字,在说文解字里:“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 ”最初的“火”字是人类根据它的形态而画出来的,具有深动的形象性。在甲骨文中, “火”字有多种写法,似火焰之形,但它有时会和“山”字的写法混同。二 “火”本身带有的文化内涵: 火的本义是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在说文解字:“火,燬也。 ”就是说,火可以燃烧一切东西。火本义所蕴含的文化是它的形态所表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意义:即它的存在形态,它表现出来的对外在世界的影响。就火最直观表现出来的文化就是它所散发出来的光亮,这对于人类生活而言是一大改善,由于火的光亮,使人类在黑暗中能够看见事物,不再局限于黑暗的约束,提高了人类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
3、它另一个直观的表现是它所产生的热,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御寒工具,火的发现,让他们能够温暖,驱除寒冷,为他们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 “火”引申的文化内涵:1.火的饮食文化:在火没有被利用之前,人类过的是茹毛吮血的生活,他们跟其他的动物一样,在获得食物尤其是像一些小动物之类的食物之后,都是直接生吃,可以说,那是的人类还是保留着兽性的,几乎没有所谓的文明的意识。人类在饮食上使用火加工食物,才是真正迈入到文明的一步。可以说,人类的饮食文化,是从对火的使用开始的。在管子轻重戊中:“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在这里,体现了火在饮食中的作用,能够将食物煮熟并且消灭病
4、菌,在口感方面得到改善,也在病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减少,而火在饮食中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而在说文解字里,从一些火部的汉字中也感受到火在饮食上的文化。比如说“炮,毛炙肉也” ,清代段玉裁解释说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所以,炮其实就是带毛的肉在火上烤。还有“熷,置鱼筒中炙也。 ”、 “,炮肉,以微火温肉也。 ”这些汉字的释义明确地显示出火在饮食上的发展。2.火的农耕文化:在古代,人类在农耕中,经常会使用到火,他们用火焚烧山林以开垦山地,地上的草烧成灰,可以用来做肥料,用以下个耕种季节的农业生产, “刀耕火种”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在近代,有一些农民还是沿用着这种农业耕作方式,既将
5、田间的杂草除尽,又使庄稼能够得到肥料。 管子轻重甲:“齐之北泽烧,火光照堂下。管子入贺桓公曰:“吾田野辟,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说明那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火烧草泽以获得肥料的技巧。在说文解字中, “灰,死火余烬也” 、 “燓,烧田也。 ”说明在古代已有这种燃烧使其精华部分保留下来的做法了。3.火的祭祀文化:古时人们非常迷信,祭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火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玉篇记载:“烄,交木然之以燎祭天也。 ”这说的是古代的燃木祭天。火用于祭祀,主要是燎祭,就是将玉帛、牲畜等置于燃烧的薪柴之上,用产生的烟气上达到天来祭天的仪式。在现代农村,还存在着祭祀时的焚香燃纸习俗。4.火
6、的战争文化:火用于战争,主要是用来瞭望敌情用以传递警报信息的,而传递的工具主要是烽火台,将烽火台上点上火,便预示着战况。在古代,交通不像现代那么发达,通讯及其有限,有时一封信的传递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旦情况紧急,烽火传递便派上了用处,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信息以达到增援保住城池的目的。在我们熟悉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便能体现出火在战争中所占的作用,用烽火调动军队,是攸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在说文中“熢,燧, 表也。边有警则举火。 ”也能直观的表现了火在战争层面的用处,有警报就会用火来传递信息。在电信时代还未到来之前,我国都是以这种方式来传递的战争的讯息。5.火在中医中的文化:主要表现为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左传昭公九年:“火者阳之精也。 ”这说的是火代表着人体内的一种精气,与阴相对,感觉就是像阳光那样是刚毅、正气、燥气, 说文中“燥,干也” 、“烝:火气上行也。 ”燥体现出的也是一种人身上的阳气、火气,但相对来说程度也是更深的,更像是火气过了头。总之,人类文明的开端源于对火的使用,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其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参考文献:1.(汉)许慎 撰 说文解字 2.王立军等 著 汉字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