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为了更好的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语文学习中也要采取一定措施。这就要求在本学期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努力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更大地进步,更大的提高,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现状分析:本班有学生 26 人。多数学生在班内遵守纪律,能够自觉学习,在记忆生字、组词等基础知识方面掌握部分学生较为牢固,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爱读书,有学好的愿望。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学生上课发言不大胆,思维放不开,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作业方
2、面,有的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另外,个别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完不成作业,本学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阅读和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弱项。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在继续实行小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3、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三、教材分析:从“着眼于 21 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宗旨出发,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阅读” 、 “习作”和“练习”组成。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本安排了 6 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 2 至 3 篇,共有 30 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 篇,6 篇,增加 2 篇,共 8 篇。每单元安排“综合训练”1 个,共 6 个,要求认识200 个字
4、,会写 150 个。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积累”中的词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准确认读 200 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0 个。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
5、习惯。6、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 “积累领悟运用”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 “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 。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 40 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6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7、开展好小组合作和竞争。六、课时安排每篇讲读课文用 2 到 3 课时,阅读课文用 1 课时,习作包括讲评 30 课时左右,每个综合练习 4 课时左右,还有机动课时。李会娟2016.92016-2017 学年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
7、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 26 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
8、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
9、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四、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5、
10、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五、教学措施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
11、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李会娟2016.92016-2017 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有学生 26 名,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12、、探索规律的精神。(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二、主要内容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第八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第二单元-小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
13、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认识图形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小数乘除法和三步混合运算的技能。(2)经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及图形变化的过程,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14、,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4)就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3、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4)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四、本册教
15、材重、难点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可能性五、教学措施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李会娟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