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绸伞,伞的历史,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yu)久。 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 古代的伞又称为“盖”,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jun)作伞。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伞的传说上,鲁班带着妹妹来到西湖游玩。可是不巧得很,刚好碰上下雨,兄妹二人觉得很扫兴。鲁妹就对哥哥说:“哥,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在明朝鸡鸣之前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在雨天照样游西湖。”鲁班一听哈哈大笑,这可难不倒他,就答应了。 鲁班找来木头、锯子、刨子,一会儿工夫,就造好了一座亭子。他看天色还早,就开始造第二座亭子,就这样不歇气地围着西湖边造好了九座亭子,在他造第十座亭子的时候,调
2、皮的妹妹跑来学了一声鸡叫,鲁班立即停了下来。这就是如今西湖三潭映月景区的三角亭。,伞的传说下,过了一会儿,“喔喔喔”,鸡真的打鸣了,鲁班得意洋洋地对妹妹讲述他一夜造了十座亭的故事,却看见眼前一样东西像孔雀开屏一闪。鲁班很好奇,从妹妹手里接过来仔细研究起来。他把那东西往上一撑开,像他造的亭子顶一样,有翘翘的角,不过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细竹子和绸子做成的,又轻巧,又漂亮。鲁班心服口服地对妹妹说:“哥哥输了,你的亭子不仅能挡雨,还能移动。”妹妹却说:“哥,你也很能干啊,你造的亭子让西湖更美了。”鲁妹造的那个灵巧的“亭子”因为在下雨天才散开来用,人们就称它“雨散”。后来有人又仿造亭子的样子造了一个“
3、伞”字,之后才叫“雨伞”。,西湖绸伞特点,西湖绸伞的圆形伞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作的。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 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制作工艺选竹,选竹,俗称“号竹”。每年白露前伞厂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产地。 挑选具有三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 真是百里挑一 啊!,制作工艺伞骨,每株淡竹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
4、等到十多道工序。 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制作工艺伞面,伞面用薄如云翳、色彩瑰丽的丝织品绷成。伞面花色多种多样,仅染色就有20余种。 有的绯红如晨曦,有的蔚蓝加净空,有的翠绿如碧水;或单色,或套色,五彩缤纷。 在秀丽的伞面上,又经刷、喷、画多种工艺,描绘上西湖风景、花乌、山水等图案,为西湖绸伞锦上添花,更显美观大方。,制作工艺上伞面,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美丽的西湖绸伞,制成的西湖绸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 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十分朴素大方。 撑开时,伞面五光十色,有的绯红台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绿象碧水一泓,美不胜收。,传统文化西湖绸伞 制作人:钟鼎铭 髙羿 时间:201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