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 文心雕龙 构筑了一个较为严密的气论体系 。文心雕龙 的气论可用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来概括,即气是志的内涵,言是志的外壳,气充实了志,志发而为言,三者相互关联 。刘勰最终是在继承和发扬孟子 、王充 、曹丕等人关于气的阐释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气论体系的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血气;志气;辞气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210( 2012) 01- 0026- 03第 28卷 第 1期Vol.28 No.1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
2、ition)2012 年 2 月Feb.2012作者简介:唐景珏( 1976- ),女,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 。收稿日期: 2011- 12- 02文心雕龙 40 篇中有 31 篇提到 “气 ”字,共出现了 80 次, “气 ”是 文心雕龙 中的重要范畴之一 。文心雕龙 作为古代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借用“气 ”这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范畴来阐释文艺创作,虽然并非首创,但由于刘勰并不是仅仅在某几个地方偶尔借用一下这个概念,而是将“气 ”贯穿于 文心雕龙 的始终,有较严密的系统性,因此,研究 文心雕龙 的气论体系对深入理解刘
3、勰的文艺理论思想有重要意义 。文心雕龙 构筑了一个较为严密的气论体系,除了得益于刘勰深厚的理论功底,还与 “气 ”这个概念本身丰富的繁殖力有关 。学者曾研究过 文心雕龙 中 “气 ”的含义,大体有如下几种:自然之气 、血气(或曰精气) 、志气(或曰意气) 、辞气(或曰文气)等 。“气 ”的本义指 “云气 ” 1,文心雕龙 含义为 “自然之气 ”的 “气 ”与 “云气 ”最为接近,主要集中在 物色 篇,如 “盖阳气萌而去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 2 222-223,而 “血气 ”、“志气 ”、“辞气 ”等都是后来由此演化而来 。本文的目的
4、是探讨 “血气 ”、“志气 ”、“辞气 ”三者的相互关系,从而厘清刘勰系统的 “气论 ”思想 。先来看 “血气 ”,古人所谓 “血气 ”,即指人的自然素质,或天赋的生理条件 。庄子 知北游 中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 3 733血气是人体构成的因素,人们必须保持体内的血气,才有生命,心与思维的机能也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从而孕育志气 。论衡 气寿 中说: “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充实坚强,其年寿;虚劣软弱,失弃其身 。” 4王充将 “气 ”看做是人的生命力,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寿夭和一个人所具有的气之强弱有关,气强的寿命长,气弱的寿命短,一个人生命力的强弱,
5、可以从他的禀气强弱来推断 。孟子与庄子主张养气,王充 “制 养气 之篇 ” 2 199,“气 ”是维持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备条件,养气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文心雕龙 作为一部文艺理论著作也讲养气,主要集中在作家身上 。养气 篇从创作论的角度谈作家养气,认为作家要 “率志委和 ” 2 199、“从容率情 ” 2 201、“调畅其气 ” 2 201,不可 “钻砺过分 ” 2 199,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只有顺应情理,有规律地创作,才能使神气调和而不衰疲 。刘勰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有个极为重要的准则,那就是“率志 ”,亦即称情而作,要 “情动而言形 ” 2 136,一点也不能勉强 。所以,作者要 “秉心养术,
6、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 ” 2 136。显然,刘勰将庄子哲学领域里的“形莫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劳 ” 3 686的观点用到了文论中来 。他认为作者 “率志 ”,就能保持神气的旺盛,以至情理融畅;否则,无情硬作,苦思力索,就会由于琢磨过分而 “销铄精胆,蹙迫和气 ” 2 201,结果使神气衰疲,情理为之阻塞,正如 庄子 刻意 所言,“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 3 542,这就是刘勰对养气的看法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曾对此 “气 ”字做出注解,认为 “养气谓爱精自保,与 风骨 篇所云诸气字不同 ” 5。清代的纪昀评论说: “此非惟养气,实亦涵养文机 。神思篇
7、 虚静之说,可以参观 。彼疲困纷扰之余,乌有清思逸致哉 。” 6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有道理,养气当指保养体气,保养精神,此处的 “气 ”与文气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文心雕龙 气论探研唐景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文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26 此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体性 中已说的很清楚,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 2 137。“气以实志 ”的 “气 ”即指 “血气 ”、“精气 ”,“志 ”则是 “志气 ”、“意气 ”;“志以定言 ”,“言 ”自然是指 “文气 ”,气是志的内涵,言是志的外壳,气充实了志,志发而为言,可见文辞气力受制于作者内在的性气情志 。那么 “气 ”是如何能够
8、“实志 ”,而 “志 ”又是如何来 “定言 ”的呢?古人认为,人是由精气构成的,人的体魄有了精气,不但能获得生命,而且具有了神,即精神,所以 淮南子 原道训 说: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 7 82,认为人的生命寄寓于体魄,构成于元气,受制于精神 。可见,在古人看来,血气是内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当它发于外,它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精神特质 、气质个性 。文心雕龙 体性 篇言: “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 2 137,神思 言: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 2 132。这里讲的作者的 “志气 ”,就是统制精神的关键, “志气 ”是精神的主导 。相对于作家 、作品而言,血气
9、 、志气都是内在的东西,而内在的东西必定发于外,所谓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8,“有诸内,必形诸外 ” 9 284。体性 又言: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 2 136“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2 137这说明 “血气 ”、“志气 ”外化于文学作品就是 “文气 ”。 养气使志气充实,志气充实了,气成于内,采形于外,内有志气外具文采,从而达到 “情与气偕,辞共体并 ” 2 143的境地 。如果气阻神散,即使有熟练的文字技巧,也无济于事,关键要做到虚静养气,使情志清明,神完气足 。古人是很看重“气 ”的,所谓 “气之清者上升之为天,气之浊
10、者下沉之为地 ”,天地都是气形成的,而人则秉承气而生成,气是生命之本或人的守身之物,人必须要有一种 “守身之气 ”。而人的守身之气与文气都是蓄于内而发于外的,所谓 “缀虑裁篇,务盈守气 ” 2 141,就是强调写文章一定要作者内在的 “守气 ”或血气充实,这是文章写作的关键因素,只有 “务盈守气 ”,才能写出 “风清骨峻 ”的作品 。文心雕龙 言: “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 2 137-138上述作家 ,由于他们各自禀气不一,他们的文章辞气也迥
11、然不同 。不过,尽管他们文章辞气不同,却都离不开一个 “气 ”字 。文心雕龙 中以 “气 ”论作品的还有: 征圣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 2 7,诸子 “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 ” 2 83,檄移 “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 ” 2 100,风骨 “思不环周,索莫乏气 ” 2 141,通变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 ” 2 144,时序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 2 216等 。总之,文采是文气的表现,志气又是文气的关键,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注意养气 。刘勰所论 “气 ”源自何处? 文心雕龙 中 “气 ”的含义,前文提到大体有如下几种:自然之气 、血气 、意气 、辞气等 。这里既包括从物质属
12、性而言的自然之气 、血气,又包括从精神特点论作家作品的意气 、文气 。“气 ”在战国时期具有了事物本源的意义, “血气 ”为人的生命本源这一意义就在此时产生,如 管子 心术下 云“气者,身之充也 ” 10,再如前文提到的汉初 淮南子 原道训 亦云 “气者生之充也 ” 7 82。此二者与 文心雕龙 里的血气之意很接近 。除了将 “气 ”看做物质,还有将 “气 ”看做精神的,如 孟子 公孙丑 :“夫志,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 6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 9 62。孟子之
13、“气 ”为“志气 ”,为道德仁义之 “气 ”,是侧重于精神一面的,也是后天可以培养起来的 。孟子的 “知言养气 ”说可为刘勰 “志气 ”说的前驱 。王充 论衡 则将 “气 ”看做生命之本,但又与人的精神品质密切相关,提出了系统的元气自然论 。文心雕龙 中的 “气 ”是一种先天 、后天与物质性 、精神性融合为一的 “气 ”,在这一点上与王充 论衡 的元气自然论颇有相通之处 。将 “气 ”引入文学理论领域是曹丕的功劳,他在 典论 论文 中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又认为 “徐干时有齐气 ”,“应 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 ”。 11曹丕所谓的 “文以气为主
14、”说,对刘勰产生了直接影响 。刘勰充分讨论了 “气 ”这一范畴之于创作活动的本原意义,并论及其在作品中的贯彻与实现 。他在 文心雕龙 中多次论及 “气 ”,把文气作为评论作家 、作品的重要内容,在继承曹丕“文气说 ”的基础上创建了 “风骨论 ”。刘勰在 体性 中说,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 2 137,这句话可以说是 文心雕龙 气论的大纲 。“血气 ”、“意气 ”、“文气 ”三者的关系在这句话中得到很好体现 。气是志的内涵,言是志的外壳,气充实了志,志发而为言,三者相互关联 。在 文心雕龙 气论体系中,精气,指作者的创作精力;志气,存于作者胸中,是形成文气的关键,志气在精气与文气中起到了一个
15、承接作用 。志气充足的关键在于血气足,而志气足了才能保证作品有充溢的文气 。总而言之,文辞气力受制于作者内在的性气情志,作家只有保养精神,才能写出好作品 。27 ( 上接第 13 页)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塾学是走向仕途的第一步 。当然,塾学读本如 宋诗三百首 ,尽管也以科举应试为旨归,但因其受教育者年龄普遍偏小,根基薄弱,更多重在启蒙,不类会试选本如 省园小试会艺 、绛雪轩会艺 对科举应试强调得那么迫切功利 。而课艺作为科举考试的 “全真模拟 ”,能够反映出士子对写作八股文的掌握程度与真实水平,故而颇受与试者之重视 。二者塾学观之大同小异,乃同一事物不同的阶段性要求所致 。参考文献:1 余诚
16、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古文释义新编序 O .光绪十五年有益堂刻本 2唐彪 .家塾教学法 M .赵伯英,万恒德(选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96.3许耀 .宋诗三百首 O .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刻本 .4吴懋政 .八铭塾抄 卷首 O .道光十二年岳云堂刻本 5孙琴安 .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 M .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 1987: 526.6 唐德宜 .古文翼 重订古文翼小引 O .光绪二十七年三元书局石印本 7许耀 .省园小试会艺 O .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8林云铭 .古文析义 凡例 O .道光三年务本堂刻本 9梁章钜 .制艺丛话 O.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2
17、10陈其元,等 .青浦县志 人物 懿行 O.光绪五年刊本 .11许耀 . 绛雪轩会艺 卷首 O .咸丰二年刻本 .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 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14. 2王运熙,周锋(译注) .文心雕龙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3郭庆藩 .庄子集释 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4黄晖 .论衡校释 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29 5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47 6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649 7何宁 .淮南子集释 M.北京:中华书局, 1998 8李学勤,等(点校) .毛诗
18、正义 诗大序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6 9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10姜涛(译注) .管子校注 M.济南:齐鲁书社, 2006: 298 11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三国文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093- 1100!Xu Yaos View on Private School in 300 Song PoemsGAOLei(School of Humanities, Ningbo Engineering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Abstract: Xu Yao
19、was an experienced private school teacher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periods of the Qing Dynasty. HeCompiled 300 Song Poems, Jiangxuexuan Zhiyi, and Shengyuan Xiaoshi Huiyi, showing his viewon private school: simple and conciseselection for reading aloud, asking students to write reasonably, f
20、ormally, with perfect diction and in elegant taste. Such understandingof his works will enrich the study of the feudal private education G80G81G82 G83G84G85G86G87G88G89G8A G8BG8CG8DG8EG8FG90G91G92G93G94G95 G96G97G98G99G9AG9BG9CKey words: Xu Yao; 300 SongPoems; Jiangxuexuan Zhiyi; Shengyuan Xiaoshi H
21、uiyi; private educatio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A Study of“Qi”in WenxindiaolongTANGJing- yu(School of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Zhuhai, Zhuhai Guangdong 519085, China)Abstract: Wenxindiaolongestablished a compact systemofthe Qi theory, in which“Qi”maybe summarized as fulfillingthe wr
22、itersG9DG9EG9FGA0GA1GA2GA3GA4 GA5GA6GA7GA8 GA9GAAGABGACGADGAEGAFGB0GB1GB2 GB3GB4GB5 GB6GB7GB8GB9GBAGBBGBCGBD“Qi”realizes ambition; writing is the form of ambition;“Qi”enriches ambition. All three are in-GBEGBFGC0GC1GC2GC3GC4GC5GC6GC7GC8 GC9GCA GCBGCCGCDGCEGCFGD0GD1GD2 GD3GD4GD5GD6GD7GD8GD9 GDAGDBGDCGDDGDEGDFGE0GE1 GE2GE3GE4GE5 GE6GE7GE8GE9GEAGEB GECGEDGEE GEFGF0GF1 GF2GF3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Qi”, Liu Xie finally formed his ownsystemofthe“Qi”theory.Key words: Wenxindiaolong; vigor; ambition; styl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