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 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 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 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 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 别”等字眼;2. 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后的想象、担忧。3.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练习题】(一)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1. 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 第
2、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二)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之情。(2 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 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三) 峡口 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 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
3、送故人。【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和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 分)【答案】1(3 分)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3 分)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四) 移家 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 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释】移家:搬家。浑:简直,几乎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
4、有哪些?3 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 分)【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每个 1 分)。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 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 分)(四)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 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1.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答案】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写了凄
5、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之情。(五) 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s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3 分)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3 分)【答案】1. 春光明艳,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六)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是_,“醉
6、别”表达了作者_ 的心情。(2 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 分)【答案】1.橘柚香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 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 分)(七)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 古人认为“秋”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 分)2. 第三、四句,诗人用第一人称“我”写送别友人后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给人怎样的感触?(3 分)【答案】1.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1 分),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
7、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2 分)(意思对即可。) 2.直到傍晚,我还在江畔,望着江北,江面上寒鸦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2 分) 这一情景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1 分)(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 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2 分)2. 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 分)【答案】1.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2.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
8、之情。(九) 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 滁即滁州,欧阳修于 1045 年八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1048 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1. 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 分)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 分)【答案】1.春天 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摇的美景。2.表达出诗人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十) 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1. 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
9、 分)2. “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2.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1 分)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1 分)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2 分)(十一)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 和 ,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 。(3 分)3.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试分析。(3 分)【答案】1.时间 地点 离情别绪2.看,在诗中指回望(1 分)。离人孤独地走了,
10、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1 分)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1 分)(十二)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 选自 全唐诗, “折杨 柳” ,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 分)2.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请分别 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1.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 2 分)。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2 分)2拟人
11、: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2 分)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2 分)(十三)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 分)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的景象。【答案】1.“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分)2.对偶。气势磅礴。(2 分)(十四) 送人
12、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选自明清诗赏析)【注释】郢(yn):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赓(n):继续。1. 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 分)2. 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 分)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答案】1.(2 分
13、)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2.(3 分)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十五) 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宴词:宴会上所作。畎(qun):田间小沟。催去棹(zh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1. 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深情。(1 分)2. 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3 分)【答案】1.惜别(依依不舍,1 分)2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1
14、 分)。此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2 分)。(十六)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注释】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1. 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 分)2. 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答案】(3 分)“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15、。2.(3 分)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十七) 送万巨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万巨:人名。1. 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 分)2. 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 分)3. 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 分)【答案】1.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发窘;为难。2.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3.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