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

上传人:s36f12 文档编号:986339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32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5页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5页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5页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5页
第九章  脏腑辨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指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将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所在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证辨证。,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心 - 血脉 心痛,脉结代,心悸,怔忡神明 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谵 汗液 汗出异常面 面色异常舌 口舌生疮小肠 - 泌别清浊 尿短赤涩痛,尿血,1、生理病理,2、证候分类与发病特点,(2)实证 心脉痹阻(寒痰瘀郁) 瘀阻心窍 痰迷心窍 心火亢胜偏热 痰火扰心,纯里证,多内伤 虚有阴阳气血,实有寒火痰瘀,(1)虚证 心血虚 心阴虚 心气、阳虚证 心阳暴脱,偏热,偏寒,偏热,偏寒

2、,一、心血虚证,【概念】心血不足,心失濡养的证候。,【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证候分析】,脾胃 肾,失血 久病 劳神,化源,耗血,心血,【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 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 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不能充盈脉道脉象细弱。,治 法:养血安神; 处 方:圣愈汤加减 医宗金鉴 四物汤 + 人参,黄芪,二、心阴虚证,【基本概念】心阴亏虚,虚热内扰之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

3、苔,脉细数。,【证候分析】,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温热火邪,伤及心阴 久病耗伤阴液 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阴虚心神失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安 心烦、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辨证要点】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阴虚见症,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阴虚心神失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安 心烦、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辨证要点】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阴虚见症,治 法:滋阴安神 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附: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

4、鉴别 相同点: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不同点: 心血虚尚有血虚不荣而致的面唇、爪甲及舌质的淡白。 心阴虚常有阴虚而生内热的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数等症状。,三、心气虚证,【基本概念】心气不足,鼓动乏力的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证候分析】,素体虚弱 久病失养 劳倦过度 先天禀赋不足 年老脏气虚衰,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心居胸中,心气亏虚,胸中宗气运转无力胸闷气短 心神失养 神疲乏力 动则气耗 活动劳累之后诸症加剧 汗为心液,心气虚,卫表不固 自汗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 面

5、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辨证要点】,心悸+气虚见症,治 法:补益心气; 处 方:养心汤加减证治准绳,四、心阳虚证,【基本概念】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之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心痛,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色白光白,面唇青紫,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胸阳不振,阳虚则寒凝,寒凝则经脉不通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心痛 心阳虚衰,卫外不固 自汗 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煦 畏寒肢冷 心阳虚不能运血上荣 故面色白光白 阳虚温运乏力,寒凝血瘀面唇青紫,舌紫暗 阳虚寒盛之象,脉气不相接续脉结、代 阳虚寒盛水湿不化舌淡胖

6、,苔白滑,本证多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 致阳虚寒生所致。,【辨证要点】,心悸怔忡、胸闷或心痛+阳虚见症,治 法: 温通心阳; 处 方:保元汤加减博爱心鉴肉桂,人参,黄芪,生姜,甘草,五、心阳虚脱证,【基本概念】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之危重证候。,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 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悸、心胸剧痛,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口唇青紫,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心阳虚衰,寒凝经脉,心脉痹阻不通 胸痛暴作,痛势剧烈,口唇青紫 阳气衰亡,津随气泄 冷汗淋漓 不能温煦肢体 四肢厥冷 血不上荣 面色苍白,舌淡或淡紫 阳气暴脱,宗气大泄,不能助肺以行

7、呼吸 呼吸微弱 阳气外脱,心神失养,神散不收 神志模糊或昏迷 脉微细欲绝阳气外亡之征。,多在心阳虚衰或心脉痹阻的基础上致暴脱亡阳,【辨证要点】,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见症。 或 以心胸憋闷疼痛+亡阳见症。,治 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处 方: 参附汤 或独参汤加减,附: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鉴别表,六、心火亢盛证,【基本概念】心火炽盛,热扰心神,迫血妄行,上炎口舌,热邪下移之证候。,【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尿黄便结,或生舌疮,腐烂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赤、涩、灼、痛,甚或狂躁,神昏谵语。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原地不动,心烦失眠

8、 舌红苔黄小便黄 脉数有力,上炎,下移,口舌生疮,小便灼热疼痛,【证候分析】,感受火热之邪 情志抑郁,气郁化火 嗜食辛辣刺激、温补之品,肥腻厚味,久蕴化热生火,心主神明,火热内炽,扰乱心神 发热,心烦失眠, 热扰心神证或热闭心神证甚或狂躁,神昏谵语 火邪伤津 口渴、尿黄、便结 心之华在面开窍于舌,火热循经上炎 面赤、口舌生疮、腐烂疼痛 心热下移小肠 小便赤、涩、灼、痛 热伤血络,迫血妄行 吐血、衄血 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火热内盛之象。,【辨证要点】 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实火症状。,治 法:清心泻火 处 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或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七、心脉痹阻证,【基本概念】瘀

9、血、痰浊、寒凝、气滞等阻痹心脉,不通则痛之证候。,心悸怔忡 -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 气滞血瘀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正气先虚,心阳不振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外感寒邪,寒客心脉 多食肥甘厚腻,痰浊凝聚,痹阻心脉,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为。心阳不振,失于温养,或瘀血内阻,心动失常心悸怔忡 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 心胸憋闷疼痛 手少阴心经横出腋下,循

10、肩臂而行 痛引肩背或内臂,多属本虚标实按其病因分为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等证,瘀阻心脉刺痛为特点,伴见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痰阻心脉闷痛为特点,伴见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气滞心脉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情志因素有关,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为辨证要点。 致痛原因有别,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以审证求因。,【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为辨证要点。 致痛原因有别,应分辨疼痛特点

11、及兼症以审证求因。,治 法:化瘀散结,宣痹通阳; 处 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当归四逆汤(伤 寒 论)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八、痰蒙心神证(痰迷心窍/包证),【基本概念】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失常为主之证候。,【临床表现】 神识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面色晦滞,脘闷恶心,舌苔白腻,脉滑。,【证候分析】,湿浊酿痰,阻遏气机 情志不遂,气郁生痰, 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痰蒙心神,【辨证要点】以神志异常(抑郁、错乱、痴呆、昏迷)+痰浊内盛见症。,九、痰火扰神(心)证/痰火闭窍证,【基

12、本概念】火热痰浊互结,扰闭心神,以神志失常及痰热症状为主之证候。,【证候分析】,痰火扰神证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邪热(温热、湿热),炼津为痰 精神刺激,思虑动怒,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邪热内炽 发热气粗,面红目赤, 热灼津伤便秘尿黄 痰火扰乱或蒙闭心神 躁狂,谵语 邪热灼津,痰阻气道 胸闷,痰黄稠或喉间痰鸣,外感热病,狂证 痰火闭神证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不避亲疏。 火属阳,阳主动 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火内盛之征。,内伤杂病,【辨证要点】 外感病以高热、痰盛、神昏; 内伤病以心烦、失眠、神志狂乱为辨证要点。,附:痰火扰神与痰迷心窍两证之鉴别 相同点:均有神志

13、异常及痰浊内盛的症状。 不同点: 痰迷心窍无火热之证候,以神志昏蒙、淡漠、抑郁、痴呆等相对静止的症状为特征,属阴证; 痰火扰神则火热证候明显,以躁狂谵妄、面赤、发热等燥热的症状为特征,属阳证。,十、瘀阻脑络证,【基本概念】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瘀血为主所表现的证候。,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或心悸,失眠健忘,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头部外伤 久痛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瘀血阻滞脑脉,不通则痛头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气血瘀阻,不能上荣,清窍失养 头晕时作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 心悸,失眠,

14、健忘 外伤严重,脑神受损 昏不知人 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瘀血内阻之征。,【辨证要点】以头痛刺痛不移、头晕+瘀血见症,第二节辨肺病证候,生 理 肺 - 宣发、肃降,调水道;鼻;主音病 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等。,肺病常见证候,一、肺气虚证,【基本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宣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咯痰清稀,面色淡白,声音低怯,神疲体倦,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虚。,【证候分析】,久病

15、咳喘,肺气耗伤 脾气亏虚生化不足,母病及子,久咳伤肺 或 脾胃虚弱,肺气虚弱,宣降失权,气逆而向上咳喘无力 宗气不足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声音低怯 肺气亏虚,津液失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咯痰清稀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气虚面色淡白,神疲体倦 舌淡苔白,脉虚肺气不足,【辨证要点】 久病咳喘、体弱病史,咳喘无力、痰清稀 + 气虚见症,治法:补益肺气 处方 :补肺汤,二、肺阴虚证,【基本概念】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甚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盗汗,颧红,舌红少苔

16、,脉细数。,【证候分析】,燥热伤肺 痨虫袭肺,耗伤肺阴 热病后期,肺阴耗损 素嗜烟酒、辛辣燥热之品 久病咳喘,老年体弱,渐致肺阴亏虚,肺主肃降,性喜清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咳嗽,且干咳痰少难咯 甚则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痰中带血 阴津亏虚,不能上输以润咽喉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虚火内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热扰营阴,迫津外泄盗汗 虚火上炎颧红 阴液亏虚,肌肤失养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 阴虚见症,治 法:滋阴润肺 处 方: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 ,三、风寒犯肺证,【基本概念】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之邪袭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

17、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咯痰色白而稀, 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或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外感风寒,侵袭肺卫,外感风寒,肺,失宣,肺合皮毛,风寒之邪外袭肌表,致肺气失宣而上逆咳嗽,气喘 津液不布,聚为痰饮,且寒为阴邪咯痰色白而稀 寒邪外侵,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恶寒 卫阳被遏发热 腠理闭塞无汗 肺气失宣,鼻窍不利鼻塞流清涕 寒邪凝滞经脉,经气不利头身疼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寒,【辨证要点】,咳嗽 + 表寒见症,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合止嗽散( 医学心悟 ),附:风寒犯肺证与风寒表证的鉴别风寒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见风寒

18、表证,且表证一般较轻; 风寒表证,以恶寒发热为主症,咳嗽为或有症,即使出现亦很轻微,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为表里同病,后者是单一的表证。,四、风热犯肺证,【基本概念】风热之邪侵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 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候分析】,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于清肃,风热,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上逆咳嗽 风热为阳邪,灼液为痰咯痰黄稠 肺卫失宣,正邪相争发热微恶风寒 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鼻塞流浊黄涕 风热上犯咽喉,灼伤津液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外袭,【辨证要点】,咳嗽 + 表热见症,治

19、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处方:桑菊饮 温病条辨 ,附:风热犯肺证与风热表证的鉴别:二者的临床表现相近似,但辨证要点不同。 风热犯肺证以咳嗽为主 症兼见风热表证,为表里同病。 风热表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咳嗽为或有症状,为单一表证。,五、燥邪犯肺证,【基本概念】燥邪犯肺证是指感受燥邪,肺失清润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甚则胸痛,痰中带血, 唇、舌、鼻、咽干燥,尿少便干, 或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浮紧。,【证候分析】,秋令感受燥邪,耗伤肺津 或干燥少雨之地,感受燥邪, 或风温之邪化燥伤津及肺,肺,津伤失润,外感燥邪,肺喜润恶燥,燥邪伤肺

20、,易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燥伤肺络胸痛或痰中带血 燥邪伤肺,失于滋润唇、舌、鼻、咽干燥 肠道失润大便秘结 津液不足小便短少 燥邪外袭,肺卫失宣,经脉不利发热微恶风寒,头身酸痛,若燥与寒并,寒主收引,腠理闭塞无汗,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若燥与热合,热为阳邪,使腠理开少汗,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症,治 法:润燥宣肺止咳; 处 方:桑杏汤(温)、杏苏散(凉) 温病条辨 ,六、肺热炽盛证,【基本概念】是指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烦渴,面赤气粗,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证

21、候分析】,外感风热入里 风寒入里化热,内盛于肺,热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咳嗽气喘、胸痛 火热上炎发热烦渴、面赤气粗、咽喉肿痛 热伤津液尿黄便秘 舌红苔黄,脉数肺热炽盛,【辨证要点】,咳痰喘 + 实热见症,治 法:清肺泻热,止咳平喘; 处 方:麻杏石甘汤,泻白散,七、痰热壅肺证,【基本概念】痰热互结,壅盛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喘,咯痰黄稠量多或为脓血腥臭痰, 壮热烦渴,胸痛,鼻翼煽动,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温热之邪犯肺 素有宿痰化热,壅阻于肺,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咳喘、咯痰黄稠量多 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肉腐血败成脓脓血腥臭痰,或

22、痰中带血、胸痛 肺气壅滞,气道不利鼻翼煽动 肺热壅盛,热伤津液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壅盛,【辨证要点】以咳喘、痰多与里实热证见症为辨证要点。,治 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处 方:清金化痰汤、桑白皮汤、苇茎汤,八、寒痰阻肺证,【基本概念】寒痰并见,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清稀, 胸闷,甚则气喘痰鸣, 形寒肢冷,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腻,脉迟缓或滑。,【证候分析】,素有痰疾,复感寒邪,内客于肺 感寒侵肺 中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生痰,内停于肺,寒邪客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 寒湿不化,聚而成痰痰多色白清稀 痰阻气道,呼吸不畅胸闷气

23、喘痰鸣 寒性凝滞,阳气被郁而不达,肌肤失于温养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腻,脉迟缓或滑寒痰内阻,【辨证要点】 以咳喘、痰白清稀与里寒见症为辨证要点。,治 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处 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或 射干麻黄汤,九、饮停胸胁证,【基本概念】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为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 咳嗽,气喘, 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 或有头目晕眩,舌苔白滑,脉沉弦。,【证候分析】,中阳素虚,气不化水,水停为饮 或因外邪侵袭,肺失通调,停聚为饮,,饮停胸胁,气机受阻,升降失司,络脉不利胸胁饱胀,气短息促 水饮停于胸腔,上迫于肺, 肺失宣降,胸胁气机不利呼吸、咳嗽

24、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 饮邪遏阻,清阳不升头目晕眩 水饮内停舌苔白滑,脉沉弦,【辨证要点】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辨证要点。,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十、风水相搏证,【基本概念】 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 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 上半身肿甚,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 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或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 舌苔薄黄,脉浮数。,【临床表现】,风邪外感,肺卫受病, 宣降失常,通调失职, 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证候分析】,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水气泛溢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

25、全身上半身肿甚 外邪新感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 上源不通,水液不能下输膀胱小便短少 风水偏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水偏热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辨证要点】以突起头面浮肿与卫表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无表证者,健脾利水,胃苓汤,生 理 脾 运化、升清、统血;主升;喜燥恶湿病 理 脾 纳少、腹胀(痛)、便溏,内脏下垂,出血,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脾病常见证候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等。,一、脾气虚证,【基本概念】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 【临床表现

26、】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证候分析】,多因饮食不节, 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 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或年老体衰, 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脾失健运,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腹胀纳少; 食后脾气愈困腹胀愈甚; 食入不消,清浊不分,注入肠道大便溏薄。 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充达肢体、肌肉肢体倦怠,形体消瘦; 面部失荣面色萎黄。 水谷精气化生不足,宗气亦虚少气懒言。 脾气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浮肿、体胖。 舌淡苔白,脉缓弱脾气虚弱之征。,【辨证要点】,纳少腹胀便溏 + 气虚见症,治 法

27、:健脾(益胃)补气; 处 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脾虚气陷证,【基本概念】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除具有脾气虚的证候表现外, 尚有头晕目眩,脘腹坠胀,便意频数, 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 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 舌淡脉弱。,【证候分析】,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久泄久痢 劳倦过度 孕育过多、产后失养,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故具有脾气虚的一般见症。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头晕目眩。 脾气虚衰,升举无力,内脏失于举托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 中气下陷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 脾主散精,精微不能正常

28、输布,清浊不分,反注膀胱小便浑浊如米泔。,【辨证要点】,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治 法:健脾益气升提; 处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胃论,三、脾阳虚证,【基本概念】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 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 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 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 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证候分析】,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 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 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 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阳虚衰,运化失权纳少腹胀,大便稀溏;

29、 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腹痛喜温喜按。 若脾阳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肢体浮肿;水湿下注,损伤带脉,带脉失约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阳虚温煦失职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或虚浮。 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征。,【辨证要点】,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治 法:温阳健脾 处 方:理中丸加减 伤寒论 ,四、脾不统血证,【基本概念】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食少便溏,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出血,或便血、尿血,或肌衄、齿衄, 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候分析】,久病脾虚 劳倦过度,脾气统

30、血无权,则血溢脉外出血诸症。溢于胃肠便血;溢于膀胱溺血;溢于肌肤皮下出血(亦称阴斑);冲任不固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食少便溏; 化源亏少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短气懒言。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脾气虚弱,化源不足之象。,【辨证要点】,出血症 + 脾气虚见症,治 法:健脾益气摄血; 处 方:归脾汤加减 济生方,五、寒湿困脾证,【基本概念】寒湿困脾是指由于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致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31、,【证候分析】,冒雨涉水 气候阴寒潮湿 久居寒冷潮湿 过食肥甘生冷,脾喜燥恶湿,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气机不畅纳呆,脘腹痞闷胀痛 胃失和降 泛恶欲吐 寒湿内盛 口淡不渴 脾主肌肉,湿性重着 肢体困重 清阳失升 头重如裹 寒湿困阻中阳,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 身目发黄,其色泽晦暗如烟薰 阳气被寒湿阻遏,不能温化水湿,水湿下注,带脉不固妇女白带量多清稀,流注肠中大便稀溏泛溢肌肤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寒湿内盛之象。,【辨证要点】,脘腹胀痛、便溏呕恶 + 寒湿见症,治 法:散寒利湿,温运脾阳; 处 方:胃 苓 汤丹溪心法或茵陈术附汤 医学心悟 (茵陈,白术,附子,肉桂,干姜,

32、炙草),六、湿热蕴脾证,【基本概念】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致脾运化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困重,小便黄短,大便溏泄不爽,或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或皮肤发痒,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候分析】,感受湿热之邪 过食肥甘厚腻 过度嗜烟酒茶,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受阻,升降失常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 脾主肌肉,湿性重着 肢体困重 湿热下注 小便黄短,大便溏泄不爽 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致胆汁外溢 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肤发痒 湿遏热伏,热处湿中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内盛之征。,【辨证要点】,脘腹痞闷、纳

33、呆口苦 + 湿热见症,治 法:清热利湿运脾; 处 方: 三 仁 汤温病条辨、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附: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之鉴别,相同点: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肢困便溏等湿邪阻遏中焦的表现。不同点: 湿热蕴脾证是湿中夹热,故见身热不畅,渴不欲饮,身目鲜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寒湿困脾证则是湿中夹寒,故见腹痛喜温,口淡不渴、身目黄而晦暗,苔白腻等。,第四节辨肝病证候,疏泄、藏血 条达筋、爪、目,生 理,病 理, 筋、爪、目失养, 疏泄、藏血、条达异常, 实证居多, 气易郁,火易盛,阳易亢,风易动,肝,肝,常见症状,口苦,黄疸 惊悸,失眠等,肝 病,胆 病,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

34、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肢颤、抽搐 目疾、月经不调或睾丸疼痛等,一、肝血虚证,【基本概念】肝血亏虚,相关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视物模糊或夜盲, 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甚则闭经;舌淡,脉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久病耗伤阴血 失血过多 肾精亏虚,精不化血,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 目失所养 视物模糊或夜盲 肝主筋,血虚筋脉失养 肢体麻木,爪甲不 荣,关节拘急不利 血虚生风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 肝血不足,胞宫空虚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甚则闭经 舌淡,脉细 血虚,【辨证要点】

35、,筋、爪、目、头、肌肉失养 + 血虚症,治法:养血补血; 方药:四物汤,附: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鉴别,二者均有面、唇、甲、舌淡白,脉细等血虚失荣的临床表现。不同之处是 肝血虚证以筋、目失养及妇女血海空虚的肢麻振颤、视物不清、经少经闭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肝阴虚证,【基本概念】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证候分析】,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络

36、脉失养,虚火内灼 胁肋隐隐灼痛 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 阴亏津不上承 口燥咽干,舌干少津 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 面部烘热或颧红 虚热内蒸 五心烦热、潮热 虚火内灼营阴 盗汗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肝阴不足,虚热内扰,【辨证要点】,以头目、筋脉、肝络失润 与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治疗: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或左归丸,三、肝郁气滞证,【基本概念】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喜太息, 或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瘰疬、乳癖、胁下积 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 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情志

37、不遂 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 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经脉不利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易怒,喜太息 梅核气肝郁气结痰凝,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 痰气搏结于局部 瘿瘤、瘰疬、乳癖 肝郁日久,气滞血瘀 胁下积块 肝气郁滞,气病及血,冲任不调 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 脉弦肝病之脉,【辨证要点】,以情志抑郁或易怒、 肝经部位胀痛 与妇女月经失调为辨证要点。,治疗: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附: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二证的鉴别,二者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病变,均有肝经所过部位的胀痛及情志变化。其不同在于: 肝气郁结证是疏泄不及,临床以精神抑郁

38、、善太息为特征。 肝气横逆证是疏泄太过,先本经发病进而横逆犯胃到脾,故临床以暴躁易怒,胸胁窜痛,并伴有脘腹胀痛,呃逆呕恶等脾胃失其健运的临床表现为特征。,四、肝火炽盛证,【基本概念】肝火炽盛证是指肝经火盛,气火上逆,内扰于肝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胁肋灼痛,不寐或恶梦纷纭,尿黄便结;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或因火热之邪内侵, 或他脏火热累及于肝,以致肝胆气火上逆所致。,肝火炽盛,火性上炎,肝火循经上攻头目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互为表里,肝热移胆,循经

39、上冲 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 肝火上炎耗津,挟胆热上蒸 口苦咽干 肝失条达柔顺之性 急躁易怒,胁肋灼痛 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不寐或恶梦纷纭 热盛津耗 尿黄便结 肝火内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 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经实火炽盛,【辨证要点】,以头痛、胁痛、急躁易怒与实火见症为辨证要点。 本证以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审证要点。,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五、肝阳上亢证,【基本概念】肝阳上亢证是指水不涵木,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40、【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实下虚头重脚轻,步履不稳 肝木失涵,失其柔顺之性 急躁易怒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虚,筋骨失养 腰膝酸软 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阳亢阴亏,【辨证要点】,以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为辨证要点。,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 “内风”所以冠以“肝”,这是由于内风之生成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更为密

41、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六、肝风内动证,肝风内动证泛指患者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所表现的证候,即称肝风内动。,分类 实 风 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虚 风 血虚生风证,阴虚动风证,(一)肝阳化风证,【基本概念】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亢逆无制而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摇头痛,语言謇涩,项强肢颤,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脉弦细;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 或素有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日久,亢极化风,从而形成本虚标实、上实下虚的动风

42、之证。,肝肾之阴素亏,不能潜藏肝阳,肝阳亢逆化风,风阳上扰 眩晕欲仆,头摇 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 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 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 头痛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 语言謇涩 肝主筋,风动筋脉挛急 项强肢颤 阴亏筋脉失养 手足麻木 舌红脉弦细肝肾阴亏阳亢之征,肝阳亢逆,气血逆乱,挟痰上扰,蒙闭清窍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 风痰阻络,经气不利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 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风火痰盛,【辨证要点】,以肝阳上亢病史 与突发动风 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见症为辨证要点。,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二)热极生风证,【基本概念】邪热亢盛,

43、热灼筋脉,引动肝风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高热神昏,躁扰如狂,四肢抽搐,颈项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因邪热亢盛,燔灼心肝二经所致。,(外感)热邪 心肝 筋脉 风,邪热亢盛 高热 热陷心包 神昏、躁扰如狂 热灼肝经,筋脉挛急 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肝经热盛,【辨证要点】,实热证(高热神昏)+ 肝风表现,治法:清热熄风; 方药:紫雪丹等,(三)阴虚动风证,【基本概念】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筋脉失养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盗

44、汗,颧红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候分析】,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内伤久病,阴液亏虚,筋脉失养,肝阴不足,筋脉失养,筋膜挛急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 阴虚不能上滋头晕、眼花、耳鸣, 阴虚内热之象。,【证候分析】,阴虚 + 肝风(手足蠕动),【辨证要点】,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四)血虚生风证,【基本概念】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脉细。,【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内伤杂病, 因久病血虚,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辨证

45、要点】血虚 + 肝风(肢麻、震颤,肌肉瞤动),治法:养血熄风。 方药:四物汤加减,七、寒滞肝脉证,【基本概念】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或见巅顶冷痛,干呕,形寒肢冷,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证候分析】,寒邪凝滞肝脉,阳气阻遏,气血不通,则痛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巅顶冷痛 寒则气血凝涩,热则气血流通疼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阴寒凝滞,胃失和降而上逆 干呕 阴寒内盛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阴寒内盛,寒滞肝脉,【辨证要点】,肝经部位冷痛与实寒见症为辨证要点。本证以少腹、

46、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为点。,治法:温经散寒,暖肝通络。 方药:暖肝煎加减,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生 理 藏精,水液,纳气病 理 封藏、生殖、气化、摄纳异常主 症 腰膝酸软(痛)、耳鸣、水肿,肾病常见证候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肾不纳气证、 肾虚水泛证等。,一、肾阳虚证,【基本概念】肾阳亏虚,机体温煦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腰膝痠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或见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滑精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或见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证候分析】,素体阳虚 年高肾

47、亏 久病伤阳 房劳过度,肾阳虚衰,不能温养筋脉、腰膝腰膝痠软冷痛 肾居下焦,阳气不足,失于温煦畏寒肢冷,下肢尤甚 阳虚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面色白光白 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呈本脏之色而黧黑 阳虚不能鼓舞精神神疲乏力,肾主生殖,肾阳虚弱,生殖功能减退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 肾阳虚弱,固摄无权滑精早泄,尿频清长,夜尿多,白带清稀量多 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肾阳不足,【辨证要点】 以腰膝痠冷、 性与生殖机能减退 与阳虚见症为辨证要点。,治 法: 温补肾阳; 处 方: 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二、肾虚水泛证,【基本概念】由于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滥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腰膝痠软冷痛,畏寒肢冷,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