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左传,左传及背景资料:1、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背景资料: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 一场战争、即齐鲁长勺之战前鲁国的战前准备和谋略。,字音 曹刿(gu) 小惠未徧 (bin)小信未孚(f) 又何间焉 (jin)公与之乘(chng) 长勺(sho)辙(zh) 轼(sh) 遂逐齐师(su) 彼竭(ji)我盈(yng) 望其旗靡(m),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2、。师,军队。伐,兴兵攻打。“伐”用于诸候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我,指鲁国,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故文中称鲁国为“我”。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左传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曹刿: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乡人:同乡的人,指曹刿所在地的在野的贵族。乡,行政区域。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不同于现在的“乡村”。肉食者谋之:指做官的,即当权者。春秋时公膳位居大夫以上者才可食肉。谋,谋划,考虑。之,代词,指准备应战的事。又何间焉:(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焉,语气助词,表疑问。鄙:鄙陋。指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乃入见:于是就入朝谒见(庄公)。乃,副词,于是,于是就
3、。何以战:凭什么条件作战?“何以战”等于“以何战”。何,疑问代词,什么。这里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以,介词,用,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必以分人:是“必以(之)分人”的省略,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这里所说的人,是庄公左右的近臣,不是指广大平民。对曰:指在下位者回答在上位者。小惠未徧:小恩小惠还油层有遍及于人民。徧,同“遍”,遍及,普通。民弗从也:人民不会跟从(你去死战)。从,跟从。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物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宝玉。帛,丝织品。弗敢加也:(祷告时)不敢虚夸。即不敢以少报多,以小报大。加
4、,夸大,虚报。必以信:一定用诚实的态度(对待鬼神)。信,诚信,指语言真实。小信未孚:小的诚实还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孚,为人所信服。福:动词,赐福,保佑。小大之狱: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诉讼案件。察:明察,判断清楚。必以情:一定按照情理(去判断)。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办事的一类事情。忠,尽心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后面省略了“之”。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公与之乘:鲁庄公跟曹刿乘一辆战车。鼓之:击鼓进军。鼓,动词,擂鼓进攻。之,音节助词。未可:还不可以。三鼓:擂了三次鼓,就是三次发动进攻。三,表动量的数词。文言文中
5、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加量词。败绩:大败,溃不成军。驰之:驱车追赶齐军。驰,使劲赶马,特指驱车进击。先秦时,“驰”是人的行为;到了后来,才指马的动作。之,代词,指齐军。下视其辙:下车看齐军战车的轮迹。辙,车轮滚过地面轧出的痕迹。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轼,古代车前供乘车者手扶的横木。遂:就。逐,追赶。既克:已经战胜(齐师)了。既,表示某件事情已经完成。克,战胜。,问其故:问曹刿这样指挥的原因。故,缘故,原因。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起士气。作,振作,激起。再而衰:第二次
6、击鼓士气就衰减了。再,第二次,其后省略动词“鼓”,下文“三而竭”同此。而,相当于“则”。竭:尽。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难测:难以摸到真实情况。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旗靡:旗帜倒了下去。,说文解字 间,最早写做“閒”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引申为“缝隙”、“空儿”。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说文解字鼓,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请你指出“轼”,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那些?,超越自我,长勺之战 -
7、 历史背景长勺之战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它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会的礼乐传统,在春秋诸国中居于二等地位,疆域和国力较之齐国,均处于相对的劣势。至于齐国,则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辖有今山东北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渔盐之利,太公立国后,推行“因其俗,简其礼”、“因地制宜,
8、发展经济”、“举贤而上功”、“修道法”、礼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确政策,因而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成为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长勺之战就是在这种齐强鲁弱的背景下爆发的。,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看我的总结:,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问:“何以战? (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必以信。 必以信(对待神
9、)。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古今异义 (1) 牺牲玉帛(2) 小大之狱(3) 必以情(4) 忠之属也,积累 运用,(5)又何间焉(6)可以一战(7)肉食者鄙(8)再而衰,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
10、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同“遍”,遍及、普遍),(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动词,击鼓),( 战胜),(倒下),五、找出今天仍使用的成语并解释和运用:,六、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示例: “齐师伐我” 师出无名,师出有名,一鼓作气 所向披靡(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 恶贯满盈,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 作做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
11、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谁是核心人物?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交流点拨】: 1、复述要点: 曹刿进谏论战指挥作战向鲁庄公将战争取胜的原因 2、曹刿、鲁庄公 核心人物是曹刿 3、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人物赏析,再读课文,并思考、讨论(四人小组) 1、找出文中写曹刿的句子,看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2、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用“从中表现了”的句式说话)
12、,【交流点拨】: (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写法探究,1、课文的核心人物是
13、曹刿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 2、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作者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 1、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2、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知识
14、抢答:,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文化,淝水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知识抢答:,战争文化,名人言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名人言战,知识抢答:,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战争文化,知识抢答:,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孙武,春秋时期,战争文化,“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知识抢答:,关羽,三国演义,战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