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焚书坑池州翠微亭,池州翠微亭,唐会昌五年(845),池州刺史杜牧慕李白诗名,根据李白游秋浦的诗中“开帘当翠微”的名句,在齐山西北山巅造翠微亭以兹纪念。同年重阳节,他与诗友张祜(承吉)同游翠微亭,面对齐山迷人的秋色,赋诗和唱。从此翠微亭成了齐山的象征。山腰平谷有翠微寨,山下有翠微村,山北平天湖中有翠微堤直通府城,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纷纷踏踪而至。南宋绍兴四年(1134)十月,爱国名将岳飞自鄂州(今武昌)奉诏出师解庐州之围,途经池州,扎营齐山翠微 ,戎装未解,慕名登临翠微亭,写下了千古绝唱。,内容评析,诗的首句叙述自己的经历,从而把登池州翠微亭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下,使读者感受到时代的和诗人的脉搏是一
2、致的。第二句用“特特”以强调这次登临,表明戎马倥偬,登临难得,而把自己的戎马生活与大好河山从感情上联系起来,同时,在结构上又起到了转折的作用,把感情抒发的重心移到对故国的爱恋上来,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了铺垫。三四两句为全诗的中心。它展示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谊,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流连忘返,表现了诗的主旨。,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全诗一气贯注,倾泄了一个驰骋沙场,为国而战的诗人的炽热感情。,别云间,明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隆武帝和监国鲁王朱以海)。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
3、督军事,招抚江南。 松江夏完淳,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
4、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 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首联:写自己抗清的经历和现在的遭遇。颔联:作者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颈联:表明诗人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尾联: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念。,全诗缘事抒情。叙事上,由远及近,渐次推进;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层加深。诗歌以表达抗清的斗志为主要基调,同时也含有对江山为外族侵略的悲愤,面对
5、死亡的无惧无悔,对故土的眷恋,人虽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坚定信念。,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把以前分裂的诸侯国改为郡县。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说:“不遵从以前的制度和风俗,是不会长久的。”这种说法引起争论。丞相李斯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法规制度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古代的制度是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同时他又指出,上面的说法扰乱民心,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应该严加禁止。因此,他建议:除官家藏书和秦国史书以外,所有的诗、书、百家语和史书一律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杀头;医药、算卦、农业的书不烧;禁止私人办学等。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焚书的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类的人物卢和侯生,平日很得秦始皇的信任
6、。正是这两个人,又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说他凶残好杀。在一个晚上,这两人弃官逃跑了。秦始皇知道了这些事情后,不同地大怒道:“我对这些方士这么好,他们却在背后议论我,又背叛了我。方士都是这个样子,现在咸阳的书生有几百,肯定经常妖言惑众。这次一定要彻底清查一下。”随后,他就叫御史把咸阳书生都抓起来拷打、盘问。这些书生刚开始都大喊冤枉,等被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时,都屈打成招了。秦始皇命令把这些书生都杀了。公子扶苏替他们求情,反而被秦始皇臭骂了一顿。监斩官看到秦始皇怒气冲天,就把这些书生全部赶到一个深谷中,用石头把谷填满,把这些书生活活坑埋了,总计有四百六十多人。,坑杀了咸阳的四百六十多个书生后,秦始皇
7、暗想着要把天下的书生全部杀了,斩草除根,不留遗患,但又怕书生逃跑,秦始皇就想了个计策。他命令地方官员,访求各地的有名的书生,送到京城以待录用。不过几个月,各地方就送来了七百多个想当官的书生。秦始皇命这七百多人都为郎官,把这些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年冬天,有人报骊山的马谷中硕果累累。大家都觉得很奇怪,秦始皇就让这七百多书生去马谷看一看。这七百多书生到了马谷一看,果然有几个瓜果,新鲜得很。大家正在议论时,就听一声爆响,随后石头像雨点一样从谷上落了下来,瞬间,这七百多书生就被砸死在马谷。而所谓的瓜果,是因为马谷地下有温泉,所以四季如春。秦始皇密令心腹,先在谷内种瓜果,后来还真的结了果实。这些书生哪里
8、知道秦始皇的阴险毒计,全部屈死在马谷中。焚书坑儒是秦王朝想在思想上统一全国,进行愚民的残暴手段,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摧残和破坏。,焚书坑 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首句: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夹叙夹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次句说: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祖龙”指秦始皇。,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灭亡。“未冷” 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王朝的有效措施。“不读书”的“刘项”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