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小学生家庭作业辅导有感应朋友之邀,去给他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程程辅导家庭作业。程程,一个可爱的男孩,7 岁,身高 1.28 米。我一进门,他就规规矩矩地叫“爷爷”,我知道,那是家长教育过了,但仍然给我很好的印象。程程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书房里有一个三开门的书橱,靠书橱是程程专门写作业的写字台。孩子很听话地坐在写字台那 U 型位置,并熟练地打开了台灯。此时北京时间 5 点整。孩子的语文课本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第二十二课动手试一试,课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赞扬了她肯动脑、善思考、重实践、敢
2、发问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依循“设疑-探疑-释疑”的线索,一步一步地揭示全文的中心:“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课文言近旨远,极富人生启迪意义。这是我们大人的分析,一个 7岁的孩子能领会多少就不得而知了。看看课后的作业也还不多: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再告诉他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写一写(七个生字:动 科 杯 石 外 另 正)。我请孩子读了一遍课文(基本通顺),也让他合上课本讲了一遍,在说出“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意思时,还真的有些吃力了。等把 7 个生字注音抄写并组词完毕,时间已
3、经过去了近 30 分钟。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松懈现象,鼻子上有汗冒出来也不去擦一擦,那神情投入的状态看着就令人心生怜惜孩子,多可爱啊!没有休息,收起课本,程程拿出了一本 16 开的随堂课后同步训练,这是由马增福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试验教材配套丛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辅导资料(共 68 页)。与课本同步,每课编有 6 至 8 道作业题,分“你一定行”“相信你行”“希望你行”三个层次,看着也还合理。“石”字“口”的最后一笔需从左到右,“女”字的一横要最后写,“男”字是上下结构,一撇不能一笔下来订正重写过这三个字,把“你一定行”的两道题写完,时针指向 5:50。课间休息
4、10 分钟。第三题“给生字组上词语,让花儿更美丽”,第四题“选合适的字写在田字格里”,第五题“和同学比比,看谁能顺利爬上顶峰”都还不太困难,但第六题“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以下问题”就比较麻烦。这个题目下面有 3 个小题: 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伊伦娜是怎样做的?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编者的本意无疑是想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 3 个题目 4 个问题也确实覆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但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总觉得担子重了一些,特别是第 3 题,孩子说出来的答案不像是自己理解以后的语言,一问,果然是老师让抄下来的,程程还给我找到抄有答案的具体位置:“这
5、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多动脑筋多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语言描述和内容的组织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所能胜任的吗?更麻烦的是第八题“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一些困难,你是怎样开动脑筋解决的,把这件事写下来,和同学进行交流。”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篇作文啊!就是中学生来做,也得着实费一番脑筋。孩子刚刚入学,要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比比皆是,好多字不认识,好多题不会做,好多意思不理解,甚至连握笔的姿势和插笔的顺序都不知道对不对,但是,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写成文字,那就相当不容易了。最后,在程程妈的提议下,程程写了两句话“我有一个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第二天
6、看看,老师给打了红对钩。问问,程程还没有字典,更不会查字典如此辅导,不是在教孩子说假话吗?北京时间 7 点整。稍事休息,程程又坐在了那 U 型的写字桌前他的数学作业还没有做。数学的家庭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同步训练,另一部分是一张正反面的 100 以内加减法速算题。等程程把数学作业写完,我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 7 点 40 分。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程程的家庭作业写了近 3 个小时,相当于他白天在校时间的一半。在这近 3 个小时的时间里,程程没有偷懒磨蹭,尽管略显疲劳,鼻子和脑门上不断有汗珠冒出来,但他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努力地书写,对于我指出的错误也虚心地改正。看看孩子那可爱的状态我都心痛。我们的孩子非得从小就承担如此沉重的学习任务吗?他有多少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呢?他有多少时间去捣鼓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呢?一个时间被作业填满没有时间玩耍的孩子,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长吗?程程妈告诉我,每个周末程程还要参加课外小新星英语和书法辅导班,每次 2 个小时,每科还留有数量可观的作业。我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