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王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王强内容摘要: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的方法。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在 21 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型人才,而更需要具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一转变,客观地反映了 21 世纪中国对创新教育的呼唤。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
2、还应该在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 21 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称做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在过去的组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以“教”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以枯燥的示范演示为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
3、烦的情绪。而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能有效地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向导,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纵观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往往从小就有某方面的兴趣或追求,促使他们一生都为之探索和创新。没有兴趣,何谈创新。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
4、中,教师要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形象、活泼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计算机的构造、原理、功能及在社会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对计算机神奇的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想要动手创新的愿望。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
5、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 CAI 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 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营造创新氛围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
6、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使他们所能掌握到的知识和技术,做出一定的创新行为和得出一定的创新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存在于学生脑海里的“要我学” 的思想观念更改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使他们能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教师可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在里面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电影等各种多媒体插件,引发学生对学习幻灯片的兴趣,然后以一张精美的幻灯片为例,看看它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能掌握对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在练习的过和中,教师明确一个任务:利用 PowerPoint 制作一张精
7、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在这样充满好奇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作的思绪将如潮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点和展示,使课程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课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三、 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机遇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
8、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重相关课时问题的设计,使其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给学生如何设置 PowerPoint 的背景时,可以在看完课堂演示后给他们提出:如何运用填充效果设置 PowerPoint 的背景。学生们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可利用“图片” 菜单,运用旧知识 网络,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 PowerPoint 的背景,也可利用“渐变” 菜单和“纹理”菜单设置出不同的 PowerPoint 的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怎么样才可以把每张的幻灯片设置成不同的背景。同样,做出来的结果也是各式各
9、样的。只要教师能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互相交流和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时代不断进步,世界呼唤信息技术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是计算机的操作,主要是一些应用软
10、件的使用,计算机既是他们的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软件推出的惊人的速度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如:在教学word一课时,我没有像平时一样滔滔不绝地进行讲
11、解,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已学过的“画图”窗口,尝试用相同方法能不能打开“word”窗口。学生充分实践后请学生演示操作,然后我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即可轻而易举地解决关闭“word”窗口、“word”窗口的组成介绍。这样,学生积极地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再如教学 PowerPoint 软件时,由于学生以前已学过 word 字处理软件,我就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word”中如何输入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修饰、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绘制简单的图形等内容。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的知识,并能很好运用。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
12、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o五、分层次指导,发展个性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层次教学法,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不同,安排座位,成立学习小组,选出比较好的作为小组长。练习前,我按难、中、易分层提出要求,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练习。如果达到教师要求就可以享受教师给予的特殊待遇(做教学内容以外的更深层的学习或是玩游戏)。这样
13、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引导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定会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参考资料:1 李冬梅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创新的沃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12).1 刘殿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J, 人民教育,2002(9).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M,北京 师 范大学 出版社。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 新 M,北京 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