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 1,LTE常规优化方法和案例 第1节 优化流程和基本方法第2节 网络参数核查(邻区,PCI,参数)第3节 覆盖类问题分类和案例,Page 2,优化的基本流程图,Page 3,RF优化目标:覆盖率(RSRP & SINR),RSRP表示导频信号的功率,表示了导频信号的强度,而非质量。UE驻留小区的最低RSRP要求一般设置为-120dBm,而对网络覆盖率统计来说,一般要求RSRP大于-110dBm的比例不低于95%;SINR表示有用信号相对干扰+底噪的比值,在LTE中又可分为RS SINR和PDSCH SINR,通常在描述覆盖时说的是导频的SINR。如果需要选择近中远点进行测试,建议先进
2、行整网路测,然后得到RSRP和RS SINR的CDF分布,分别选择90%,50%,10%对应的点如果不采用CDF,通常情况可以参考以下RSRP标准:近点:-85dBm ,中点:-95dBm ,远点:-105dBmSINR则取决于网络加载的水平,在邻区100%加载下通常认为:近点:20dB ,中点:10dB ,远点:0dB,Page 4,网络优化基本方法,网络优化,调整天线方向角,调整天线下倾角,特性配置,参数调整,发射功率调整,调整天线高度,上述方法中,调整天线下倾角,方向角,天线高度和功率属于常规RF优化内容,在各个制式中都是基本相同的;参数调整主要是针对切换和重选相关参数;特性配置需要根据
3、具体的场景需求,并且系统侧也有对应的可商用的特性时才会使用,普适性的算法特性通常版本缺省都会打开。,Page 5,LTE 常规优化方法和案例 第1节 优化流程和基本方法第2节 网络参数核查(邻区,PCI,参数)第3节 覆盖类问题分类和案例,邻区核查及优化ANR,Page 6,1 服务小区启动UE测量服务小区和邻区的信道质量;2 UE检测到服务小区和邻区的信道质量满足切换条件,上报邻区的PCI;3 服务eNB检测到该PCI不在NCL中,启动UE读取该PCI所对应的邻区的CGI信息;4 UE通过监听邻区的系统消息,读取邻区的CGI和TAC;5 UE将读取到的CGI上报给服务eNB,服务eNB即可添
4、加到NCL(外部小区)和NRT(邻区)中,然后完成切换。,全称“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ship”,是LTE SON特性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通过UE上报邻区CGI的方式,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非正常邻区关系,包括邻区漏配、邻区PCI冲突和非正常邻区覆盖。从而提高切换成功率,提高网络性能,并降低网规网优运维成本。,邻区核查及优化UNet,Page 7,基于工参利用拓扑结构和覆盖的两种方式进行最重要邻区规划,通过和现有邻区的比对,核查出最重要的邻区是否漏配 。也可直接对现有邻区直接,筛选出没有添加邻区的小区,没有配置同站邻区的小区,单向邻区进行核查。某站点通过 Unet工具
5、规划和现有邻区比较得出结果:红色topology:表示因为拓扑结构新增的邻区(表示漏配)可点击comfim勾选显示其关系红色symmetry: 表示因为双向补齐新增的邻区(表示漏配)可点击comfim勾选显示其关系灰色的表示:保留的邻区,具体核查方法 请详见U-Net邻区核查指导书,邻区核查及优化基于路测数据的优化,Page 8,基于路测观察是否邻区漏配置步骤1.UE上报测量报告,没有收到切换命令。(在RSRP较好的情况下,排除测量报告eNodeB没有收到)2.通过MML :LST EUTRANINTRAFREQNCELL(同频邻区查询) 确认是否添加该同频邻区。 LST EUTRANINTE
6、RFREQNCELL(异频邻区查询)确认是否添加该异频邻区。3.在MOCN的场景下:通过MML :LST EUTRANEXTERNALCELLPLMN 查询确认是否添加了PLMN。例:UE不断上报测量报告,未收到切换命令。打开测量报告,目标切换的PCI为211,RSRP=51-140=-89dBm,远比服务小区的RSRP强度高(41-140=-99dBm),排除未收到的可能。通过MML查询服务小区的确未配置PCI=211的邻区,通过工参地图找到离该小区最近的PCI=211小区,并添加邻区。,PCI冲突场景,PCI冲突主要分成PCI碰撞和PCI混淆:PCI碰撞是指相同PCI的两个或多个同频LTE
7、小区在地理位置上的隔离度过小,使得UE在这两个或多个小区信号交叠区域无法正常同步。若服务小区与测量小区的RSRP满足切换门限,且该测量小区与服务小区的邻区同频、同PCI,则有可能导致切换失败、掉话。这样PCI冲突称为PCI混淆。存在两种场景:,Page 9,满足切换条件的CellB是服务小区CellA的邻区,且与服务小区的其它邻区CellC同频、同PCI,eNodeB不能分辨UE测量到服务小区的哪个邻区,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如下图所示:,满足切换条件的CellB不是服务小区CellA的邻区,但是与服务小区的邻区CellC同频、同PCI, eNodeB误以为UE测量到了服务小区的邻区CellC,从
8、而发起向邻区CellC的切换。此时,若当前区域没有邻区CellC的信号覆盖,则可能导致掉话。如下图所示:,Page 10,LTE 常规优化方法和案例 第1节 优化流程和基本方法第2节 网络参数核查(邻区,PCI,参数)第3节 覆盖类问题分类和案例,Page 11,覆盖问题分类和主要影响因素,弱覆盖(覆盖空洞),越区覆盖,上下行不平衡,无主导小区,针尖效应,拐角效应,下行,发射功率合路损耗路径损耗PL频段接收点距离基站的距离电波传播的场景和地形天线增益天线挂高天线的参数(方向图)天线下倾角天线方位角,上行,基站接收灵敏度。天线分集增益。终端发射功率。上行无线信号传播损耗,塔放对上行的影响,Pag
9、e 12,弱覆盖、覆盖空洞,分析地理环境,检查相邻站RxLev是否正常;结合参数配置分析周边各个扇区的发射功率,使其能够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保证最大值;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无法通过天线调整解决的覆盖空洞问题,应给出新建基站的建议;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邻频干扰,对于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可以利用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此外需要注意分析场景和地形对覆盖的影响。,弱覆盖各小区的信号在某区域都小于优化基线,
10、导致终端无法注册网络或接入的业务无法满足Qos的要求。覆盖空洞某一片区域没有无线网络覆盖或者覆盖电平过低产生的弱覆盖区,弱覆盖区域内下行接收电平很不稳定,从而会导致手机的接收电平小于MS最小接入电平(RXLEV_ACCESS_MIN)而掉网;通话态的用户进入弱覆盖区域后无法切换到电平更强的小区,会明显感到通话质量下降,甚至因为低电平低质量而掉话。,Page 13,案例-通过路测UE寻找弱覆盖区,弱覆盖区域,通过进行空载路测,得到测试路线上信号强度的具体分布,根据路测工具显示的分布情况,找出信号的弱覆盖区,如图中红色区域。根据弱覆盖区的具体位置,查看规划覆盖该区域的站点的RF参数进行综合调整。,
11、Page 14,无主导小区,如果实际情况与网络规划有出入,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对该区域覆盖最好的小区进行工程参数的调整。,针对无主导小区的区域,确定网络规划时用来覆盖该区域的小区,应当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向角等方法,增强某一强信号小区(或近距离小区)的覆盖,削弱其他弱信号小区(或远距离小区)的覆盖。,无主导覆盖区域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小区的SINR通常也不稳定;在空闲态主导小区重选更换过于频繁,会导致系统信令负荷过高,UE耗电增加,寻呼成功率低等问题,在
12、业务态则发生切换频繁或者掉话等问题。,Page 15,现象:一段测试路线上, UE反复在几个相同小区进行小区重选或者乒乓切换分析:通过观察信令流程和PCI 分布图。这里通过观察Best PCI分布图,如果是无主导小区的现象,那么图中会出现两种或几种颜色的PCI交替变换。,PCI distribution in cluster xx,无主导小区,案例-分析找出无主导小区区域,无主导小区,Page 16,越区覆盖,在天线方位角基本合理的情况下,调整扇区天线下倾角,或更换电子下倾更大的天线。调整下倾角是最为有效的控制覆盖区域的手段。下倾角的调整包括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如果条件允许优先考虑调整电子
13、下倾角,其次调整机械下倾角,避免扇区天线的主瓣方向正对道路传播;对于此种情况应当适当调整扇区天线的方位角,使天线主瓣方向与街道方向稍微形成斜交,利用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效应减少电波因街道两边的建筑反射而覆盖过远的情况,对于高站的情况,降低天线高度。在不影响不小区业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载频发射功率。,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比如,某些大大超过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的站点,发射信号沿丘陵地形或道路可以传播很远,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了主导覆盖,产生的“岛” 的现象。因此,当呼叫接入到远离某基站而仍由该基站服务的“岛”形区域上,并且
14、在小区切换参数设置时,“岛”周围的小区没有设置为该小区的邻近小区,则一旦当移动台离开该“岛”时,就会立即发生掉话。而且即便是配置了邻区,由于“岛”的区域过小,也会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而掉话。,Page 17,案例-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导致越区覆盖,现象: 右上图所示PCI为288的小区出现越区覆盖,会对其它小区造成干扰,增加掉话的机率。分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出现越区覆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此处天线高度过高或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经过核查当前的工参设置,确实发现下倾角设置偏小,建议增大下倾角设置。调整措施: 从右下图可以看出,下倾角从3度调整到6度后,288小区的越区覆盖得到了明显的控制。,Page 1
15、8,案例-主干道波导效应引起的越区覆盖,在PCI170下时,受到图中左下角,1km外的PCI23信号突然出现,模3冲突,干扰掉话。并且在掉话后从PCI接入到PCI23,又反过来被PCI170干扰,再次发生掉话。由于现场是全向天线固定电下倾,因此只能通过降低PCI23小区的功率来减小越区覆盖的影响。,Page 19,案例-通过降功率优化SINR,该区域由于站点密度较大,当全部采用满功率时,越区覆盖造成的干扰非常严重,SINR分布较低。由于都是全向站和固定电下倾,因此只能进行功率优化,优化后的SINR明显提升。,Page 19,全部满功率,功率优化后,Page 20,针尖和拐角效应,拐角效应通常需
16、要把拐角后出现的那个强信号减弱,例如降低其功率,或调整方位角或下倾角,同时在周围寻找一个可以覆盖拐角处的小区,通过调整其信号,让终端先切换到这个小区上,然后再过渡到拐角后的那个小区。 如拐角处信号无法调整,还可以考虑减小切换时间迟滞,使终端在拐角时能够尽快切换过去,避免强干扰持续太长时间。,针尖效应是指突然出现一个其它小区的强信号,并且持续时间很短,通常会出现UE切换到该小区后,信号很快衰落,来不及切回来导致掉话;拐角效应是指,突然出现一个其它小区强信号,导致强干扰,容易发生切换失败;通常在建筑物或街道拐角处发生。,针尖效应通常是由越区覆盖或十字路口信号杂乱引起的,首先要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出针尖
17、信号来自哪里,出现的规律,判断是否越区覆盖,如果是则按照越区覆盖问题进行处理;如果是十字路口信号杂乱造成的,就要调整周边小区覆盖方向,让路口由有一个主覆盖小区,必要时可以采用街边站等特殊覆盖形式; 对于RF调整后还是不能避免的针尖效应,还可以尝试修改切换时间迟滞或CIO来避免UE切换到针尖信号上去。,案例-针尖效应,下图中这次掉话,是从PCI164向259移动,在十字路口时突然收到PCI17的信号,17和164 模3冲突,SINR较差,干扰导致掉话。,Page 21,Page 22,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对于上行干扰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可以通过监控基站的告警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干扰; 其他原因也可能
18、造成上下行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直放站和干放等设备上下行增益设置存在问题;收发分离系统中,收分集天馈出现问题;NodeB硬件原因,如功放故障等;这类问题一般应该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是否告警?是否正常?经常采用替换、隔离和局部调整等方法来处理,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是指上行覆盖和下行覆盖不一致,出现上行或下行先受限,小区实际覆盖范围为上、下行覆盖的较小者。,在网络空载或负荷较轻时,由于终端的发射功率远小于基站的发射功率,通常是下行覆盖好于上行覆盖,可能出现空闲状态下终端能够接收到基站的信号并成功注册小区,但是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或者业务上传时由于功率受限,基站侧无法收到上行信号。 当网络负荷较大或站点密度过大
19、时,由于邻区干扰较大,容易出现下行受限(通常是干扰受限,即下行SINR较差,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BLER较高)。出现上下行不平衡时比较容易导致掉话。,案例-上下行不平衡,下行受限,Page 23,RSRP,SINR,该区域在50%下路测统计,RSRP很好(平均-84dBm,90%大于-100dBm),SINR相对较差(平均8dB,40%低于6dB),UE发射功率平均2dBm,88%低于10dBm。由此可以判断属于典型的下行受限,并且是干扰受限;原因是这个区域内站点密度较大(1.4平方公里内有32个站)超过),站间距较小(平均100m),是由于邻区干扰造成的下行受限。,Page 24,RF优化总结
20、,RF 优化阶段,大部分的覆盖和干扰问题能够通过调整如下(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列)工程参数加以解决:天线下倾角;天线方向角;天线高度;天线位置;天线类型;增加塔放;站点位置;新增站点/RRU,以上内容对网络优化中 RF 优化阶段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RF 优化关注的是网络信号分布状况的改善,为随后的业务参数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线信号环境。RF 优化测试以 DT 测试为主,其他测试方法提供补充。RF 优化分析以覆盖问题分析为主,其它问题分析作为补充,主要是排除由于以上问题带来的切换、掉话、接入和干扰问题。RF 优化调整以工程参数及邻区列表调整为主,小区参数调整主要是切换相关参数调整,在切换问题定位课程中已经讲解,这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