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81170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3(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3.10 游褒禅山记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走进精彩课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以其永久的魅力、闪闪的灵光招引世人。古往今来,无数墨客骚人访奇山,探异水,留下千古流传的精美篇章。游褒禅山记就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山水游记作品,本文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在记游中融入自己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享受感官之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共鸣。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传世华章。,1体会理解本文以议论为主,记游为次,通过记游进行说理的特点;体会本文先叙后议、严谨自然的结构特色。2学习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理解文中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的含义。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

2、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4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的含义;理解掌握“道、乃、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2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一词多义,7文学常识(1)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后因遭到反变法

3、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2)“记”是一种文体,指游

4、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它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特点是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生动,记叙翔实。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等。,8结构图示,9课文译释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所以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

5、磨灭,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作“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深远幽暗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及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

6、石壁,来这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那些到的人更加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

7、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物质条件(像火把等)来帮助他,也是不能到达的。,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火把也足够照明,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如果)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我对于那倒下来的石碑,又由此感叹那些古代书籍的失传,由于后代人弄错了那些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又)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8、。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1本文为游记,为何记游甚少?本文真正的记游,只用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三个短句就立刻收住,具体情状不甚了了。文章旨在寄托政治上的进取和对人生执著追求的精神,所以不能把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枝蔓芜杂,有损于借事喻理的主题的表达。,2文章如何做到记事明理,叙议结合的?文章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与记叙句相呼应,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第1段记叙“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为第4段“古书之不存”的议论伏笔。第4段的“深思慎取”的议论又是第1段“音谬”的照应。第2段记叙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其好游者不能穷”,悔己之“力尚足以入,火

9、尚足以明”,而竟“不得极夫游之乐”,都为第3段议论设伏。,第3段承第2段的记叙,从自己游后洞“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教训中发表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继而论述要领略无限风光,必须矢志不渝,尽力而为;人尽其力,物尽其用。,3如何理解“志”“力”“物”三者的关系?文中的“志”“力”“物”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志”和“力”属于主观因素,“物”属于客观条件。在主客观两个因素中,主观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起关键作用。虽然有时候,人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志”就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以改变“力不从心”的处境,反之,如果斗志松懈,即使再有力,也会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将“志”放在

10、首位。三个“不能至也”的三层意思,是按三种因素的性能而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4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文章的选材、详略的安排要服从于文章的主旨,取决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具体说来,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记仆碑文字从详,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洞经过从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从略,后洞从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从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从详。议论部分对应记

11、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从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从详,议“力”“物”从略。,5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

12、“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文言文翻译九字法,(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

13、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八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举酒属客”中的“属”通“嘱”,翻译时必须译出。(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9)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一)

14、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

15、余有叹焉叹:叹息B夫夷以近 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解析】A项,“叹”,感慨;B项,“夷”,平坦;D项,“孰”,谁。【答案】C,【解析】C项中都是“后悔”的意思。A项分别为“到达的人”“到达”;B项分别为形容词“距离远”和名词“很远的地方”;D项分别为“的人”和语气词。【答案】C,1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

16、得后悔的。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A项,后半句牵强附会,文中没有此内容。【答案】A,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_,【解析】这是文中比较重要的语句,翻译可以帮助理解文意。注意第(1)句中的“非常”“观”等词语;第(2)句中有省略,有很多虚词,如“然”“以”“焉”“于”“者”“矣”“其”“乎”,要能准确译出它们的意思和表达的语气。【答案】(1

17、)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又)常常(是)在那险阻、僻远并且少有人到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如果)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神宗在颖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

18、”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

19、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马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20、,13下面四个句子都有主语和宾语省略,其中省略的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又荐自代B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C命知江宁府D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解析】A句中省略的主语是“韩维”,宾语是“王安石”,即“(韩维)又荐(王安石)自代”;B句是“(皇上)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C项是“(皇上)命(王安石)知江宁府”;D项是“(皇上)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答案】A,A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相同,与不同【解析】“法”,句中是动词,“效法”“师法”;句中是名词,“法则”。“所以”,句中表示凭借方式,意为“用来”;句中表原因。【答案】C,1

21、5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王安石主张治理国家应该以尧舜为榜样,认为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B王安石认为研究经书是为了处理世间的事务;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是最急迫的事,于是说服宋神宗制定并推行新法。,C王安石以秤锤和重物相为轻重的关系作比,论述了皇权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的道理,劝说宋神宗要加强自己的权力,不要放权流俗。D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吕海、韩琦、司马光等官僚和士大夫的反对,而并非真正使“黎民骚动”;王安石寄变法成功的希望于宋神宗是极不稳妥的。【解析】C项中论述了“先王之道”与天下流俗相为轻重的道理,劝说宋神宗要大力加强新

22、法的力度,以战胜流俗。【答案】C,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译文:_(2)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译文:_,【解析】翻译时要注意:(1)第一句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古今相同;(2)第二句是判断句,“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1)人们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书本理论,不知道治理世事。(2)改变过去的风俗,树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译文】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这时候,(韩维)就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等到韩维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

23、荐(王安石)。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刚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有一天)到朝廷答问,皇上问治国最先应从什么开始,(王安石)回答说:“应最先选择治国的榜样。”,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以唐太宗为楷模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

24、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

25、,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人震动,黎马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和,(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用先王的正道战胜时下的流俗,所以就与天下流俗相权衡轻重;流俗的势力大,天下的人就归附流俗;陛下的权重,天下的人就归顺陛下。秤锤与物体相比轻重,虽然有千斤重的物体,所用来的秤锤加减只不过铢两而已。,现在奸臣小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用来阻挠陛下的政事,就这样陛下与流俗之势正好是争轻重之时,虽然他们只是增加很小的力量,但是天下的形势,就已经归于流俗了,这就是纷争的原因。”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26、王安石于是就职治事,韩琦的主张得不到推行。,17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语段。综览人类文明史,熠熠闪光的文化泰斗们,无一不是吸纳与创造的杰出典范。马克思自言愿做一个蛀书虫,誓言是掌握人类的全部知识,一部资本论改变了整个世界;牛顿误煮怀表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爱迪生因无数次实验而诞生1400多项发明;爱因斯坦那一箱箱资料卡片凝结出相对论,(1)画横线的部分语句不够流畅,请修改第二个分句,使语句流畅一些,但不能改变原意。_(2)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将它换成一个表达准确的词。将_改换为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1)前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保持一致,却没有保持一致,造成语句不够流畅

27、。(2)“因”表原因,用在此处不恰当。【答案】(1)发誓要掌握人类的全部知识(2)因经过(进行了),18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它以简约的线条,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合作”的理念。请结合画面内容,展开想象,任选一个角度,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不超过60字。,_【答案】你、我、他,心相印,手相牵,如彩蝶般翩跹而舞。画面形象地体现了“世”的创意,生动地表达了人类追求美好和谐生活的共同心愿。,19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志:_力:_物:_【答案】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

28、灯塔,有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逗号的删减本是一件小事,但是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修改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为了删除一个小小的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删除这个可能引起歧义而导致人民权利受损的逗号,证明了当今中国社会对宪法的遵守、崇尚和信仰,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材料的背景可谓“

29、大事”,但要删掉的逗号却是“小事”,那么,大和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要写好本文,需要在“大”和“小”之间找到契合点。删除一个小小的逗号,本来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可是当这个小小的逗号可能引起歧义而导致人民权利受损时,就已不再是“小事”。可见“小事”有时不“小”,“小事”中包含着“大道理”。,面对删除一个逗号这样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呢?是因其小而轻视它,还是不因其小而高度重视?材料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修改共和国宪法时对“小事”的态度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它告诉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小事”,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在选材时,要选择那些表

30、面上看很小,其实包含大道理的“小事”,意义重大的“小事”,有深远影响的“小事”。,事事认真,无事不成身在崇尚士大夫气节的国度,耳濡目染的总是些非凡的抱负。人们敬佩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称赞楚霸王的“大丈夫生当如此”这些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这些话语让许多热血男儿振奋,就连行伍出身的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激励了许多普通人。,一些人太注重丰功伟绩了!大事看得太重的另一面即瞧不起小事。可是那些小事就真的那么小吗?英国的歌谣听过吗?“少了一颗铁钉,坏了一个马掌;坏了一个马掌,毁了一辆战车;毁了一辆战车,失了一场战役;失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灭亡缘起于一颗铁钉,这个教训不

31、值得反思吗?,美国一家百货公司在晚上检查时发现,白天卖出的一台留声机没安机芯。这个公司,一个晚上打了35个紧急电话,联系了大半个地球,寻找那位顾客。当找到那位顾客后,董事长亲自登门换货并道歉,成为美国商业史上的一段佳话。这35个电话体现了美国人对小事的认真,因为他们懂得“小事”中蕴涵着大道理。该公司名列世界50强之中,他们认为商场没小事,小事不小,一不留意,你将因小失大而一败涂地。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对居住者收取购物税,但对收入较低的人会在年终退税。有位华侨回国半年后居然会收到地球另一面送来的120元退款。,钱不在多少,但那代表着一个政府的信誉。这两个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高速增长,难道与这些“小事

32、”没有关系吗?看一看那些小事吧!少了一层隔热板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耗掉了七位宇航员的生命;一个米尺刻度上的小错误导致南水北调损失几十万元;少磨了几毫米的哈博望远镜浪费了美国几亿美元科技发达的今天没有小事!,我们知道卫星速度偏差一点将不知道飞向什么地方,巴西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美国的加州刮起了龙卷风。一个逗号是小事,但当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利益时已不是小事。 中华民族要昌盛,就必须从小事做起,懂得小事不小,做到事事认真,才能无事不成。,点评:本文抓住“大事”和“小事”的关系,阐明了“大”和“小”的内在联系“小事”有时不“小”,“小事”中包含着“大道理”。并进一步指出,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本

33、文既注重关系,又突出重点,使用典型事例,先破后立,有理有据;紧扣题意,把理论论述和事例论述相结合,强化了主题;排比结合反问,使语势增强,铿锵有力。在发展等级方面,作者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中外,可见知识之广博,思维之清晰。,(2010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一考生主题词理想目标客观在风雪交加、崎岖难行的山道上,艰难跋涉的登山运动员在奋力向前,他说:“我要爬上世界最高峰。”在书山题海中,托着脑袋冥思苦想的学子说:“我要登上科学的高峰,去摘取科学的桂冠。”,在险境重生、陷阱遍地的商场上,正在做市场调查的商人说:“我

34、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首富,以金钱的数目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诚然,他们都没有错,都是敢于仰望星空,具有高远理想与抱负之人。人不能没有理想与抱负,而且,也应该像他们这样,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高远一些,再高远一些。但是,走向成功、达到目标的路却很遥远,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逼近。就算我们的目标真在遥远的星空,但是,只要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能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地靠近目标。,可我们的目标是不是一定要跟星空一样高远呢?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因人而易地来讨论。如果是有恒心有毅力有执著精神的人,就应该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像星空一样高远,因为这种人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这种人是不怕艰难险阻的,这种人是具有百折不

35、挠的精神的,所以,他们会在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后,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与打击,哪怕是跌倒了,哪怕是遍体鳞伤了,也会顽强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来不及擦干伤口的鲜血,就会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前。,如果是对自己的信心不充足的人,或者自身条件也不允许你把目标定得如此遥远,最好先不要好高骛远地去仰望星空了,而是把眼光放在眼下,做好今天的事,做好手下的事,做好既定的事,这也就算是一种成功。至于在有生之年能走多远,是不是能够走到像星空那样的高远,那倒不必先去考虑了。我们可以这样想,虽然这样做,未免有眼光短浅之嫌,但是,一次又一次小的成功,就可以叠加成大的成功,每一次走那么一段路程,离星空的距离总会近一些,再近一些

36、。,如此看来,人生不在于是否一定要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个人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虽然是一个说话的巨人,却是一个行动的矮子。东汉不是有一个名叫陈蕃的人吗?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他的朋友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朋友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以说,陈蕃有“欲扫天下”的志向就有仰望星空的胸怀,可惜,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需要从“扫一屋”开始。道理看似简单浅显,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并很好地调和自己的心志与行动呢?,这是一篇被评为“一类文上”的标杆卷作文,其特点如下:1内

37、容项,这篇文章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本文一开始就从“树立远大理想”开篇,这与文题中的“仰望星空”的内涵是一致的。接着,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又进一步阐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因此,本文完全做到了切合题意。,2在表达项,本文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流畅,结合严谨。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开头提出关于理想的问题,进而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指出心志与行动要统一的观点。由此看来,这是一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议论文。3在发展等级,本文分析全面,论证严密,观点具有启发性,可以评为深刻。,捉襟见肘“捉襟见肘”(zhu jn jin zhu)的意思是一拉衣襟就露出

38、臂肘,表示衣服破烂。比喻事情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襟”,衣的前幅;“见”,露出;“肘”,臂肘。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特别艰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分不清表里。因为吃得非常差,脸上浮肿,带着病容,手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臂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然而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就这样,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让他为臣子,诸侯不能和他交朋友。因此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