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视复习,二. 简述中国绘画透视学的发展简史 如果把透视学作为一门科学,那么中国古代的美术家们在这方面未能作太详尽地阐述,也相对缺乏严谨的理论分析与研究,他们的探索更多的是在感性认识上,但这种感性的认识恰好符合中国的文化审美取向,进而形成了具有东方审美趣味的中国式的透视学。在发展史上有如下记载: 史上最早记载关于“近大远小”关系概念的是战国时期荀况在荀子解蔽中提到:“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 南北朝时期宋宗炳在他的著作画山水序中说:“且乎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堵,”概括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视原理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阐述:“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
2、以取其势,近看之去取其质。”且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绘画透视理论的娇详尽表述。 北宋的沈括的“以大观小”等的透视理论是一种整体把握的宏观透视,要求观者以俯仰自若的心灵是眼睛流盼不拘地看待客观物象,将全景统摄与胸,是典型的中国式散点透视。 元代的黄公望及明代的沈周,清代的部分画家也都提及透视方面问题,但总体来说都不够详尽具体,没能上升到理论阶层。,三.试述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透视学发展上观念的异同西方人竭力借助于科学的透视手段来描绘出一个立体的真实空间,由近至远,层层推出,以至于目极无穷的远天。这种空间意识表达了西方人追寻无限,一往不返的心态。促成西方绘画这种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3、是西方的哲学宇宙观:我与物对立,心与境相视,也就是天人有分,物我两立。如果说西方的传统绘画一直在追寻一种自然真实的立体空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却是在追寻另一种心理真实的空间。形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中国的绘画主要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在画面中找不到线性透视中的规则的灭点,它是一种动态的观察方法和心理体验.中国传统绘画受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无论道家儒家都崇尚”游”,而不是驻足一个视点作静态观察.这种心灵游历和观看方法的外化形态就是以大观小的观察方式和三远法的综合运用,并非科学的透视空间,而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心理空间,视线在画面中上下左右移动游历,完全不同于西方
4、绘画中的 一往不返,目穷无极.,四.简述什么叫透视及透视的三要素?研究如何把三维立体的景物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理论,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在平面上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形状、明暗、色彩等诸多因素,因此广义的透视包括纵透视、重叠法、空气透视、色彩透视、散点透视等等。狭义透视学也叫线透视、几何透视,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定点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的规律,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定点透视有完整和系统的规律和技巧,所得到的图形效果比较逼真。也叫定点透视,中心投影法。透视的三要素: 物体,画面,眼睛,六什么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有哪些 ? 立方体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只有一组
5、垂直原线.,这种情况下称为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基本特征 1,有两个消失点.与视点的夹角互为余角 2,立方体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只有一组垂直原线,五.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有哪些?当画面中所有的变线都向一个消失点集中,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的时候,这种透视现象就叫做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焦点透视。一个面平行与画面,一个面平行于基面。所有边线中,只有一组垂直变线,消失点只有一个且在视平线上的心点。,七.列举常见的五种透视种类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平行俯视/成角俯视/斜面透视八.列举并解释5个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它的专用符号? 1,视点,视者眼睛的位置 EP 2,视心,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也叫心点 CV 3, 视距,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D 4, 测点,测点到消失点的距离等于消失点到视点的距离,作用为测量透视深.M 5, 灭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在画面上无限远处的投影点 VP,九选一幅你熟悉的平行(成角)(散点)透视绘画作品,分析其透视规律及简要画出该作品 .,十.请做长宽高比例为5:2:4的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十一根据三视图给出的比例,做方凳的平行透视图,保留辅助线。,十二.请根据正俯视图所示比例,做室内一角成角透视图,物体A高度为2 。保留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