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及演讲的背景、主要内容。二、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和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三、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作者,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黑人之音”。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2、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抵抗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3、。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了解背景知识,黑人是美洲大陆的特殊居民。他们祖籍非洲,十六七世纪起,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被迫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南北战争胜利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黑奴宣言签
4、署一百多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仍然十分严重,黑人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二等公民。,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尤其在南方诸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棍棒加拳打脚踢是从前对待黑人的基本方式。,黑人在公共场所受到隔离,贴有区别标志的公共厕所,白人绕有兴味地观看黑人被用私刑吊死!,新奥尔良警察殴打黑人致死,黑人孩子生活在贫民区的黑镜头,美国首位黑人
5、国务卿鲍威尔在回忆录我的美国历程中说:“我是一名美国军官,但不能与白人在同一饭店吃饭,不能用同一厕所,甚至走在大街上连看一眼白人妇女也犯法。结婚旅行时,就因为我是黑人,在城市里找不到一间象样的旅馆住宿。”,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黑人以争取平等自由为目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成为民权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篇举世闻名的演说。,诵读,疏通字词,镣铐(lioko) 缔(d )造者蜷缩(qun su ) 戳(戮)子 侈(ch)谈 拯(zhng )救 磐(pn )石 义愤填膺(鹰)
6、赎(sh )罪 骇(hi )人听闻 崭(zhn )新,履行 :执行;实践。 侈谈:纵论;敞开地谈论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蜕变:(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变、改变。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对比的关系。 衰变。此义在一般情况下,用于表示不好的变化。,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7、。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匿迹:隐藏起来,不露形迹。,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空头支票 :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或不能实现的诺言。,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然后思考:,1.“我”有怎样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讲述了他的梦想?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3.我们怎样实现这一梦想?,问题一:马丁路德金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8、里讲述了他的梦想?,明确: 18、19、20、21、23、25六段。,思考:这几段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增强语言气势,感情充沛,在演讲时更容易感染听众,打动听众。,这些排比句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概括:我的梦想是什么?,明确:美国能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问题二:“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从文中信息看,与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有关。,原因: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许下的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
9、权利的诺言,黑人要讨回自己的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和白人友爱相处”的梦想。,问题三:作者号召黑人怎么样去实现“我”的梦想?,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的和平的方式。,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今天美国黑人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重点:1、感悟马丁路德金的人格魅力和坚定信念2、感受演讲词修辞手法带来的激情。3、演讲训练。,赖斯:美国首位黑人女国务卿,迈克尔.乔丹:公认的全世界最棒的篮球运动员.,找,哪些段落是作者满怀深情的梦想 ?,迈克尔杰克逊 :流行音乐之王,文章思路,演讲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此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
10、。他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黑人生活的现状。这里连用排比和大量形象的比喻,把黑人不公正的现实处境揭示在世人面前,现状与当初共和国的缔造者“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作者明确地指出,现在是政府兑现诺言的时候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自己的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马丁路德金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易暴”,提出“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这种“不以恶抗恶”的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的
11、胜利奠定了基础。,因为是面对自己的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还担负着鼓舞同胞士气,帮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的任务。因此,接下来的几段,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四个“只要”清晰而生动地表明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
12、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问题探究,1.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动人心?,因为这篇演讲辞有着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作者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13、,问题探究,2.本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这篇演讲辞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说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那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增添了许多感人的魅力。文中还大量运用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它们纷沓而至,接踵而来,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朗读品味,这篇演讲辞富有文采,热情洋溢,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请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大声地朗读(朗读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达的轻重缓急),1、齐声朗读10-13段。,2、齐声朗读18-25段。,作业,2、你的梦想是什么?请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1、课后“研讨和练习”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