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76730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8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3 1 2 0 1 4 年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会 计 监 管 报 告 截 至 2 0 1 5 年 4 月 3 0 日 , 沪 深 两 市 2 0 1 4 年 已 上 市 的 2 , 6 1 3 家上市公司, 除新中基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 其余 2 , 6 1 2 家均 按时披露了 2 0 1 4 年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 9 6 家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其中, 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 见 2 7 家,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6 9 家。 主板上市公司中, 7 7 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 带 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5 3

2、家,无法表示意见 4 家,否定意见 2 0 家。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披露规 范的情况, 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 抽查审阅了 5 2 0 家上市公 司 2 0 1 4 年年度报告, 审阅中重点关注了企业合并、 长期股权投资 、 金融 工具、 收入确认、 政府补助、 资产减值等方面的会计处理, 以及 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情况。 我们对审阅中发现 的上市公司 2 0 1 4 年 年 度 财 务 报 告 、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与 审 计 报 告 中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本监管报告。 一、 会计 确认 、计 量和 列报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3、( 一)会 计确 认 、计量 与列 报 不正 确2 / 3 1 1 . 未明确区分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中 , 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作为企业合并 的对价, 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费用一般包括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 用。 通常情况下, 针对被收购方的尽职调查 、 评估和审计、 为申 报重大资产重组而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合并费用;为验资、 发 行股份申报、股份登记而发生的费用,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 根 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这两类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 合并 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 发行费用直接扣减发行股份产生的 溢价。 公司需要合理区分属于企业合并交易的费用和属于发行证 券的费

4、用。 年报分析中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的交易中, 未对合并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拆分, 而是将所有的 费用都视为股票发行费用, 冲减股本溢价, 从而少列费用 , 增加 当期利润。 这种人为混淆负债与权益属性的做法, 无法反映交易 的经济实质, 掩盖了到期不能支付负债的风险, 对 公司的财务指 标产生影响, 所涉及金额重大的情况下, 可能造成投资者对财务 信息的误读误判。 2 . 未充分确认合作开发产生的金融负债 在与其他方共同投资进行合作开发的协议中, 各方都以股权 的形式投入资金, 实际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但如果实际控制 经营的一方向其他方承诺所投入的资金能够获得最低收益

5、率, 将 导致承诺方存在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即产生了一项金融负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承诺方3 / 3 1 应当将收到的合作方投入款项作为负债处理, 并在合作期间将与 之相关的利息 (公司保证的收益 ) 确认为费用。 年报分析中发现 , 有些上市公司未将收到的合作方款项确认为负债, 而是视为投入 的权益资金,将向合作方支付的承诺收益也未确认为利息费用, 而是视为利润分配。 3 . 金融资产分类不正确 ( 1 ) 结 构 性 存 款 。 结 构 性 存 款 的 分 类 , 主 要 取 决 于 存 款产 品说明书中的约定条款。 目前 公司认购、 银行发行的结构性

6、存款 , 其收益可能是与某些基础变量挂钩, 如利率 、 汇率、 黄金价格等 , 此类产品应视为嵌入衍生工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公司应当将结构性存款中嵌入的衍生工具分拆, 单独进行会计处 理, 但若嵌入衍生工具与存款合同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存在紧 密 联 系 (如 利 率 风 险 ) , 或 者 与 嵌 入 衍生 工 具 类 似 条 款 的工 具 不 符合衍生工具的定义或无法单独计量, 可以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 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由于嵌 入衍生工具及其分拆的会计处理较为困难, 年报分析发现, 不少 上 市 公 司 将 结 构 性 存款 简 单 作 为

7、银 行 存 款 ( 其 他 货 币资 金 ) 、 其 他流动资产等收益金额固定的资产列报, 未能正确反映结构性存 款收益变动的风险。 ( 2 ) 理 财 产 品 。 目 前 我 国 市 场 上 的理 财 产 品 大 多 为 非 保 本 浮动收益、 无活跃市场报价, 通常情况下应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 在财务报表中视其流动性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其他流4 / 3 1 动资产列报。 年报分析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分类 不 正确, 如将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或无活跃市场报价的保本固定收 益理财产品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将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 理 财产品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8、益的金融资产; 将 理 财 产 品 作 为 收 益 金 额 固 定 的 其 他 货 币 资 金 或 者 其 他 流 动 资 产列报。 ( 3 ) 已 停 业 或 正 在 清 算 的 子 公 司 股 权 。 对 于 已 停 业 或 正 在 清算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应视对其控制的具体情况, 判断是否将 其纳入合并范围。 对于满足持有待售确认条件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的股权投资,应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列报。年报分析发现,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错 误 地 将 仍 属 其 控 制 的 已 停 业 或 正 在 清 算 的 子 公 司调整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或者没有将具有明确出售意图 的已停业或正在

9、清算的子公司股权重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 ( 4 ) 有 限 合 伙 人 权 益 。通 常 情 况 下 , 有 限合 伙 企 业 的 权 益 不 具 有 活 跃 市 场 报 价 , 公 司 应 根 据 所 持 有 的 有 限 合 伙 权 益 特 征 (如回收金额是否固定或可确定) 及持有意图等, 将其分类为应 收款项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年报分析发现, 有的上市公司将其 持有的有限合伙企业的权益错误地分类为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 4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比较报表范围不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应视 同 参 与 合 并 各 方 在 最 终 控 制 方 开 始

10、 实 施 控 制 时 即 以 目 前 的 状 态 存在,并以此为原则对合并日之前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年5 / 3 1 报分析中发现, 对于如何确定此类交易中比较财务报表追溯调整 的金额, 实务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操作。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 理念是从最终控制方角度进行会计处理, 因此, 合并中纳入合并 日之前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股权比例, 应为合并中 自最终控制方 购买的股权比例,不应包括从外部(独立第三方)取得的部分。 年报分析中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以企业合并后合并方持有的被合 并方的股权总比例 (包括从外部取得部分) 进行追溯调整 , 该做 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5 . 与股份支付计

11、划相关的确认与计量不适当 ( 1 )包含限制性股票的 股份支付交易确认与计量不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 职工服务的, 应当以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量所授予职工的权益工 具价值。 一般情况下, 公司向职工授予的股份在职工提供服务以 达到行权条件的等待期内被限制转让, 但是计量所授予股份在授 予 日 的 公 允 价 值 时 , 不 应 考 虑 在 等 待 期 内 转 让 的 限 制 或 其 他 限 制,因为这些限制属于可行权的非市场条件。年报分析发现, 部 分公司在确定授予职工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时, 以授予日股 价为基础考虑流动性折扣, 或者不采用授予日的股价,

12、 而是采用 其他时点的股价或之前一段时间股价的平均值。 此外, 授予限制 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中, 向职工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按有关规定 履行了注册登记等增资手续的, 在授予日, 公司应当根据收到职 工 缴 纳 的认 股 款 确 认 股 本 和资 本 公 积 ( 股 本溢 价 ) , 同 时 将 回 购6 / 3 1 义 务 确 认 为 负 债 ( 作为 收 购 库 存 股 处 理 ) 。 需 要 强调 的 是 , 回 购 义务应全额确认为负债, 不考虑回购发生的可能性 对其计量的影 响, 所确认的库存股金额不仅包含库存股的股本, 还应包含其相 应的股本溢价金额; 就流动性而言, 由于员工离职等因

13、素可能导 致公司随时产生回购的义务,该回购义务应当确认为流动负债。 年报分析发现, 部分公司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会计处理, 如未考虑 并确认回购义务;在计量回购义务时考虑了回购发生的可能性, 或者所确认的库存股仅包含了库存股的股本; 将回购义务负债列 示为长期负债而不是流动负债。 ( 2 )股份支付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不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 应在 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为成本费用, 但税法规定, 对于符合条 件的股份支付, 只有在相关股份实际授予职工时才 允许在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在会计上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的期间内, 公司应根据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未来

14、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 算确定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符合确认条件的, 应确认为递延 所得税资产。 年报分析发现 , 在考虑股份支付相关所得税影响时 , 部分公司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不符合规定, 如未确认股权激励相关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不以期末取得的信息作为估计可税前扣除金 额的基础, 而是以当期股权激励费用直接作为计税基础; 未分期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是在第一个会计期间即确认股权激励计 划的全部递延所得税资产等。7 / 3 1 6 . 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不正确 关于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给出了 原则性定义,实务中应结合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的比

15、例、 是 否 在 被 投 资 单 位 的 董 事 会 或 类 似 权 力 机 构 中 派 有 代 表 等 因 素 进 行 判 断 。 原 则 上 , 投 资 方 对 被 投 资 单 位 拥 有 2 0 % 以 上 但 低 于 5 0 % 的表决权, 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 具有重大影响。 年报分析 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将持股超过 2 0 % 以上的被投资单位分类为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 但未披露判断对被投资单位无重大影响的相关 信息; 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董事, 但仍 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 . 会计报表项目列报不正确 ( 1 ) 物 业 经 营 权 列 报 不正 确

16、 。根 据 企 业 会 计 准 则及 相 关 规 定,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 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其中已出租的建筑物 是指公司拥有产权的、 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年报分析 发现, 有些上市公司将没有产权的物业经营权列报为投资性房地 产。 ( 2 ) 项 目 流 动 性 或 报 表项 目 列 报 不 正 确 。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将 与长期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款错误列报为其他流动负债; 还有一 些 上 市 公 司 将 属 于 辞 退 福 利 性 质 的 内 退 人 员 工 资 列 报 为 其 他 应 付款,未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

17、中列报。 (二 )会 计确 认 与计 量的 口径 不一 致8 / 3 1 1 . 类似交易或事项的 收入确认时点不一致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从 原 则 上 要 求 以 商 品 或 服 务 所 有 权 相 关 的 风 险和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条件, 并要求公司结合具体的业务 特征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 年报分析中发现, 由于各类商品或劳 务销售交易形式多样, 实务中对业务收入是否满足准则确认条件 的职业判断也存在差异, 导致不同公司间某些经济实质相似的 交 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时点不一致, 使得相同会计期间或业务周期 上相同阶段的收入信息缺乏可比性。 ( 1 ) 房产销售业务 。 房地产销售存

18、在预售、 房屋竣工验收 、 交付房屋、 办理产权证等多个环节, 实务中对房屋所有权相关风 险和报酬何时发生转移的判断存在差异, 导致上市公司对商品房 销售收入确认时点不一致。 大部分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以办理完 成交房手续作为风险与报酬的转移时点并确认收入, 但部分上市 公司以工程完工验收、 收到房款或取得收款权利等作为收入确认 时点。 ( 2 ) 数 据 服 务 业 务 。由 于 数 据 业 务 合 同 形 式 多 样 , 收 入 实 现过程涉及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多方安排, 收入实现的判 断较为复杂, 导致上市公司对此类交易收入的确认时点和金额存 在差异。 例如, 对于通信增值业务收入确

19、认 , 有些数据服务提供 商每月根据电信运营商的计时系统统计数据, 依合同约定费率或 分成比例计算确认收入,而有些公司按上月结算数据进行核对, 开具发票后确认当期营业收入。9 / 3 1 ( 3 ) 系 统 集 成 和 软 件开 发 业 务 。 系 统 集 成 和 软 件 开 发 项目 通常需经过设计、 建设、 试运行 、 验收等环节, 时间跨度比较长 , 甚至跨越多个会计期间, 上市公司对于这类业务收入确认时点 的 判断存在差异。部分上市公司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业务收入; 部 分上市公司按收到验收报告时一次性确认收入。 此外, 此类业务 的销售涉及收取质量保证金, 承诺在一定期间内系统或软件若

20、存 在运行问题将予以赔偿或免费维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质量保证金应当在承诺期内平均分摊确认收入, 但 部分上市公司 在销售系统或软件时将收取的质量保证金的全额确认为收入; 部 分上市公司则在质保期结束后才确认质量保证金收入。 ( 4 ) 出口销售业务 。 出口销售业务的环节、 流程较为 复杂, 涉及交付提取单、 商品出库、 出口报关 、 商品交付等环节, 公司 应结合合同约定和实务惯例等, 对相关商品风险报酬转移时点 进 行判断, 以确定收入确认时点。 年报分析发现, 对类似出口销售 合同或业务, 有些公司按合同约定将取得提单日作为收入确认的 时点, 有些公司则以产品完成出口报关手续、

21、 取得报关单日作为 收入确认时点。 2 . 混合型政府补助的区分标准不一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 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 视情况不 同计入当期损益, 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 损益; 难以区分的, 应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视情况不同计1 0 / 3 1 入当期损益, 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当期损益。 部分上市公司 将综合性政府补助全部认定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一次性计 入当期损益,且未详细披露其区分政府补助类型的判断标准。 3 . 或有合并对价 的确认与计量口径不一致 近年来, 在并购交易中设置或有对价或者对

22、赌条款 的现象越 来越普遍, 即合并各方可能在并购协议中约定, 根据未来一项或 多项或有事项的发生, 购买方通过发行额外证券、 支付额外现金 或其他资产等方式追加合并对价, 或者要求返还部分 之前支付的 对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 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 在并购日, 如果估计 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购买方应当将其视为或有合并对价并计入合并成本。 年报分析发 现, 多数企业合并都存在或有对价安排, 但部分上市公司 确定合 并成本时没有考虑或有对价; 将或有对价的金额认定为零或者合 同约定的最大支付金额,没有基于

23、未来业绩承诺实现的可能性、 或有对价支付方的信用风险、 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 对或有对价 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4 . 关于控制的判断存在差异导致合并报表范围不一致 ( 1 ) 委 托 经 营 子 公 司 。上 市 公 司 通 过 协 议 将 子 公 司 委 托 其 他企业进行管理后, 是否将该子公司继续纳入合并报表, 需要结 合委托经营合同条款, 综合考虑是否仍享有子公司的主要权益和 风险、委托经营期限长短、董事等类似权利机构成员任命程序、1 1 / 3 1 与被委托方是否为关联方等因素, 判断上市公司与子公司 是否存 在 “ 控制 ” 关系, 从而确定是否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 年报

24、分析 发现, 不同公司针对委托经营子公司控制的判断所考虑的因素不 同, 对类似因素所产生影响的判断也存在差异, 导致不同公司 将 委托经营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口径并不一致。 ( 2 ) 上 市 公 司 投 资 非盈 利 机 构 。 母 公 司 在 确 定 将 投 资 的 非 盈利机构纳入合并范围时, 是否能从非盈利机构获得回报是关键 影响因素。从非盈利机构获得的回报,不仅包括实际现金分红, 还应综合考虑该非盈利机构是否为公司承担了部分费用、 该非盈 利机构是否为公司提供了技术、 输送了人才等非分红性质的利益 回报。 年报分析发现, 不同公司针对非盈利机构控制的判断所考 虑的因素不同, 对类似因

25、素所产生影响的判断也存在差异, 如某 些 上 市 公 司 仅 因 被 投 资 的 非 盈 利 机 构 盈 利 不 分 红 而 未 将 其 纳 入 合并范围。 5 . 对类似资产减值计提标准不一致 ( 1 ) 类 似 应 收 款 项 坏 账 准 备 计 提 比 例不 一 致 。 年 报 分 析 发 现, 个别上市公司对下属几家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 了大额或全额坏账准备, 但对于另外几家财务状况类似的子公司 的应收账款却未计提任何减值。 ( 2 ) 相 互 关 联 的 流 动 资产 与 非 流 动 资 产 计 提 减 值 的 标 准 不 一致。年报分析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因经营状况严重下

26、滑, 存1 2 / 3 1 在持续经营疑虑, 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却未对生产 、 加工存货 的相关资产或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 三 ) 未 正确 区分 会 计政 策变 更 、 会 计 差 错更 正与 会 计估 计 调整 一般情况下, 同一公司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信息口径应保持 一致, 确需调整或变更的 , 应当予以说明。 对财务信息口径的调 整存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调整和会计差错更正三种类型。 年报分析中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未正确区分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 差错更正与会计估计调整,相关会计处理不正确。 1 . 将会计差错更正 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 1 ) 应 交 税 费 重 分 类 。

27、部 分 上 市 公 司 以 前 年 度 应 交 税 金 为 借方余额, 并且金额重大 , 但以负数列报为负债, 而不是作为 资 产列报。 年报分析发现, 某些上市公司将以前年度应交税费 借方 余 额 调 整 为 资 产 进行 列 报 , 但 在 附 注 中 将 其 视 为 因 2 0 1 4 年 度 新 准则实施带来的会计政策变更所进行的调整, 而不是作为会计差 错予以更正。 ( 2 ) 内 退 性 辞 退 福 利的 会 计 处 理 。 根 据 企 业 会 计 准 则相 关 规 定 , 支 付 给 内退 人 员 的 补 偿 工 资在 性 质 上 属 于 辞 退 福 利 。 企 业 会 计 准

28、则 第 9 号 职 工 薪 酬 于 2 0 1 4 年 修 订 前 后 , 上 述 规 定 并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年 报 分 析 发 现 ,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在 2 0 1 4 年 度 补提了内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 并将其视为新准则实施导致的 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而不是作为会计差错予以更正。1 3 / 3 1 2 . 混淆会计差错 更正与会计估计调整 会计估计, 是指公司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 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前期差错, 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 错 误 运 用 前 期 财 务 报 告 批 准 报 出 时 能 够 取 得 或 预 期 能 够 取 得

29、的 可靠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年报分析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混淆了会计估计调整与会计差错更正, 导致相关信 息的列报与披露不正确。 ( 1 ) 将 会 计 差 错 视 为 会计 估 计 调 整 。 年 报 分 析 发 现 , 某 公 司在发布年报的当天, 发布了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变更了应收账 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并决定在未来会计期间采用变更后的比例 计提坏账准备。 上市公司在报告发布日针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同 时出具了两种自相矛盾的会计估计, 错误运用了财务报告批准报 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可以认为, 该公司所发布年报中使用 了错误的比例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因此, 该公

30、司对应收账款 坏 账 计 提 比 例 的 调 整 应 视 为 会 计 差 错 更 正 , 而 不 是 会 计 估 计 变 更。 ( 2 ) 将 会 计 估 计 调 整 视为 会 计 差 错 更 正 。 根 据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的 有 关 规 定 , 公 司 在 确 认 可 弥 补 亏 损 产 生 的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时, 应当以预计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如果在编制前 期 报 表 时 已 充 分 利 用 当 时 可 取 得 的 关 于 未 来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的 信 息, 则后续实际盈利情况与当时预测数据不一致, 从而导致对之 前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进

31、行调整, 应当视为会计估计变1 4 / 3 1 更, 而不是前期会计差错 。 年报分析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 实际盈 利情况不如前期盈利预测, 调减因可弥补亏损产生 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金额, 并将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前期财务报表, 而不是将 其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以避免调减所得税资产金额对当期损益的 不利影响。 二、 财务 信息 披露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一 )财 务信 息披 露未 完全 遵循 信息 披露 规范 的要 求 1 . 政府补助确认政策及相关披露不完整 根 据 公 开 发 行 证 券 公 司 信 息 披 露 编 报 规 则 第 1 5 号 财 务报告 的一般规 定 (以下 简称 “

32、 1 5 号文 ” )和公 开发行证 券的 公 司 信 息 披 露 解 释 性 公 告 第 2 号 财 务 报 表 附 注 中 政 府 补 助 相 关信息的披露 , 公司应按要求披露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政策, 涉及政府补助的负债项目,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需逐项披露期初 余额、 本期新增补助金额 、 本期计入营业外收入金额 、 本期转入 资本公积金额以及期末余额。 对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需分 项披露本期发生额及上期发生额。 对报告期末按应收金额确认的 政府补助, 应按补助单位和补助项目逐项披露应收款项的期末余 额、账龄以及预计收取的时间、金额及依据。年报分析发现, 不 少 上 市 公 司

33、 并 未 按 上 述 要 求 在 报 表 附 注 中 披 露 与 政 府 补 助 相 关 的信息, 如仅按应收金额确认了政府补助收入, 但没有披露相关 确 认 依 据 , 或 者 未 根 据 1 5 号 文 等 规 则披 露 与 政 府 补 助 相 关 的 会 计政策。1 5 / 3 1 2 . 关于持续经营风险的披露不充分 1 5 号 文 规 定 , 上 市 公 司 应 在 充 分 考 虑 宏 观 政 策 风 险 、 市 场 经营风险、 公司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财务弹性以 及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因素的基础上, 对其自报告 期 末 起 1 2 个 月 的 持 续经 营

34、 能 力 予 以 评 估 。 若评 估 结 果 对 其 持 续 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 上市公司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 导 致 对 持 续 经 营 能 力 产 生 重 大 怀 疑 的 因 素 及 其 拟 采 取 的 改 善 措 施。 年报分析发现, 上市公司对其持续经营的评估和风险披露普 遍不充分,如一些 连续亏损的 S T 公司,没有 按照要求在财务报 表附注中披露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 按照持续经营基础编制财 务报表的依据等; 部分营业利润连续为负、 流动资产远小于流动 负 债 的 上 市 公 司 , 管 理 层 仍 然 在 年 度 报 告 编 制 基 础 中 声 明 “ 不 存 在

35、对 持 续 经 营 能 力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的 因 素 ” ; 甚 至 有 的 上 市 公 司 因 持 续 经 营 存 在 不 确 定 性 而 被 会 计 师 出 具 带 强 调 事 项 段 的 审 计 报 告 , 但 管 理 层 在 年 度 报 告 编 制 基 础 中 仍 声 明 “ 不 存 在 对 持 续 经 营 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 。 3 . 与存货、商誉减值 相关的信息披露不完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 本 高 于 其 可 变 现 净 值 的 , 应 当 计 提 存 货 跌 价 准 备 。 同 时 , 1 5 号 文规定在披露存货项目时应

36、说明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具体依据。 年 报分析中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所处行业近年来不景气, 主要产品 市场持续低迷, 销售价格大幅下跌, 销售产品毛利率为负 , 但公1 6 / 3 1 司没有计提跌价准备, 也没有披露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具体依 据。 对 于 企 业 合 并 产 生 的 商 誉 ,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并 不 要 求 进 行 摊 销, 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时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 发生减值的, 应计提减值准备。 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 需要结合与其 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其过程较为复杂。 1 5 号文规定, 上市公司应披露商誉减值测试过程、 参数及商誉减

37、值 损失的确认方法。 年报分析发现, 有些上市公司对商誉减值信息 仅笼统披露经测试后未发生商誉减值, 没有披露商誉减值测试的 过程、 参数等信息; 甚至某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 显示商誉已发 生重大减值, 但在报表项目附注中没有披露任何关于商誉减值测 试及计提减值准备的信息。 4 . 所得税调整过程披露不完整 关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的调整过程, 公司应从税 前会计利润出发, 在考虑一系列调整因素的影响后得出当期所得 税费用。 这些调整因素包括会计与税法口径不同产生的 永久性差 异、 会计与税法关于收入与费用确认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 / 负债、 集团公司内不同税率影响 以及税

38、率变动影响等 。 年报分析发现, 大多数上市公司未按相关要求完整 披露与所得税 调整相关的信息或披露的信息不正确。 例如, 所披露 的调整明细 项目数据正负方向不符合调整事项的内在逻辑关系; 披露的调整 项目表明存在税收优惠影响, 但在税项政策中并未 披露有关税收1 7 / 3 1 优惠信息; 各调整项目以税前金额列示等。 甚至有些 上市公司没 有披露任何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信息。 5 . 分部报告的披露不 符合规范要求 上市公司的整体风险, 是由公司经营的各个业务部门 (或品 种) 或各个经营地区的风险和报酬构成的。 一般来说 , 公司在不 同业务部门和不同地区的经营,具有不同的利

39、润率、发展机会、 未来前景和风险。 评估公司整体的风险和报酬, 需要借助 公司在 不同业务和不同地区经营的分部信息。 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 公司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 应当确定报告分部, 披露分 部 信 息 。 1 5 号 文 规 定 , 上 市 公 司 应 披 露 报 告 分 部 的 确 定 依 据 、 分部会计政策、 报告分部的财务信息, 以及分部财务信息合计金 额 与 对 应 合 并 财 务 报 表 项 目 的 调 节 过 程 ; 上 市 公 司 无 报 告 分 部 的, 应说明原因。 年报分析发现 , 不少上市公司未披露分部信息 , 也未说明无分部的原因; 部分上市公司在

40、年报管理层分析中 披露 主营业务的行业或产品分类,表明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分部, 但未在财务报告中提供单独的分部报告, 也未说明 不提供分部报 告信息的原因; 有些上市公司 尽管在收入附注中按照行业 、 地区、 产品对收入进行了分部说明, 但是未形成单独的分部报告, 也未 披露报告分部的确定依据、分部会计政策等具体信息。 (二 ) 财务 信息 披露 的简 单错 误频 现 1 . 报表之间、 报表与附注或辅助信息之间矛盾, 数字前后不 一致或者表述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有: 在或有事项中披露公司存1 8 / 3 1 在期末已经背书给他方但尚未到期的票据, 但在附注项目中没有 披露应收商业承兑票据信

41、息;在报表中列报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 公 允 价 值 信 息 披 露 中 却 归 类 为 指 定 以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且 其 变 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中披露的政 府补助项目名称不一致、 前后数据不勾稽; 在建工程 项目中披露 的完工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与固定资产项目中披露的 由在建工程 转入金额存在很大差异。 2 . 简单数据错误和数目计算错误, 包括数据串行, 正负号出 错, 数量级和计量单位错误等。 主要表现有: 期初期末余额出现 两列合计数, 导致金额重复计算; 报表明细数据串行 ; 在子公司 中 权益 直接 加间 接比 例大 于 1 0 0 %

42、 ; 报表 项 目增 减变 动明 细表 缺 少期末余额;报表明细项目金额大于合计金额等。 3 . 年报目录或附注索引序号混乱。 主要表现有: 项目序号不 连续, 编号顺序错乱; 前方引用的索引序号实际不存在或者为不 相干内容;附注中存在仅列示标题而无内容说明的项目。 (三 )财 务信 息披 露形 式化 、原 则化 问题 较为 突出 1 . 会计政策披露过于原则化 ( 1 )研发支出资本化政策的披露过于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区分 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当期计 入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研究支出资本化

43、会计政策对于公司财务报表有很大影响。 研究阶1 9 / 3 1 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 以及开始资本化的时点与 公司所处行 业和研发项目特征密切相关。因此, 1 5 号文要求公司 “ 结合内部 研究开发项目特点, 披露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 以及 开 发 阶 段 支 出 资 本 化 的 具 体 条 件 ” 。 部 分 高 新 技 术 公 司 对 研 发 支 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的披露照搬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 未根据自 身行业和研发项目特征进行个性化披露, 无法让报表使用者了解 公司研发流程及其主要阶段的特点和区分标准, 从而也无法合理 判断公司开发支出资本化是否恰当。 年报分析中还发现

44、, 部分微 利的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明显高于往年, 存在将不符 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以调节利润的嫌疑。 ( 2 )收入确认政策的披露过于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条件仅做了原则性规定, 上市公 司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 制定具体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 并充 分披露公司判断满足收入确认标准的理由, 以便报表使用者作出 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1 5 号文明确要求公司 “ 结合实际生产经营特 点制定收入确认会计政策, 披露具体收入确认时点及计量方法 ” 。 部分上市公司关于收入确认政策的披露完全照搬会计准则原文, 难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理解其收入确认条件和时点的有效信息。 尤其是创新业务模

45、式, 如土地一级开发业务收入、 网络视频公司 影片版权互换业务收入、 网络游戏业务收入、 租赁白银或黄金并 销售的收入、 合同能源管理等, 报表使用者对于公司的业务模式 并不熟悉, 如果缺乏具体 、 有针对性的收入确认政策 , 报表使用2 0 / 3 1 者很难理解并预测公司未来的收入情况。 例如, 土地一级开发业 务存在多种模式, 相关收入确认政策应结合上市公司与政府所签 订合同条款予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 上市公司需要结合土地一级 开发收益是否与该土地未来的出让收益是否相关, 对其收入确认 政策予以披露和说明。 但年报分析发现, 部分从事一级土地开发 业 务 的 上 市 公 司 对 该 类

46、 收 入 确 认 政 策 的 披 露 仅 照 搬 会 计 准 则 关 于收入确认的原则性规定。 2 . 报表附注中营业范围的披露流于形式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及 1 5 号 文 均 要 求 公 司 披 露 业 务 的 性 质 和 主 要 经营活动。 年报分析中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直接照搬营业执照的 经营范围。 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国家允许公司生产和经营的商 品类别、品种及服务项目,是公司业务活动范围的法律界限, 通 常较广泛, 仅披露经营范围很难使报表使用者清晰地理解公司实 际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特点。 3 . 与同一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信息分散披露, 财务信息披露的 整体性有待改进

47、 实务中, 一些复杂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结果通常影响多个 报表项目。 以当期授予职工限制性股票为例, 部分公司通常披露 本期授予、 行权、 失效和发行在外的权益工具的总额 、 授予日公 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当期确认的费用总额等。 但是该交易涉及到 发行股票、 股权激励费用、 回购义务 、 递延所得税等事项, 涉及 财 务 报 表的 股 本 、 资 本 公 积( 包 括 溢 价 和 其他 资 本 公 积 ) 、 库 存2 1 / 3 1 股、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流动负债、管理费用等各个项目。 多 数 公 司 会 在 各 个 涉 及 的 科 目 的 附 注 中 披 露 该 股 份 支 付 交 易

48、对 于 该科目的影响, 而不会将所有涉及科目的影响汇集在股份支付附 注中披露。 这使得报表使用者很难全面理解该交易对财务报表产 生的整体影响。 关于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 企业合并 等交易或 事项的披露也存在类似问题。 如果公司能够将同一个交易对财务 报表的影响在同一个附注中说明,而其他附注均索引该附注, 则 能更加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交易对于公司的影响。 4 . 部分附注信息的内容过于简单 1 5 号 文 对 于 报 表 附 注 的 格 式 进 行 了 规 范 , 但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仅 从 形 式 上 遵 循 了 上 述 规 范 。 例 如 无 形 资 产 附 注 中 , 1 5 号

49、 文 列 举了土地使用权、 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 部分上市公司将除土地 使用权、 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外的无形资产均合并披露为其他无 形资产且金额很大, 有些公司其他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 例超过 5 0 % , 但未对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 细分说明 , 可能掩盖 了 某些重要无形资产的信息。 (四 )复杂 专业 判断 及其 经济 影响 未能 清晰 说明 1 . 没有充分披露 应收票据终止确认后承担的风险 实务中, 为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公司通常将收到的应收票据 向银行贴现取得现金,或者背书转让给供应商,以支付采购款。 年 报 分 析 中 发 现 , 对 于 已 背 书 或 贴 现 且 尚 未 到 期 的 银 行 承 兑 汇 票, 部分上市公司 予以终止确认。 根据票据法, 追索权 是票据持2 2 / 3 1 有人的法定权利, 即在承兑人不支付票据款项, 持票人可以向任 何票据背书转让人予以追索。 因此, 票据在背书或贴现后 , 其所 有权相关的风险很可能没有完全转移,在后续持票人追索时, 还 可能存在支付的义务。 年报分析发现,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 已背 书或贴现且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予以终止确认后, 未在财务 报表中补充披露终止确认的票据, 未对票据被追索 时可能存在的 支付风险予以清晰说明。 2 . 设 定 受 益 计 划 负 债 计 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