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8年度 中 国 慈 善 捐 助 报 告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 慈善事业促进司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 心 2009 年 3 月 10 日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目 录 一、2008 年:中国慈善新纪元 1 二、2008 年慈善捐赠总量达 1070亿元 4 1、社会捐赠款物总额达1070亿元 4 2、筹集彩票公益金371亿元 6 3、全国志愿者人数增加1472万人 6 4、全国慈善款物支出率77%,受益人口4766万 . 7 三、2008 年慈善捐赠情况分析 9 1、捐赠物资折价约208.8亿元 9 2、全国接收境外捐赠款物135.4亿元 10 3、粤、京、沪、浙、苏、鲁捐赠总额居全国
2、前列 . 11 4、国内个人捐款约458亿元,首次超过企业 . 11 5、救灾捐赠超七成 12 6、日常捐赠47%流向教育领域 . 13 四、2008 年度慈善捐助三大特点 13 1、善款流向备受关注,捐赠监管力度前所未有 13 2、捐赠资源高度集中,官方与半官方机构接收捐赠逾九成 14 3、基金会发展不平衡,7家基金会募集48亿元 . 15 五、2009 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趋势预测 16 1、全国捐赠总量将明显回落 16 2、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和完善制度 16 3、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推动作用将凸显 17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为了总结2
3、008年中国 1慈善捐助情况,分析慈善捐助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推动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和信息共享,民政部社 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共同编制发 布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本报告是继2007年度中 国慈善捐助报告 之后编制和发布的第二份关于中国慈善捐助 工作的年度报告。 一、2008 年:中国慈善新纪元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2008 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中国 慈善史上,2008 年更是一座里程碑,一个新纪元。2008 年的 中国慈善事业从七个方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 一是巨大灾难引发海内外空前的慈善高潮, 慈善捐助刷新 记录。2008 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年
4、初南方大部 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下称“冰雪灾害”)和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的 8.0 级特大地震(下称“汶川地震 ”), 造成严重损失。大灾引发了两场慈善捐助高潮。据统计,截至 2 月 29 日,全国接收各界冰雪灾害捐赠款物 22.75 亿元,其 中捐款 19.84亿元,捐赠物资折价 2.19亿元;截至 12 月初,1 在接受款物统计中不含港澳台地区。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2 全国接收各界地震捐赠款物751.97亿元。 二是汶川地震和奥运会引发中国志愿服务高潮。 受北京奥 运会、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的需求激发,2008 年中国志愿者 队伍至少增加了 1472 万人。
5、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公众、企 业和社会组织自发带着急需物资和救援队伍参与紧急救援, 据 统计,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总量在 300万人以上,在 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在 1000 万以上,其经济贡献 约 185亿元;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召开,更是普 及了志愿精神。统计显示,170万名奥运志愿者服务累计超过 2 亿小时, 4名中国志愿者和北京志愿者协会还分别获得“联合 国卓越志愿服务奖”及组织奖。 三是慈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在鼓励捐赠的税收 优惠制度上,1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 捐赠免税额度由原来的 3%提高至 12%;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 务院关
6、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对企 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 受灾地区的捐赠, 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 前全额扣除;12月 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联 合发布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了 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认定权限和程序等问题。 四是慈善事业协调指导机制有了重大突破。 民政部根据国 务院确定的“三定”方案进行机构改革,成立“社会福利和慈 善事业促进司” ,明确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管理职能和机构,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3 该司负责拟定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社会捐助工作;同时设 立社会工作司
7、, 负责拟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 政策和职业规范、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划。 五是慈善组织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08 年底,我国共有 各类基金会 1531 家,比上年同期增加 162 家;建立经常性捐 助工作站 (点) 和慈善超市 3万个, 初步形成了社会捐助网络。 同时,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进一步推进,基金会年度检查 办法和评级制度得到推广; “5.12 汶川地震捐赠管理信息系 统”将信息透明制度落到实处。 六是慈善文化建设得到极大推进。2008 年,各类慈善宣 传推广和表彰活动丰富多彩,包括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主办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民政部主办的
8、 2007 年度“中华慈善奖”和 2008 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 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部分华人华侨、港澳同胞颁发的“共建 北京奥运场馆功勋章” ,以及有关机构组织的各类企业社会责 任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都保护和激励了社会各界的捐赠热 情。在传媒界,各类媒体对慈善领域的关注和宣传超越了以往 任何一年。通过百度搜索“慈善/公 益” , 2008 年共发布了 38 万条相关新闻; 各类媒体还推出了多种慈善文艺演出和慈善节 目。据统计,仅 2008 年 1-10 月,各类慈善文艺演出共计 85 场次。这些活动营造了慈善氛围,使参与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 成为人人向往的事情。调查表明,5-6月,北京
9、、上海、重庆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4 等城市,通过捐赠款物支持抗震救灾的市民达 90%以上。 七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冰雪灾害 后, 党和政府对社会各界抗击冰雪灾害的慈善捐赠进行了充分 表彰;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 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4 月,回良玉副总理 接见了 2007 年度中华慈善奖部分获奖代表,中央电视台对颁 奖典礼进行了播出;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慈 善捐赠对抗震救灾的作用, 对国际援助采取高度开放和欢迎的 态度;12 月 5 日,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会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的代表,
10、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 讲话,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中华慈善大会并作重要讲话。这些活 动向社会传达了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高度重视的信号。 二、2008年慈善捐赠总量达1070 亿元 2008年,中国接收国内外各类社会捐赠款物共计1070亿 元,是2007年的 3.5倍;募集彩票公益金 371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4.2%;增加志愿者1472多万人,年增长率达 31.8%。 1、社会捐赠款物总额达 1070 亿元 2008 年的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直接引发了慈善捐赠的 “井喷” 。初步统计,2008年度全国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总额达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5 1070.49 2 2008年各类机
11、构接收捐赠情况如下: 亿元,占GDP总量的 0.356%,年增长率达 246%。 (1)全国各级民政(含慈善会)系统接收社会捐赠共计 536.05亿元,其中捐赠资金470.7 亿元,捐赠物资折价65.35 亿元 3 (2)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社会捐赠约 214.4 亿 元,其中接收抗震救灾捐赠 190.52亿元 。 4 (3)中共中央组织部及其系统接收全国党员为汶川地震 灾区捐赠“特殊党费”97.3亿元。 ,接收日常及奥运会 相关捐赠约 21.4亿元,接收冰雪灾害捐赠2.47亿元。 (4)其他各级职能部门、人民团体接收捐赠款物共计 108.28 亿元,其中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共 79.511
12、4 亿元 5 ;各省 转交同级民政部门(含慈善会)其他日常性款物捐赠共计 28.769亿元 (含捐款19.5947亿元, 捐赠物资折价 2.99亿元, 转交衣被总数 6187万件) 6 (5)全国 各基金会筹集款物总额达 78.6亿元,其中新增 162家基金会筹款约 10亿元 。 72 捐赠总额,详见各部门接收捐赠数据。 ,18家全国性基金会为汶川地震 3 参见2008 民政事业发展统 计公报 。其中,衣被按 10 元/ 件的价格折算。 4 红会系统日常捐赠根据 2007 年捐赠数据估算(2007 年红十 字会系统接收捐赠 21.39 亿元) ;汶川地震捐赠 数据来自中国红十字报:截至 200
13、8 年 11 月底,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共为抗震救灾募集款物价值 190.52 亿元, 其中各级红十字会接受捐赠款物 164.42 亿元 (物资 26 亿元) , 港澳红十字会、 台湾红十字 组织及国际联合会、 有关国家红十字会捐赠款物 26.1 亿元。雪灾数据来自中民慈 善信息中心发布的雪灾捐助报告。 5 汶川地震捐赠统计数据截至 2008 年 11 月 25 日。其他部门 接收汶川地震捐赠-全国抗震救灾捐赠总额-民政 汶川地震捐赠-红会系统汶川地震捐赠-全国性基金会汶川地震捐赠=654.5 亿-370.97 亿-190.52 亿-13.5 亿。 其中 民政汶川地震接收捐赠根据 5-10 月的各
14、省民政统计公告公布 的数据计算 6 详见 2008 年 12 月各省民政事 业统计数据。 7 基金会 2008 年捐赠总收入=2007 年款物捐赠总额+512 汶川地 震捐赠总额+2008 新成立基金 会资金总额=55.1 亿+13.5 亿+8 亿。 民政部统计显 示, 2007 年全国基金会捐赠现 金收入 405221.5 万元, 捐物折 价 102268.3 万元。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6 灾区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筹集款物约 13.5亿元。 (5)与奥运相关的捐赠、 “春风行动”等其他不经过民政 部门和社会组织的非汶川地震捐赠,共计36.36亿元。 2、筹集彩票公益金371亿元 彩
15、票公益金是中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 资金来源,近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2008 年度全国福利彩票 销售量为604亿元,体育彩票销售总额为 456亿元,彩票总销 售额比上一年增长 4.2%。按照 35%的公益金提取率,2008 年 全国彩票筹集公益金达 371亿元。 彩票公益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 50:50的比例分配。其 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公益金、民 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之间,按60%、30%、5%和 5%的比例分配。 按照“当年筹集、隔年使用”原则,2008 年可使用的中央专项 彩票公益金共计 76.58 亿元,这些资金已被安排到北京奥运 会、红十字事业、残
16、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农村和城市医疗救 助、教育助学等社会福利和慈善公益领域。 3、全国志愿者人数增加1472万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在此背 景下,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巾帼志愿者、 消防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有了明显发展。据统计,另外,10 家境外基金会在华公 益支出 43528.9 万元。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7 2008年全国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已近亿人。其中,仅共青团、民 政、红十字会三大系统,2008年共增加志愿者 1472万人,年 增长率达31.8%。 (1)据共青团中央统计,截至 2008 年 12 月,中国青年 志愿者注册志愿
17、者人数达到2946万名。 15年来, 累计已有3 82 亿多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 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2008年度 有 1.14 亿人次的注册志愿者提供了 17 亿小时的支援服务 8 (2)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 150多万红 十字志愿者,与 2007年底全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人数 113.2万 。 其中,仅参加 5.12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团委系统就组织了 超过506 万名志愿者, 北京奥运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类志愿者 共 170多万名,提供服务 2亿小时。 9 (3)据民政部公布,截至 2008 年 12 月 4 日,全国社区 志愿者组织数已达到 43 万个,比 2007 年
18、增加 16 万,增幅达 59.3%;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 3000 多万,比 2007 年社区志愿 者 2000多万人 相比,增加了近37万人。 10 4、全国慈善款物支出率 77%,受益人口4766万 增加 1000万人。 2008 年全国接收的 1070 亿元慈善捐赠中,已拨付支出8 截至 2007 年底, 15 年的时间 , 全国累计已有 2.68 亿多人次 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 61 亿小时 的志愿服务。 9 详见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的彭佩云署名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0 详见公益时报 12 月 18 日社 区志愿者:飙飞还是常态? 2008 年度
19、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8 828.62 亿元,支出率 77%;这些善款的受益人口达 4766 万人 次。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1)截至 11月底,汶川地震捐赠用于灾民救济、物资储 备和调运、基础设施抢修等方面的支出 231.76 亿元,转入灾 后恢复重建结存款物 409.15亿元(其中资金 402.36 亿元,物 资 6.79亿元) 11 (2) “特殊党费”汇缴到中央组织部“特殊党费”专户 91.89 亿元(不含专户利息) ,留存四川、陕西、甘肃等5.41亿元。 中央组织部已从“特殊党费”专户向灾区拨付 12 亿元,其余部 分(不含专户利息)已转缴到民政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将用 于支援四川、甘肃
20、、陕西、重庆、云南 5 个灾区省(直辖市)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 (3)其他慈善捐赠支出约 270 亿元,其中用于教育(含 教育设施建设、助学等内容)的支出为 116.56 亿元;用于扶 贫救济、救助孤残等方面的支出为 54.56亿元;用于奥运会和 体育、文化事业的支出为 42.16亿元;用于医疗事业和助医的 支出达 14.88 亿元;用于环保的支出为 4.96 亿元;用于抗击 冰雪灾害等其他方面的支出约 37亿元。 11 详见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 4 号) 。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9 三、2008 年慈善捐赠情况分析 1、捐赠物资折价约
21、208.8亿元 物资捐赠一直是慈善捐助的主要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 计, 2008 年全国接收捐赠物资折价 208.84 亿元,占全年接 收社会捐赠总额的 19.5%。与 2007 年全国接收物资捐赠(折 合价值 53.85 亿元)相比,增长 288%。其中,包括民政系统 接收的衣被5.55亿件,其他物资捐赠折价18.96亿元。 2008年物资捐赠总量大幅度攀升,主要是汶川地震所致。 在紧急救援阶段,灾区对帐篷、食物等生活用品、医疗设备和 医药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在抗震救灾初期,捐赠物资种类丰 富、总量庞大。据“5.12 汶川地震捐赠信息管理系统”统计 的数据显示,可计算的抗震救灾捐赠物资折价总
22、额就达 125 亿元, 另外还有大量信息统计不全、无法估价的捐赠物资,估 计约20亿元,两项相加,汶川地震捐赠物资约 145 亿元。 除了物资捐赠,很多企业还捐赠服务。仅在汶川地震紧 急救援和恢复阶段,各类企业就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保险 等价值约44.36亿元的免费服务 12 表1.主要行业向抗震救灾提供服务情况统计表 (详见下表) 。 13公司名称 服务内容 服务价值 中国移 动和 联通 减免灾 区20 天通信 费 约 3 亿元 银行系 统 减免捐 赠汇 费 0.82 亿元 邮局系 统 减免捐 赠汇 费 46 万元 12 由于统计标准难以确定,这类服务捐赠未纳入本年报统计的捐赠之中。 13
23、 服务折价标准,部分来自媒体报道,部分来自中华慈善奖评选材料;部分根据 512 系统数 据估算。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0 航空公 司 运送救援队 伍、 人员 与 物资 14 约 30 亿元 重工企 业 提供救 援设 备与 人员 8.34 亿元 保险公 司 向救援 人员 捐赠 保险 15 1422 万元 房地产 企业 向灾区 捐赠 住房 约 2.5 亿元 服务价值合计(估 算) 约44.36 亿元 来源: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2、全国接收境外捐赠款物135.4亿元 2008年,中国接收来自境外的捐赠款物达135.39亿元 16 2008 年中国接收的境外捐赠来源更为广泛。汶川地震发
24、 生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了救灾资金和 物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也纷纷捐出巨额款物。据不 完全统计,截止到 10 月 10 日,来自境外的抗震救灾款物达 103 亿元,其中 168 个国家和 22 个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通 过外交部捐款 19.61亿元;港澳台和华人华侨通过中联办、国 台办等转交捐赠19.58亿元。港澳红十字会、台湾红十字会及 红十字国际联合会、 有关国家红十字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赠 款物 26.1 亿元;另据商务部通报,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和港 , 占接收国内外各类社会捐赠款物总额的 13.4%。2007 年,全国 接收境外捐赠共86.09亿元。20
25、08年境外捐赠较 2007年增加 57.27%。 14 每小时飞行成本 12 万元 15 据报道,其保额为 142.2 亿元 。服务价值按照购买这些保险所需费用估算。估算比例为 1 :10000. 16 境外捐赠= 雪灾境外捐赠+ 汶川汶川地震境外捐赠+ 境外在华基金会公益支出+ 基金会接收境外捐赠+ 奥运 捐赠+ 网络报道的其他境外捐赠=7.34 亿元+103.05 亿元+5 亿元+8 亿元+11 亿元+1 亿元。 其中 基金会接收境外 捐赠根据基金会 2007 年捐赠收 入的 20% 估算;在华境外基金 会公益支出参考 2007 年数据。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1 澳台企业捐赠
26、 37.76亿元 17 3、粤、京、沪、浙、苏、鲁捐赠总额居全国前列 。 经济发展状况对慈善捐赠水平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中民慈 善捐助信息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省市的捐赠总额排在全国前列;而海 南、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捐赠总量低于国 内其他省市区 18 表2.各省捐赠情况一览表 (见表2)。 排名 省份 捐赠总额 (万元) 捐赠占 GDP 比例 排名 省份 捐赠总额 (万元) 捐赠占 GDP 比例 1 广东 843239.1 0.0024 16 内蒙古 147093.1 0.0019 2 北京 707209.9 0.0069 17 贵
27、州 133664.7 0.0044 3 上海 706616.3 0.0059 18 吉林 128033.4 0.0020 4 浙江 606960.1 0.0029 19 江西 127127.4 0.0021 5 江苏 557124.7 0.0017 20 重庆 123198.3 0.0024 6 山东 432632.3 0.0014 21 福建 116141.7 0.0010 7 天津 289965.2 0.0046 22 云南 98673.3 0.0018 8 河北 263149.9 0.0016 23 广西 97077.4 0.0014 9 辽宁 232497.4 0.0019 24 甘肃
28、 84945.3 0.0028 10 河南 219978.3 0.0014 25 黑龙江 71713.5 0.0009 11 湖南 215842.6 0.0019 26 新疆 38435.7 0.0009 12 山西 213938.3 0.0030 27 海南 32939.3 0.0029 13 湖北 205253.2 0.0020 28 宁夏 26606.5 0.0025 14 安徽 160686.5 0.0020 29 青海 13865.6 0.0014 15 陕西 153304.5 0.0023 30 西藏 13426.5 0.0034 4、国内个人捐款约 458亿元,首次超过企业 20
29、08年慈善捐赠市场最大的亮点, 是汶川地震唤醒了中国 的个人捐赠意识。根据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17 商务部数据含外企向各地政府部门或慈善组织捐赠情况。 18 四川省因汶川地震灾害接收了来自国内外各界的捐赠 123.6 亿元。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2 的社情调查,90%以上的被访问者均表示向灾区捐过款物。据 统计,2008 年中国大陆地区公民个人捐款达 458 亿元,占捐 款总额的54%,远高于大陆地区企业捐款 388亿元;2008年中 国内地个人人均捐款 34.66元,是 2007年的人均捐款额(2.5 元)的近 14 倍,完全改变了此前国内个人捐赠不超过总额的 2
30、0%的格局(详见表 3) 。 表 3. 国内个人捐款情况统计 捐款用途 捐款额(单位:亿元 ) 南方低 温雨 雪冰 冻灾 害 4.21 5.12 汶川 地震 (含 特殊 党费) 408 “慈善 一日 捐” 、 “春 风行 动”等 大型 募捐 活动 32 慈善组 织接收个 人捐 赠 ( 汶川地 震捐赠除 外) 5 其他日 常性 个人 捐赠 9.09 合计 458 5、救灾捐赠超七成 2008 年是中国救灾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冰雪灾害 和汶川地震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激发了民间的慈善捐助热 情。据统计,2月份,社会各界支援抗击冰雪灾害,日捐赠量 达到6000万元,截至2 月29日,社会各界针对冰
31、雪灾害捐赠 款物总计22.75亿元。5月份,全国抗震救灾的日捐赠量超过 20 亿元。从 5 月 14 日至 11 月底,全国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共 计 751.97 亿元。两次自然灾害所募款物,占我国全年捐赠总 量的72.3%。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3 6、日常捐赠47%流向教育领域 2007年,全国用于助学、扶贫济困和救灾这三个领域的慈 善捐赠占总额的58%。2008年,助学、济困、救灾依然是最主 要的善款流向。除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外,日常捐赠总量 309.7亿元,其中 47%用于教育领域,18%用于奥运及发展体育 事业,22%用于扶贫济困等综合慈善领域,6%用于发展文化艺 术事
32、业和医疗卫生事业(见图 1)。 捐赠资金流向领域(%) 6% 1% 0% 0% 0% 2% 2% 3% 4% 6% 11% 18% 47% 教育 奥运及体育事业 发展综合慈善事业 文化艺术 医疗卫生 扶贫济困 救灾 环保 新农村建设 助老 其他 助孤 助残图 1.慈善捐赠流向 四、2008 年度慈善捐助三大特点 1、善款流向备受关注,捐赠监管力度前所未有 汶川地震激发了民众的捐赠热情, 同时也考验着政府部门 和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北京市调查表明,95%的市民参与了各 种形式的捐赠活动,但是 50%以上受访担心善款被挪用或腐 败。国际社会对中国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也非常关注,甚2008 年度中国
33、慈善捐助报告 14 至认为这是悬在中国政府头上的“堰塞湖” 。 为了抗震救灾和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汶川地震发生后, 胡锦涛、 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抗震救灾捐赠款的使 用和监管作出重要指示,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汶川地震抗震 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 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 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 、 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 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审计部门甚至派出万余名审计人员进 驻各捐赠接收单位,发布了四次审计公告。四川省还征集了 308名社会监督员对救灾款物的发放进行监督。 在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的要求下, 部分捐赠接收单位通过 官方网站或者当地媒体向社会通报了善款接受和使用情况
34、, 审 计署报告称目前尚未发现严重问题。 2、捐赠资源高度集中,官方与半官方机构接收捐赠逾九成 目前,中国慈善募捐主体包括各级红十字会、慈善会、各 类基金会以及其他慈善组织。在救灾捐赠活动中,县级以上民 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也可以接收捐赠。由于 2008 年灾害频发,捐赠资源更是高度集中于各级民政部门、 红十字会、慈善会。统计显示,2008 年上述“三位一体”的 募捐主体直接、间接接收款物捐赠共计 955.5亿元,占全国接 收捐赠总额的 89.26%。同时,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和 各级地方政府接收非救灾捐赠约 16 亿元,这意味着政府部门 和带有官方、半官方色彩的红十字会、慈善
35、会等组织占据了 90%以上的捐赠资源,其他各类公募基金会、学校、社会组织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5 接收捐赠不足 100 亿元。 3、基金会发展不平衡,7 家基金会募集48亿元 截至2008年底,各类基金会数量为 1531家。但是这些基 金会的募款能力并不均衡。随着劝募市场的竞争发展,中国慈 善劝募市场的成果主要由知名大型慈善组织分享。2007 年 15 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占全国基金会筹资总额的 10%以上。2008 年,7 家亿元基金会募集款物共 48 亿元。与 2007 年相比,仅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一家呈下降趋势,其他 筹款额度均有大幅上升。而与此同时,2007 年筹款
36、在亿元以 下的基金会,2008 年筹款额多呈下降趋势(见表4)。 表4.2008年部分基金会筹资情况表 单位 :万 元 基金会名称 07 年 08 年 08 年 年筹资增 长率% 捐赠收入 捐赠收入 公益支出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68376 31446 76785 -54.0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63600 144606 110748 127.37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23112 32439 23743 40.36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20203 42586 31742 110.79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16499 153700 73200 831.57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8901 13364
37、11044 50.14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 金会 3274 3005 2759 -8.22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5987 3867 5551 -35.41 福 建集美大 学教育 发展 基 金会 3714 5017 5428 35.08 合计 213666 430030 341000 101.26 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6 五、2009 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趋势预测 1、全国捐赠总量将明显回落 汶川地震在一定程度透支了民间慈善资源,加上金融危 机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 使 2009年慈善捐助将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 1月,本应是 春节捐赠旺季, 但是同
38、期捐赠比往年大幅减少。 统计显示, 2009 年 1 月全国民政部门接收捐赠同比减少 70%左右。我们认为, 尽管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慈善组织自身能力保持了良 性发展的态势,但是受大的经济环境形势影响,社会捐赠总额 在 2009年将明显回落。不过,2008 年慈善组织募集资金结余 较多,可供2009年使用,因此 2009 年民间慈善可使用资金应 该保持微弱的增长趋势。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慈善界的 冲击,将更多体现在 2010年。 2、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和完善制度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将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造成一定影 响,但不会太大。同时,2009 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同时将面
39、临难得的机遇, 发展重点将从单纯的重视捐赠数量转向注重捐 赠质量和服务,2009 年将是提升慈善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 关键之年。 (1)社会的慈善需求增多,慈善事业将受到更大重视。 据农业部抽样调查结果,春节前,大约 2000 万的农民工由于 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 加上过去几年平均每年大概有 600万到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7 700 万农民可以增加到外出打工的队伍中,今年约有 2500 万 农民面临就业压力。仅此变化,就给农民工培训机构及从事发 展式扶贫的组织带来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2)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人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因 此慈善组织现有人才队伍将更稳定, 同时还能吸引
40、其他行业的 优秀人才。另外,2008 年颁发的劳动法实施条例将基金 会列为用人单位,这也利于慈善组织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3)慈善组织公信力和能力建设将得到提升。可以说, 金融危机将给慈善组织带来全面发展的机会。 由于筹资面临困 难, 慈善组织将注意力从融资转到练内功, 提高善款使用效率; 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在推进信息透明和公信力建设, 将促使慈 善行业改善形象、形成良性循环。 (4)慈善组织分工将更明确。此前,慈善组织的专业化 发展得不到足够重视, 很多组织为了追求筹款规模而选择多元 化路线,业务庞杂、使命不清晰。2009 年,慈善组织可能压 缩开支发展最核心业务。由于发展不平衡,大型 公募
41、基金会和 个人、 企业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可能将部分实施型的工作机会 让渡给小型慈善组织、本身则往资助型基金会的方向发展,中 国红基会拿出 2000多万元进行“5.12灾后重建项目”招标就 是一个积极信号,预计将促进慈善行业的专业分工及合作。 3、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推动作用将凸显 2008年,在汶川地震救灾募捐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是非常形势下的应急管理手段。2009 年,随着民政部对慈2008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18 善事业宏观指导、协调管理职能的加强,政府对慈善事业推动 作用将更加凸显。具体如下: (1)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建立将加速。我们将协调有 关慈善机构共同制定慈善捐助信息披露
42、指南 ,并采取相关 激励慈善透明的措施。汶川地震捐赠款物信息公示的经验,将 在 2009年推广应用于慈善组织的日常捐赠和项目。 (2)慈善联合救助机制趋于成熟。在政府的推动下,全 国性联合应急救助平台,将由政府部门与慈善机构、捐助方共 同搭建,中国慈善事业将由分散救助向联合救助方向发展。 (3)经常性捐助制度更加完善。随着对慈善超市和基层 慈善组织的深入调研, 将出台慈善超市和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 指导意见,慈善超市、捐助站点及基层社区慈善组织建设在 2009年将会出现新的发展。 (4)慈善成为中国就业的新领域,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步 伐加快。随着政府对慈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视,和相关慈善培 训活动的实施,慈善与非营利领域将成为中国就业的新途径, 慈善队伍专业化水平在 2009年将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