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编号: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申报书(中医专业) 申报单位(盖章)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申 报 专 科 名 称 : 中医专科 主管部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申 报 日 期: 2011 年 4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医院类别 综合 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 地 址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 197 号 邮政编码 200025 联系电话 64372344 传真电话 64459107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1800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25万 m2医院在岗人数 3439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 2769 人,管理人员数
2、 670 人;法定代表人 朱正纲 联系电话 (办) :64313054 (手机) : 申报专科负责人 沈小珩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办) :021-64370045,601068 (手机) :13901735438 二、专科基础条件 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 58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6.25m2(一)专科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简介(500 字左右) 瑞金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能力高。中医病房专科门诊诊室独立设置、满足需要、标识规范。设有中医内科、中医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门诊,独立挂号,根据临床需要为广大病员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
3、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服务。 瑞金医院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 瑞金医院中医科发展工作已列入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中医工作发展规划写进医院年度规划和十二五规划。2010 年院长深入专科开展行政查房 3 次。分管院长和医务处处长亲自出席 2010 年、2011 年上海市中医工作发展会议,并召开会议落实中医工作,拟定 3 年工作计划。院、科两级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管理措施并落实。中医药诊疗质量与特色评价列为三级医院评审综合考核目标。 中医科室共享全院先进的医疗设备、检验中心等丰富的医疗资源。中医专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管理:及时
4、匹配投入专项建设经费,专款专用、账册单列。 3(二)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500 字左右) 瑞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 1954 年, 当时有名望的中医专家尤学周、 顾瑶荪、丁济南、朱宗云、陈大中等在科内工作。1958 年由著名伤科名家魏指薪、李国衡、施家忠创立魏氏中医伤科。 1998 年瑞金医院中医科被评为首批上海市卫生局“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 2004 年“上海市名中医”夏翔教授入选建设“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 。 2008 年 1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沈小珩医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2008 年底中医内科入选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 。 200
5、9 年李飞跃主任医师被评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中医伤科现为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 魏氏伤科”传承建设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国衡传承工作室承建单位。 现有中医病房 58 张床位(联合病房 30 张),年出院大于 2000 人次,平均住院天数小于 10 天,床位使用率大于 102%。开设中医内科、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门诊,年门诊量大于 16 万人次。 有上海市名中医 1 名,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硕、博士生导师 1 名,上海中医大博士生导师 1 名,交大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2 名。 瑞金医院中医科具有很好的中医、
6、中西医 结合的临床及科研基础。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重 大项目、上海市卫生局、交大医学院等科研项目共 11 项,总科研经费累计 250 万。 实施中管局“名医、名科”的战略,使得 瑞金医院中医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在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誉。 4(三)近 3 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2008 年 3 市科委课题“名老中医夏翔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医院匹配 2008 年 350 设备投入、 人员培训、 房屋使用、能源消耗、维修费等 2009 年 380 设备投入、 人员培训、 房屋使用、能源消耗、维修费等 2010 年 410 设备
7、投入、 人员培训、 房屋使用、能源消耗、维修费等 (四)专科专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金额 (万元) 运行状况电脑自控牵引床 TC30HBED 日本医科学株氏会社 2009 年 9 正常 电脑自控牵引床 TM300 上海成良实业有限公司 2005 年 4 正常 心电图仪 ECE-6511 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00 年 过了折旧期 正常 心电监护仪 D-71034 Boebloingen.德国 2006 年 过了折旧期 正常 双道微量输液泵 WZS-50F6 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2008 年 0.65 正常 电动负压吸引器 RA,PF1 江苏鱼
8、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000 年 过了折旧期 正常 血糖仪 WEJJ839ETT 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2000 年 过了折旧期 正常 (五)中医诊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金额 (万元) 使用情况低周波治疗器 07B1159 上海好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1 年 5月 5 已坏 神灯 CQ-36 重庆巴山仪器厂 2004 年 5月 0.8 尚可 5电针 BT 701-1B 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2005 年 5月 0.7 尚可 (六)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 (万元) 使用情况数字减影血管照影装置 LCV 美国 1996-1
9、-25 469 良好 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X 线机 INNOVA 2000 美国 2002-7-4 850 良好 直线加速器 MEVATRON 德国 1994-10-28 489 良好 直线加速器 SATURNE 43 美国 1998-4-15 1,124 良好 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仪 HISPEED 美国 1996-1-25 861 良好 X 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LIGHTSPEED QX/I 美国 2001-10-31 649 良好 磁共振成像仪 SIGNA0.5TCONTOUR 美国 1995-5-25 785 良好 磁共振成像 SIGNA 1.5T 美国 2001-2-1 1,24
10、6 良好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VERTEX V60 德国 2001-2-1 300 良好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LIGHTSPEED 16 美国 2006-7-18 504 良好 (七)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适宜技术、中成药、现代技术、收费项目等内容) 中医内科: 1.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 设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 。诊疗方案:以瑞金医院先进的现代医学科研技术为背景,崇尚中医药经典,传承名中医验方,结合当前主流的化疗方案,规范疗效标准,制订了一套结肠癌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扶中消积分期疗法) :化疗期基础方(生黄芪、灵芝草、白术、薏苡仁) ;康复
11、期基础方(生黄芪、灵芝草、白 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全蝎) ;进展期基础方(生黄芪、灵芝草、白术、薏苡仁、 白花蛇舌草、全蝎、夏枯草、莪术) ;同时拟定辨证论治加减协定方。 6适应范围:住院或门诊有明确病理学诊断, I-III 期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和 III/IV期姑息术后化疗的大肠癌病人。 2.名老中医夏翔教授益气活血利脉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糖 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管病变等) 。代表方剂:院内制剂-脑心康颗粒剂(由黄芪、葛根等组成) ,葛芪方(黄芪、葛根、麦冬、川芎等组成)等。 伤科: 1.魏氏伤科特色内服中成药: 伸筋活血汤 参地
12、扶气片 四物止痛汤 二陈舒肺汤 菖麻安神片 当归续骨汤 鹿归壮筋片 2.魏氏伤科特色外用中成药: 蒸敷方 灵艽舒筋活络药水 三七断骨巴布膏 消肿散 四肢洗方 3.魏氏伤科特色手法: 魏氏伤科手法兼具传统治伤手法和推拿的特点,独具特色,强调将手法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诊断过程中尤其注重“摸”法的运用,并有“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肌筋”的精辟阐述。在手法治疗过程中则强调要按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而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深有浅、有顺有逆的原则进行。并将手法细分为骨折复位手法(16 种) 、关节复位手法(10 种) 、软组织损伤手法(单式手法 14 种和复式手法 18 种) 、内伤手法(8
13、 种)等,从而使手法的治疗更具精确度。4.魏氏伤科特色导引疗法 导引疗法,或称为练功疗法。魏氏伤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及几代人的实践,对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形式导引方法,内容包括活动肢体,动摇筋骨,自身按摩,擎手引气等多种形式,其中有刚有柔,或刚柔相济,姿势齐全;有的还结合呼吸吐纳,对促进骨伤科疾病的痊愈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导引种类包括颌部、颈部、背部、腰部、上肢、下肢导引共 54 种。 针灸科: 独创了五十营疗法,用五十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甲状腺疾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症(与核医学科联合治疗甲状腺疾病。 ) ,不断从临床论证逐步使五十营疗法
14、的理论完善;用中药药粉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特色专病)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用中药药粉灸治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液系统等疾病。同时运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推拿科: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西医学科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中医学特色,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脊柱小关节错缝、颈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及小儿疾病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及病人的肯定。积极与同行合作,开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脊柱源性疾病。该系列新技术具有患者痛苦少,感觉
15、舒适,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人均费用较低的优点。 上述除导引外,均有正规医院收费项目,门诊人均费用 170-280 元(2 周内服中药或 5 次针灸、推拿、伤科手法治疗费) 。 7(八) 本专科中医临床路径开展情况 (参与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制定情况)本科室近年自行制定了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目前上海中医界还没有正式组织制定将由官方公布的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并初步在病房中实施。 一、大肠癌临床路径 结肠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D01.0) 行各类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患者。化疗包括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不可手术的姑息化
16、疗,潜在可手术的转化化疗,或可手术的新辅助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2010 年第一版) , AJCC 癌症分期手册 (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 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6.术后按照 AJCC 分期标准进
17、行病理分期 (三)中医辨证依据 根据临床中医肿瘤学 (周岱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现代中医肿瘤学 (何裕民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湿热蕴结型 2.气滞血瘀型 3.脾肾阳虚型 4.气血两虚型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2010 年第一版) , 临床中医肿瘤学 (周岱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现代中医肿瘤学 (何裕民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辅助化疗:FOLFOX,XELOX,5FU/LV,卡培他滨。 2.姑息化疗:FOLFIRI,FOLFOX,XELOX,5FU
18、/LV, 卡培他滨,伊力替康。上述方案可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KRAS 野生型) 3.转化性化疗:同姑息化疗,推荐高缓解率的方案,二药以上联合化疗方案或化疗联合单克隆抗体方案,体力佳者也可选择 FOLFOXIRI 三药化疗方案。 4.新辅助化疗:同转化性化疗。 5.中医药治疗: 中药煎剂:扶中消积方案(分期治疗,基本方随症加减) 。 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平消胶囊,西黄丸,百令胶囊 中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五)标准住院日为 710 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8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疾病编码 ICD-10:C18,D01.0。 2.化疗前评估患者的体
19、力状态(PS 评分) 、生化指标、外周血象以及重要脏器功能等,能耐受化疗且符合各类化疗指征者可以进入路径。 3.愿意同时接受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化疗前准备(疾病评估)1-2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 CA199,CA724 等) ; (3)胸片、心电图、B 超; (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 CT;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6)已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病理学
20、检查与诊断包括(a)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切缘、脉管侵犯、淋巴结数目) ; (b)免疫组化; (c)分子生物学指标(KRAS、MSI、GT1A1) 。 2.疾病评估: (1)体力状态评估:ECOG 标准或 Karnofsky 标准 (2)肿瘤分期:按 AJCC 进行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 (3)II 期患者术后危险性评估:淋巴结采样12 个;分级 G3、G4; 淋巴结/血管浸润;T4;穿孔或肠梗阻, 以上为高危因素。 (4)病史:肿瘤状态,手术情况,既往化疗方案和疗效。 (5)中医辨证:通过查舌诊脉及四诊合参进行辨证。 3.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 动图、肺功能、MRI、P ET-CT、骨
21、 扫描、凝血功能、血脂等。 (八)化疗日为入院第 35 天。 1.化疗条件:化疗前须准备达到 PS 评分3 分或 Karnofsky 评分70 分;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疾病;血象正常,白细胞4109L;无严重营养不良。 2.化疗方式:静脉滴注、静脉推注(持续灌注)和或口服。若卡培他滨口服可不受住院日数限制,可出院继续服用。 3.化疗前预处理:常规止呕药物。 4.PICC 预置:使用静脉持续灌注方案者,如 FOLFOX、FOLFIRI 等。 (九)化疗后住院观察 25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化疗后用药:根据复查结果对症处理,如升白、保肝、支持
22、、止吐、止泻治疗,长期或远期毒性还可出院继续治疗。 3.如果并发感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中医治疗和化疗同时进行,住院第 1 日起就开始进行,静脉用药持续 710日,口服中药化疗期可暂停,出院可持续服用。 (十一)出院标准。 1.完成一个周期化疗,或完成化疗方案中一个周期静脉用药(口服化疗可出院继续治疗) 。 2.完成中药注射液治疗 710 日或口服中药治疗(出院可继续服用治疗) 。 9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化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若不是首次治疗,完成上一次治疗的疗效评价。 (十二)
23、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有化疗指征但化疗条件不足,需要先进行处理,如严重的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导致化疗时间延期,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化疗前评估的各项检查由于人数限制、预约延迟等导致的结果报告延后,影响化疗的准时进行,从而延长住院时间。 3.化疗后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需要及时对症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4.晚期患者突发性的病情变化或快速恶化,如栓塞、出血,可能导致无法化疗,或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5.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 二、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
24、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 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 年)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
25、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见附件)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见附件)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10人民卫生出版社)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26、)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 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 X 线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必要时选
27、择加做颅外段) 。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 超) 。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 。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 MRA、DSA 或 CTA、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 聚体、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 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 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 根据不同分期
28、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 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 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 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 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1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29、。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 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 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TCD 编码为:ICD10 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30、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 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 ,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 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 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 MRI 检查可显
31、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及魏氏伤科传统分型分类 1、气滞血瘀证:腰痛剧烈,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明显,舌质暗,脉弦涩。 2、血瘀阻络证:腰腿痛如刺 ,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 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质偏暗,脉迟。 3、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4、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5、肝肾亏虚证
32、:腰酸痛,腿 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 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6、气虚瘀滞证:腰腿疼痛或 麻木,同时有神疲乏力,少 气懒言,面色苍白等气虚的全身表现。 127、筋络失畅证:腰腿痛症状 一般或已进入缓解期。主要 以牵掣不适为主,舌脉可无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5年9月第3 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2、按神经分
33、布区域表现肌肉 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 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 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 包括 X 线、CT、MRI 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年龄 12-75 岁,性别不限。 3.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TCD 编码为: ICD10 编码为: 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
34、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 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功能; 5、血糖; 6、血沉; 7、心电图; 8、腰部 CT 或 MRI;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结合魏氏伤科传统治疗方法制定。 1.急性期 临床以疼痛剧烈及活动受限构成的被动体位为主要表现。此期患者多表现为疼痛剧烈,刻无安宁,腰背肌肉高度痉挛,脊柱显著侧凸、后凸畸形;棘旁显著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局部扣击痛;被迫卧床,坐起或站立、行走则痛剧。临床检
35、查体征明显。此期一般 3-5 天。 卧床休息。 牵引疗法: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每侧为病人体重的 1/7-1/10,每日 1-3 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电脑牵引床机械牵引(牵引方法 、重量及时间参照牵引床应用要求进行) 。 中药治疗: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血瘀阻络、寒湿、湿热证为主。分别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活血化瘀、软坚镇痛;散寒化湿、通络止痛;清化湿13热、通络止痛法治疗。可配合应用中药外用热敷。 西医治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肌松剂、营养神经药物、脱水剂和激素应用。2.缓解期 急性症状体征缓解后,患者下肢放射痛逐步减轻,脊柱保护性畸形明显改善,直腿抬高幅度明显提高,棘旁压痛存
36、在,但不向下肢放射,扣击痛阴性;可短暂坐起和进行短距离行走。 继续卧床休息 牵引疗法: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每侧为病人体重的 1/7-1/10,每日 1-3 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电脑牵引床机械牵引(牵引方法 、重量及时间参照牵引床应用要求进行) 中药内服治疗:本期患者除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血瘀阻络、寒湿、湿热证外,可见肝肾亏虚证、气虚瘀滞证、筋络失畅证,随证治疗。 中药外用热敷及中药透药疗法。 西医治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肌松剂、营养神经药物应用。 手法治疗:正脊理筋、调复平衡,随适应症适时进行。 导引锻炼:腰背肌及腹肌操练为主,配合魏氏传统导引疗法治疗。 3.恢复期 患者经治疗,腰痛及
37、下肢放射痛明显缓解,但仍有下肢部分酸胀、麻木、不适感,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恢复期教育。 医师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改变既往影响病情康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指导坐姿及卧床要求。指导合适锻炼项 目,防止复发。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科学、持久、静心锻炼。切忌盲目追求锻炼结果,盲目增加运动量。 中药内服治疗:本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气虚瘀滞证、筋络失畅证。分别以益气滋肾、化瘀止痛、舒筋通络法治疗。 中药外用热敷。 手法治疗:舒筋通络。 导引锻炼:腰背肌及腹肌操练为主,配合魏氏传统导引疗法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
38、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 四、名老中医夏翔教授领衔主编 上海市中医诊疗常规中医内科分册 ,沈小珩、郑岚参编。 14(九)本专科优质护理情况(包括中医辨证施 护、护理工作模式、整体护理能力、主要做法、患者满意度情况) 中医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积极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对中医特色护理定时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全科护士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中医护理基本操作,了解中医药基本知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饮食、康复和健康指导。病区于
39、2008 年度开展了 PICC 导管留置及维护的新技术,极大地保护患者静脉和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多次协助医生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整体有较强的解决疑难重症护理能力。病房每月组织 2 次病区护理查房,每季度组织 1 次科级护理查房,也极大提高了护士专科业务水平。 2010 年年度在院级护理质控考核中荣获 “优秀” 殊荣。护理人员集体意识强,由于本科室主要收治肿瘤病人,特别强调对病人的关怀和心理调护,患者每月的满意度调查一直处在前列(大于 99%) 。 本专科优质护理情况: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全面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努力创建特色护理品牌,转变护理工
40、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护理,成功创建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 1 名护士负责,责任护士实行 8 小时在班,24 小时负责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取得了可喜成绩,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 99%以上。 中医伤科病房 201 0 年 3 月起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至今,2010 年 10 月被医院评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护理工作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制定责任制护理岗位,深化整体护理,提高专科水平,开展责任制护理模式,临床上开展护理工作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制定伤科护理工作标准 , 专科护理操作 SOP
41、 , 伤科护理质量标准 , 伤科专科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010 年度病人满意率 99.43 分。 三、中医医疗技术队伍 (一)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 1.中医内科: 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博士 1 人和硕士 3 人(占 42.9%) ,医学学士 3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3 名、在职读博 1 名;有上海市名老中医 1 名;具有正高资格 1 人;副高资格 3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2 人。 招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硕士研究生 2 名,在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1 名,在读。 全科各级医生胜任各级医疗职责, 高年资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42、、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房中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有很好的临床技术,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2.伤科: 有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硕、博士生导师 1 名。正高职称 2人,副高 8 人,主治 3 人,住院医师 2 人,其中博士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4 人(1人在读) 。依靠瑞金医院整体实力及上海市伤 骨科研究所科研能力培养,全科能承担中医骨伤科门急诊及病房工作。能很好开展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用药、骨折复位整复,尤其擅长中医手法及导引,并能开展部分四肢骨折手术治疗。 3.针灸科: 15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医学学士 3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1名
43、)、大专 1 人;具有副高资格 4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 人。全体医师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4.推拿科: 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医学学士 4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1 名)、大专 1 人;具有副高资格 3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 人。全体医师在推拿治疗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二)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 1.中医内科: 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博士 1 人和硕士 4 人(占 57.1%) ,医学学士 3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3 名、在职读博 1 名;有上海市名老中医 1 名;具有正高资格 1 人
44、;副高资格 3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2 人。 招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硕士研究生 2 名,在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1 名,在读。 全科各级医生胜任各级医疗职责,高年资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房中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有很好的临床技术,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2.伤科: 有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硕、博士生导师 1 名。正高职称 2人,副高 8 人,主治 3 人,住院医师 2 人,其中博士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4 人(1人在读) 。依靠瑞金医院整体实力及上海市伤 骨科研究所科研能力培养,全科能承担中医骨伤科
45、门急诊及病房工作。能很好开展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用药、骨折复位整复,尤其擅长中医手法及导引,并能开展部分四肢骨折手术治疗。 3.针灸科: 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医学学士 3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1名)、大专 1 人;具有副高资格 4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 人。全体医师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4.推拿科: 专科人员结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 100%,医学学士 4 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1名)、大专 1 人;具有副高资格 3 人,聘为副主任医师 1 人。全体医师在推拿治疗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设专家专病门诊。 16(二)专科带头人 姓 名
46、 沈小珩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6.7 毕业学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 毕业时间 1994.6 学历学位 医学博士 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 硕、 博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中医内科 从事本专业年限 28 专 长 中医内科疑难杂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 外语语种 英语 熟练程度 博士研究生 第二外语 熟练程度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办) :64370045-601068 (手机) :13901735438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医学会全国中医老年病分会委员会委 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会副主
47、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 分会肿瘤病学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发展研究分会委员、第六届中成药编委会委员。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上海市卫生系列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中医、中西医结合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物评审专家。 中医医疗工作(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1994 年 6 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
48、医学博士学位。 2001 年 1 月2003 年 12 月入选“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人才班” ,师从中医名家颜德馨、 朱良春、夏翔、陈湘君、林水淼等教授。200 4 年 4 月200 7 年 4 月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 ,师从中医名家颜德馨、张云鹏、夏翔、沈庆法等教授。200 8 年 1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 28 年,临床特长及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消化道疾病等。中医治疗特色为益气活血化痰,调和阴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扶正消 癥 ,病证结合治疗肿瘤疾患;重视调畅脾胃气机治疗消化道疾病。开设特约专
49、家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年门诊量大于 6 千人次。每周教学查房 1 次。 作为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 第一负责人,制订了一套结肠癌(胃肠癌)中西医结合 分期治疗方案(扶中消积分期疗法) ,并在临床实施。 已经完成: 基本方体外抑瘤实验, 结果证实该方有抑制人胃癌 NKN-28细胞增殖,诱导该细胞凋亡的药效学基础;化疗基础方随症加减对 30 对胃肠癌17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该中药治疗方案 对胃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扶中升白方治疗大肠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能延迟大肠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出现时间;降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促进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 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剂量;完成扶中升白方干预恶性肿瘤化学引起骨髓抑制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能明显改善荷瘤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 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