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树立远大的理想?这个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对广大的中学生而言,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怎样树立理想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导向问题。本单元的文章谈到了伟人志士的人生理想,并写到了他们为了理想所作的奋斗。这无疑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尊敬之情;同时也对反动派屠杀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径予以抨击,表明自己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死者。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是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悼词,即演讲词。文中运用
2、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对比等多种表达方式,论述了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及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 悼念乔治桑也是一篇悼词。作者赞扬了乔治桑的伟大的人格和美好品德,寄寓了对她的敬仰和怀念。,告别沈从文则是一篇新闻精品,它突破了消息的一般写法,淡化了某些新闻要素(如时间),而以议论表明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物的评价,揭示了沈从文先生的大度和坚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标题品韵,本文是鲁迅先生为纪念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柔石等五位革命烈士所作。题目中“为了忘却”意为: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鲁迅的心情太沉重了
3、,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作者剪影,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主要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名篇有藤野先生。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杂文集:前期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后期杂文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坛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
4、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作品背景,文章选自南腔北调集,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其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殷夫、李伟森、胡也频、冯铿与何梦雄、林育南等在上海东方饭店秘密集会。由于叛徒告密,遭英租界工部局逮捕,旋即交给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押在龙华警备司令部。2月7日,柔石等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噩耗传来,鲁迅先生作诗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刽子手的,愤怒。后又接连撰文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并
5、在由他主持编辑的前哨“纪念性战死者专号”上刊登他参与起草的两篇宣言和他撰写的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两文。同时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上选刊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作为无言的纪念。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缁衣(z)惴惴(zhu) 曲译(q)戳穿(chu)B铿锵(kn) 拓荒(tu) 宝藏(cn) 脚镣(lio)C函电(hn) 眷恋(jun) 淤积(y) 喘息(chun)D客栈(zhn) 煞尾(sh) 寥寥(lio
6、) 挈带(q)【解析】A戳chu;B.藏zn;D.挈qi。【答案】C,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耸身一摇情随事迁挈妇将雏明珠暗投B罗曼谛克拳拳之心彼此隔漠急于事功C斩钉截铁神经过敏左冀联盟脱离苦海D人心惟危刚健质朴情投意和土豪劣绅【解析】B漠膜;C.冀翼;D.和合。【答案】A,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 ,_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_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_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_;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
7、了。A悲哀悲愤损己利人惋惜B悲哀悲愤损人利己痛惜C悲愤悲哀损己利人痛惜D悲愤悲哀损人利己惋惜【答案】C,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曾经到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能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B汪精卫,作为国民党的领袖人物,明珠暗投,附逆日本人做了汉奸。C有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D今天外面谣言更多,人心惟危,好像大祸就要临头。【解析】A“素不相能”指向来不亲密和睦。根据语境中的“到寓所来”“会面”应用“素不相识”;B.汪精卫本非“明珠”,抗日还是降日是大是大非,不能把向日本投降理解成好人失足;D.应
8、该用“人心惶惶”。【答案】C,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B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C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再说他们,再记起他们的时候。D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他可以买一件衣服。【解析】A搭配不当,“走在”改为“逃到”或“躲在”;C.不合逻辑,应为“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D.成分残缺,“他”前边加“使”。【答案】B,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一
9、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的作品,是上世纪以来构成中国人精神食粮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对于我们来说,鲁迅是一个战士;对国家民族来说,鲁迅是一个高明的外科手术师,是民族精神的铸造者和导师。他的悲喜哀乐,与我们苦难民族同频共振。74年前,当先生灵魂被悲愤与痛苦撕咬乃至于缠绕时,他是一只被激怒的雄狮。看着这幅先生自己喜欢的照片,忽然想起陈丹青的一句话:“鲁迅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当岁月遁入邈远的时空时,我们蓦然发现:我们竟无法绕过“先生”的存在!, 层段全解,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
10、身一摇,将悲哀摆脱, 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1,2, 表达全解 “袭击”写出了悲愤的猛烈。作者说将悲哀解脱,而不说将悲愤解脱,是因为悲愤有两层意义,悲哀和愤怒,鲁迅要摆脱的只是悲哀,血海深仇则是不能忘却的。 “将他们忘却”,应这样理解,所谓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鲁迅的心情太沉痛了,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的最好的纪念。,1,2,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
11、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3,“不愿”“不屑”“不敢”三个词包含的政治态度不同。“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的遇害看成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3,“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作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了捕。”段解:由报纸对五烈士的态度引出白莽印象记,由
12、白莽印象记引出“我”与白莽的三次会面。,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段解:写“我”与白莽
13、第一次相见,突出描写了白莽的相貌。,4,由读白莽的文章引出白莽,回忆“我”与白莽的三次见面,过渡衔接自然。,4,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 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
14、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段解:夜里看诗,间接写白莽的思想。与白莽第二次相见。,5,“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还包括统治阶级,白莽是热爱民众而憎恨统治阶级的,故而改作“民众诗人”。,5,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段解:白莽跟鲁迅先生见过两回面之后就完全信赖鲁迅,深信他是革命者最可信赖的同
15、志,相信困难中一定可以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帮助。,6,“我想那一次了”与上文中的白莽印象记所述照应。,6,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 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ReclamsUniversalBibliothek)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
16、惴惴。后来,7,“明珠投暗”与段末的“岂不冤枉”用简短的议论手法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7,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层解:这部分着重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在朴素的文字中,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二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
17、时候多。,这些话实际上写青年们骄傲自大,乃至妄自尊大,惟我独尊,以至不辨善恶,误解别人,攻击别人。写青年们的普遍缺点,主要是反衬柔石。,8,8,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段解:第一节写白莽,由白莽引出给他送书的柔石,顺理成章。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
18、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 ,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9,引用方孝孺的典故,
19、一方面从柔石这一面说赞扬柔石刚烈执著的性格;另一方面,从国民党政府这一面说,他们也犹如明成祖,诛杀无辜,残暴至极。一个“硬气”一个“迂”字,揭示出柔石耿直忠诚的性格。,9,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段解:介绍柔石办刊物的辛苦。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
20、的么?不至于此罢?”,10,柔石的单纯可爱,心地善良,同时也反衬出当时的黑暗、肮脏,用他的被害来反衬国民党政府的残暴。,10,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11,“会这样的么”“真会这样的么”说明柔石对社
21、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这是柔石“迂”的一面。他的迂,同时也说明他的单纯幼稚,“迂”得可爱。,11,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 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12,柔石受“男女授受不亲
22、”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也不敢,就是敢了,也要拉开距离,这是他“迂”的另一方面。,1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段解: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柔石敢于进取、积极上进的坚强品质,突出他的“硬”气。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神经
23、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这一句简短的议论,对柔石的崇高品质作了高度概括。,13,13,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层解:本部分集中写柔石,用一个“硬气”,一个“迂”字,显示出柔石耿直忠诚的性格。这一部分最后,记柔石带来冯铿,略写对冯铿的印象。三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上做诗的殷夫。有一次大会时,我便带了一本德译的,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所做的中国游记去送他,这不过以为他可以由此练习德文,另外并无深意。然而他没有来。我只得又托了柔石。但不久,他们竟 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14,15,这一节以记叙为主,结构上起承上启下
24、的作用。 “竟”,表示出乎意料,惊奇。,14,15,四 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16,两个“竟”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惊讶,料不到他走得那么匆忙,料不到事情发生得这么突然。 “明明白白”的合同与“不明不白”的地方作对比,
25、表现了鲁迅对“官厅”的憎恶。,16,17,17,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 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引用“高僧坐化”的典故,旨在说明白色的恐怖世界,是奴隶们的苦海。高僧不愿落入秦桧之手,选择涅槃,鲁迅有壕堑之术,逃走避难,继续
26、战斗。 作者引用说岳全传引发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选择,充分地体现了“韧”的战斗精神。,18,18,19,19,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
27、好! 赵少雄一月二十四日。,“明白”二字含义颇深,因为这是卑劣的诬陷,案情是无法讲明白也不准讲明白的,在这儿作者隐讳曲折地对反动当局进行揭露与抨击。,20,20,以上正面。“洋铁饭碗,要二三只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望转交赵少雄”以上背面。段解:照录原信,真切地反映了柔石的情境,体现了他与鲁迅深厚的情感,同时用“勿念”及要洋铁碗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其对当局认识的不清,没有认识到自己可能被杀害,从而反衬出当局的残忍与无耻。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
28、严酷。其实是不然的。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 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也有,毫无确信;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用信中“措词”的变化写出国民党政府对他们的残害。,21,21,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省略号前后形成强烈对比,震撼人心。在“我”挂念柔石
29、在狱中有没有被褥、洋铁碗有没有收到时,突然得到可靠消息,得知他们已被反动派杀害。把自己的挂念和柔石的杀害连在一起说,使得心理上、感情上突然转换,震撼力极强,表达效果好。 “原来如此!”独立成段,有字字千钧、含蓄深沉的表达效果,悲愤之情尽在不言之中。反动派竟会如此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杀害,国民党政府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表明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22,23,23,22,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
30、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每一句都可以在文章的记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24,24,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一个日本的歌人。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
31、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形象地比喻了当时黑暗专制统治的严酷。 “眷眷”,表现母亲对柔石的依依不舍。“拳拳”,表现柔石的诚挚恳切之心。,25,25,26,26,同时被难的四个青年文学家之中,李伟森我没有会见过,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较熟的要算白莽,即殷夫了,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那时我还没有知道被捕的也有白莽。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
32、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白莽崇高的内心世界。白莽热爱裴多菲的诗,翻译裴多菲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讴歌白莽是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战士。,27,27,又在第二叶上,写着“徐培根”三个字,我疑心这是他的真姓名。层解:这部分叙述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分两条线索,一条是柔石等革命者的被捕经过、狱中情况和最后的牺牲;一条是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揭露了反动
33、派的残酷卑鄙,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慨和对烈士们的沉痛哀悼。五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这一段把自己和柔石他们对照着说,并采用排比句式,表现了鲁迅的沉重、不能忘怀的纪念的情感。 鲁迅运用思旧赋这
34、一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是在揭露蒋介石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等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28,28,29,29,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二月七八日。层解:这部分以强烈的抒情
35、语句抒发自己的悲愤,与开头遥相呼应,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夜”指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漫漫长夜;“路”指与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的革命之路。,30,30,1作者把本文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_【答案】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中寄寓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理解好文章首尾两段中的解题性文字,便能把握文题的含义。因为鲁迅“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所以“埋得不能呼吸”。正是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可
36、压抑的悲愤和长期积聚的精神重负,使他感到窒息。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所以他“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是从主观方面强调“忘却”。,同时,鲁迅又从客观方面强调“忘却”之必要:“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当时的中国,正是“大夜弥天”,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战斗。,从以上两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念”,实际上是“为了战斗的记念”,事实上,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战
37、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他要将那无比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可见,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2怎样理解本文“用典”技法以及文中的三个典故。_【答案】三个典故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内蕴,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题旨,起了极好的作用。明朝方孝孺效命于明惠帝朱允炆,后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为夺帝位,带兵
38、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悼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高僧坐化”的典故显然也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抓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
39、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向秀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3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点评“当时上海的报章
40、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句子的意蕴。_【答案】“不敢不愿不屑”写出了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各报章对五作家遇害的不同态度,也揭示出在白色恐怖下被“禁锢”的现实,“不敢”指其怕被查封;“不愿”是明哲保身的态度;“不屑”则是站在反动立场上的一类人的态度。连续的三个不同词义的动词谓语揭示出种种心态、种种态度,更写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是“无写处的”。,4鉴赏下面两段话。“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_,【答
41、案】这段文字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其深层含义是: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5分析理解“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的含义。_【答案】“夜”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漫漫长夜,“路”指与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
42、的革命之路。“我不如忘却”与开头照应,要摆脱悲哀,继续战斗;“记起”“再说”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文末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没有写出来的话,发人深思。,6赏析本文的类比手法。_【答案】柔石“台州式的硬气,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这是文章的第一次类比。方孝孺是一个固执的具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不肯替燕王朱棣起草即帝位的诏书而被杀害。鲁迅用方孝孺类比柔石,以朱棣类比独夫蟊贼蒋介石,虽没有明指蒋介石“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般凶残,但懂得历史的读者,看了这个类比,蒋介石何等人也,也就不难想见了。这就是“台州式硬气”要告诉我们的
43、内容这无异给国民党当头一闷棍,无情地撕下了他们的假面,让他露出刽子手青面獠牙的真相。,再看第二个类比。当写到作者受到反动派追踪、通缉时,作品引用了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这一方面说明了被捕者的无辜,控诉了当权者的可耻;另一方面,作者明确地宣布自己的斗争方式:“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逃走”是反语,是“壕堑战术”的形象化,“打仗就要像打仗”,“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站稳自己的脚跟,躲在自己的壕沟里,沉着地作战,一步步前进”。一个“躲”字,形象地说明与国民党作战,必须有坚韧的精神。要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如果敌人用激将法说你敢走出来,你居然走了出来,那么
44、,这就像许褚的赤膊上阵,中了箭是活该。而笨到会中敌人这一类奸计的人,总也不肯,也不会韧战的。”(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这段话正是鲁迅对敌作战以退为进的具体表现。,第三个类比,是用版画家类比作者,用版画中“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双目失明的母亲,类比柔石双目失明的母亲,用那“献出去”的儿子比柔石。然而木刻中“双目失明的母亲”尚知道“她的儿子”已经“牺牲”,而柔石的“双目失明”的母亲,“还以为她的儿子仍在上海从事翻译呢”!作者强调指出:“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意思是他的革命的母亲仍蒙在鼓里,这真是莫大的悲哀!作者心头的悲哀,中国社会的悲哀,透过这幅木刻全说清楚了!,第四个类比,
45、用彼得斐生命与爱情的思想境界比拟革命者白莽即殷夫的革命高于一切的伟大品格。诗人以生命、爱情、自由三者之间的抉择,突出他酷爱自由的性格,不自由毋宁死的强烈感情。用生命与爱情来烘托自由的珍贵,意义多么深刻。第五个类比,鲁迅在不能继续写下去的悲愤中,引用了思旧赋,这篇文章写得短而隐晦,这种无法写下去的情感和鲁迅当时“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相似,鲁迅在这苦难的、梦一样的日子里想起了向子期。这是用向子期比自己,用司马昭比蒋介石,用嵇康、吕安比五位被暗杀的青年作家。,7怎样理解柔石的“迂”?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观点一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
46、,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稚嫩。但是“迂”得可爱,至少说明他自己心好,身居十里洋场,品行依然十分端正。写柔石这样的“迂”,鲁迅的笔端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鲁迅是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忠厚、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样的青年,只能说明它的反动残暴。,观点二柔石的“迂”有多重含义。认准自己的路,与女性在一起拘谨,心地善良。观点三柔石的“迂”本身就有“迂腐”含义,鲁迅写柔石的“迂”是一种尊重客观、辩证全面的看法。您的观点_,一、正字音竦(sn)身 惴惴(zhu)台(ti)州涅槃(ni pn) 挈(qi)妇 将雏(ch)大(di)王 缁(z)衣 眷眷(jun)不屑(xi) 迂(y) 吮(shn)偈(j)子 赎(sh)出 押解(ji)觅(m) 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