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 10 地本吴希,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 是“地球在宇宙中” ,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第一节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第一节课,同时也是高中地理的开篇的第一课。本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在学习内容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接下来的宇宙中的地球的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兴趣上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具有启下、打基础的作用,是整个高中
2、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课。本节课包括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宇宙中的地球 2 个框题,内容是联系紧密的。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是运用地球、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来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具体目标设计如下:(1) 、知识与技能、以示意图的方法从天体系统的层次表示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根据地球的相关资料说
3、明地球中存在生命的条件。(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天体系统模式图、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等图表资料,培养从图表中读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案例分析与探讨,掌握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能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爱好科学并感悟科学的实际意义。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规律与有关宇宙及地球的基础知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极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存
4、在生命的条件。2、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极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高一新生,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深入探究的渴望,而本节课存在大量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宇宙、地球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刚刚从初中踏入高中,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高中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没有系统的理解与融会贯通,在分析图表资料这一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地理,基本上还保留着初中的直观学习思维与模式,学生的惯性思维将影响到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三、说教法本节课教学
5、内容比较抽象,根据学生好奇心重、逻辑思维差、读图读表能力较弱的特点,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做到有效教学,在本节课中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指导法,其他方法则是配合使用。通过优化这 4 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体现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减低学生学习的难度,3培养学生读图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1、 演示法:在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通过演示宇宙中各种天体和各层次天体系统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内涵及其类型,激发学生对地理的
6、学习欲望。2、 案例分析法:在讲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时,运用“火星没有存在生命”的案例,让学生小组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3、 读图指导法:本节课运用了大量的图表辅助教学,而学生本身的读图读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表获得有用的潜在信息用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读表的能力。四、说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为了保证教学效率,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两种学习方法策略,配合教学方法一起使用。1、协作探究法:在进行案例探
7、究时,通过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生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协作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读图、读表分析法:本节课教材图表材料丰富,信息含量大,学生通过从图片、表格中获区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地理的学习思维。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在课堂学习开始的时候首先抛出一系列的问题, (古人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那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人们眼中的宇宙又是怎样的呢,宇宙间都有哪些物质?在茫茫宇宙中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我们居住的星球呢?地球是现在为止我们发现的唯
8、一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它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42、创设情境推进新课在新课导入之后,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通过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斗转星移 (视频中提到的宇宙中有哪些物质?)任务驱动学生并进行总结与概括,接着解释天体的内涵,并引导学生们说出他们还能想到的其他天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通过一组各种类型天体照片的展示,讲解各种天体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 页的图 1.2,说出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层次,以及地球处于宇宙中天体系统的层次位置,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做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图。【设计意图】通过读书指导
9、法,指导学生读图,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3、深入探究引发思考在学习了“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这一框题内容之后,继续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对地球思考。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 页图 1.3 太阳模式图,找出太阳系中天体,并写下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的各个行星,然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点出在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之后同样是通过播放一组太阳系主要天体的照片(以八大行星和哈雷彗星为主) ,同时讲解各个天体的特点;在讲解了八大行星的分类之后,接着指导学生读表1.1 “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 归纳这三类行星的特征。对三类行星作出讲述之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为一组,
10、指导学生读课本第 4 页图 1.3 和表 1.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然后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从刚才的图、表中分析得出的结论,总结归纳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结论。【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读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归纳得出结论、获取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图读表的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4、分组讨论交流提升在学生理解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之后乘胜追击,继续深入学习、分析地球的特殊性。先是请学生就“为什么地球是特殊的”
11、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所答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地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接着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概括、补充,点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的稳定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然后,通过案例教学法,以火星为案例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火星与地球进行对比,讨论火星5是否存在生命并给出证据,并派代表发表他们组的观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说明地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将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索中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1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5、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做课堂练习,并进行简单的点评,通过练习来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意图】巩固强化本节知识。6、结束语在课堂的最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最后是说板书设计,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和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气体和尘埃2、天体系统:总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公转运动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距日近 远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分类:特征: 质量小、体积小质量大、体积大质量、体积居中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系其他恒星系6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安全的运行轨道 外因地球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身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大气层的存在 内因具有液态水生命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