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76546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常见”,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在文中”,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理解”,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等方面。,专题微语,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而且其义项是灵活多变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

2、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考点一 一词多义,考点突破,典例剖析,【审题指导】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选择“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粗略浏览九个语句,确定较偏或生僻的句子,以备在下阶段各个击破。【答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都是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其他各句中的“举”意思各不相同:介词,拿;动词,举荐、推荐;动词,成功;动词,投;动词,列举;动词,攻克、攻下;动词,升起。【答案】A,1“题”“文”对应,就是将“题”“文”一一对应。每做一个题目,每斟酌一个选项,都要将其与原文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切勿凭着似是而非的印象就

3、贸然做出判断。比如上述试题的第项,根据语境首先确定“举”是动词,从后文的“孝廉”来看,应为“举荐”之意;再联系所学张衡传的内容进行认定即可。,方法归纳,2联系所学,主要是指联系学过的知识。因为考题涉及的内容大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依据,有的则可以从一些成语、熟语中寻到影子。比如上述试题中的第句“愿举国为内臣”,现在我们还在用“举国上下”一词,可联系这个词语以确定“举”的意义。,3据句意推断,就是根据词语结构、句式结构、汉字音形义等特点,对题中词句的意义或用法做出推断。比如上述试题的第项,它所处的语境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根据句式的结构,这里的“举”应与“取”“

4、割”“收”意义相同,这就很容易推断出“攻克、攻下”之意。,针对训练,解析宽假:宽容,是一个双音复词,“假”的义项有借、凭借、借助、不真、给予、如果、假如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实词,就会联想到这个词在教材中有哪些义项,试着把这些义项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往往能推断出该词的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请让(或允许)我,请示,领取。答案B,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1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江”“河”,原指“

5、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考点二古今异义,考点突破,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典例剖析,【审题指导】题干考查有关古今异义的掌握情况,这是答题的方向;“意义用法相同”是题干要求的关键,不要脱离了这一点答题。【答题指导】A项,行李:古义为出使

6、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中国:古义是指中原之地;今义是指国家。C项,儿女:古义是指青年男女;今义是指子女。便宜:古义是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今义是指价格比较低。D项,发挥:古义是指衬托,显现;今义是指表现出内在的能力。感激:古义是指感动奋发;今义是指受到别人帮助而怀有好感。【答案】B,1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比如上述试题中A项的“行李”,从后面的“往来”看,应为名词,“共其乏困”决定了其意义应该是“出使的人”。,方法归纳,2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

7、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3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针对训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C、D三项中加点词的古义分别是“特地征召”“容貌”“交错、通连”“头颅”“妻子儿女”“面朝北,指臣服”。答案B,解析“约束”古义为“信约、盟约”,今义为“限制”;“从事”古义指“一般属官”,今义为“做”;“智力”古义为“智慧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的

8、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古义为“更不用说”,今义为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因为”古义是“于是写了”,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答案B,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作息”一词从文章意义上分析是“劳动”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偏重于“作”,“息”就成了陪衬。,考点三偏义复词,考点突破,典例剖析,【审题指导】题干要求理解“众寡”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找出熟悉的加点词语,确

9、定其意义。【答题指导】本题考查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众寡”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众”字上,B项中“口舌”、C项中“豪杰”、D项中“开张”均是并列式合成词,意思分别为“说话”“英雄人物”“广泛”,只有A项中“国家”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国”字上。【答案】A,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才能判断出来。至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比如上述试题中的例句“而某不量敌之众寡”,从后文的“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可以看出,这里偏重于“众”。,方法归纳,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反的

10、两个语素构成,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比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由意义相近的两个语素构成,这种情况占少数。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针对训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偏义复词的理解能力。A.出入: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加。B.饥穰: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C.往来:偏义复词,去,离开,“来”是衬字;少长:偏义复词,年长,“少”是衬字。D.敲

11、扑:不是偏义复词,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朝夕:不是偏义复词,早上、晚上。答案D,解析A异同:义在“异”,不同,“同”是衬字;作息:义在“作”,劳作,“息”是衬字。B.车骑:义在“骑”,“车”是衬字;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C.父兄:义在“兄”,“父”是衬字;死生:义在“死”,“生”是衬字。D.浅深:义在“深”,“浅”是衬字;中间:不是偏义复词,中间夹杂。答案D,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

12、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考点四通假字,考点突破,典例4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时矫首而遐观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距关,毋内诸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ABC D,典例剖析,【审题指导】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通假字”“全含”,两者规定了答题的方向;粗读所给九个选项,筛选出较难的一些语句,然后加以研究。【答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掌握的情况。“从”,通“纵”;“趣”,通“取”;“倍”,通“背”;“蚤”,通“早”;“距”,通

13、“拒”,“内”,通“纳”。【答案】D,1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比如上述试题中第句中的“趣”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是“趋向”,二是“兴味”“使人感到愉快”,但代入文中都翻译不通,因而可以考虑它是通假字。,方法归纳,2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音同、形近多采用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

14、,“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针对训练,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的使用。当,读dn,对等,比得上,不是通假字。前文说“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这里比较的是刘邦与项羽军队的数量。答案D,高考文言实词题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要求“选出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那么命题者就会依据考查文言实词积累和掌握情况的目的

15、去设置错项,而不会随心所欲,无中生有地生编乱造。因此,把握命题者设置错项的方式对解答文言实词题会有很大帮助。下面就以五道高考题为例,谈一谈文言实词题常见的设错方式。,策略指导,因不明文言文实词题5大设误点而失分,失误一不明一词多义命题者常常利用文言实词的多义性特点设置错误,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例:(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分析:“延”在古汉语中有五个义项:伸长,延长;扩展,漫延;引导,迎接,引申为“邀请”;招请,接纳;迎击。C项对“延”的解释选用了“邀请”的义项,何况“延”在文言中也不存在“招聘”的意思,再者,联系“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一句,即可推知“

16、延”应为“邀请”。故答案为C项。,失误二不明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有些实词具有临时改变习惯用法的词类活用现象,于是,高考命题者就会借用考生不明词类活用的情况,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用活用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分析:A项中的“苦”为形容词。按照语法规律,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名词性词语作的宾语,就可以判定该形容词活用为了动词,且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由此可以确定“苦”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苦”。此答案应为A项。,失误三不明词间搭配高考命题者往往会针对考生不明词间搭配关系,而故意设置搭配错误,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例:(2009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分析:

17、C项中“薄”与“营”搭配,如果将“薄”理解为“削弱”,那“薄其营”译成现代汉语就应该是“削弱其营寨”。众所周知,“削弱”的只能是战斗力、实力、地位等,而不能是“营寨”。再联系成语“日薄西山”中“薄”的意思为“逼近”或“迫近”,代入文中,即可知道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项。,失误四忽视文段语境解释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否则判断就会出错。所以,高考命题者常常会忽略考查实词的语境设错,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例:(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分析:C项中“劫”的本义是“劫持”的意思,但是,根据语境“无行之人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说得是没有品行的人一旦得到机

18、会就会依靠势力胁迫别人,并非说“无行”的人会得势去“劫持”别人,不符合文中议论的实际。因此,“劫”应解释为“胁迫”,故答案C项解释错误。,失误五忽视句式特点古代汉语中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种特殊句式。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常常会借助这四种句式设置陷阱,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分析:结合原文可知,D项出自“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一句。再结合语法知识分析可知,“如”字后面是一个句子作“如”的宾语,而且这个句子很明显还是一个判断句,且这句是要突出表现通明的这一类人是什么样的人。因此,翻译时需要补充一个判断动词“是”。于是,“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一句既然已经有一个判

19、断动词“是”作谓语,就不能再将“率”翻译作动词。其实,D项中的“率”在句子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副词,可翻译为“大都”。所以应选D。,判定文言实词含义的6种方法1语境推断法。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看松庵记“皆竞秀献状”一句中的“秀”有“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有势的人的称呼;草木的花;草类植物结实”“特出,优秀”“美丽,俊秀”等义项,根据上下文语境,“皆竞秀献状”是描写东、西、北面的山峰的,显然“秀”解释为“开花”不对,应是“美丽,俊秀”的意思。,因题突破,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

20、,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和“追”,只有从结构上对举分析,才能推知是“挽回”“补救”的意思。,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

21、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成语对应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中的“从”字,由成语“言听计从”可知其义为“听从”。,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如“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中的“审”字,其义项有“自知”“详细”“审察”“确实”等,分别代入检验后,可知其应为“确实”之意。,随堂巩固练,题组一,答案(1)道路(2

22、)动词,取道(3)名词,方法,途径(4)道义,正道(5)志向(6)说(7)这里指风尚 (8)道理,规律,答案(1)信任(2)实情(3)实在(4)随意,答案(1)形容词,锐利、锋利(2)形容词,快(3)形容词,有利、条件好(4)名词,利益,答案(1)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2)古义:母亲的姐妹。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答案(1)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古义:因此创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3)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1)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2)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说明。,答案(1)古义:跑。今义:行走。(2)

23、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使难为情。,答案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表示没有出路的境地。,答案(1)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今义: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褒义词。(2)古义:爪子和牙齿,中性词。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词。,答案(1)不同(2)进入(3)走了以后,答案船,答案“授”:传授。,答案“悯”: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答案“辨”:区别。,答案“嘱”:劝酒。,答案“否”:表否定。,答案“拒”:把守。,答案“返”:返回。,答案“取”:趋向,取向。,答案“邀”:邀请。,答案“性”:资质,禀赋。,题组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24、对通假字的理解情况。“反”译为“反而”“反倒”,不是通假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的掌握情况。A项,“故人”即老朋友,古今同义。B项,“不及”古义为“想不到”“想不出”;今义为“比不上”。C项,“北边”古义为“北部边境”;今义为方位名词“北面”。D项,“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答案A,【参考译文】当初,马援的军队(平定南越)凯旋,将到时,许多老朋友去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有足智多谋的好名声,在席位上祝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本来期望你能有佳言的,怎么反而与普通人一样呢?以前先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疆扩土新设置了七个郡,才封了几百户而已;现今我

25、这么点微小的功劳,却过多地享受到大县的菜食封邑,功劳小,赏赐多,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怎么来帮我呢?”孟冀说:“在下愚钝没想到。”马援说:“现今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我想主动请缨去讨伐他们。男子汉就应当献身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入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说:“真正建功立业的人,确实就该像这样啊!”,解析D项,挽:拉。答案D,解析C项,“奉承”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侍奉”的意思。答案C,【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看重他的清贫刻苦,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对妻子

26、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漂亮的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有修养,品德高尚,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及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她)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都称赞她。,解析B项,过:拜访。答案B,解析B项中的“许”和题干“然其心许之矣”中的“许”都为动词,答应,允许;A项,地方,处所;C项,如此,

27、这样;D项,左右,上下。答案B,【参考译文】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流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徐国国君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国国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要)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送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上流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意思,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但)我在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前国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颂他说:“延陵季子啊不忘故人,解下千金的宝剑啊挂在坟墓边的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