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读“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忆下列知识。,1.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图1甲乙丙丁图例中,能恰当代表图2中各种物质的是_。 2.图2中的各种资源都属于同一类型,即_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其数量是_的,属于_资源。与此相对的是可再生资源,例如_资源、水资源、_资源。 3.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受_作用制约,金属矿分布在_地区,煤炭和石油等则分布在_地区。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则具有明显的_规律。 4.从图2中可以看出,矿产可开采寿命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消费增长率
2、_的矿产,其开采寿命衰减得_。事实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使资源最优耗竭,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_问题。,乙,矿产,有限,不可再生,土地,气候,地质,岩浆岩,沉积岩,区域分异,大,较快,耗竭时间,5.将自然资源的各个共性特征与其相对应的利用原则用直线连起来。分布的不平衡性 A.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资源间的联系性 B.加强科技攻关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数量上的有限性 C.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搞好资源调配利用的发展性 D.全面评估,注意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答案 C D A B,二、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广大公众,公众参与,再生能力,眼前,
3、局部,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例1】 (2015全国卷,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尝试自解 (1)_ (2)_ (3)_,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1)B (2)A
4、 (3)A,-4,-4,海冰,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3)关于水资源状况的几种分析方法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状况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水资源利用中
5、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和节流,1.(经典高考题)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 ,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6、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
7、量大。,2.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3.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思路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如下表所示:,2.资源相对稀缺指数是指一个区域某种资源的拥有量占全球拥有量份额与该区域该资源的消耗占全球消耗份额的比值。读图完成(1)(2)题。,(1)造成图示期间我国主要可再生资源相对稀缺指数小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总量大 B.资源需求量大 C.人口总量大 D.人口增长快 (2)针对图示问题,我国在可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应( ) A.大力开采地下水资源 B.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 C.扩大林畜产品的供给 D.加大荒
8、地的开发力度,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资源相对稀缺指数的含义可知,同样的资源消耗,资源拥有量越小的地区,资源相对稀缺指数越小;同样的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越多的地区,资源相对稀缺指数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主要可再生资源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1。我国人口总量大,资源消耗多是造成我国主要可再生资源相对稀缺指数小的根本原因。第(2)题,我国在耕地资源十分稀缺的条件下,粮食的相对稀缺指数还能基本达到1,说明我国耕地的负荷非常大,因此要特别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退化。 答案 (1)C (2)B,素养一 综合思维:淡水资源利用分析 1.(2014全国卷,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9、。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 第(1)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第
10、(2)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1)A (2)C,素养二 区域认识、综合思维: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2.(2016上海地理)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1、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答案 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统一管理与调整”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考点二 能源与人类,【例2】 (2014四川文综,5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
12、回答(1)(2)题。,(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尝试自解 (1)_ (2)_,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1)A (2)B,亚洲,东北,珠江三角洲,能源,1.能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
13、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分类常规能源: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型能源(新能源):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2.主要能源的特点和分布,3.我国资源问题的分析思路(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2)解决措施 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
14、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素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源的分布与开发 (经典高考题)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技术和环境因素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
15、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缺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解析 第(1)题,根据图1可知,柱状表示装机容量,曲线表示发电成本,装机容量增大,发电成本降低。主要原因结合题干来回答,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要求开发风能资源。第(2)题,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是受夏季风影响小,冬春季节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我国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第(3)题,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乙地是四川盆地,离冬季风源地远,盆地地形,风力小;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水能。,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自然原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为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