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36908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高考探究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讲 高考探究课,【考情分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真题体验】 1.(2018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 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

2、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角色和地位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第(1)问,可直接立足于材料一、二的内容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1941年则认为其为民族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

3、识中1939年二战爆发初期苏联、欧美国家的立场和做法与毛泽东论断之间的对应关系,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合作的愿望等来分析其立场的变化。解答时需要注意的是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中共观点的改变是这一同盟建立前的策略调整,而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的影响。,答案 (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4、2.(2018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

5、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贡献。第(1)问,结合材料“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被称为中国建议”等信息概括。第(2)问,结合第(1)问答案,调用所学知识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建、中国人民在世界

6、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作答。,答案 (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3.(2018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

7、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构建设问与材料信息之间的对应性联系,增强问

8、题思考的针对性。第(1)问,考查的是经济封锁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材料中英法两国分别采取的具体行动进行概括,其中既包含机构的创设,也包括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对德国的限制和打击。第(2)问,可以从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4.(2017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

9、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

10、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以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总结作答;第二小问,从中国问题国际化的角度阐述。第(2)问,根据材料中“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美国对华援助”“双方讨论了日本天皇地位”等具体内容的影响回答。,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

11、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5.(2017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

12、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答案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

13、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6.(2017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

14、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解析 本题通过日本侵略考查学生论证、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题干中“1931年、1938年,1940年”三个时间点结合日本侵略史实进行作答。第(2)问从美化、推进战争、迷惑民众、腐蚀被侵略民族的抗争意志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15、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

16、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

17、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18、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6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

19、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

20、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