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孟子心得体会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是儒家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读后收获颇丰。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说到孟子,我 们还会想起“ 孔孟之道“,他 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 亚圣“。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孟子
2、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王道“,主张德治。孟子提倡“ 仁、 义、礼、智“,并认为, “仁、义、礼、智“四者之中,“ 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 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 “礼仪之规“ 。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 诚实,指诚实守信、 坚定可靠、相互信
3、赖的品行,即“ 诚信之品“。应该说,孟子的 “仁政”观点,在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但是, 为 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 ,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 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就连汉武帝我看都还算不上是好皇帝,虽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时
4、期尚可称得上是仁政,则天和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那是因为祖宗给他们打下基础,他们在不少方面都还算不上仁政,就连个人生活作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就别说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没有能称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连太祖和神宗都说着吧,他们的积分也还不够。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是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祖还有点仁政的意思,还算干了点人事。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一个劲的加强封建统治,杀人如麻,哪里还有仁政的意思。特别是这老东西当他读到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时候,认为这哪里是臣子说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并说“ 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 ”并下令将
5、孟子从文妙殿里逐出! 此后的建文帝懦弱,成祖暴戾(这老兄除了叫人修了永乐大典外,他搞的瓜蔓抄、诛十族、厂卫特务机构等基本上空前绝后了。)其后的皇帝 们昏庸的昏庸,荒淫的荒淫,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么,清朝呢? 清朝出了康乾盛世,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就这两朝来看也算不是实行了仁政。鞑子皇帝是异族入主,对汉人是很不信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制造了一个的文-字- 狱就是明证。当然这两个老头在位时多少干了些人事。可以说,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代统治者的心中就根本没树立起来,这与每个皇帝的素质和封建制度密切相关。而老百姓的日子正象元人的杂曲里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孟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儒家思想,我们一定好好阅读,提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