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 醉anesthesia,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第一节 绪论,麻醉学历史 现代麻醉学的内容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麻醉学的地位,麻醉学历史,麻醉的基本任务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麻醉的起源)( anesthesia),古代,祖国医学,现代麻醉学,鸦片、酒精、放血等方法,华佗的“麻沸散”扁鹊的“毒酒”,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乙醚麻醉获得成功,之后又发现硫喷妥钠、普鲁卡因等。,现代麻醉学的内容,1、临床麻醉,解除手术所致的疼痛麻醉主要任务适应手术需要和为手术创造方便条件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控制性降压,低温。,2、急救复苏3、重症监测与治疗4、急性与慢性疼痛的治疗,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2、,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局麻)复合麻醉(平衡麻醉)基础麻醉,根据药物作用部位所用药物分类:,临床麻醉方法分类,吸入全麻(inhalation anesthesia ) 静脉全麻 (intravenous anesthesia),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意识消失,使周身都不感到疼痛。,概念,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麻醉药作用于外周神经时,使躯体某部位产生麻醉作用。,概念,椎管内阻滞(intrathecal block),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骶管阻滞,复合麻醉:,
3、又称为平衡麻醉,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和)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麻醉学的地位,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前病情估计 麻醉前准备事项 麻醉前用药,第二节,一、麻醉前病情估计,目的:,估计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评价麻醉风险。,术前访视的内容:,1、询问病史:手术麻醉史、既往疾病史、吸烟饮酒史、过敏哮喘史、家族史2、查体:牙齿、张口、颈部活动、脊柱、皮肤感染、四肢活动及感觉、心肺状况 、生命体征(BP、HR、T 、RR)等3、复习病例及实验室检查:外科疾病及手术类型;血尿常规、生化、心电、胸透4
4、、用药情况:抗生素、激素、强心甙类、降压 药等5、精神状态,ASA病情分级,体格健壮、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并存病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急诊病例注“急”或“E”,表明手术较择期危险增加。,耐受性良好,风险小,耐受力减弱,风险较大,充分术前准备可耐受手术,风险很大,充分术前准备死亡率仍很高,异常危险,不宜行择期手术,二、麻醉前准备事项,体格准备精神准备胃肠道准备麻醉设备、用品及药物准备,体格准备,目的,纠正改善病理生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更好的
5、耐受麻醉和手术。,内容,贫血 输血 血色素80g/l低蛋白 补白蛋白 白蛋白30g/l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纠正高血压 SBP 180 mmHg 、DBP100mmHg 用药避免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剂心衰、房颤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糖尿病人择期手术 血糖8.3mmol/l、尿糖(+)、尿酮体阴性急诊手术伴酮症酸中毒 静滴胰岛素消除酮体,纠正酸中毒需立即手术的 手术中补充胰岛素、补液、纠正酸中毒但麻醉风险增加吸烟 术前两周停止肺内感染 抗生素治疗35天,精 神 准 备,关心鼓励病人,消除术前的紧张、恐惧情绪,必要时用药物配合治疗。,胃肠道准备,目的:,防止胃内容的反流、呕吐、误吸。,成人择期
6、手术:小儿择期手术:,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急诊饱食病人必须手术的尽可能保持病人清醒,必须全麻的要清醒气管插管。,麻醉设备、用品及药物准备,任何麻醉均需准备麻醉机、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准备麻醉设备、用具、药品 药品需核对、仪器需检查是否工作正常。,三、麻醉前用药,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安定合作,对不良刺激产生遗忘作用; 2、 镇痛,减轻原发病及麻醉操作引起的疼痛,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3、抑制唾液、呼吸道腺体的分泌,防止误吸; 4、消除手术及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尤其是迷走神经反射;,2、常用药物,安定、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
7、胆碱药,安定、镇静、催眠药,安定(地西泮 ) diazepam咪唑安定 (咪达唑仑) midazolam异丙嗪(非那根) phenegen氟哌利多 droperidol苯巴比妥(鲁米那),作用:,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遗忘作用 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镇 痛 药,作用:,镇静、镇痛; 与全麻药具有协同作用,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减轻内脏牵拉反射,吗啡 morphine哌替啶(度冷丁) dolantine,抗 胆 碱 药,作用,抑制唾液、呼吸道腺体的分泌; 解除平滑肌痉挛; 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阿托品 atropine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时不宜应用东莨菪碱 scopolamine,3、药物选择,
8、根据麻醉方法、病情选择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手术前晚给予镇静、催眠药; 2、术前给予镇静、抗胆碱药,必要时加用镇痛药; 3、年老、体弱、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用药量减少,年轻,体壮及甲亢病人用药量酌增。,原则,第三节 全身麻醉,一、全麻药 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三、气管内插管术四、全身麻醉的实施,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之为全身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是可逆的,其抑制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概念,一、全 身 麻 醉 药,吸入全
9、麻药 静脉全麻药 肌肉松弛药 麻醉辅助用药,吸 入 全 麻 药,1.概念:,由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麻醉维持,亦可用于麻醉诱导。,2、作用机制:,吸入全麻药与脑细胞膜相互作用产生全麻作用,3、吸入全麻药的衡量指标:,一、麻醉强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 吸入全麻药麻醉强度,某种吸入全麻药在1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使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活动等反应的最低肺泡浓度。,血/气分配系数,血/气分配系数 吸入全麻药可控性,二、可控性,吸入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动态平衡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
10、的溶解量。,常用吸入全麻药的MAC与血气分配系数,MAC (%) 血气分配系数乙醚 1.9 12笑气 105 0.47氟烷 0.75 2.4氨氟醚 1.7 1.9异氟醚 1.15 1.4七氟醚 2.0 0.65地氟醚 6.0 0.42,4、代谢和毒性,绝大部分以原形由呼吸道排除;小部分在体内由肝脏代谢,由肾脏排除无机氟(F-)有肾毒性,5 、常用吸入全麻药,笑气(N2O)氟烷 halothane氨氟醚 enflurane异氟醚 isoflurane七氟醚 sevoflurane地氟醚 desflurane,静 脉 麻 醉 药,概念,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
11、醉作用的药物。,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使用时无需特殊设备。,常用静脉麻醉药(80页),硫喷妥钠 thiopental sodium氯胺酮 ketamine异丙酚 propofol依托咪酯 etomidate羟丁酸钠 sodium hydroxybutyrate,肌 肉 松 弛 药,作用,使肌肉松弛,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条件,避免深麻醉,其本身无麻醉作用。,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肌松药分类,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药主要在神经肌肉接合部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根据干扰方式的不同分类,神经冲动神经肌肉结合部的传导,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囊泡(内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12、受体,+,突触后膜去极化,轴突末梢,骨骼肌细胞,肌肉收缩,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区别,常用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 scoline筒箭毒碱泮库溴铵(潘可罗宁) pancuronium维库溴铵(万可罗宁) vecuronium阿曲库铵(卡肌宁) atracurium,应用肌松药注意事项,1、需进行气管插管,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2、不能单独使用,需在全麻药作用下应用;3、应用琥珀胆碱可引起短暂血钾升高,眼压、颅内压升高,因而严重创伤、烧伤、截瘫和青光眼、颅内压升高者禁用;4、某些药物或因素可以延长或增强肌松药的作用;5、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禁忌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麻 醉 辅
13、助 用 药,地西泮(安定) diazepam咪达唑仑(咪唑安定) midazolam异丙嗪(非那根) phenegen氟哌利多(氟哌啶) droperidol吗啡 morphine哌替啶(度冷丁) pethidine芬太尼 fentanyl,地西泮(安定) diazepam,作 用,临床应用,1 镇静、抗焦虑、催眠、遗忘及抗惊厥2 预防及治疗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麻醉前用药;麻醉辅助用药;全麻诱导,剂量,0.20.3 mg/kg,咪达唑仑(咪唑安定) Midazolam,作 用,临床应用,1 较强的镇静、抗焦虑、催眠、遗忘及抗惊厥及降低肌张力预防及治疗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对呼吸有抑制作用,麻醉前用
14、药;麻醉辅助用药;全麻诱导,剂量,全麻诱导 0.150.2 mg/kg镇静、催眠 12 mg,异丙嗪(非那根) phenegen,作 用,临床应用,1 镇静抗组胺作用,麻醉前用药;麻醉辅助用药,剂量,常与哌替啶合用哌替啶 50mg 异丙嗪 25mg,氟哌利多(氟哌啶) droperidol,作 用,临床应用,1 神经安定镇吐血压降低,外周血管张力降低,麻醉前用药;麻醉辅助用药,剂量,常与芬太尼合用组成依诺伐(Innovar)合剂氟哌利多2 . 5mg 芬太尼0 . 05mg,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气源(用流量计调节)蒸发器,麻醉呼吸器,呼吸环路系统,开放式半开放式半紧闭式紧闭式,面罩,螺
15、纹管,吸气活瓣,呼气活瓣,呼吸囊,CO2吸收器,麻醉机,紧闭循环式呼吸环路示意图,三、气管内插管术,就是用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概念:,目的,麻醉期间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及时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和血液;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防止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便于吸入全麻药的应用。,适应症,全麻时,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者,如:开胸手术,俯卧位手术、应用肌松药者等;急救复苏;药物中毒;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者。,常用气管插管方法,经口腔明视插管经鼻腔盲探插管,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1 操作粗暴,损伤牙齿、粘膜或颞下颌关节脱位2 浅麻醉下气管插管引起心血管反射
16、3 气管导管粗细,软硬不适合4 导管深度不适合,四、全身麻醉的实施,1、全麻诱导期,2、全麻维持期,3、苏醒期,全麻分期,清醒神志消失- 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结束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停止用药神志恢复,1、全麻诱导,2、全麻维持,概念,方法,概念,方法,吸入诱导法静脉诱导法,静脉麻醉药维持吸入麻醉药维持复合全麻维持,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isia , TIVA),又称为全静脉复合麻醉,是指在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复合应用,以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法维持麻醉。,复合全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和(或)麻醉方法复合应用,彼此取长补短,达到最佳
17、的麻醉效果,静吸复合麻醉,3、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抽搐和惊厥,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第四节 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适合表浅局限的中、小型手术。,病人清醒,对重要器官干扰少,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简便易行,概念,适应症,优点,一、局 麻 药 的 药 理,化学结构及分类,常用局麻药的麻醉性能,常用局麻药中起效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麻醉效能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18、神经阻滞作用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毒 性 反 应 94,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治疗,局麻药吸收入血液后,当其血药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就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严重可致死。,概念,常见原因,一次用药量超过病人的耐量;误注入血管;作用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中未加入肾上腺素;病人体质衰弱等原因耐量减低。,高敏反应:病人用少量局麻药后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轻度毒性反应,重度毒性反应,(抑制),嗜睡、眩晕、多言、惊恐不安、寒战,神志消失、肌肉震颤、抽搐、惊厥,甚至死亡。,(抑制),早期,晚期,血压升高
19、、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减慢、心搏骤停,预防,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注药前先回吸有无血液,入血管;根据不同用药部位及具体情况酌情减量;如无禁忌,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作为麻醉前用药。,治疗,过 敏 反 应,临床表现,少量局麻药后出现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及血管神经性水肿。,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皮内敏感试验。,酯类发生机会较酰胺类多,酰胺类罕见。,治疗,预防,二、局 麻 方 法 95,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表面麻醉,概念,常用药物,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阻滞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
20、生麻醉现象,为表面麻醉。,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粘膜处的表浅手术或内镜检查。,适应症,12%丁卡因24%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概念,常用药物,0.5%普鲁卡因0.250.5%利多卡因,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及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达到麻醉作用。,概念,神经阻滞,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的传导,使受它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概念,常用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第五节、椎管内麻醉99,一、椎管内麻醉解剖
21、,脊柱和椎管 韧带 脊髓、脊膜与腔隙 骶管 脊神经,脊 柱 和 椎 管,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韧 带,硬脊膜,马尾神经,脊髓圆锥,蛛网膜,硬脊膜外腔,蛛网膜下腔,骶管,脊髓 脊膜与腔隙,骶 管,脊 神 经,颈神经(C) 8对胸神经(T) 12对腰神经(L) 5对骶神经(S) 5对尾神经(C0) 1对,31对脊神经,二、椎管内麻醉生理,(一)、脑脊液(二)、局麻药药物作用部位(三)、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四)、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呼吸、循环及其它系统),三、椎 管 内 麻 醉 方 法,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102,分 类,轻比重液腰麻等比重液腰麻重比
22、重液腰麻,根据局麻药比重,低平面腰麻中平面腰麻高平面腰麻,根据麻醉平面,单次法连续法,根据给药方式,腰椎穿刺术,1、选择穿刺点,2、穿刺径路,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概念,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局麻药剂量药液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体位注药速度,调节平面单侧腰麻鞍区麻醉,麻醉平面的调节,术中并 发 症,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治 疗,原 因,并 发 症,术后并发症,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丛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治 疗,原 因,腰 麻 适 应 症,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腰 麻 禁 忌 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休克 穿刺
23、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 败血症 脊柱外伤或结核 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硬 膜 外 阻 滞105,分类,单次法连续法,硬膜外穿刺术,1、穿刺径路,2、硬膜外腔测试方法,阻力消失法毛细管负压法气泡压缩实验气泡外涌实验,皮肤,皮下脂肪,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常用局麻药,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注药方法,实验剂量、首次总量(初量)、追加剂量,麻醉平面调节,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局麻药容积穿刺间隙导管方向注药方式注药浓度注药速度病人体位穿刺部位病人情况,并 发 症,术中并发症,全脊髓麻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
24、动脉综合征,硬膜外麻醉 适 应 症,用于颈、胸壁、上肢及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不受手术时间限制。,硬膜外麻醉 禁 忌 症,穿刺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休克 凝血机制障碍 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骶 管 阻 滞,骶管穿刺术,穿刺径路,皮肤,皮下脂肪,骶尾韧带,骶管,常用局麻药,注药方法,实验剂量、全量,与硬膜外麻醉一致,并 发 症,适 应 症,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穿刺点感染、骶骨畸形。,禁 忌 症,局麻药毒性反应、全脊髓麻醉、术后尿潴留。,监测和管理,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监测全麻后清醒延迟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
25、的稳定恶心.呕吐的处理,第七节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控制性降压,概念,利用麻醉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控制性降压的方法,1、吸入麻醉药降压2、血管扩张药降压 硝普钠、硝酸甘油、三磷酸腺苷,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全身低温,概念,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手术和治疗需要。,适应症,常用降温方法,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集中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监测和
26、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经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危重病人。,收治对象,呼吸功能监测和治疗,呼吸功能监测指标,氧治疗,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常用通气模式,控制通气 CMV 辅助控制通气 A/CMV 间歇指令通气 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监测指标,动脉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心、肺、脑复苏 (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一、概 述,复苏的概念,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即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进一步
27、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广义,狭义,心肺脑复苏三阶段,初期复苏(BLS)basic life support,后期复苏(ALS)advanced life support,复苏后治疗(PRT)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时间,在心脏停搏后4分钟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脑细胞经受46分钟的完全性缺血缺氧,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初 期 复 苏(BLS)basic life support,呼吸循环骤停的诊断,神志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触诊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无自主呼吸,初 期 复 苏 步 骤,呼吸道通畅,有效
28、的人工呼吸,有效的人工循环,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舌后坠,呼吸道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它异物,人 工 呼 吸,人工呼吸方法分类,徒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初期复苏)利用器械或呼吸器的人工呼吸 (后期复苏、复苏后处理),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要领,心 脏 按 压,胸外心脏按压,机理,心泵机制,胸泵机制,方法,胸外心脏按压胸内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心脏按压的位置,单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15:2,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5:1,单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可以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肋
29、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损伤内脏,引起内脏穿孔、破裂、出血,开 胸 心 脏 按 压,胸廓严重畸形; 张力性气胸 心包填塞 胸主动脉瘤破裂需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者 开胸手术心脏停搏者 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并超过10分钟者,适应症,需要无菌条件,技术要求高。,开胸心脏按压方法,无菌条件下进行,按压频率60- 80次/分,后 期 复 苏(ALS)advanced life support,定 义,初期复苏的延续,是借助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一呼吸道管理,托下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二、呼吸器的应用,简易呼吸器:呼吸囊-活瓣-面罩装置多功能呼吸器:,监 测
30、,心电图:判定心律失常类型;,呼吸功能:VT、RR、SpO2、PaO2、PaCO2,循环功能:BP、CVP;,肾功能:尿量、尿比重等。,药 物 治 疗,给药途径,静脉内给药,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急性酸碱平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首选,其次,药物种类,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阿托品,氯化钙,利多卡因,碳酸氢钠,其他,体液治疗,输液以监测CVP,维持其在1015cmH2O为宜; 输液主要以晶体为主,适当输入胶体。除非有明显失血外,不主张输血。,心室纤颤和电除颤,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胸内除颤,胸外除颤,成人:20
31、80J小儿:550J,成人:200360J小儿:2J/kg,起搏,起搏器是用电刺激激发心肌收缩的装置。用于治疗严重新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PRT)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复 苏 后 治 疗,复苏后治疗主要内容,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防治肾衰竭 脑复苏,脑 复 苏,概念,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原则,适应症,措施,防止或缓解脑组织的肿胀和水肿,初期复苏是否及时有效(4min ),神经系统的体征(体温升高、肌张力增高、抽搐、惊厥),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疼痛治疗,定义:与实际的或
32、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 或 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 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临床分类,按疼痛程度 1轻微疼痛 2中度疼痛 3重度疼痛按起病缓急 1急性疼痛 2慢性疼痛按疼痛部位 1浅表痛 2深部痛按解剖部位,疼痛程度的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语言描述评分法(VRS),疼痛对生理影响,精神情绪变化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凝血机制其他,慢性疼痛常用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 1 解热消炎镇痛药 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 2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 3 催眠镇静药 地西泮.咪达唑仑 4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5 抗抑郁药 丙米嗪.多虑平,二 神经阻滞 1 星状神经节阻滞 2 腰交感神经阻滞,三 椎管内注药 1蛛网膜下腔注药 无水乙醇.酚甘油 2硬脊膜外腔注药 糖皮质激素.阿片类.局麻药,四 痛点注射五 针灸疗法六 推拿疗法七 物理疗法八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九 心理疗法,癌症痛治疗疼,术后镇痛,镇痛方法,一 硬膜外镇痛二 病人自控镇痛(PCA) 1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2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