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重农抑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力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屯田制(曹魏、明朝等),均田制 (北魏、隋唐前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兼并,1、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直接影响国家赋税收入;2、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进而危及封建政权的安危。,抑制:,含义:,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危害:,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的土地,甚至兼并国有土地,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统治阶级往
2、往采取“均田”和“限田”措施,抑制,目的:,增加政府收入;维护小农经济,进而维护封建统治,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活动,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商业的政策,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出台,西汉武帝时,推行一系列抑商政策,明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1、 积极作用:农业是基础,重农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则要做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前期,抑
3、商可以保障农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消极影响: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情况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明代的“海禁”政策,严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的主持下进行,禁止民间贸易,明太祖出于政治目的,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倭寇之患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原因,2、清代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
4、: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决定的,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统治,(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对封建统治有一定的自卫作用;,(2)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课堂 延伸,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腐朽落后的封
5、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谢谢,再见,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得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3.内容:,4.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2.性质:,田野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5.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6、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6.瓦解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直接原因: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3.内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处于支配地位,,小农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补充,4.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土地私有制,
7、封建 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一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制,(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制,(少量土地),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死亡或逃亡,轻徭薄赋,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因素,2)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3)
8、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合理一面为主,战国:,抑商政策出台,原因:,措施:,目的:,评价:,商业危害农业与统治,劝农贱商,护农、便税、固权,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措施:,评价:,商贾操纵物价,危害民生,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管控物价; 加
9、重商税,积极作用为主: 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利于统治,(武帝),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背景:,劝课农桑,鄙视工商 垄断盐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违背历史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措施:,评价:,“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屯田制,何为屯田? 屯田制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屯田制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屯田区的土地
10、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 屯田制的实行有何意义? 屯田制: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但屯田制的推行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使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北魏-隋唐。 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瓦解:均田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