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扩散:,2-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扩散作用,扩散方式,由浓度较高的地方往浓度较低地方 移动。,将一块方糖放入裝有水的烧杯中,糖分子会以扩散方式运动,最后整杯水就会布满糖分子。,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细胞膜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E.Overton的推测:,资料卡片1:E.Overton 及其实验相关图片,膜中含脂质。,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细胞膜的 :,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练习册17页3题,细胞外
2、,细胞内,甘油分子,细胞膜,甘油分子的跨膜运输,溶液 浓度,高,低,水分流动方向,半透膜: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讨论: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渗透装置,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 类薄膜的总称。,渗透装置,半透膜:,可以是 ,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必须是活的生命体的膜,活的质膜,死的膜,渗透压,,=液体浓度,=吸水能力,举例:,脂溶性物质、,O2、,CO2、,甘油、,乙醇、,
3、水,(有专门的水通道,因此可以认为细胞膜不能阻碍水的出入。),糖分子,糖蛋白,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生物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和蛋白质,生物膜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其中,(流动镶嵌模型),载体蛋白、酶等,一简单扩散(自由扩散),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此方式通过细胞,2、方向:,高浓度,低浓度,3、特点:,不需要 、 ,自由扩散的动力是膜两 侧的 。,载体蛋白,能量,浓度差,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a c,渗透压也越大,液体浓度越大,吸水能力就 。,如图3-8所示,在U型管中部b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水 溶液(蓝色),c侧加入清水,使a、c两 侧液面高度一致。过一段时间后的实验 结果是 。,越强,a液面高于c液面,c侧为无色,我们的需求:,想要制备细胞膜;,已知: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模型)、红细胞膜是 膜,可认为是 ;,流动镶嵌,选择透过性,半透膜,已知:,无细胞壁、细胞核、复杂的细胞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制备细胞膜呢?,作出假设:,胞吞,胞吐,膜外,膜内,重播,总结,被动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