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汉武帝,董仲舒,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课堂练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从“无为”到“有为”,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
2、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1、儒家思想经历,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初形势,战争破坏社会凋弊,与民休息,宽松,百家复兴儒学复苏,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2、汉初的“无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
3、成。 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分。大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黄帝,老子,黄老思想的内容,黄老之学基础黄老之学的核心黄老之学倡导,治身(养生)、治国,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五行、儒、墨、 法等各家学说,“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生活改善,王国问题放纵、姑息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边境不宁和亲,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积极:,消极:,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
4、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畅所欲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思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
5、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
6、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主张:
7、,特点:,实质:,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
8、,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天道”就是“三纲”,学思之窗,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汉武帝 “独尊儒术”是因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而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
9、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 代 教 育,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
10、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秦始皇的统
11、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问题:“The river carries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见与中国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D,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
12、苦放在首位,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 倡导“因时制宜”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 B C D,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 B、 C、 D、,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统治者先后采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最终儒家思想成为汉代武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
13、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C,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与他,D,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2010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