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校、家长、老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05123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家长、老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家长、老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家长、老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家长、老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家长、老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长、孩子、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精心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成功的家长和一批优秀的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人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如何当好这终生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只有家长、孩子、老师的良好配合才能够在孩子身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与环境有很多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如何与家长顶嘴等,谁谁家的孩子,不用家长管,屁颠屁颠的就学习去了,而且学习特好,而我的孩子,巴掌也打过,好话也说过,都不管用,就差跪下磕头喊老祖宗了,气死

2、我了。其实,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的学习兴趣与认识、对学校、对老师的态度等对孩子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1、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行动。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许多学业不良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看电视、玩游戏、喝酒闹脾气。2、 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积极的态

3、度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的概念会是什么样。正确对待“常言”,许多人对刚入学的孩子说:“进了蝈蝈笼了”或者说“进了监狱了”之类的话,其实他们的话语就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痛苦的潜台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管”孩子的初衷绝不是与孩子为敌,“管”比“不管”绝对强!出现老师教错了或老师管“多”了的现象在所难免。家长心里着

4、急或生气是正常的,但从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但破坏了老师的威信,以致老师今后很难开展对你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孩子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两类权威发生激烈冲突,让孩子觉得不知道听谁的好了,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碍:在家长面前表现一个样,在老师面前一个样的双重人格。3、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刊杂志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对做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学习、促进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反思过去的教育方法1、专制

5、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另一种专制 过度保护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上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形

6、成孩子的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等。2、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长辈,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这种家长属甩手父母。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这与科学的教育是相背的另一种放任 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容易使子女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不能学会在欲

7、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结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过激行为。当前学校教育中老师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家长“管”的孩子一般不怎么需要老师“管”,老师“管”的都是那些家长一般不怎么“管”的孩子,而这类孩子的教育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教育效果一般也比较糟糕。“放任”型的学生父母缺乏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对立,父母不和,视孩子为出气筒进行辱骂或殴打,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经常体罚、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这类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心情

8、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终日。 3、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民主教育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好多父亲忙于工作而较少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给母亲,母亲既要担当“慈母”的角色、又要担当“严父”的角色,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又

9、担当“严师”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会使孩子莫名其妙,对母亲形成复杂情感、对社会形成歪曲认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浙江“徐力弑母”正是这种悲剧的结果。父母意见不和。当家长们毫不隐讳地在孩子面前为家庭问题争吵时,孩子们会感到迷惑,没有安全感;孩子会钻你们两人的空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一定要团结统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决,要让孩子确信你们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章制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一方强烈反对另一方的某些观点,孩子在场时也应作出暂时让步。三、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和小学阶段,成绩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

10、、高中才能应付那些更需要用头脑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没有好习惯只凭借一点表面的智慧所表现出来的聪明,到了初高中以后就会应接不暇,成绩下降,甚至影响到终生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差错。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知难而退,或转向老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语言,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

11、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形成一种时间定向。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3、力戒拖延和磨蹭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不专注;学习时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

12、貌似学习,学习效果极低;“老模”(老磨就是老磨蹭)恶果是白白浪费了时光。养成了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力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4 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校里就会产生积重难反的大困难。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一复习 作业 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四、注意与老师密切配合调教好自己的孩子,学会与老师合作。1、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对孩子负责的情况:关心关注自己的孩

13、子(衣食住行、成长、学习、品行);敦促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以繁忙为借口而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不企望老师过度照顾自己的孩子;不过分将孩子的错误归咎为家长的不是。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孩子成长和孩子教育的理解;不对自己的孩子关爱过度;不对自己的孩子自以为是;不自觉有钱、有势力、高人一等;当自己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家长不缺乏宽容对老师的理解与配合:对老师积极的评价及态度;与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对老师交代的事情完成情况;对老师暗示的理解及反馈;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不在老师面前一味责备别的孩子的不是;不动辄以向学校报告而向老师施压;不只听片面之辞而对老师言语偏激;不在老师面前和背后不一致;不当着老师的面冲孩子发火;不当着孩子的面评价老师的过失;不对老师工作横加指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