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编制依据1、外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2、 建筑外墙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二、施工工艺现场查勘渗水点分析渗水水源确认渗水水源淋水试验完工局部剔打验证分析维修处理发现渗漏封 堵引 流三、渗水的原因及修补方法1 吊顶天花渗水1)渗水原因:(1)楼上卫生间、厨房的防水层没有做好。(2)楼上住户卫生间或厨房的地漏堵塞,导致积水通过暖气管的套管漏出,使楼下住户的天花板被洇湿。(3)楼上水管暗管没有装好或者水管劣质、镀锌管生锈老化等都有可能导致天花板漏水。(4)楼上卫生间淋浴区的轻体墙防水层高度没有达到标准的 1.8米,导致轻体墙处于常年的潮湿环境下受潮漏水。(5)外墙出
2、现裂缝,造成墙内石棉吸收雨水后不易完全干燥,这样下去,长年累月内墙就会出现洇水、发霉、掉粉。(6)窗边渗水。一到下雨天窗边就会渗水,导致内墙受潮,进而发霉、掉粉。2)处理方法:(1)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楼上敲掉地砖重新做防水。(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地漏堵塞;(3)一个管道一个管道的排除;(4)转换喷头角度,尽量避免水喷射到轻体墙上;或者将淋浴喷头改装到周边没有轻体墙的承重墙上。当然最好是敲掉墙砖重新做防水。(5)窗边渗水最常见的原因是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密封性不好,业主只要用密封胶(一般的玻璃胶即可)把窗框与墙体密封好就可以了。2 连墙杆、螺杆孔渗水1)渗水原因:(1)连墙杆、螺杆孔封堵和外墙面
3、砖缝不密实,或者孔洞没处理,雨水经过面砖缝进入内部,然后经过抹灰层后从铁件、螺杆孔进入。2)处理方法:(1)找出渗水来源,从室内清除掉孔内所有填充材料,重新用防水砂浆封堵,然后修复面层;(2)找出渗水来源,剔开渗水处外墙,对孔重新用防水砂浆堵密实或用发泡剂;(3)找出渗水来源,在外墙面上刷无色透明防水胶,面积大于渗水点 2 倍以上;3 填充墙砌体与钢筋混凝士框架梁、柱交接处的裂缝渗水 1)渗水原因:(1)材料方面,填充墙的砌体和钢筋混凝士板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钢筋混凝士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是砌体的 2 倍,在相同的温度下,两种材料产生不同的变形而在两种材料的连接处产生裂缝,雨水在风压的作用下,
4、沿裂缝渗入室内。(2)施工方面,填充墙砌筑时,砌体不易与框架梁柱镶嵌密实,尤其是在填充墙与梁底的交接部位,既无连接钢筋,又不易填嵌密实,是裂缝渗水的多发部位。2)处理方法:(1)凿开渗水部位,墙体的空头缝和孔洞清除空头缝中酥松的砂浆或酥松的混凝土,瞎缝要剔凿,宽度大于 8cm,深度大于60mm。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随即用掺 10%UEA 膨胀剂或堵漏王嵌补密实,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层嵌补,每层厚度不大于8mm,灰缝应填满砂浆,再做涂模防水处理。(2)找出渗水来源,在外墙面上刷无色透明防水胶,面积大于渗水点 2 倍以上;4 面砖墙面渗水1)渗水原因:(1)由于贴面砖灰浆不饱满、勾缝不实,雨
5、水渗过面砖灰缝上的裂缝、孔洞,有的进入空鼓面砖的“空鼓囊” ,有的进入打底砂浆的裂缝或打底砂浆的“空鼓囊” ,这二部分水如果与砌体的不饱满灰缝相通,则形成有虹吸作用的毛细通道,许多相通或不相通的空腔,雨水进入后便形成了蓄水腔,当温度产生变化时,贮存在砂浆里的水、汽通过砂浆中微小的毛细孔渗透到墙内。该种情况在使用砌块作为填充墙时更为多见。由于用多孔砖砌筑墙体时,头缝砂浆挤浆不易密实。(2)由于勾缝不密实,一旦遇到雨季,雨水通过瓷砖勾缝处的微小的孔洞,在风雨压力作用下,慢慢地渗透至建筑物的内部,产生局部或大面积渗漏。2)处理方法:(1)用裂缝修补剂加普通硅酸盐水泥按 1:3.5 比例拌制成修补膏,
6、将面砖之间灰缝上所有裂缝、孔洞嵌填密实,再在外墙面上刷无色透明防水胶二遍。(2)凿开渗水部位,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堵漏王嵌补密实。5 天沟渗漏1)渗水原因:(1)天沟漏水可能是结构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结构漏水,或许是防水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漏水。(2)建筑材料在形成混凝土的过程中,会生成众多毛细孔,水分子就会透过这种“管道”逐渐渗透到结构的另一侧,于是,出现了渗漏。2)处理方法:(1)先用錾子沿着裂缝凿出宽 12 公分、深 23 公分深的槽。用水冲洗干净槽内尘土。(2)将“速凝型”堵漏王和水按 1:0.3 的比例迅速搅拌均匀,感觉发热了迅速塞进槽内,压实。(每次搅拌一个拳头大小的料团即可,因为好的堵漏王凝固的很快)。(3)全部塞实在堵漏王上洒水养护。(很重要) 也可以用“缓凝型”堵漏王:用水搅拌均匀,用抹子把堵漏王抹在裂缝处即可。抹两遍。四、 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1、严格按建筑安全技术规程规定进行施工。2、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坚持开展安全生产例会。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记心中。3、禁止施工现场乱拉电线,乱接水管。4、施工时必须穿平底鞋,戴安全帽进入现场,由专人检查5、施工中,细心操作,做好产品保护,不相互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