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0350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调查者:张姣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093 学号 2009104013572010 年的暑假我回到家乡山东淄博,在离家不远的源泉敬老院做了此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且结合上学期去学校附近的吴家营敬老院的所见所闻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由于我国近几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保障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生活、减轻青壮年人的负担成为社会面临的又一难题。此次活动通过与敬老院院长、老人以及当地居民的交流了解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现状,以及当地居民对老年人入住敬老院的看法,在调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不同阶层的人一起交流,我从一些方面也对社会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对感恩的认识也有进

2、一步的提高。通过与院长的交流,我了解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国际社会统称的老龄问题。其实质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问题和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家庭养老因现代家庭子女锐减、子女就业率提高、子女外地就业、打工等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削弱。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提倡政府、企业、民间相结合的原则,使老年养老保障的设施投资及保障服务等得以实现。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对社会保障工作一步步不断进行完善。制定修订和贯彻落实老年人益保障条例,实施范围包括所有老年

3、人,而个别性则指对诸如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残废军人、特别困难的老年人、以及身患残疾老年人等的特别条款,从而既保障所有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了其中特别群体的特殊权益。城市和农村由于其经济结构等的不同,其有关保障政策不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有所强调地制定了条款。其目的是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为总目标,解决好老龄问题,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尽力减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源泉敬老院来说,共居住三十名老年人,28 位老爷爷, 2 位老奶奶,两位老人一个房间,房间有两张床和两个存放私人物品的柜子,敬老院设有娱乐室,老人们可以在里面看电

4、视、打扑克牌、下象棋等活动。入住的老人中有的是五保户家庭免费入住,有的是有子女者每月需缴纳 200 多生活费,管理人员包括院长、食堂服务人员、锅炉房工人、电工等八人,老人们的财务主要是由院长开发单据进行保管,老人离开敬老院或去世后转交给他的亲属,每月由政府发放每人 20 元生活费,老人们自行支配,老人们的伙食费、医药费全部由政府报销,另外每季度敬老院由政府补贴 3000 元用于为老年人购买鸡蛋、牛奶等营养品,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以及老人的生日,院长会与老人们一起过,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习惯改善伙食,冬季还会发放统一的棉衣,敬老院设有一个小门诊,一般的疾病可以在敬老院的门诊处免费治

5、疗,重大疾病可以去政府制定的当地的医院进行免费治疗。早上一进敬老院的大门时常会看到老人们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傍晚的时候老人们三五成群的到外面的小河边散步,可谓其乐融融、安详天伦之乐。在敬老院虽然没有亲人的陪伴,但是有一群年纪相近的老朋友可以一起散散步,打打牌,聊聊天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慈善家的关爱,老人们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不用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通过与敬老院老人们的交流我了解到:有 65%老人还是希望自己一个人生活,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是有子女的,他们觉得住在敬老院让他们觉得被子女遗弃,因为有一部分人是在子女对赡养父母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后把父母送入敬老院作为解决办法的,其次这还是受到

6、封建思想的影响;有 35%人觉得敬老院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他们大多是无子女的老人,自我养老没有保障,社会的养老保障正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敬老院他们不用为生计发愁,而且生病也有政府的免费治疗,这些优越的条件让他们满足于敬老院的生活。喜不喜欢敬老院这个问题还是反应出了目前农村老人思想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解放,要让他们明白敬老院的设置让子女的负担减轻而且老人在敬老院子女也会更加放心。此外,作为子女即使是把老人送入敬老院,也不意味着老人从此与你无关,还是需要定期去看看老人,让老人不孤单,让他们知道子女还是关心他们的。作为社会大众,可以去敬老院做义工,给老年人更多的温暖。最后我还在当地居民中做了一个简单的

7、调查,看看他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父母送入敬老院或者在他们年老之后是否愿意入住敬老院,80%的人不愿意,还有 10%的人要看具体情况,只有 10%的人愿意没有条件照顾父母把父母送入敬老院或自己年老时进入敬老院。不愿意的人中,年长的人占 90%,他们受到封建思想影响很大,认为住在敬老院很丢人,正如古语所言“子不孝,父之过”,认为这样是子女不孝和自己无能的表现;除此之外,他们不接受敬老院养老这一观点还是因为他们对敬老院的政策和生活并不了解,只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定义敬老院。在这些愿意的人中,年轻人主要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他们觉得父母养育自己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在他们年老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自己应该好好回报父

8、母,让他们跟自己住在一起好好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可以找个保姆来照顾;这样在家里自己对父母的照顾也是给下一代树立的榜样,以身作则的教育他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光荣传统。愿意的人中,年长的人占 8%,他们大多对敬老院有了解而且思想较为开放愿意接受新思想,他们认为这样的晚年一样很快乐。接受敬老院养老的人中大多数还是思想较为开放的年轻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下一代减轻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拼自己的事业,而且敬老院会有很多有共同语言的同龄老朋友,而下一代与老人容易有代沟有隔阂,在一起生活久了会有很多矛盾。在敬老院做义工的这段时间里,我还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第一,老年人在年老之后,有很多老人返老还童,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他们会像小孩子一样打架,与舍友闹矛盾。第二,老人在家的时候一般从事农活,但是在敬老院很少干活,户外运动也比较少,身体素质不仅可能得不到提高还可能下降。第三,老人的子女很少去敬老院探望,使老人觉得很失望。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第一,敬老院可以多多组织一些老年人可以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要竞争性小一点,主要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第二,当老人同室友产生矛盾应该及时调节,不要等到问题闹大再来解决。第三,购置一些健身器材,让老年人可以随时健身,增强体质。第四,提倡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形式协助敬老院工作的开展,尽可能多的提供精神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