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原理 教 案讲授:黄 洁教授,参考书目:1、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蒋培坤:审美活动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蔡仪:美学原理4、杨辛、甘宁:美学原理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6、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7、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8、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7。10、黑格尔:美学11、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85。12、李普曼:当代西方美学1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绪 论第一节 美
2、学是研究人类 审美活动的科学一、美:人类永恒的追求 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真: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善: 伦理学、宗教美 : 美学、艺术,古希腊神话故事关键词语:珀琉斯 女神忒提斯 广邀众神 不和之神阿瑞斯 美丽的金苹果 “赠给最美的女子”显赫的女神 赫拉 雅典娜 阿芙洛蒂忒 众神之主宙斯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诺言亚细亚国王 斯巴达王 海伦 天后 智慧之神 爱与美之神 荣耀 幻化 寓言,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关键词语:窗花 宫殿建筑 石器瓷器 园林 服饰中国有句古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键词语:内在动力 实用需要 审美需要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阿米达的魔杖 不毛之地 纯情 落魄者
3、迟暮 抚慰 夸父逐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马克思:“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二、Aesthetica: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关键词语:印刻 标记 独立的学科 确立 玄妙深微 非难 贬斥 多余 奢侈 维特根斯坦 莫里斯韦兹 分析美学 美学取消主义 不能回答 悖论 名称 学科地位莱布尼兹的观点:把人的认识分为两种:混乱的感性认识和明确的理性认识,并把前者看作是审美认识。,关键词语:笼统的形状 生动的印象 完整 鲜明 生动从莱布尼兹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美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的。关键词语:美的研究 哲学研究 独立的学问 明确的名称“Aesthetica”感性学
4、“美学之父”:鲍姆嘉通亚洲,日本学者中江肇民根据汉字“美”的含义,把“Aesthetica”译为“美学”。,二十世纪初,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等,沿用了中江肇民的译法。费舍尔于1846年至1857发表了他的六卷本巨著Aesthetik或美的学科,才使这个名称与近代意义的美学同义。,三、给我一个角度,我就能发现一个美的世界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使地球旋转。”关键词语:对象 “中心问题” “主要问题”,在世界美学史上,有人把“美本身”(或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有人把审美经验、审美心理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有人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等等。确立一个研究对象,
5、就可能建构一种美学形态。,第一、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关键词语:哲学美学 思辩美学自上而下的美学 古典式 哲学的角度 最根本 最本质这一美学形态往往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美学所涉及的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美是什么” “美在哪里”,有关学说:柏拉图认为:“理式”是美本身。而“理式”是世界的本原,是超人、超现实、超物质的彼岸世界神的世界的产物。它“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美即理式,理式是美的本质、根源。,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本身,美在于事物的形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从超物质、超现实回到了物质现实。)从朴素唯物主
6、义,即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本质和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即生活。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二、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经验的。关键词语:经验主义美学 自下而上的美学 主潮 形而上 思辩美学 抗衡 经验主义哲学 实证 心理依据 文化心理根源 审美经验 核心概念 审美情感 审美兴趣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潜意识属于这一形态的理论学说:如移情说(立普斯)、心理距离说(洛克)、精神分析学美学(弗洛伊德)、格式塔心理学美学(阿恩海姆)等,例:移情说红楼梦“林黛玉的葬花辞”:“质本洁来还洁去”是花?是人?亦花亦人,人与物的对立消失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诗经小雅采薇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此中之“柳”,皆注入诗人自我的留念难分之情。,第三、美学以研究艺术为主关键词语:艺术原理 艺术批评 艺术史 艺术活动该美学形态从艺术学的角度研究美学。马克思说:“人的解剖使我们有可能去理解猴子的解剖。艺术是人类审美掌握的最集中、最高度发展的形式,只有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审美的性质。”我国的有关著作:王朝闻、杨辛与甘宁等的美学教材,刘纲纪的艺术哲学、徐复观的中国的艺术精神等。,第四、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代表人物:叶朗 蒋培坤关键词语:主要倾向 美的本质 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 审美
8、实践 自在自为的美 先于 客观存在 抽象本质 预成 生成 宽泛 动态 建构 逻辑起点 视野 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代表作:叶朗:现代美学体系,蒋培坤:审美活动论纲。关键词语:定位 确定的范围 构造 理论体系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最高形态 综合的性质,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一、多元化:美学研究方法概述美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两类:(一)基本方法;(二)学科方法。(一)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实证与思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等。1、形而上的方法(演绎、思辩)关键词语:预设 形而上 概念命题 推演 知识体系 逻辑体系演绎性 思辩性,例证:柏拉图由“理式”推演出其理式论美学:“理式是美本身,世
9、界的美是对理式的模仿” 理式的床 生活的床 文艺的床老子由“道”推演出其道家美学。道:无名、无言、无形、无欲、无为“大方无隅(角),大器免成,大音希(稀)声,大象无形”,“大美不言”,“自然而然”。,2、形而下的方法(归纳、实证)关键词语:具体的经验现象 对事实的归纳 概括 根源 本质规律现代实验美学的归纳法研究:火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旗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血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故,红色能刺激人兴奋。关键词语:暖色(红色、金黄、黄色等) 热烈之美 悲壮之美 颜色 形态 声音,(二)学科方法关键词语: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学科方法例如:心理学方法;语言符号学方法;生物进化论方法;发生学
10、方法;神话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把审美活动分割成若干分支:如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语言符号学美学;发生学美学;形态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关键词语:整体系统 分流 分支学科 多角度 多侧面 多层次 奥秘 多元化,二、实践与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方法关键词语:经典作家 哲学人类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是“劳动创造了美”。其方法论可归结为:实践与历史的方法。1、实践论关键词语:表述 能动作用 基本观点: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与改造:“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等。,2、历史论关键词语:具体的规定性 客观制约
11、性 主体的能动性 纯粹主观的盲目的力量。例如:每个时代都要受到所能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的规定和制约:石器机械电脑,第一章 审美发生传统的美学原理教材分成四大块:“美的本质”、“美感”、“艺术学”、“审美教育”。美学的最大难题:“美的本质和根源”。第一节 审美发生学入门一、审美发生学的内涵审美发生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问,是美学的分支学科。具体言之,它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问题。,关键词语:人的活动 参与 动物行为学 神话学 文化人类学 艺术起源 文化发生学专著:弗雷泽金枝、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等;具有文化学意义的审美发生学专著: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朱狄艺术
12、的起源、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等。,二、历史上几种审美发生学说模仿说;巫术说;生物进化说;劳动说;性表现说等。,第二节 审美活动发生的 主体条件的具备关键词语:自然生物状态 人类社会状态 进化 兽性 人性 自然本能 自觉理性 倾向 自由 生物学 揖别 原始态 文明态 自觉 历史逻辑 前提 基础 前审美 原始基因人类经历的进化阶段:动物半人半兽(前审美阶段)人。关键词语:审美前形态 基本面貌该部分从两方面进行讲述:(一)动物性本能对主体的影响;(二)主体审美条件的形成。,一、动物性本能对主体的影响 (本部分涉及模仿说、生物进化说)关键词语:事实 生物、生理机能动物的机能
13、渊源 动物王国 承续 动物人的交接期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人类学 方兴未艾 热点 填补 漏洞 达尔文 进化论 生物性联系达尔文认为,对于和谐的声音、鲜艳的颜色、规则的形体以及优美的动作的喜爱,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一种自然倾向。关键词语:人类的美感 动物性的快感 生物性、生理性的快感 面对 视觉快感 听觉快感,例证:动物世界里的“炫耀”行为。关键词语:发情期 求偶 “宛转”的啼叫 “漂亮”的羽毛 “优美”的姿态 搏斗 决斗 人体装饰 腰饰 天生的羞耻感人类学家维斯特马克通过研究指出:“一个大家都通行裸体的地方,裸体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我们每天看到的东西,就不会有特殊的印象。但当男女们一用光亮的流苏
14、加在上面时,不论是一对斑驳的羽毛,一串小珠,一簇叶子或一个发亮的贝壳,就不能逃避同伴的注意。这小小的衣饰,实际上作了很强烈的、可以设法引起注意的性感的刺激物。”,关键词语:展露 异性 快感 审美前形态 现代原始部落 土人部落 裸体 交偶 羽制围裙 非洲原始部落 吸引 树叶裙 流苏 自然本能 自然选择 性选择 本能性的直接联系结论: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快感。关键词语:展布 单纯的生理性的性选择需要 羽毛 “性”吸引的符号 “性暗示” 意味 文化因素。腰饰 人工制作 与身俱来 佩带 个体的动物性行为 集体 社会性 文化行为 不限于 内涵 种族 “集体无意识” 民族认同感恩格斯:“人来源于动物界
15、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脱离兽性。”,二、主体审美条件的形成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主体条件:审美需要的产生;审美感觉力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形成。(一)人类审美需要的产生1、需要层次论与审美需要关键词语:审美主体 内驱力(内在动力)马克思指出:人有各种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关键词语: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追求 生存状态 剩余的野兽 驯养补充 狩猎物 食物短缺 畜牧业 半定居的生活方式 奥秘 原始信仰 支撑 精神世界 图腾崇拜 单一 多层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以此为据,也可以把人的需要简化为两个层次:谋生需要(生存需要);乐生需
16、要(享受需要)。而发展需要中包含着两种需要。关键词语:生物进化史 动物的需要 有限而简单 生存与繁衍 搜集 现成 筑巢的材料 创造 最急迫 最主要 萌生,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演证了上述道理:人类的需要总是以生存享受发展的规律演进。通俗的说法:吃饱美味佳肴;穿暖时装;居安豪华住宅。例:社会分工的进步:原始狩猎畜牧业;原始农业现代农业;工具的创造和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钢制工具;求学:小学博士后;,马克思:“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例:传统农业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而吃不饱、穿不暖进入小康,享受型农民面向世界,农民企业家
17、。关键词语:知识结构 文化修养 道德品质 审美能力 生命质量 完善 人自身生命的需要,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验证。马氏提出了需要五层次论:生理(生存)需要生存需要 安全与保障需要爱与归属需要享受需要 尊重需要发展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关键词语:占据 独立的需要层次,不只属于 特定的需要层次 萌发下面把人的需要简化为两大类:谋生需要和乐生需要。谋生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繁衍的需要;实用的需要压倒审美需要。乐生需要:凡超越谋生需要的界限界限,进入高一层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与实用需要保持平衡关系,即两者并重,同时审美需要也可能超越实用需要。,2、审美需要的产生关键词语:人的特殊的生命需要 创造
18、性的文化活动广义的“劳动” 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标志 本能 意识 自然选择的铁律 生存依据 被动 延续 自然生命 繁衍后代 制约 驱使 头等大事 起码的生存问题马克思说:“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关键词语:简单生存 维持人的肉体生存需要 符合 从事 高等动物 真正的人 人性发育还不够完全(完善) 超越 永恒的追求 人之为人 内在必然性 标志 追求自由与发展 最深刻的原因 动物本性 潜在 “快乐天性” 弗洛伊德 “快乐原则” 驱动 快乐的享受 “第二自然” 自身 本能的天性 演变 “乐生需要” 自觉不自觉 “快乐王国”乐土、乐园、乐国、伊甸园、香格里拉 场合 乐观的先民 “万物之灵种,
19、宇宙之精华”有意识的乐生活动第一结论:人类审美需要的形成过程是:快乐天性乐生需要审美需要。,(二)审美感觉力的形成关键词语:动因 依据 依赖 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感觉力人类审美感觉力的形成,有赖于人类非人的感官向人的感官的生成,即从动物性的自然(本能)感官向社会性感官的演变。1、动物的自然感觉力的特征由动物的感官产生的自然感觉力,以生理性的刺激反应为特征。这样的生理反应,是“不假思索”的、无意识的反应。,例如:食物的某些特殊的形、色、味,对于某些动物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异性的形、色、声、味、触摸,对于发情期的动物具有无比的魅力。天敌、威胁物的形、色、声、味,对某些动物的恫吓力。,关键词语:蠓
20、自然反应 所属物种 “维持肉体生存” “性选择” 形式 鉴赏力达尔文通过对鸟类的大量观察、分析指出:雄鸟对雌鸟展示它的“色相俱美”的羽毛,雌鸟对此似乎有所“心领神会”;各种蜂鸟的巢、各种凉棚鸟的闲游小径,都用各种颜色的物品点缀得花花绿绿,颇为“雅致”,这不是它们做的闲事,而是为了满足“择偶”的需要。关键词语:假设 无从领悟 美色盛装 美妙的啼叫 无从 “欣赏” “建造” 优美建筑物 出自 纯粹生物性、生理性的本能,推论:动物的本能性的感觉力,完全可能成为人类感觉力的基因。而动物对某些“形式”的感觉力,如对某些色、形、声、姿态的“鉴赏”力,完全可能成为人类审美感觉力的最原始的基因。更确切的说,这
21、样的“鉴赏”力,就是审美感觉力内含的本能性因素。2、人类审美感觉力的形成关键词语:围绕 与之不同 社会性 精神性人类经历了爬行半直立直立的进化过程,其感官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了本质的变化动物性的感觉力演变为社会性的感觉力。由此,人的感觉力与动物的感觉力,有了本质的区别。,例如:澳洲土人的白兔尾巴腰饰。关键词语:白兔的绒毛 视觉 触觉 感知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一个澳洲人的腰饰,上面有三百条白兔子的尾巴,当然它本身就是很动人的,但更加叫人欣羡的,却是它表示了佩带者为了要取得这许多兔尾巴必须具有的猎人的技能。”关键词语:澳洲猎人 佩带 “猎人的技能” 社会性的能力 文化产品 欣赏 “动人”的文化产品审美
22、对象 社会化的审美感觉力 装饰 器物,马克思:“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关键词语:享受的感觉 社会的人的感觉 凭借 物质性感觉 精神性感觉 进而结论:具有审美感觉,是人之为人的关键性标志。关键词语:对称 均衡,例证:远古石器“斧”系列的演变第一件“石斧”: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文化”的代表作:砍砸器。(图1),评析:关键词语:“猿人刚直立” 自然韵律被破坏 完整的砾石 “人工韵律
23、” 形式美因素 猿人 过渡 粗糙程度 服从 印证 成分 “石斧”系列:新石器时代的产品,其共同的特征是由打制进化到磨制,形体由圆变方。(图2),评析:关键词语:前期造型 扁卵形(砾石原形) 遗痕 “圆”的线条 消失 刃部 高度严格的弧线 轮廓线 笔直 取代 转角 趋于直角 左右对称 钻孔极圆 器面抛光 线条秩序井然 自然形体(天然砾石) 人工造型 光润 悦目的“形式” 鉴此 人的“作品” 半人半猿 粗糙的感觉小结:审美感觉力形成的历程:动物的感觉半人半猿的感觉享受的感觉审美感觉。,(三)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1、什么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对各种审美现象,即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主客体的关系以及由
24、此而发生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它具体包括审美欲望、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及其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评价等。审美意识具有所有意识的双向性:一方面是对客观对象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意识。,2、人类意识的起源与审美意识传统的看法:人类意识产生于工具的制造。疑问:工具是怎样产生的?是无意识的动物制作的呢?还是有意识的人创造的?关键词语:悖论 倘若 无意识的动物 无意识行为的产物 人之为人的标志 虚假的论断 古猿 萌芽 天然工具 意味 “选择”例如:人类学家李基夫妇发现的距今14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肯尼亚古猿威氏种)使用过的天然石块。(图3),评析:关键词语:天然石块 朦胧 “人化”特征 便于把握 体
25、力的适当发挥 投掷石块 木棍 砍砸石块 一头易于把握 坚硬 锋利 识别性 指向性 类人猿朦胧“意识” 猿类“意识” 飞跃对“人类意识始于工具制造”的修正从理论的逻辑先后讲,“劳动创造了人”,“工具制造产生了人的意识”。但是,从历史逻辑看,应当说:劳动与人、工具与意识是“共生”的即人在创造劳动的同时创造人自己。关键词语:更确切 动物的行为 “劳动”,恩格斯对此的表述非常谨慎:“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关键词语:有条件 承认 “共生”成立 亦然 合理的依据 确定具确凿证据 现实标记 依据自身的尺度 “人化”世界 “物竞天择”被动局面 “依照美的规律来建造”,3、人类意识的分化与审美意
26、识关键词语:有赖于感觉的人化 分化 最初 混沌同一 各自独立的形态 原始的科学观 巫术观 伦理观 哲学观 审美观 相互杂糅 混沌不分 趋势 促成 决定因素 独具 创造性质 “顺适”天意 有限 人自身 最可贵的本性,创造成了人类的一种本能小结:人类通过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实现了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实现了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就是说,人在创造“第二自然”的过程中,第一次将人的意志、人的本质力量引刻在对象上,第一次不再是自然的奴隶,而开始成为世界的主人。创造性活动,为人类的自由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关键词语:生存性 谋生 脱胎 实用意识 支配 压倒优势 马克思:人类在未开化的野蛮状态下,是
27、“以他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为他生产的尺度”。关键词语:超出 “纯艺术”性 原始歌舞 服从生存、繁衍的需要。原始歌舞直接的实用目的:一是服从“性选择”而表演;二是作为巫术仪式,传播种族的各种观念。而其娱乐性是次要的关键词语:非实用意识 蒙昧 被压抑 沉睡状态 潜在意识 朝气蓬勃 突破 绝对统治 逐渐苏醒 显现,意识的分化,是指人类的整体意识,分化为诸种自觉的、专门的、明确的特定的意识。具体言之,指混沌的原始意识,分化为具有独立性的实用意识与非实用意识非实用意识包括科学意识、哲学意识、审美意识等。关键词语:旧石器时代早、中期 价值标准 “适用” 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形体简陋、粗糙 表明 压抑“美观” 阻
28、碍 趋势 冲撞 杂糅例证:细石器时代(新石器中、晚期)的工具(图4),浙江钱三漾 耘田器,河姆渡文化 象牙鸟形匕,浙江钱三漾出土的“耘田器”,是采用装饰化造型的石器评析:关键词语:天才的创造物 原始工匠 实用物品 实现美化 开创性代表作 形式原则 “精致实用型”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鸟形匕”。这是拟形化造型的物品。 评析:关键词语:器身 刃部 把柄 观赏价值 木、骨、牙、石、陶 质料实用器物 审美理想 自由地实践审美意识 趋向文明 欲望 体现自由的生命力生命化的 倾向,例证:欧洲法国南部多陀纳洞穴出土的原始骨器“伤鹿骨器”(图5),评析:关键词语:原始骨器 造型 受伤的鹿 跪卧 头仰朝天
29、生命的冲动 临死 “生” 无尽的渴望 灾难降临 无言的痛苦。例证: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蝶形器”。(图6),评析:关键词语:实际用途不甚明了 熊熊烈焰 太阳神崇拜 仰天长鸣鸟首 从两侧旋出 洋溢着飞舞向上的趋势 生命力量 向着自由伸展 蓬勃的生机 如火如荼 艰难伟业 在太阳的烛照下,在火焰的烧烤中再生 独立的、自由的意识 引向未来 光明 现存世界 阻挡照亮人类的心灵 真正属于,小结:审美意识是人类意识较高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有赖于意识的分化。审美意识是在人类自由自觉的文化创造中诞生的,它把人类引向未来,引向光明,引向“按照美的规律”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第三节 审美活动在
30、人类 文化活动中的发生关键词语:审美需要 审美感觉力 审美意识 必备的主体条件 具体发生一、人类审美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发生关键词语:明晰的历史轨迹。(一)工具形式韵律:人类最早的审美创造的范型关键词语:最初 物质产品 发端精神产品 “物” 孕育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美学标准审美性质1、人工韵律的产生关键词语:工具制造 体现 工具形式韵律 固有 自然韵律 被“打破” 前提,描述:一块天然的砾石,它的表面形态客观地具有一种天然的韵律。当一个原始人拾起一块完整无损的砾石,敲掉某一个部位,形成一个缺口,人工的韵律就产生了。随着人工的进一步修整,人工韵律便形成一定的“范式”(或范型)。(图7),小结:人工韵
31、律的产生与发展,是工具形式韵律产生的基础。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形式,正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韵律在物质产品中的体现。2、工具形式的审美韵律的发生在工具制造中,有两种人工韵律的“范式”,标志着审美韵律的产生。这两种“范式”,一是装饰化造型,二是拟形化造型。,装饰化造型,即在不改变工具、器物基本造型(或实用性造型)的基础上,所做的适当的修饰、美化,是人类原始时期创造的一种重要的人工韵律。例证:旧石器时代的“三棱尖状器”(图8);吴江梅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钺”(图9);浙江钱三漾出土的耘田器等属此类作品。,三棱尖状器,三棱尖状器,石 钺,评析:旧石器时代的“三棱尖状器”,保持了实用性的造型,同时
32、器身也经过了修饰和美化,具有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特征。吴江梅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钺”,两侧上翅(器肩)呈翼状,前刃部造成大弯度对称抛物线,器面光滑平整。呈现出既规则又变化的韵律之美。,拟形化造型,即在保持工具、器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模拟动物、植物或人体状态所做的造型,是工具、器物的人工韵律的重要范型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原始审美形式。例证:法国多陀纳洞穴的“伤鹿骨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鸟形匕”等。小结:关键词语:造型 早期审美形式创造的代表作 美学史 标志 人类审美感觉 一般感觉 分化 审美意识 一般意识 突破 走向独立势均力敌 趋势 促进 朝向文明化,(二)陶器文饰:人类早期器物制
33、造的审美标志关键词语:引人注目的变化 直接模拟 形体 造型 抽象的几何图案造型 陶器制作陶器文饰什么是陶器文饰?陶器文饰,即由原始人类发明,绘制、印刻在陶器表面上的装饰性图案,是原始社会审美形式创造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原始陶器文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直接拟形向几何图形的过渡,或由写实到写意的过渡。例证: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鱼纹”;“人面衔鱼纹”。(图10),评析:该类陶器图案的造型特征是:保留原形的基本自然状态,出现几何化的趋势。2、完全几何化图案例证: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几何化“鱼纹”;(图11),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几何化“鱼纹”,庙底沟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花卉纹”; (图12),马
34、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蛙纹”。(图13),评析:这些几何文饰非常富于装饰化意味,有极高的审美创造意义,它成为其后装潢艺术、绘画、雕塑等的原始范型。,二、人类审美活动在精神领域中发生关键词语:方式 发端 最早 精神领域 集中表现 原始巫术(一)巫术:原始人类精神活动的文化范型1、巫术的基本性质巫术是一种发生于原始社会,充满神秘色彩的精神活动。巫术活动体现出原始人类与自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的意志(或本质力量)与自然力,表现在精神领域的矛盾与协调的产物。,例如,中国原始时期巫术活动中的“图腾崇拜”。图腾(Totem),源出北美奥杰拜人的语言,意为“我的血亲”,“种族”等。例证:中国原始图腾最
35、突出的“意象”是“人首蛇身”。原始神话中传说的中国的女始祖女娲、男始祖伏羲的形象,都是“人首蛇身”。(图14),关键词语:推测 神秘而特殊的用意 “人兽同体” 神秘的“意象”。华夏民族的先民 单纯的人或动物的形象 怪异形象 凌驾 超人 不可战胜的威力 敬畏之心 亲切之情与依赖感 特殊的精神性关系 2、巫术发生的原始依据及其历史意义关键词语:物质生产领域 原始石器 野蛮时期 文化范型 原始陶器 走向文明 过渡时期 精神领域 巫术 神话巫术发生的原始依据是什么?它有什么是意义?,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野蛮人(指原始人类)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有灵观”。它渗透到原始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并成为原
36、始社会巫术观念的核心。马克思认为,原始人类由于实际战胜自然的能力很差,所以常常“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美学家蒋培坤说:“对巫术的信仰是人的觉醒中的自我信赖的最早、最鲜明的表现之一。在这里,他不再感到自己是听凭自然力量或超自然力量的摆布了。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开始成为自然场景中的活动者。每一种巫术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这种信念上的。”,关键词语:揭示 原始依据 历史意义 实际征服 能力低下 虚幻的境界 听凭 超自然力量 摆布自我信赖 觉醒 人性 苏醒巫术的原始依据:以“万物有灵观”创立了巫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巫术
37、的历史意义: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不再感到自己是听凭自然力量或超自然力量的摆布了,开始通过在巫术中获得的自我信赖,从野蛮、蒙昧的状态中觉醒人性由此而苏醒。,3、汉字“美”与巫术汉字“美”表现出中国古代的巫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例证:古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文:美的象形字为(图15)。析:该象形字的构形为“头戴雉尾(羽),手舞足蹈”,是一个原始社会“巫师”的形象。,许慎说文解字:“大羊为美”,“美,甘也,从羊从大。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义”。古人祭祀用三牲六畜。羊“在六畜主给膳”,“主给膳”即祭祀先人的主要供品。而祭祀活动发源于原始巫术。有学者综合
38、上述两种意见,认为美的象形字的形体构造,其人体头部应是戴羊角。这一构形仍本于原始巫师的形象。(图16),小结: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巫术是原始人类精神活动的文化范型,与原始审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二)巫术与工艺关键词语:运用 原始工具 器物石器 木器 骨器 陶器 雕、刻、镂、绘、塑 审美设计例证:仰韶文化中的陶器工艺关键词语:有见地 “意象” “龙飞凤舞” 华夏民族 典范性 原始意象 原型遗迹闻一多伏羲考指出,龙的形象是以蛇的形象加上其他各种动物形象糅合而成。它以蛇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图17),关键词语:意味 以蛇为图腾 某强大氏族 战
39、胜、融合 氏族部落不断合并 逐渐演变 “龙”图腾关于“龙”图腾的考证历史文献:被称为中国“第一大巫书”的山海经,记载了关于中国女始祖女娲、男始祖伏羲的神话传说,其形象被描绘为“人首蛇身”。考古文物:新石器时代遗址挖掘出了“蛇形”陶器盖,说明原始时期的确有“蛇”图腾。在汉代文化遗址发掘出了“人首蛇身”的文物,如重庆沙坪坝出土的汉砖,上面有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像。进一步印证,华夏民族把“蛇”作为图腾。(图18),蛇与鱼有人认为,龙图腾的原型应当是蛇与鱼的合体。山海经:“蛇乃化为鱼”。在中国原始神话思维中,蛇与鱼是可以相生相化的。关于“凤”图腾的考证“凤”图腾,是原始部落“鸟”图腾的变体。考古发
40、现:在中国考古文物中鸟的陶器文饰与工具造型是很多的。如前面提到的“象牙鸟形匕”。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的彩陶文饰中,鸟的图案比比皆是。(图19),历史文献:山海经有关于“人面鸟身”、“五彩之鸟”的记载。郭沫若指出,“玄鸟(五彩之鸟)就是凤凰”。由此推测,鸟是华夏民族某重要部落的图腾。鸟玄鸟就是凤凰的原型。 (图20),关于原始图腾“鸟”与“蛇”的关系历史文献:山海经:“人面鸟身,践两赤蛇”。山海经:“庖羲(即伏羲),风姓,评析:在这里,伏羲的形象又变成了“凤”(风,即凤)的形象。作为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是当时华夏氏族部落的酋长。他的神话形象的变化,意味着其势
41、力范围的变化。他变成“凤”,似乎意味着“凤”图腾部落也把他作为了自己的领袖。以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某一个时期,蛇图腾部落与鸟图腾部落融合为一个大的氏族联合体。关键词语:残酷的战争 组成 华夏民族共同体。以龙和凤为核心图腾,关于“蛙”图腾的考证关键词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 彩陶文饰 “蛙纹”造型历史学家石头邦指出:“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鸟和蛙的故事,其中许多可能和图腾崇拜有关。后来,鸟的形象逐渐演变为代表太阳的金鸟,蛙的形象则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这是著名的“太阳神崇拜”与“月亮神崇拜”的说法。,下面,以古代阴阳观念为依据,归纳出两个图腾系列:阴:蛙(娲
42、;娲与蛙同音);月亮(嫦娥;娥、娲近音)。阳:鸟(“庖羲,风姓也”);太阳(金鸟)。 将上述图腾系列加上蛇图腾,构成另外一种系列:阳(男性):蛇(龙)、凤、太阳;阴(女性):蛇(龙)、蛙、月亮。,评析:这应该是具有原始意义的华夏图腾系列。到了文明时代,上述系列发生演变:阳(男):龙;阴(女):凤。由此定型为一直延续至今的“龙”“凤”图腾。关键词语:男性中心主义文化观念支配 “龙”传人小结:中华民族的女始祖、男始祖的图腾形象都是龙,所以本民族成员都称自己是“龙”传人。当我们称自己为“龙”传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了中华民族是由许多种族、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大家族。,(三)巫术与艺术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
43、厚:“艺术起源于巫术已大体上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契或是西方学者都这样认为”,“中国最早的音乐、舞蹈、诗歌都是从巫术中产生的,它们围绕着祭神”。(美的历程)蒋培坤:“说艺术起源于巫术,如果仅就神话传说这类观念性艺术来说,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审美活动论纲),尚书尧典:“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关键词语:人招引“百兽”舞 不确 大巫师 率领 “化妆乐舞”(或假面乐舞) 汉字“美” “化妆乐舞” 巫师的形象周礼司巫:“若国天旱,则师巫而舞雩”。关键词语:古代求雨 仪式性乐舞 率众,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有人提出该文字的标点应该是“三人操牛,尾
44、,投足以歌八阕。”,这是误解。,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他们(指现代原始部落的澳洲土人)要举行跳舞以恐吓或谄媚幽灵和恶魔。派克曾经叙述澳洲人一种舞蹈是求悦于一位可怕的恶魔mindi,要仰仗他的助力,以抵抗部落仇敌。(派克的记录)树皮雕出而涂满颜色的粗劣的偶像三个,一大二小,置于极远的场所。这个地方严禁接近。男子们以及跟在后面的妇女们身上都饰以树叶,执着小木杖,杖上装着一束羽毛,排成特曲单人行列,向那个场所跳舞;在围绕数次之后,他们便走近那个大的偶像,胆怯地以木杖触它。埃尔在摩伦特做见的宗教(应该是“巫术”)舞蹈,也有类似偶像,舞者照例涂脸和装扮,头上戴一束白鹦鹉的毛,有些执着手杖,
45、受里带一束与头上相似的羽毛,同时其他的人手里各执一束绿叶。”,评析:关键词语:澳洲土人 美洲印第安人 非洲土著 原始乐舞 共同点崇拜的偶像(图腾) 化妆(涂脸和装扮) 执树叶、鸟羽、动物尾巴、头角等道具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劳动歌舞”的乐舞,实际上也带有巫术性质,或者可以说,本身就是服从于巫术崇拜活动的乐舞。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巴戈包斯族的男女,种稻之日就聚在一起,“男子走在前面,一面跳舞,一面把铁镐插入地里。妇女跟在他们后面,把谷粒撒到男人们所挖的洼里,用土把它盖好。”,关键词语:祈祷“丰收” 意味 伴随 巫术仪式性乐舞 典型方式感谢神灵 “载歌载舞” 充足的理由 性爱 生育 相应,2、原始
46、神话传说与巫术某些原始时代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也是直接产生于巫术活动中。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每一个大巫师,都有一套动人听闻的故事”,这种“故事”,就是神话传说。他认为:原始人类的“神话乃是因为巫术底真实的成功或假想的成功而产生的。”关键词语:原始部落 聚合 血亲关系 社会集团 族人 神秘力量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神灵崇拜 英雄崇拜 对女娲造人、补天的崇拜 传播 依赖,每一个图腾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例证:“龙图腾”,就有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关于女娲、伏羲的传说。竹书纪年:“黄帝母附宝,见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野,感而孕”;“舜母见大虹,感而生舜”;“禹母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吞神珠而生禹”。这些
47、神话传说,把图腾由动物转为更为神秘的天象。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总 结关键词语:工具制造 发端 演化 原始实用工艺 雕塑、绘画 最早的审美样式 巫术活动 原始乐舞神话传说 参与 物质文化领域 施加 前人类艺术和审美 历史 人类文化史,第二章 审美价值导 言前苏联美学家卡冈认为:“审美是从自然和人、物质和精神、客体和主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效果,我们既不把它归结为物质世界的纯客观的性质,又不归结为纯人的感觉”;“美这是价值属性,美正是以此在本质上区别于真”;“只有当我们观照和体验对象时,它才获得自己的审美价值”。(摘自【苏联】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评析:卡冈的第一句话:审
48、美属于关系范畴,它是自然和人、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不能简单地在物质世界去寻找其纯客观的性质,也不能只在精神世界(感觉)中取确定其纯主观的性质。卡冈的第二句话:美具有价值属性,而价值属性属于关系范畴。卡冈的第三句话:只有当审美主体和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发生关系时,即客体对象被主体所观照和体验时,对象才可能具有审美价值。,以下用经验性的描述来阐释卡冈的学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去观赏桃花。桃花的花色、花香,以及由花瓣构成的一朵花的图案,整棵树、一片桃花林构成的景色,使我们感到身心舒适,情感愉悦。于是,我们感叹到:“这花真美!”,评析:关键词语:观赏者 物质结构 实际用途 道德 宗
49、教 霸为己有 观赏、欣赏的精神心理状态 审美关系 非功利 无利害 主客体关系 关系状态 人与自然 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 纯客观 纯主观 体现 价值关系,小结:我们说:这花真美!这“美”并不是“花”本身具有的客观自然属性。如果从来没有人去观照它、体验它,它就只是一种对人来说毫无价值的自然物,因而不具有审美价值,也无“美”可言。当人们说“这花真美”时,人们已经观照过、体验过“这花”了,并在观照、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感觉和审美愉悦。同时,观赏者作为审美主体,已经赋予了“这花”某种观念和情绪。“这花”由此而对人的生命活动产生意义,对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这样,“这花”具有了审美价值,它被观赏者称赞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