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认为,从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从中国进口纺织品;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
2、产品,比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又同时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大量汽车。,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有: 从静态出发分析; 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考虑需求情况。 显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与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不同的。,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Ai= 1-(Xi-Mi)/(Xi+Mi) 式中,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的进口额。 由该式可知: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愈高
3、;Ai愈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因此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 根据克鲁格曼的考察,产业内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4;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制成品贸易又占全球贸易的70以上。,根据他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考察,美国的许多产业部门所从事的对外贸易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如表4.1所示。表4.1 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由表4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行业,产业内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是不同的。产品越是可以多样化,技术要
4、求越高的产业,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产业是无机化学工业,其产业内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为0.99;,其次是能源设备行业为0.97;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的是制鞋业,仅为0.20。当然,不同国家产业内贸易在各部门中的比重可能是不同的,但是高技术、规模经济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说来,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产业内的新产品贸易不断涌现,产品可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且交易规模不断
5、扩大。而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主要是在不同工业品及服务产品间进行的,仍然是以工业品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为主。,(3)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相似、要素密集度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彼此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进行国际交换。如美加之间、欧盟成员国内部的产业内贸易占了绝大多数。,(4)对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相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5)产业内
6、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业。 例如,美欧、美加与欧盟内部汽车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间在金融服务业内部的贸易。,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需求偏好相似以及公司内贸易等。各个国家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产业内贸易的格局起着决定性作用。,1规模经济说 规模经济说(Economies of Scale)源于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产业内
7、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另一个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而产品差异的存在,既让企业走向专业化、大型化,获得经济上的规模效益,同时又为各个企业提供了竞争市场,使消费者能够有多种选择。由此可见,规模经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和外部规模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即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范
8、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企业收益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产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 其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更方便的外部条件,如交通设施、信息、资金、人才等。比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计算机生产厂商,使每个厂商都从中获得了非常大的便利,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企业要取得规模经济利益,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又必须以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条件。由于规模经济能够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因此,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一样也应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如,假定甲乙两国资源禀赋状况相同,从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一样,两国技术水平相同、消费偏好相似。,图43中,假设
9、两国资源禀赋程度和生产技术相同,那么两国长期平均成本线LAC相同,假设甲国A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大,于是厂商可以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产量为100单位,价格为50单位;而乙国A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小,不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产量为20单位,价格为110单位。在这种条件下,两国仍然可以发生贸易关系。,由于甲国在A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向乙国出口,乙国A产品的部分需求(假设为10单位)由甲国提供,那么甲国A产品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到110单位,成本进一步下降,价格降为45单位。 同理,假设乙国在B产品上国内需求规模大,而甲国国内需求规模小,那么甲国可以用A产品去交换乙国的B产品,结果两国的规模效应都更加明显。可见
10、,规模经济也能影响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从而影响着国际贸易格局和利益。,2需求偏好相似说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Income Trade Theory),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发表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他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根据HO模型,两国的劳动生产率越相似,则贸易可能性越小;而林德却认为HO模型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用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一旦国内市场大到
11、可以达到规模经济时,才会扩大销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出口的是那些需求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与本国越相似,贸易量就愈大。,那么,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因素是什么?林德认为主要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也就越密切。 如果同时考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供需状况,就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存在着重叠。对不同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其产品层次和消费层次的结构都大体相同。,正是这种重叠导致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与发
12、展中国家的产品层次与消费层次结构也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发展中国家能够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反过来也能够接受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这种部分的重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假设甲、乙两国都生产小汽车,小汽车可以分为六个档次,而甲国的人均收入较高,需求小汽车的档次范围为36档;乙国的人均收入较低,需求小汽车的档次范围为14档,如表43所示。 表4-3 收入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需求重叠,3公司内贸易理论 “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 公司
13、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司内贸易中,商品的流动跨出了国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之间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贸易的结果对各实体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影响。,(1)跨国公司的法律组织形态 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从层次上来说,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又可分为设立在母国的母公司、设立在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避税地公司等。 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公司,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分公司是母公司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不具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分公司尽管称呼上有“
14、公司”二字,但并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子公司是指在经济和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受母公司控制的经济实体。 在避税地正式注册、经营的跨国公司或将其管理总部、结算总部、利润形成中心安排在那里的跨国公司,就成为避税地公司。,避税地,又叫避税天堂,是指那些无税或税率很低,对应税所得从宽解释,并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的制度和经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避税地有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巴拿马、巴巴多斯、瑞士、卢森堡、直布罗陀和中国香港等。,(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管理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或内部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体系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
15、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 转移价格不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由公司总部上层决策者人为确定。,二、转移价格的目 1降低和逃避纳税负担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必须按照利润的大小向东道国政府交纳所得税,而各国的所得税法规和税率有较大差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经营虽然必须照章纳税,但追求所交纳税额最小,甚至为零则是跨国公司的基本目标。跨国公司通过操纵转移价格,可以将其全球性纳税负担降至最低限度,增加公司利润总额。,其具体方法是:高税国分支机构向低税国分支机构出口商品时压低价格,低税国分支机构向高税国分支机构出口
16、商品时抬高价格,从而使高税国分支机构出现微利甚至亏损,低税国分支机构出现高额利润,进而使跨国公司的总纳税负担降低。一些跨国公司“微笑着亏本”,其中道理就在于此。,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在避税港设立分支机构来规避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发展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专门设立避税港。在避税港,外国公司纳税税率极低或根本无需纳税,当地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极为宽松。跨国公司只需在避税港设立象征性的分支机构,就可以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将利润转移到避税港。,2转移资金,减少或避免风险 当某国外分支机构资金周转困难时,总部或第三国的分支机构通过提高从该分支机进口商品价格或降低向该分支机构出口商品价格,就
17、可以使该分支机构得到资金融通,即通过低进高出的转让价格,将资金调进该分支机构。,3调节国外分支机构利润水平 当需要人为调高国外分支机构的利润时,跨国公司总部可以通过转移价格,让国外分支机构以“低进高出”的方式人为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这样有利于提高国外分支机构的信誉;,当需要人为降低国外分支机构的利润时,跨国公司总部可以让国外分支机构以“高进低出”的方式人为地提高成本和降低利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暴露公司大幅度盈利的真实情况,以防引起东道国政府的注意和反感,并防止税收部门的关注。,三、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负面效应 跨国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操纵性转移定价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跨
18、国公司不时地根据特定投资项目和特定东道国,利用转移价格来转移利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定价法规不健全,监管技术不高,面临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也较为普遍。跨国公司不当的转移定价行为给东道国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侵吞东道国合资者、合作者的利益。 我国引进外资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商独资企业及合资与合作企业的中方合资者与合作者的利润。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境内“三资”企业的”亏损面”超过4000。因此,中方无利可分。发人深思的是,许多长期“亏损”的外资企业的外方却在不断增资。可见,外资企业的”亏损”往往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中亏外盈”。,案例 英荷联合利华集团于
19、1993年进入中国,总部和第一家生产厂都设在北京。联合利华属下公司和路雪当时选择了轻工业部下属的北京群星工业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和路雪占绝对控股,成立了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世界产销量最大的著名冰淇淋和路雪。有资料显示,和路雪进入中国市场自1996年开始其市场份额便逐年增长。,2001年初,北京群星工业公司退出合资企业,和路雪成为联合利华旗下的独资企业。然而,令人不敢相信的就是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成立9年来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每一年都是巨额亏损”。,1993年底,和路雪成立时注册资本是18亿美元,而2002年9月提交给银行的报表却显示,现在账面上的净资产居然只剩下了3000万美元。也
20、就是说,和路雪9年来已经亏损了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 2亿元左右。对这1 2亿元亏损数字的一个合理解释,只能是外方通过“高进低出”长期的巨大的内部贸易方式实现利润转移。,第二,使东道国国家税收减少。据调查,我国境内的跨国公司中,6070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移定价的行为。目前,我国40万家外企年亏损总额达1200亿元,每年仅此带来的税收流失约达500亿元。2004年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曾对外公布,对某大型跨国公司涉及境内关联企业间巨额免息融资问题依法进行调整,调增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共596亿元,应补企业所得税8149万元。,第6章 关税和配额理论61关税的概念 关税(customs duties;ta
21、riff)是指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由于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客观上限制了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故关税又被称为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s)。,62关税的作用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最初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财政关税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当时经济不够发达,其他税源有限,财政
22、关税便成为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180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关税收入约占9095。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改为以直接税为主,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作用逐渐减弱。,目前,发达国家的关税仅占其财政总收入的23。然而,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国内经济不发达,直接税源有限,关税收入仍然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一般约占其财政收入的13.2,我国则约为7。 财政关税的征收对象也应是进口数量多、消费量大、税赋力强的商品,如烟、酒、茶、咖啡等,而不应是本国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必需品,这样才能既有稳定的税源又不影响国内生产和人民生活。,随着关税
23、的财政收入作用逐渐减弱,关税的保护作用却一度明显增强。保护关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税率的确定,税率越高就越能保护本国生产和本国市场。保护关税通过提高税率来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负担,削弱其竞争力,从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保护国内同类商品生产。另外,保护关税还可以通过调整关税税率的高低来控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以此调节国内价格,保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从而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63按商品流动方向划分 1、进口税 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指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或者从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进入国内市场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进口税又称正常关税normal
24、 tariff)或进口正税。,2、出口税 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绝大部分出口商品都不征收出口税。因为征收出口税会抬高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国外售价,削弱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3、过境税 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或转口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其目的主要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65 关税效应 65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对牛奶价值的主观判断包含在牛奶的市场需求曲线中,牛奶的需求曲线描述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
25、买的产品的数量。随着市场价格下降,由于更多的消费者会认为更低的价格会等于甚至低于他们对牛奶的估价,所以购买的数量会增加。,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它指的是消费者得到的超过其支付价格的价值。之所以会产生消费者剩余,是因为每个消费者对于每种商品都有不同的估值,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商品来说只有一个价格。 如果需求曲线是已知的,消费者剩余就可以被度量出来。由于需求曲线总结了每个消费者对某一特定商品的估值,需求曲线和价格线之间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消费者剩余。,在图61中,一些厂商在每加仑2美元的价格水平下愿意生产,只要价格水平高于15美元,就至少会有一些企业在生产销售。每个愿意在均衡价格
26、水平32美元下进行销售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超过他们所需最低收益的超额收益。这个超额收益就是生产者剩余。,653关税对价格、产出和消费的影响 图62显示了本国或者国内对进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假设该产品有一个价格,我们称之为世界价格Pw,在此价格水平下,外国生产者愿意供给我们所需的所有数量,这就相当于假设外国供给是完全富有弹性的,或者说本国的消费量不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当讨论大国情形的时候,我们将放弃这个假设。,注意,世界价格是低于本国均衡价格的。这就意味着本国生产者在价格水平Pw下不能满足所有的本国需求,消费者的一部分消费依赖于外国生产者的产品。具体来说,在价格水平Pw上,本国的消费量为Q2,而本国的供给量仅为Q1,Q2与Q1之差,或者说线段Q1 Q2,就表示进口。,654关税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效应 除了引起价格上升和进口下降之外,关税还有更为微妙的效应。本国生产的增加要求额外的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资源从其先前的使用中重新配置到受关税保护的行业中。同时,当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