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消 毒,消毒是医院诊疗活动、卫生防疫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是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各种疾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一、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程度。 2、灭菌: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 3、杀菌:经灭菌(或消毒)处理,使微生物死亡,叫杀菌。 4、抑菌:仅使微生物暂时停止繁殖,停止消毒则微生物就可能重新繁殖的叫抑菌。5、消毒剂与灭菌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药物,不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而灭菌剂是指用于灭菌的药物,它必须具备歼灭一切类型微生物的能力。 灭
2、菌剂有时可做消毒剂使用,反之消毒剂不能做灭菌剂使用。,6、高水平消毒 :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 7、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处理。 8、低水平消毒: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性病毒的消毒处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9、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灭菌 10、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高水平或中水平消毒 11、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中低水平消
3、毒或清洁,1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地场所,如传染病病房、患户,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13、随时消毒 :指及时杀灭或消除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4、终末消毒 :指传染源因转移、病愈或死亡后,对其居留的场所进行一次最后的彻底消毒。 15、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家庭环境、医院、餐饮具、饮水及交通工具。,16、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的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以达到消毒目的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处理污染的空气,亦可用于处理污染的表面。根据穿透能力分为强穿透性与弱穿透性两大组。前者如环
4、氧乙烷,后者如过氧乙酸、甲醛等。 17、疫区消毒:指对连接成片的多个疫源地范围内的消毒处理,其范围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和地理、交通等特点划定,一般由一个或数个行政单位(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等)等组成,实施主要包括环境消毒、饮水消毒、污水消毒、食品消毒和个人卫生处理等。 18、人员卫生处理:对有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除污染处理。 19、存活时间与灭活时间:前者是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后者是指受试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二、消毒的分类,随时消毒 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 医院消毒
5、 预防性消毒,三、常用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法:物理方法按其在消毒中的作用,可分为五类: 1、具有良好灭菌作用的,如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红外线与激光等。热力、电离辐射与微波消毒效果较好、应用广泛。 2、具有一定消毒作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如紫外线与超声波等消毒法。利用这些方法,一般可杀灭大量微生物,但难以达到彻底灭菌的要求。 3、具有自然净化作用的物理消毒法,如冷却、冷冻、干燥等。物理消毒法杀灭微生物能力有限,多在自然净化中发挥作用。,4、具有除菌作用的物理消毒法,如机械消除、通风与过滤除菌等。物理消毒法虽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将它们从传播媒介上去除,同样可起到消毒作用。 机械消毒法有一定的除菌
6、作用。常用的有冲洗、擦抹、刷除等。为加强除菌效果,常在清除操作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机械清除物体表面微生物,可结合日常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清扫时,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性清扫法为宜。 通风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自然通风是一种最为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方法。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打开门窗通风,即使在无风时,1-2 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 5、具有辅助作用的物理消毒法,如真空、压力等方法,虽然其本身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为清除或抑制微生物创造有利条 件。,(二)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化学消毒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法使用简单灵活,处理面积大,有其不可替代
7、的优越性,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化学消毒剂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化学消毒剂从状态上可分为液体消毒剂、固体消毒剂和气体消毒剂三大类。,按杀菌作用水平可将其分为三类:1、高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包括细菌芽孢的消毒剂,故称灭菌剂。常用的高效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醛类(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有机氯类、无机氯类)等。 2、中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乙醇、酚类等。 3、低效消毒剂指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细菌芽孢和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
8、等。,(三)生物消毒法: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消毒法。如粪便和垃圾的发酵,利用嗜热细菌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 原微生物。此外,水在砂滤时,可依靠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膜将微生物滤除。此类方法过程缓慢,效果不完全可靠,对细菌芽孢一般无杀灭作用。,四、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强度,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在紫外线消毒中指辐射强度,在电离辐射消毒中指剂量率,在化学消毒中指消毒剂浓度。时间,是指所使用处理方法对微生物作用的时间。 2、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越困难,其原因:(1)需要的作用时间延长;(2)消耗的药物或能量增加;(3
9、)微生物彼此重叠,加强了机械保护作用;(4)耐力强的个体随之增多。 3、温度。4、相对温度。5、酸碱度。 6、化学拮抗物质。7、穿透条件。8、表面张力。,四、怎样选择消毒方法,1、根据病原微生物选择。由于各种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不同,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消毒方法。对于一般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可用煮沸消毒或低效消毒剂等常规消毒方法,如用洁尔灭、洗必泰等;对于结核杆菌、真菌等耐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选择中效消毒剂与热力消毒方法;对于污染抗力很强的细菌芽孢需采用热力、辐射及高效消毒剂的方法,如过氧化物类、醛类与环氧乙烷等。另外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强;季铵
10、盐类对肠道病毒无效。,病原体对常见消毒因子的抗力,芽胞| 分枝杆菌|亲水病毒或小病毒| 真菌| 繁殖体| 亲脂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医学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顺序(从A到G为从弱到强)微生物敏感性分组 微生物(载体法)A 艾滋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冠状病毒、其他有胞膜病毒、革兰氏阴性杆菌、丝状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 人乙肝病毒B 金黄色葡萄球菌、双向性和丝状真菌、酵母菌 藻类、某些 革兰氏阴性杆菌C 腺病毒D 轮状病毒、reoviruses、 某些真菌孢子、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微小病毒(SS DNA)甲肝病毒E 结核分枝杆菌(BCG菌株)F 细菌芽孢(枯草杆菌、梭状
11、芽孢杆菌) G 阮毒(感染性蛋白质),2、根据消毒对象选择 。同样的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物品消毒效果往往不同。表中介绍了几种方法对不同物品(物体)消毒的适用性。但所列出的 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在消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物体表面可擦拭、喷雾,而触及不到的表面可用熏蒸,小物体还可以浸泡。 在消毒时,还要注意保护被消毒物品,使其不受损害。如皮毛制品不耐高温,对于食、餐具、茶具和饮水等不能使用有毒或 有异味的消毒剂消毒等。,3、根据消毒现场选择 。进行消毒的环境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对消毒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影响也是多样的。如进行居室消毒,房屋密闭性好的,可以 选用熏蒸消毒;密闭性差的最好用
12、液体消毒剂处理。对物品表面消毒时,耐腐蚀的物品用喷洒的方法好;怕腐蚀的物品要用无腐 蚀或低腐蚀的化学消毒剂擦拭的方法消毒。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时,通风条件好的可以利用自然换气法;若通风不好,污染空气长 期滞留在建筑物内的,可以使用药物熏蒸或气溶胶喷洒等方法处理。又如对空气的紫外线消毒,当室内有人时只能用反向照射法 (向上方照射),以免对人造成伤害。 选用消毒方法应考虑安全性,例如,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不宜使用具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气体消毒剂,在距火源(50 米以内) 的场所,不能使用大量环氧乙烷气体消毒。,4、根据卫生防疫要求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的重点地区或患户,要根据卫生防疫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13、加大消毒剂量和消毒频次,以提高消毒质量和效率。,五、常用化学消毒剂,(一)含氯消毒剂 1、特点:杀菌力强,广谱;低毒;腐蚀性大;受有机物影响比较大;稳定性差(粉剂稳定)。 2、常用种类 (1)漂白粉: 别名含氯石灰或氯化石灰,为白色粉末。主要成份为次氯酸钙,含有效氯2532%,一般以含有效氯25%以上为合格产品。遇热、日光、潮湿即分解,一般每月有效氯可减少1%3%。 (2) 漂粉精:又名次氯酸钙,含有效氯80%85%,为白色粉末。含杂质少,受潮不易分解,常温保存210天仅分解1.87%。,次氯酸钠:纯品为粉末,通常为灰绿色结晶,在空气中不稳定。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成白色或淡黄色次
14、氯酸钠乳状液,含有效氯8%12%;实验室用电解食盐水法制取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为1%5%。其水溶液不稳定,遇热分解加速。 二氯异氰尿酸钠:为有机氯消毒剂,又名优氯净,含有效氯60%65%。为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干粉贮存稳定,水溶液稳定性差,随温度上升或时间的延长,有效氯丧失率增加。 液氯:含氯99.5%,是一种微黄色透明液体,易挥发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有毒气体,性质不稳定。,3、适用范围: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4、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
15、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 ml/m2;水泥地面,土质地面,1000 ml/m2)作用3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min以上。 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含氯
16、消毒剂用量是排泄物的1/5,略加搅拌后,作用2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 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5、使用注意事项 配制溶液应事先测定有效氯含量. 消毒纺织品、金属制品时,使用浓度不宜过高,作用时间不宜过长;消毒后尽快用水清洗,去除残余药物,以减轻腐蚀与漂白. 药物应贮于密闭容器内,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以减少有效氯丧失与氯气积累. 稀释次氯酸钠应用冷水,以免其受热分解.,过氧乙酸 1、理化性状:属氧化剂,呈无色透明液体,具弱酸性,易挥发,可溶于水与乙醇等有机溶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高浓度溶液(45%)经剧烈碰撞或加热可爆炸(闪点
17、40).我国市售消毒用过氧乙酸浓度多在20%左右,一般无此危险. 2、特点:杀菌力强,广谱;低毒;腐蚀性大;受有机物影响比较大;稳定性差。 3、用途:耐腐蚀物品、场所的消毒。 4、用法:浸泡、擦拭、喷洒,浸泡消毒繁殖体污染物品,0.1%,15min;肝炎病毒,0.5%,30min;芽孢,1.0%,30min。气溶胶喷雾,0.8%,3060min。,5、使用注意事项 稀释的水溶液,用前新鲜配制效果最好.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先测定有效含量. 使用高浓度药液时,谨防溅到眼内或皮肤、衣服上.不慎溅及,即时用水冲洗.消毒皮肤,浓度不超过0.2%;消毒粘膜,不超过0.02%. 金属
18、器材与天然纤维纺织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尽快速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以防被漂白或腐蚀.,过氧化氢 1、理化性状:为氧化剂,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可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在水中分解成水和氧。纯过氧化氢很稳定,但稀释液不稳定,遇热、光和金属离子即分解。用去离子水配制并加入稳定剂,可以配制成稳定过氧化氢灭菌液。市集过氧化氢的浓度为26%28%。放阴凉处一年,分解率不大于2.5%。 2、特点:杀菌力强,广谱;无毒;腐蚀性大;受有机物影响比较大;稳定性差(纯品稳定性好)。,3、用途:塑料制品、餐具、外科伤口清洗、场所的消毒。 4、用法:浸泡、擦拭、喷洒,浸泡消毒3%,30min;气溶胶喷雾,3.0%,30
19、min。 5、使用中注意事项,甲醛 1、理化性状:为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醇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40%(室温下),水溶液比较稳定。常态下为气体,平时多用其36%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和固体聚合物(多聚甲醛)。 2、特点:能使蛋白质分子烷基化而变性,具杀菌广谱、性能稳定、受有机物影响小,但甲醛气体穿透性差,且有强烈刺激性。 3、用法:主要用甲醛气体消毒,用于消毒室内空气、表面,各种怕湿、怕热物品。常用加热熏蒸法进行消毒,将盛有福尔马林的容器加热使之产生甲醛气体,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一般用福尔马林2025ml/m3或用多聚甲醛2.5克,作用1224小时。,4、使用中注
20、意事项 甲醛在低于5时易聚合,故福尔马林不宜存放于冰箱内。 用加热法或化学反应法产生甲醛气体时,应注意防止着火。 甲醛气体消毒时,要保持7090%的相对湿度。消毒物品多及消毒多孔易吸附甲醛的物品时,应适当增加福尔马林用量。 用甲醛浸泡消毒后的器械,必须用无菌水冲洗后才能用于病人。 甲醛气体穿透力差,故消毒物品必须充分暴露。增加甲醛气体穿透力的方法,一是将消毒箱抽真空,二是提高消毒间的温度。 甲醛对人有毒,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护。,二氧化氯1811年,英国科学家Hu mph ney Dvany发现了二氧化氢气体,但当时并不知道具有什么用途,本世纪40年代,发现二氧化氯可用于水的消毒,随着 研究工作的
21、深入,应用范围的扩大,确认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的灭菌剂,广泛用于医学灭菌,卫生防病消毒、工业灭菌、农业灭菌、食品保鲜和物质保藏方面。二氧化氯是一种氧化剂。,1、使用方法:目前二氧化氯有二种剂型。固体、液体,称为二元消毒剂,将配方组织分为两部分包装,用前混合而成,分开包装的目的在于防止各成份相混产生化学反应,而降低有效成份。 消毒液配制:按使用说明书,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先加活化剂。稀释所需的浓度。 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A、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mi
22、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min。,b、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c、喷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5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min。 d、饮水消毒法:在饮用水源水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5min,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2、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pH的影响稳定性二氧化氯中的二氧化氯以的亚氯酸盐的
23、形式存在,经用盐酸或柠檬酸活化后,才能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二氧化氯。活化程度与pH有关。P5.0时,可快速释放出二氧化氯。,浓度: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温度:温度高,效果越好。 有机物: 有机物对二氧化氯灭菌效果有明显影响,菌液中加入2%酵母,10分钟,大肠杆菌(8099)杀灭率99.99%,不加酵母5分钟,大肠杆菌杀灭率100%。,3、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戊 二 醛 1、理化性状: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味苦,挥发性较低,气味较小,有微弱的醛气味.易溶于水
24、、酒和其它有机溶剂.溶液呈弱酸性,在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未经碱化的酸性戊二醛无杀芽胞作用,当用0.3%碳酸氢钠将戊二醛水溶液的PH调至7.5以上时,才有杀芽胞作用,但戊二醛碱化后,稳定性降低。 2、特点:杀菌力强,广谱;腐蚀性小;对人有毒性;作用时间比较长。 3、用途:怕热物品的灭菌。 4、用法:浸泡,2%戊二醛,消毒繁殖体,10min;肝炎病毒,30min;灭菌处理10h。,环氧乙烷 1、特点:环氧乙烷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10.8,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3%以上即在爆炸危险。气体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
25、种微生物,属灭菌剂。 2、适用范围:环氧乙烷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较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内窥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3、杀菌机理:通过微生物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而使微生物死亡。,4、使用方法:环氧乙烷易燃、易爆、有毒、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环氧乙烷与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可避免燃烧爆炸。10%环氧乙烷,90%二氧化碳或者2%环氧乙烷,88%氟利昂消毒450mg/L。 条件:灭菌浓度8001000mg/L
26、 温度:5560 相对湿度:6080% 作用时间:6h,5、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温度、浓度及消毒时间。在537范围内,每增加10 ,杀菌能力就增强10倍;增加环氧乙烷浓度,其杀菌作用也相应增强,浓度每增加1倍,消毒时间可减少1/2。 湿度: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细菌本身含水量和消毒物品含水量,对环氧乙烷的消毒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相对湿度为33%,超过4050%时效果不理想。 菌体外保护物质的影响。影响穿透,同时消耗一部分环氧乙烷。 灭菌物品的质量和厚度。对有孔及能吸收环氧乙烷的表面(如布、纸等)灭菌效果较无孔表面为好。,6、使用时注意事项 环氧乙烷存放处,应无火源,无转动之马达,无日晒,通风
27、好,温度低于40,但不能将其放冰箱内。 吸取或分装液态环氧乙烷时,须先将容器用冰水冷却,并戴防毒口罩,若不慎将液体落于皮肤粘膜上,必须立即用水冲洗半分钟。 投药及开钢瓶时不能太猛,以免药液喷出,玻璃安瓿应用两层布包好后,才能打开,其液体也不可直接沾落在塑料袋上。 经常检查漏气情况。 用热水加热环氧乙烷容器时必须先打开阀门;移出热水后,才能关闭阀门。 消毒完毕后,必须打开门窗充分通风散气后,再开照明灯,消毒后的物品,特别是橡皮塑料用品,须通风24小时后才可使用。密闭包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室温以上环境中散气35天,才能使用。,乙醇 1、理化性状:医用乙醇浓度不低于94.58%(V/V),为无色
28、透明液体,易挥发,与水能以任意比例混合. 2、杀菌作用:乙醇对细菌繁殖体、病毒与真菌孢子有杀灭作用.对细菌芽胞无效. 60-70%乙醇,作用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对病毒需时较长(10分钟),对乙型肝炎病毒效果目前尚有争论;对真菌孢子则需作用30-60分钟之久. 乙醇对细菌芽胞无杀灭作用,不能用于灭菌,只能用于消毒.消毒时,一般用65-75%(V/V)的水溶液浸泡、涂擦,作用时间5-60分钟.体温计在浸泡前先擦去粘液,手在浸泡前先用肥皂和水擦洗.,3、影响杀菌因素 浓度:乙醇杀菌需有一定量的水,过浓或过稀杀菌作用都有所降低. 有机物: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形成保护层影响杀菌作用,故不宜用于消毒
29、被血、脓、粪便等污染的表面. 温度:杀菌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加强.,新洁尔灭 1、理化性状 :为淡黄色胶状体,具有芳香气味,极苦,易溶于水,溶液澄明,呈碱性,振摇时产生大量泡沫,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耐光、耐热,性质稳定,可长期贮存. 2、杀菌作用 :新洁尔灭对化脓性病原菌、肠道菌与部分病毒有一定的杀灭能力;对细菌芽胞仅有抑菌作用. 抑菌浓度远低于杀菌浓度. 对污染物品表面消毒,可用0.1-0.5%浓度溶液喷洒、浸泡或擦抹,作用10-60分钟.水质过硬,浓度应提高1-2倍.消毒皮肤可用0.1-0.5%浓度溶液涂抹、浸泡.消毒粘膜可用0.02%溶液浸洗或冲洗.,3、使用注意事项 新洁尔灭溶液易被微生物污
30、染,最好随用随配,放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3天.使用次数多,或发现溶液颜色变黄、发浑以至产生较多沉淀时,应随即更换. 物品表面(或皮肤)沾有拮抗药物,应洗净后再消毒.不要与肥皂或其它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要与碘或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合用. 配制水溶液时避免形成泡沫,因泡沫中药物浓度比溶液中高,影响药物的均匀分布. 因本药物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芽胞,不是灭菌剂,不宜用于消毒粪便、痰液等排泄物与分沁物,不宜用其溶液灭菌手术器械,或浸泡无菌器材.,4、使用注意事项 不宜用于外科器械灭菌.临床上用乙醇棉球消毒采血针和针灸针不能防止乙型肝炎传播. 物品消毒前,尽量将表面沾附的有机物清除. 不宜用于消毒涂有醇性
31、涂料的表面. 注意使用浓度,一般勿超过80%. 浸泡处理时,勿使物体带有过多水份,以免稀释了药液,降低效果. 保存时,应放于有盖容器内,以免有效成份挥发.,来苏儿 1、理化性状:又名煤酚皂溶液,为黄棕色粘稠液体,有酚臭味,可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为浅棕色透明,碱性,稳定性好,可长期贮存。 2、杀菌作用:来苏儿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胞和肝炎病毒。用2%来苏儿作用1015分钟,能杀灭一般致病菌;2.5%来苏儿作用30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 3、应用:一般用23%来苏儿溶液消毒物品、地板、墙壁及病人呕吐物、粪便等。由于它有一定的毒性,不可用于食品、食具及粘膜的消毒。,(十一)碘伏 碘伏是单质碘
32、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结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呈现浅棕色。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皮肤霉菌感染等。 碘伏与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易于被病人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粘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不易污染衣物。 常用剂型:有效碘含量0.5%-1.0%。,医院感染控制,一、基本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33、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一)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 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
34、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感染。,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甚而爆发。,(二)条件致
35、病菌感染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增加而造成院内感染。 1.无明显指征用药 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外科病房不经任何化验证明,常使用抗生素预防。 2.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3.用药配伍不当 如对病人使用抑菌剂红霉素或氯霉素的同时又使青霉素治疗。红霉素及氯霉素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青霉素为杀菌药物,其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故对繁殖旺盛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被红霉素或氯霉素抑制而处于静止期
36、的细菌,对青霉素将产生耐药性。,4.利用抗生素进行“心理”治疗或作试验诊断性应用。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应用某种抗生素的地方,就会出现对同样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四)医院管理不当1.探视制度不严 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2.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三、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WHO推荐医院感染预防措施(1986年) 1、消毒 2、隔离 3、无菌操作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监测并通过监
37、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医院消毒面临挑战: 1、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朊毒(疯牛病)、SARS、人感染禽流感、H5N1、H7N9、不明原因疾病等。 2、新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问题:内窥镜消毒灭菌问题、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透析装置的消毒、呼吸麻醉装置的消毒等。,3、耐消毒因子微生物出现:耐戊二醛龟分枝杆菌。 4、新消毒灭菌设备的使用:使用者对其技术、相关监测手段、技术保障系统不了解,不能有效运行,缺乏有效监测。,(二)卫生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五项行动: 1、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 2、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工作。 3、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技术性标准。,4、坚持预防为
38、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血液安全、注射和免疫安全、诊疗和护理安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推行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效:我国出台了很多新标准、规范和指南,规范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和指南 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
39、10.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灭 蚊,蚊类是“四害”之一。世界已知的超过3200种,我国记载的也达360种。蚊虫主要传播的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灭蚊是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一、常见蚊种,中华按蚊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的各省区 危害:嗜吸人、畜血液,是我国平原地区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者 识别特征:成蚊体中型,灰褐色,翅前缘脉上有2个大白斑,下颚须上有4个白环。 中胸背板隐约可见5条浅色纹,淡色库蚊分布:北纬30度及其以北地区,室内优越种 危害:嗜吸人血
40、,兼吸禽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流行性乙性脑炎的传播者。 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褐色,喙与足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板基部有直线壮灰白横带。,它们的有效飞行距离为100米左右。由于卵不耐干燥,不能随枯干的容器外带,扩散方式主要靠车辆、船只等运输工具携带成虫。 它们主要孽生在人群居住附近的小型污水中,是污水型的代表。 淡色库蚊分布偏北,幼虫出现的季节随纬度升高而推迟,在南部(如上海、江浙一带)一年出现两个高峰期,大约在6(7)月和10(11)月。北部(如大连、西安等地)高峰多出现在7或8月。,淡色库蚊以成蚊越冬。在晚秋,由于日照时间缩短,已受精而未吸血的雌蚊进入滞育状态。在越冬期间
41、即使温度上升,也不会飞出吸血,直到第二年春季,才飞出吸血产卵,形成新的一代。 在城镇中,主要的越冬场所有地窖、地垄、防空洞、地下室、花房、暖气沟等。,三带喙库蚊 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的各省区 危害:嗜吸猪、牛等畜血,兼吸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者,另外还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病等 识别特征:体形中小,深褐色,喙的中段有一白环,腹背各节基部有淡黄狭带,白纹伊蚊分布:北起沈阳宣化向西经宝鸡成都雅安到西藏察隅一线的以南以东地区 危害: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及登革热的重要传播者,另外还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病等 识别特征:体型中小,黑色间有白斑,中胸背部中央有一纵向的白色条纹,后足各节有白环,白纹伊蚊是有
42、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俗称“花蚊子”。在我国分布很广,是登革热病的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的卵多产生在容器,如缸罐、轮胎等水平面上潮湿的内壁上。产出的卵在湿壁上经胚胎发育成熟后,在干旱的情况下,可进入滞育状态。滞育的卵耐干耐冷,可以附着在干涸的容器中被携带到其它地方。,白纹伊蚊主要在白昼户外进行刺叮活动,在日出前12小时和日没前23小时出现两个活动高峰,且在多数情况下,下午高峰较上午明显。 白纹伊蚊在饱吸血液后的血液消化和卵巢发育过程中,有再次吸血或多次吸血的现象。 白纹伊蚊多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内壁、轮胎堆以及附近的草丛、洞穴和空房等处。其季节分布受降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在温带地区
43、,以滞育卵越冬。,二、虫的吸血习性、繁殖和孽生 蚊虫的雄性成虫不吸血,以吸取植物汁液生存,雌蚊虽吸取植物汁液亦可生存,但必须吸血后方能使卵巢发育成熟并有繁殖能力,即雌蚊的生殖具有吸血和产卵的周环性和胃血消化与卵巢发育的同步性两个特点,即是有生殖营养节律。 雌蚊的吸血生殖包括三个过程 寻找宿主饱吸血液 消化胃血和卵巢发育 寻找积水产卵. 这三个过程做一个生殖营养循环。 在雌蚊的生殖活动期间,在完成一个生殖营养循环之后,就继续进行第二个生殖营养循环,如此循环不断,直到死之为止。雌蚊完成一个生殖周期所需的时间,主要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因蚊种和生活条件不同而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
44、,所需时间愈短。,雌蚊一生能完成的生殖营养周环数,因成蚊寿命及生活条件而定,最多可达十余个。雌蚊完成的周环次数称做生理年龄。 蚊虫必须通过交配受精才能进行繁殖。虽然有些雌蚊不经交配也能产卵,但产出的未受精不能孵化。各种蚊虫的交配有它不同的习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蚊虫的群舞通常被认为是与交配有关的特殊行为。 蚊虫的群舞指雄蚊在一个有群舞中就合雄蚊交配对,成对飞离舞群进行交配。,蚊虫的吸血习性,即对宿主的偏好性,大致可分为三类: 1、偏好人血的,如埃及伊蚊、白蚁伊蚊等; 2、人、动物血兼吸成偏好动物血的,如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及三带啄库蚊等; 3、专吸动物血的,如三带啄库蚊、类按蚊直脚蚊,迷走
45、按蚊等。 以上仅是大致的分类,事实上,蚊类的对宿主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会浮到正常血源的影响,如人畜兼吸的蚊种,当家畜减少时也会转向刺吸人血。,雌蚊正常刺叮活动的时间,因蚊种而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黄昏(黎明)型 如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 夜间型 如嗜人按蚊、大 劣按蚊等 白昼型 如白纹伊蚊,孳生场所 蚊虫吸血后要停在栖息地消化胃血和发育卵巢,按照其吸血和栖息的场所,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内吸内栖型 如嗜人按蚊、微小按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 内吸外栖型 如中华按蚊、大劣按蚊等; 外吸内栖型 如迷走按蚊等; 外吸外栖型 如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等。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习性也是相对
46、的,蚊虫对栖息地的选择除了取决于蚊虫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外,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如房屋结构、周围环境、居民露宿习惯及杀虫剂的使用等等因素的影响。 蚊虫对卵、幼虫和蛹期赖以生存的水体是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是通过雌蚊选择产卵地点进行的,主要取决于蚊虫成虫和幼期的生活习性,三、防蚊与灭蚊 消灭蚊子应当治本清源,即清除蚊子的滋生场所,辅之以杀灭幼虫,控制蚊虫的发生。 1、改变孳生条件,控制蚊幼孳生。 (1)把积水疏通、排除; (2)填平洼地、污水塘、树洞; (3)密封水池、水缸、下水道; (4)对有用的贮水、水植盆景等,定期每周换水12次,或采取施药控制、放养鱼类、加盖密封等措施。 2、消灭蚊幼 3、杀
47、灭成蚊,灭成蚊方法: 1、空间喷洒杀虫剂:可用喷洒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喷洒等,将杀虫剂弥散于空气或栖息场所,使蚊虫接触杀虫剂而引起死亡。 2、熏杀成蚊:烟雾剂、热烟雾等主要用于那些进入不便,难以喷洒的场所,如下水道、防空洞以及越冬蚊栖息场所,如土洞、地窑等场所。,3、室内滞溜喷洒:它是化学防治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但常用于抗疟中防治媒介按蚊。在城市中,如按真正的室内滞溜喷洒这一要求,并按喷药药面的剂量,是很难做到的。为此,在城市灭蚊中不宜采用这种方法。而适用于农村乡镇,尤其是孤立的居民点。对灭蚊先进城区外周防护带,即灭蚊区外围以300,00米为防护带,这相当于致倦库蚊的有效扩散距离,可采用处理居民
48、蚊帐和进室内滞溜喷洒。 4、处理蚊帐:用拟除虫菊酯类(持效)药物处理蚊帐,对灭成蚊有良好效果,宜用于灭蚊区或防护带地区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奋斗呐等)。,四、灭蚊效果考核 1、观察蚊媒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 (1) 灭蚊后发病率的升降; (2) 灭蚊前后、有无进行对比。 2、成蚊密度监测 (1)室外密度测定 (2)室内密度测定,灭 蝇,苍蝇:是人们最熟悉而又最厌恶的昆虫,它对人的危害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传播疾病。其次,由蝇类幼虫寄生于人、畜活体组织或腔道的蝇蛆症,危害也很大,特别是对畜牧业。再次,是骚扰人类。常见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以及丽蝇、麻蝇等都是属于杂食性蝇类,可以取食各种物质。人的食物
49、,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厨房垃圾以及植物液汁等都可以供它取食。,蝇类 蝇类有在人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排便的匀性,因而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传播各种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以及肝炎、脊髓灰质炎、砂眼、结核病等。(除此之外,某些蝇类的幼虫可寄生于人畜的组织或器官、腔道等处引起蝇蛆症)。,一、蝇类危害,苍蝇则主要是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苍蝇机械性(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主要有四类: 1、 细菌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破伤风及化脓性球菌感染等疾病。 2、 病原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沙眼和天花等疾病。 3、 原虫性疾病:如阿米巴痢疾。 4、 其它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病和囊虫病。除机械性传播外,也有寄生性传播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