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方案各县(区)司法局、XX 港区司法所: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本着以源头治理为着力点,通过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平安 XX 建设,根据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央政法委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的工作理念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之中,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
2、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 XX 的创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司法行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队伍和制度的建设,使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更加规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时效性和成功率进一步提高。鼓励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为群众提
3、供“家门口解决问题”的便利,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工作目标,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独特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当地,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信访工作协调联动,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与人民法院的对接,有序推进“诉前联调”工作的开展,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度 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在全市建立的劳动争议、道路交通、旅游、消费、保险、医患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基
4、础上,加快成立物业纠纷、电力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调解委员会专业性强、调解成本低的优势,及时化解本行业本领域的矛盾纠纷。 (三)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 为配合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对于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坚持及时就地化解。为乡村振兴营造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各类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及时给予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基层调解组织及时化解有可能激化或引起治安、刑事案件的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及劳动争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环保、旅游、消费
5、等行业性的纠纷,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 (四)加强律师参与信访维稳工作充分发挥律师专业性、职业化优势参与信访维稳工作,利用法律知识作为引导,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部门的工作安排,鼓励律师积极参与信访维稳工作,引导信访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不断完善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整合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安排到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使广大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获得优质快捷的法律服务,教育引导村(居)民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持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
6、加入村(社区)调解组织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律师群体专业性、职业化优势参与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工作。(六)发挥公证机构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 公证机构通过提供公证服务,在依法履行办证职责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以证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依法办事,充分利用公证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日常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中,通过排查、调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和谐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制度机制 (一)在处置重大矛盾纠纷中始终贯彻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政法工作理念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地方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各类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工
7、作过程中,要切实提高思想意识,统筹调解业务工作和宣传舆论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制定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工作方案,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确保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落实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制度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要做好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隐患的排查工作,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网格化全面排查的工作格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要督促指导辖区内人民调解组织每月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进行梳理分类,掌握情况、了解动态,通过排查、预防和化解,做到“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特别是在全国、自治区、市“两会”期间,元旦、春节、“清明”、“重阳”、国庆等重要节假
8、日、敏感时期,要集中力量开展一至二次的重大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三)完善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制度 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要以综治、维稳网格为基础,对矛盾纠纷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精准排查,不留死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全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格局。 (四)健全重大矛盾纠纷工作台帐管理制度 基层司法所要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地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案件建立工作台帐,收集好有关信息资料、落实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包案化解,做到层层要负责,件件有落实。 (五)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告知机制 人民调
9、解组织对不适合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到有关部门处理等合法途径予以解决,引导纠纷当事人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六)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在日常性动态排查的基础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将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定期进行分析和研判,对可能引发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研究化解的措施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解,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酿成恶性事件。 (七)推进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建设。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应积极引导纠纷当事人做好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及时到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扩大司法确认制度的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0、(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干警和各级调解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摆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调解组织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化解实效。(二)规范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标牌、标识,规范文书和卷宗档案制作,规范人民调解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工作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员的选聘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法律政策、业务和技能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村级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的纠纷案件,每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通过以奖代补和一案一补,帮助解决村级调解员误工补贴,提高广大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人民调解员更多地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 (四)加大督查力度,开展责任追究 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