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90066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8章 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维护,内容,8.1 系统实施概述 8.2 程序设计 8.3 系统测试 8.4 系统的切换 8.5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8.6 系统的评价和验收,8.1 系统实施概述,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硬件的获取 软件的获得或开发 用户准备 聘用和培训人员 地点和数据的准备 安装 测试 试运行 用户验收,系统实施阶段典型步骤,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系统实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都会影响系统实施的进程和质量。 实施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企业主要领导干部挂帅的领导班子。 技术因素包括

2、:数据整理与规范化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建设开发技术的选择和使用,8.2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图、判断表、设计说明书等为依据,选择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及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检查运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程序设计的原则 2.程序设计方法,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维护性。一个程序在其运行期间,往往会逐步暴露出某些隐含的错误需要及时排除;同时,用户也可能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此外,可能由于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更新换代,应用程序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或移植,这些工作都属于程序维护任务。

3、,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可靠性指标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程序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的安全可靠性,通信的安全可靠性,操作权限的安全可靠性,这些工作一般都要靠系统分析和设计时来严格定义;另一方面是程序运行的可靠性,这一点只能靠调试时的严格把关(特别是委托他人编程时)来保证编程的工作质量。,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理解性。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简洁明了,便于人们阅读。这是因为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很大,程序维护人员经常要维护他人编写的程序,如果一个程序不便于阅读,那么将会给程序检查与维护工作带来极

4、大的困难。,1.程序设计的原则, 效率。程序效率是指计算机资源(如时间和空间)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由于硬件价格近年来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所以效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相反,程序设计者的工作效率远比程序效率重要。程序设计者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减少经费开支,而且也会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程序维护工作的负担。,1.程序设计的原则, 健壮性。健壮性是指系统对错误操作、错误数据输入予以识别与禁止的能力,不会因为错误操作、错误数据输入及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崩溃。健壮性即系统的容错能力。这是系统长期平稳运行的基本前提,所以一定要做好容错处理。,2.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

5、法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采用特定的方法及句型来组织设计、编写或调试程序的优选方法,指导人们用良好的思想方法去进行程序设计。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开发的程序具有易于阅读和理解、易于验证其正确性、便于维护等优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征 自上而下的设计步骤系统总体目标各功能模块实现子功 能模块实现。限制或消除无条件转移语句无条件转移语句的使用给程序设计工作提供一个方便的手段,但在程序较大时,它的出现使得程序难于阅读、理解与控制,使程序运行和调试变得难于检查。,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

6、有序的结构,由一系列依次执行的语句或模块构成。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选择结构。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成立与否选择程序执行的结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是20世纪90年代软件产业的主体技术。所谓“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世界观,从结构组织角度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它把观察焦点放在构成客观世界的成分对象上,将对象作为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核心或主体,把问题域中有意义的实体作为对象,将对象间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作为通讯,把整个问题域抽象成为相互通讯着的一组对象集合。在此基础上,引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

7、相似或相近的一组对象聚合为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一个对象即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对象有各自的属性和行为,彼此以消息进行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具有的特征: 封装性。对象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继承性。通过类继承可弥补由封装对象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 多态性。对象对接收到的消息要予以响应,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即会有多种不同形式(多态)。 易维护性。使对象信息隐藏在局部

8、。当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对象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8.3 系统测试,1.系统测试概述 2.系统测试的内容 3.系统测试方法,1.系统测试概述,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查错和纠错的活动。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错误,以便分析错误的性质和确定错误的位置,并纠正错误。,2.系统测试的内容,根据MIS的开发周期,系统测试可分为: 单元测试:模块为单位,测试其正确性 组装测试:组装经过测试的模块 确认测试:测试功能、性能、限制条件 系统测试:综合测试-恢复、安全、强度、性能 验收测试:确认是否达到验收标

9、准,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模块接口,对被测的模块,信息能否正确无误地流进流出; 数据结构,在模块工作过程中,其内部的数据能否保持完整性,包括内部数据的内容、形式集相互关系是否正确; 边界条件,在为限制数据加工而设置的边界处模块是否能正确工作; 覆盖条件,模块的运行能否达到满足特定的逻辑覆盖; 出错处理,模块工作中发生了错误,其中的出错出来措施是否有效。, 组装测试,组装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各模块是否无错误地连接; 能否保证数据有效传输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人机界面及各种通信接口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能否与硬件系统的所有设备正确的连接。, 确认测试,确认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0、功能方面应测试系统输入、处理、输出是否满足要求。 性能方面应测试系统的数据精确度、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及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实用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及其其他软件的接口发生变化时,应具备的适应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限制条件的测试,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故障处理能力等。,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测试来完成: 恢复测试。采取各种人工方法使软件出错,不能正常工作,进而检验系统的恢复能力。 安全测试。需设置一些企图突破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测试用例,检验系统是否有安全保密漏洞。 强度测试。检验系统的极限能力。主要确认软件系统在超临界状

11、态下性能降级是否是灾难性的。 性能测试。检验安装在系统内的软件运行性能,这种测试需与强度测试结合起来使用。, 验收测试,文档资料的审查验收。 余量要求。必须实际考察计算机存储空间,输入、输出通道和批处理时间的使用情况,要保证他们都至少有20的余量。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强化测试。开发单位必须设计强化测试用例,其中包括典型运行环境、所有运行方式以及在系统运行期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 性能降级执行方式测试。,3.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工作分模块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系统测试(联调)。模块测试是对单个模块进行的测试,是系统测试的基础。模块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两种。 人工测试:采

12、用人工方式检查程序静态结构,找出编译不能发现的错误(个人复查、走查、会审)。 机器测试: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执行被测试程序,对比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别以发现错误。黑盒测试(功能)、白盒测试(结构)。,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将软件看做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选定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8.4 系统的切换,在完成系统测试

13、工作以后,即可将其交付使用。所谓交付使用是新系统与旧系统的交替,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整个交付过程也可以成为系统切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切换的方式,要进行用户的操作培训,完成数据的转换等工作。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2.系统转换的方式,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在完成系统转换任务之前,必须预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可以从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用户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2.系统转换的方式,系统切换(转换)过程实际上是新旧系统交替过程,旧的系统被淘汰,新的系统投入使用。 直接方式 平行方式 逐步方式, 直接方式,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

14、同时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这种方式简单,人员、设备费用很省,但风险较大。, 平行方式,指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并存,各自完成相应的工作,并相互对比、审核。这种方式需双倍的人员、设备,费用较大,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风险较少。, 逐步方式,指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接口多。,8.5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系统运行管理 2.系统维护,1. 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切换后即可投入运行。系统运行包括系统日常操作、维护等。系统的好坏和系统设计有很大关系,也和系统运行有很大关系。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系统运

15、行管理的内容,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行情况作记录。 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 只对不正常的情况作详细记录。,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审计踪迹 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能通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或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 这里的审计有两个特点:一是每日都进行,二是属于主要技术方面的审查。 在审计踪迹系统中,建立审计日志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审核应急措施的落实 为了减少意外事件引起的对信息系统的损害,首先要制定应付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然后每日要审查应

16、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应急计划主要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事件,如火灾、水灾等。,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系统资源的管理 人员管理。制定各类专业人员需求计划,对人员进行合理组织和使用,进行人员培训。 软件管理。明确软件需求和软件来源,合理使用软件,重视软件的日常维护。 硬件资源管理。熟悉系统运行环境和硬件系统配置,制定硬件安全使用制度,重视硬件维护保养,加强对辅助设备的管理。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投资概算,包括硬件软件投资、系统开发费、运行和维护费用。,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管理规范的企业,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有一套科学的运行制度。 信息系统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一套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和安全

17、地运行。,2. 系统的维护,近30年来,系统维护的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系统的人员仅占10。这说明系统维护任务十分繁重。,20世纪后期系统维护成本比较图,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开发时间:13年维 护 期:510年,按键,维护 成本35%40%,开发成本,维护成本 40%60%,开发成本,维护成本70%80%,开发成本,2. 系统的维护,1.系统维护的内容 2.系统维护的过程 3.系统维护应注意的问题,1.系统维护的内容, 硬件设备的维护 数据文件及代码的维护 应用

18、软件的维护, 硬件设备的维护,定期设备保养进行例行的设备检查与保养 突发性故障维修当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时,由专职人员或请厂商来排除故障。措施:双机备份, 数据文件及代码的维护,数据文件维护工作一般由数据库管理员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进行并发性控制。 数据库管理员还要负责定期出版数据字典文件及一些其他的数据管理文件,还要负责数据库恢复工作。 代码的维护由代码管理小组进行。, 应用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是系统维护的主要部分。 软件维护的内容一般有: 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正确性维护,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 占整个维护工

19、作量的17%21%。, 适应性维护,使应用软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8%25%。, 完善性维护,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 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50%66%。, 预防性维护,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而进行的修改。 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4%。,图,各种维护在软件维护工作中所占比例关系,预防性维护4%,正确性维护 17%21%,适应性性维护 18%25%,完善性维护 50%66%,2.系统维护的过程,建立维护组织。建立和健全系统维护组织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应在维护主管的领导下,由技术主管、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软件人员等组成

20、。 安排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维护工作的范围、所需资源、确认的需求、维护费用、维护进度安排以及验收标准等。 维护的实施。,3.系统维护应注意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各类系统开发文档资料 文档资料要标准化、规范化 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阶段所规定的开发原则和规范来进行 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建立和健全从系统开发到系统运行各阶段的管理制度,8.6 系统的评价和验收,1.系统评价内容 2.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3.系统评价的方法 4.系统验收,1.系统评价内容,对系统的评价主要从技术性能及效益这两个方面进行。 技术性能的评价 系统的总体技术水平 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 系统本身的

21、质量 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系统文档的完备性,1.系统评价内容, 系统的效益评价 直接经济效益评价。包括:系统的投资额,系统运行费用,系统运行所带来的新增效益,投资回收期等。 间接效益评价。包括:企业形象的改变,员工素质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业务重组及管理流程优化,制造资源的合理利用,组织机构改革所起的作用,基础数据的规范与及时充分利用的效果等。,2.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一般有: 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 对照系统目标和组织目标检查系统建立后的实际情况 是否满足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无进一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为完成预定任务,用户所付出的成本是否限制在规

22、定范围内。 开发工作和开发过程是否规范,各阶段文档是否齐备 功能与成本比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如何。 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2.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系统运行实用性评价 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 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如何。 用户对系统操作、管理、运行的满意程度如何。 系统对误操作保护和故障恢复的性能如何。 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 系统运行结果对组织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等的支持程度如何。 对系统的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有效性如何,实际被采纳了多少?这些被采纳建议的实际效果如何 系统运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分析。,2.系统评价

23、的指标体系, 设备运行效率的评价 设备的运行效率如何。 数据传送、输入、输出与其加工处理的速度是否匹配。 各类设备资源的负荷是否平衡,利用率如何。,3. 系统评价的方法, 定性方法 结果观察法。完全通过观察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 模拟法。采用人工或计算机做定性的模拟计算,估计实际的效果。 对比法。与基本相同的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大概的结果。 定量方法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Delphi)方法、贝德尔(Bedell)方法等。,4. 系统验收,对于MIS这样的大的项目,在系统完成并试运行了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之后,进行必要的验收,系统验收是由投资项目并使用系统的企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和主管部门人员参加,按照系统总体规划和合同书、计划任务书进行的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价。 内容包括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企业的相应管理措施和应用水平,检查是否达到建立MIS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