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8653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3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要经济学流派,魏文静,教学目的 :了解当今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教学重点:各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和观点。,第三讲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创立者。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诞生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又出现了继承凯恩斯基本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的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又主要由两大学术流派构成,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主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二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一、凯恩斯经济理论概要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内容,是要分析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原因及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

2、给总能创造对自己的需求”,凯恩斯则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会存在失业。,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又源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及流动偏好规律。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不易改变的,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只能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二、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也被称之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希克斯、托宾、索洛等人。,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3、基本观点 1)兼顾效率与平等 2)混合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理论特征:,萨缪尔森(1915-),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和发展,曾经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经济计量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他的经济学(1948年初版,至今已出版了17个版本)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1、

4、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ISLM 模型。2、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两个著名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3、提出了乘数加速模型。4、推进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研究。5、开放的宏观经模型,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滞胀。新古典综合派对此的理论解释为:(1)海勒等人认为,滞胀源于总供给的异常变动。(2)萨缪尔森等人认为,滞胀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3)托宾和杜生贝利等人用劳动市场的微观结构来解释滞胀。,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2 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芝加哥大学

5、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是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该学派的最重要特征是将货币看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货币的角度来展开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要概况如下:,基本概况:,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安德森、罗宾斯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2)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基本概况:,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 (1)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 (2) 短期中,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实际就业和国民收入。 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 (3)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基本概况:,政策主张

6、: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提倡“收入指数化”。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提倡浮动汇率制 。,一、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向变化,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与货币数量成反向变化。货币数量论的理论主要有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马歇尔提出的“现金余额说”。 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对现代货币主义和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产生重要影响。,1.2 现代货币主义,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7、: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的变动,由于持久收入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是高度稳定的。,1.2 现代货币主义,三、货币的传导机制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传导机制:M P、名义收入(PY)凯恩斯的传导机制为:M 债券P 利率 I Y弗里德曼的传导机制为:M 资产P、 P 贷款需求 利率,1.2 现代货币主义,四、通货膨胀与失业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只在短期内存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垂直于横轴。如图11-1 所示。,1.2 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还将滞胀的原因归之于政府的庞大化

8、。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原则指导下,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一方面,庞大的政府机构造成政府开支的迅速增长,加上错误的扩张性政策,推动了通胀。另一方面,庞大的政府必然带来过多的经济干预,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引起失业增加,从而导致滞胀。,1.2 现代货币主义,五、经济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2、“收入指数化”方案。3、负所得税政策。4、实行浮动汇率制。,1.2 现代货币主义,1.3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和普雷

9、斯科特等人。 该学派的特点是基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来进行理论分析,反对政府干预,比现代货币主义更为激进地强调经济自由。 基本概况如下:,基本概况,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和普雷斯科特、华莱士等。 理论特征: (1)引入理性预期假说,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传统; (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基本概况,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的总供给曲线。 用理性预期来解释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政策目标单一论 信誉重于规则,基本概况,主要理论 (1)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 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预期

10、。 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2) 自然率假说。 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3)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一、预期与理性预期 预期可分为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 静态预期仅仅以前一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来预期本期的价格,或者说以本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来预期下一时期的价格。静态预期可表示为:,(11.3.1),1.3 理性预期学派,适应性预期则不仅以前一期的预期价格为依

11、据,同时还考虑到前一期预期的误差,在此基础上来进行预期。适应性预期可表示为:,(11.3.2),1.3 理性预期学派,注:为预期误差调整系数,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预期。理性预期可以表示为:,(11.3.3),1.3 理性预期学派,二、政策无效性分析 1、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在短期内不存在。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无效的。2、“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无论政府用债券还是用税收来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者说相同的。,1.3 理性预期学

12、派,三、经济波动分析 卢卡斯认为,经济波动源于未预期到的或不规则的货币冲击(货币量变动)。 货币供给量意外增加,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生产者把未预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误以为是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于是扩大生产和就业,使经济进入繁荣期。但一定时期后,生产者意识到原来的预期错误,就减少生产和就业,使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即导致经济波动。,1.3 理性预期学派,1.4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的学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费尔普斯、曼昆、罗默、伯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对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的分析

13、,论证了市场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因此,尽管存在理性预期,政策干预仍是有效、必要的。,基本概况,理论特征: (1)反对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理论的机械结合,试图给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一个不同于新古典传统的微观基础。,基本理论 (1)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从而把供给与需求相等作为经济运行的常态。 老凯恩斯主义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认为其原因是名义工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则假定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十分缓慢。,(2)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工资粘性指工资

14、不能迅速调整。 名义工资粘性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基本观点 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整价格。 交错调整是成本量小的价格调整方法。 劳资双方通过雇佣合同调整工资,也是交替作出。 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逆向选择。市场出清的利率与银行最优利率往往不相吻合。,政策主张 1)抑制价格粘性,修复市场机制。 2)国家干预劳工合同,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 3)国家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贷款担保降低市场利率。(斯蒂格利茨),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15、:(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过剩劳动供给即失业;(2)经济社会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3)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还是必要的、重要的。,1.4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假设上存在重大区别:(1)原凯恩斯主义关于发生失业和经济衰退的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和价格呈粘性。(2)新凯恩斯主义增加了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设,以使理论框架更符合经济社会的现实状况。,1.4 新凯恩斯主义,二、工资粘性(一)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粘性就是指名义工资变动缓慢。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劳动工资合同的长期性。(2)劳动工

16、资合同的分批到期性。,1.4 新凯恩斯主义,(二)实际工资粘性实际工资粘性是指企业缺乏动力去改变实际工资,或者说,实际工资的变动很缓慢、迟钝。实际工资粘性的形成可用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和效率工资来解释。(三)工资粘性的理论与政策意义工资粘性假设为失业提供了理论解释,并可从中引申和推论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和政策干预的必要性。,1.4 新凯恩斯主义,三、价格粘性 (一)名义价格粘性对名义价格粘性形成的理论解释有菜单成本及价格交错调整。(二)实际价格粘性 对实际价格粘性提供的理论解释有:(1)搜寻成本与搜寻惰性论。(2)价格信号与厂商信誉论。(3)工资粘性和原材料交易特点以及厂商垄断。,1.4 新凯恩斯

17、主义,四、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经济总水平产生冲击。由于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经,济在受到冲击后,从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要经历一个缓慢、痛苦的过程。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如图11-3所示。,1.4 新凯恩斯主义,“咸水”学派与“淡水”学派,经济学流派基本上可分为经济干预派和经济自由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可归于前者,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可归于后者。有趣的是,在美国,经济干预派主要来自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等,由于它们离海水相对较近,故被称为“咸水”学派;经济自由派则主要来自五大湖附近的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故被称为“淡水”学派。譬如,萨缪尔森、索洛等长期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曼昆任教于哈佛大学,斯蒂格利茨、费尔普斯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在波士顿以北,所在的地方叫Cambridge (与英国的剑桥同名),附近便是麻省理工学院。弗里德曼、卢卡斯长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普雷斯科特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