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68383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九讲---近代东方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讲 近代东方文化学习提示:1、了解“兰学”、“洋学”及其代表人物;2、了解朝鲜近代化思潮及其影响;3、了解日本绘画艺术的主要内容;4、掌握南蛮文化的主要内容;5、掌握西方文化传入日本的主要原因6、掌握朝鲜“实学”产生的背景和派别、影响;7、掌握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代表人物。,一、日本文化 1、近代日本文化的发展轨迹 近代日本文化史在整个日本文化史中,起了极其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化以纵向和横向齐头并进的方式出现,映射出日本民族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生动缩影。16世纪至19世纪的日本近代史,是经历了从开放到封锁,又从封锁到更大规模的开放这一过程,并从封建社会走和近代社会的剧烈变

2、革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日本文化也起了顺应和推波助澜的作用。,16世纪至19世纪日本同西方进行了多方面的接触,形成了所谓“西方”。西学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即“南蛮学时代”;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兰学时代”;19世纪最后30年,即“洋学时代”。,2、西方文化传入日本的主要原因 第一,日本在中古以后内乱频繁,使西方人得以趁机而入。“直到16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权威去阻止外国人进入这个国家。”这种内乱一方面使中央政权趋于瓦解,另一方面倭寇猖獗,从而破坏了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使葡萄牙人充分起到了以中国的丝绸交换日本的白银这一有利可图的中间

3、商的作用,进而使西方传教士如影随形地在商人之后进入了日本。,第二,的佛教寺院无法使人们的灵魂获得抚慰。内乱在文化方面也为“南蛮学”的形成营造了一个空间。在社会混乱的情况下,原来的佛教寺院无法使人们的灵魂获得抚慰,人们必然期盼新的精神食谱。“基督的传道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空白。”,第三,耶稣会本身的特性,使他们较成功地传播了西方文化。耶稣会宣扬献身精神和绝对的服从;承认和允许因时、因地、国人作适当的妥协;对学问和教育高度重视。这些特性不仅使耶稣会上能够顺应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使日本人通过耶稣会了解了西方的科学文化。 第四,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能够接受西方信仰的意识形态的基础。对日本人

4、来说,“不管是武士还是庶民,在心理上依靠原有信仰无法获得满足的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是倾心于基督教的根本原因,而原来的信仰作为媒介,则使接受接来的异质的基督教信仰成为可能。”,3、南蛮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教育方面,1559年以后,耶稣会等在日本相继设立了一些教理机构。1561年开始,教授语言学、数学、艺能等初等教育机关,也开始形成。20年后,日本全国附属教会的学校已达到200所。 第二、在医学上,1557年,耶稣会士路易斯德艾梅达在丰后府内(大分)开设施疗院,特别治疗金疮、肿疡,且设有治疗麻风病人的病房。1558年,他又开始临床教授外科学,使日本人首次了解了欧洲外科。,第三、在天文、历法方面,

5、西方传教士宣扬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运行秩序的说教,虽然并不符号科学实际,但他批判了作为朝廷秘学的日本传统的天文历学,唤起了合理、实证乃至批判精神。 第四、在语言学、文学方面,传教士组织编写了一些辞典、文典,如罗葡日辞典、落叶集、日本大文典等;他们传播的世俗文学和教会文学作品,显示了耶稣会的人文主义主张。,第五、西洋艺术随着耶稣会士的到来而影响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日本。美术领域中的狩野派、土佐泊、住吉派等,均受西方美术的深刻影响。 第六、音乐。日本人学会了制作西洋乐器,组织了唱诗班,而且将能乐、舞蹈等传统文艺同西洋文艺结合起来。,4、“兰学时代” 1633至1639年,德川幕府连续颁布了5个锁国令,

6、使日本进入“锁国时代”。在锁国时代,荷兰是日本惟一直接交往的西方国家。随着荷兰人在日本的活动频繁,兰学最终形成了。为兰学的草创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有:新井白石(16571725)、青木昆阳(16981769)和野吕元丈(16931761)。新井白石著有西洋纪闻和采览异言,对西方文化作了一个凝练的概括:“由此可知,彼方之学唯精于其形和器,即仅知所谓形而不下者、至于形而上者,则尚未预闻。”这一概括在儒学和西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从而使两者的并存,以及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兰学在日本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享保宽政时代,这个时代吸收西方文化的指导者是天文方通词,关注的中心是技术,它所起的作

7、用是兰学的启蒙和普及;天保至明治初期,这个时代吸收西方文化的指导者是士族;关注的中心是政治,它所起的作用是使西方文化制度化。1862年,幕府派遣西周和津田真道赴荷兰留学。他们在莱顿大学教授毕洒林的指导下学习了自然法、国际公法、国家法、经济、统计等“五科”以及哲学,并将这些知识介绍到了日本,使西学具有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广泛内容。,5、“洋学时代” 第一、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 在室町和江户幕府时代,日本人将从英国、法国、德国传入的文化分别称为“英学”、“法学”、“德学”。日本英学方面的代表人物首推福泽谕吉和小野梓。 福泽谕吉(18341901)被誉为“国民教师”。他提出政府和国民的关

8、系是彼此约束的契约关系。国民既是主人,也是客人,并从中引申出权利与义务的双重结构。以往的日本国民仅有“客人”的资格而没有“主人”的资格,因此,“惟有政府日本而没有国民”,只能实行“君民同治”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不能实行“万民共治”的民主共和政体。,小野梓(18521886)认为,在日本,“谋王室之尊荣和人民之幸福”是一致的。“世界万邦有帝王之国。如需一并保全斯帝室之尊宽荣和人民之幸福,则应效仿英国,维护两者利益”。也就是说,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学是作为“体制构建之学”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东洋的卢梭”的中江兆民(18471901)。他将儒学“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和西方特别是法国

9、激进的启蒙主义者的政治理念结合起来,普及自由民权思想。他一方面对君主立宪政体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否定君王的存在。 德学的兴盛是在1881年政变(明治十四年政变)以后。德国奉行“强权即公理”,在弱肉强食的近代国际环境中迅速崛起,给了日本有力的启示。德学的代表人物是井上毅(18431895)。他所主张的“主权归一”,符合完成“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治改革的日本最高统治者的需求,因而颇受欢迎。,第二、佛学的新发展 织田、丰臣都对佛教采取了有利的控制。德川幕府时期,建立了本末制度和擅家制度,本末制度就是确立各宗派本寺、中本寺、直本寺、孙未寺等上下统属关系。擅家制度随着幕府强化对基督教的禁教政策

10、而对以前类似制度的强化。但是,幕府的规定并没有压制佛教的发展,根深蒂固的佛教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江户时代作为佛教一大特色的各宗派学术结构的设立以及各宗派学说的明显勃兴了。,19世纪末,佛教原来的护国即护法观、佛教国益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于是,佛教试图摆脱长期以来同政治权利和相结合,开始了近代化。1899年,古河勇等结成了“佛教清教同志会”(后改名“新佛教同志会”),以振兴信仰、改善社会、自由探讨、杜绝迷信、否定教团制、独立于政治权利为目标,树立新佛教。在这种形式下,日本佛教进入了20世纪。,第三、神道教的显著发展 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神道教也取得了显著发展。1870年,明治天皇发布“大教宣

11、布”的诏书,推进以天皇为中心,以神道的国体观念和国民道德观为基础的教化运动,推进立足于作为明治维新原理的复古神道的神道国教化。19世纪90年代后,根据朝野的共同要求,政府承认了信教自由。但是,为了调和将国家神道作为天皇制精神支柱和天皇制国体观宗教基础同信教自由的矛盾,政府采纳了神道非宗教的见解,确立了神道作为国家祭祀的特权地位,并规定各宗教从属于国家神道。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允许信教和传教自由。作为祭祀大权保持者,天皇的宗教权威也得到了确立。,第四、儒学的强化 儒学在公元5世纪传入日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统治阶级并不要求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只要求他作为从属于佛教的一种信仰

12、。因此,儒学并未能独立地发展。特别是江户时代,儒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发展起来,并进入了它在日本的全盛期。这一时期的儒学,一方面具有缓滞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革的步伐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促进近代思想成长的要素。 在江户时代,儒学和神道的日益独立和强化,也触发了复古国学的勃兴。复古国学的代表人物有菏田村满(16691736)、贺茂真渊(16791769)、本居宣长(17301801)和平田笃(17761843)等。他们歌颂上古社会,将佛教兴盛以前日本为统一国家而采取的军事统治加以理想化,要求复古神道,并表现出日本优越感和尊皇观。,6、近代日本的文学艺术 第一、戏剧艺术 近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具有浓厚

13、的时代感。日本16世纪以后的文学领域内,出现了真正产生于市民中间并讴歌其生活的独特的文学。最能代表市民生活意识的文学创作,是以“元禄时代”(17世纪末)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元禄文学”,有俳谐、浮世草子、偶人净琉璃等。,俳谐就是诙谐、滑稽的俳句,诗形短小,仅17个音节。松尾芭蕉(16441694)被誉为“俳圣”。他的俳句别具一格,既带有“闲静”、“幽雅”的特点,又往往在孤寂的情调中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消极逃避的态度,有较强的意蕴。,“浮世草子”意为“风俗故事”。它是由以前的御伽草子,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假名草子变化而成,浮世草子的代表人物是井原西鹤(16421693)。他的主要作品好色一代男、好色一

14、代女和处世费心机等,体察生活细致入微,壮物写情引人入胜,遣词造句幽默诙谐,既肯定了市民的享乐生活和营利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底层的人们窘迫的生活和绝望的心理。 “偶人净琉璃”意为“木偶剧”。被誉为“日本莎士比亚”的近松左卫门一生写了100多部剧本。他写偶人净琉璃的剧本题材广泛,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殉情剧”,如殉情天网岛、曾根崎殉情等。这些殉情剧为以义理和人情的冲突为主题,成功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人们的悲欢离合。,歌舞伎也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歌舞伎起源于江户时代一个名叫出云阿国的女巫与名护屋山三郎合作创始的阿国歌舞伎。它最初是一种简单的念佛舞蹈,后来发展成具有剧本结构的戏剧。17世纪末,在江户和京都分

15、别出现了专演武打戏的市川团十郎和专演爱情戏的坂田藤十郎等著名演员。 第二、建筑艺术 16世纪末,即桃山时代,最能表现时代文化特征的,首推城郭建筑。城郭建筑的中心部分,一般建有日本人独创的3层或5层的望楼,以炫濯封建统治阶级的威风,其中规模最大的有织田信长的安土堡、丰臣秀吉的大阪城、伏风城(后更名为桃山城)。在城郭中,还建有独树一帜的日本书院式宅邸,其墙壁和隔扇上,往往绘有各种金碧辉煌的图画。,第三、绘画艺术 (1)复古大和绘日本的国画。 进入江户时代后,日本绘画艺术逐步繁荣,有狩野派、土佐派等。至江户时代后期,田中纳吉、渡边清、浮田一惠和冈田为恭等几人,力图摆脱土佐泊程式化的大和绘式样,以自由

16、的立场表现大和绘原有的情趣和内容,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田中纳言的金地着色草花图、十二个月度典图,浮田一惠的子日游图等。因此,他们被称为复古大和绘。,大井川舟游图屏风浮田一惠笔 京都泉涌寺藏京都以西的大井川,是王朝时代吟诗作歌赏景游乐的好地方。河上的三只船,一只船是比赛汉诗、一只比赛和歌,一只则吹奏管弦。贵族们以自己得意的技艺互相竞争。,(2)东西结合的绘画艺术 在锁国时代,由于长期是幕府向中国和荷兰打开的窗户,因此,在长崎形成了具有中国明清风格的鉴画派和西洋画派。鉴画派的代表人物有祗圆南海、服部南郭、和彭城百川等。尤其是彭城百川不仅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还编纂了元明画人考

17、、元明清书画名人录等。他们的作品颇具中国明清文人画的韵味。,(3)秋田画派艺术 西洋绘画方面的代表是平贺源。他在1773年应秋田藩藩主佐主曙山的邀请向藩士小田野直武传授西洋画法。后小田野直武又将此传于佐竹义躬和佐竹曙山,形成了所谓秋田画派。秋田派虽然在题材和内容上保持了日本现的骨骼,但在技法上则吸取了西洋画的透视法和色彩与光的阴影法,在日本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佐竹义躬的花鸟画,佐竹曙山蘭図,(4)浮世绘艺术 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当数浮世绘。浮世绘表现了一种世态民情。初期木版插图的集大成者是菱川师宣(16181694)。他的小伙与姑娘和美人回首图,象征性地表现出了在游乐的场景中女性美的形象。为

18、浮世绘版画注入新生命和活力的是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他们分别绘制的富士山36景和东海道53次。不仅开拓了风景画这个领域,而且在明确的美术自然观的基础上对构图和色彩作了很好的调和。,浮 世 绘,从左到右分别为女性、四季、富士山,二、朝鲜文化 (一)、实学 1、实学产生的背景 自15世纪起儒学便建立起了它在朝鲜的统治地位。随着朝鲜社会由盛转衰,儒学失去了活力而趋向僵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挽救日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经世致用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一批先进的朝鲜知识分子创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实学。 实学产生于17世纪,盛行于18世纪,衰微于19世纪 。实学与儒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19、、实用主义的治学原则和实证主义的治学方法。他们认为,导致朝鲜社会危机、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是崇尚空谈的学风。,2、实学者的派别 第一、经世致用派。它以经世致用为基本原则,主张改革传统的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经世致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丁若镛(17631836)。他的经世遗表、钦钦新书、牧民心书等著作,详细地论述了其政治改革设想。他还在闾田论、田论等著作中专门研究了农民利益相关的土地制度问题,设想以闾(村)为单位,实行土地公有,共, 耕种,按劳分配。,1762年,丁若镛在光州出生,从小热爱学问。设计了起重机,为水原城的建造立下功劳,为别人种牛痘,留下了牧民心书和经世遗表等5

20、08卷著作。正祖去世后,由于对天主教的大迫害,被流放到全罗道康津,在那里生活了18年后回到故乡,于1836年2月22日去世,享年75岁。,第二、利用厚生派 它重视工商业问题,主张社会改革应从革新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手段等方面入手,利用厚生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柳寿垣(16951755)的通书、朴趾源(17371805)的热河日记、洪大容(17311783)的医山问答、朴齐家(17501805)的北学议等。,朴趾源(朝鲜,17371805)朝鲜李朝末期学者、诗人、小说家。字仲美,号燕岩。1737年3月5日生于汉城一封建贵族家庭。幼失父母, 由祖父抚养成人。16岁时从实学派思想家李亮天(荣木堂)学习

21、汉文。年轻时未应科举,1769至1770年隐居黄海道金川郡燕岩峡,广泛研究农耕方法。后游历名山大川,接触人民生活,研究社会。1780年6月,随堂兄朴明源率领的使团到中国祝贺乾隆皇帝70岁生日,游历了北京和承德,与当时的学者尹嘉铨、王明多次进行笔谈,切磋学问。同年8月回国。1786年进入仕途,曾任监役、汉城府判官、安义县监、沔川郡守、襄阳府使。1805年12月10日病逝于汉城。,第三、实事求是派 这学家以博学、实证和实用精神,将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实事求是派的代表人物及具著作有安鼎福(17121791)的东史纲目、李钟徽(1731-1786)的东史等。 3、实学的产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

22、先,实学思想是一种蕴涵着近代化因素的思想体系,为朝鲜近代化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实学家们所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具有维护民众利益的倾向。他们的民本主义、均产主义理论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再次,实学都致力于民族历史、地理、文化和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标志着朝鲜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二)西方文化的传播 1、西方文化传入的影响 17世纪初,西方文化开始传达室入朝鲜。随着科学技术的传入,基督教也跟着传入朝鲜。 第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使朝鲜人对自然现象有了科学认识。 第二,西方地理学知识的传入,扩大了朝鲜人的认识视野,瓦解了传统儒学的天下观和华裔秩序论。 第三,社会

23、时化论等近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传入,加深了朝鲜人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国际局势的认识,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唤起人民投身于反抗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2、近代化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近代化思潮,其中影响教大的有东山学派、卫正斥邪派和开化派。 第一、东山学派 东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创始人是崔济愚(18241864),东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它是一种融儒学、佛教、道教和天主教于一体的宗教学说,它反对西方文化,企图以东方文化为主,融合东方文化以复兴朝鲜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它对封建官僚的腐败和反动的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制

24、度、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不满,以及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暴政的反封建思想;东学是一种代表农民利益、反映农民阶级愿望和要求的近代思潮。,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带有农民阶级和局限性。它借助于宗教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系,必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落后因素。东学主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质是一种从反贪官苛政出发,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封建思想,其体系充满矛盾。 东学第二代教主崔时亨(18271898)竖起了斥倭、斥洋的旗帜,并进一步于1893年至1895年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甲午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封建统治,同时也暴露了东学的局限性。第二代教主对东学进行了改革,必东学为“天道教”,但是,此时期作

25、为一种近代化思潮,它已无法满足朝鲜农民的需要,其思想影响逐渐减少。,第二、“卫正斥邪派” “卫正斥邪派”是儒学者的传统观念,其代表人物是李恒老(17921868)和崔益弦(18331906)。他们初期都以正统中华文化继承人自居,视洋人为禽兽,拒绝与洋人交往。后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和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他们的观点转而主张在维护儒学传统体制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这种具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在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人民反抗外敌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他们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不思变革,空谈道统,幻想在维护朝鲜封建王朝的前提下,吸收西方

26、先进的文化。因此,这种思想也属于落后的封建思想体系。,1797年朝鲜时代学者华西李恒老(17921868)的照片。李恒老是朝鲜王朝末期的性理学者。,第三、开化派 开化派是于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近代化思潮。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俞吉濬(18561914)。他将人类社会发展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近代社会和开化社会四个阶段。开化社会是人类最高阶段,特征有:实践的开化:纯笃地履行五论和讲授伦常道德;学术的开化:精湛地研究学术,爱晓万物之理;政治的开化:政治治明,民众安乐;法律的开化;法律公开,民无怨怼;机构的开化:开发器械制度以改善生活。俞吉濬还将社会发展分为未开化、

27、半开化和开化三种形态。他认为一切社会是否达到开化的标准是实践的开化,因为实践的开化在世界各国都起作用并永远不变,所以适合作为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他认为社会开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开化的主体,将社会上的人分为六种:开化的主人,主张开化并身体力行;开化的宾客、对开化消极观望;开化的奴隶、极端厌恶乃至惧怕开化,而又不得不做出姿态迎开化;开化的罪人,指言必称国外,崇洋媚外;开化的冤仇,社外国人为蛮夷,固步自封、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开化的病身,沉醉于表面的开化,只知吸收外来文化的皮毛,忽视开化的实质。他主张开化的主人不仅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且要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化理论充分

28、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步性,达到了朝鲜近代化思潮的顶点。但是,开化派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第一,它偏重伦理道德,对作为社会发展原动力的经济因素强调不够。第二,它初期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认识不够,以至于其改革活动因对日本侵略者报有幻想而遭挫折。19世纪90年代后,开化派的活动才逐渐摆脱了对外国势力的依附,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四、朝鲜近代化思潮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首先,朝鲜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了近代化的进程。 其次,朝鲜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之既不敢发动群众,又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因此,开化派的改革运动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再次,朝鲜地处东亚战略要冲,其国

29、内事物常遭到中国清王朝、日本、俄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的影响和干涉。过多的外来挑战加重了朝鲜近代化的负担,使朝鲜人维以同时完成救亡与救国的双重历史使命。,(三)近代朝鲜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天文与历法 在天文和历学方面,17世纪末18世纪初,李敏哲和宋以颖提出了“地球球形论”和“地球回转学说”。这一学说虽比哥白尼晚了100多年,但他们是在根本不知道哥白尼学说的情况下独立提出的。1782年,朝鲜学都制定了千岁历。19世纪南秉哲、南秉吉兄弟写成了推步续解、仪器解说和时宪纪要等,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第二、医学 在医学方面,朝鲜医学逐渐摆脱了中医学的束缚,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1613年,许

30、浚(15411615)的东医宝鉴出版,它系统地阐述了内、外科和针灸等东医学科,以及其重视摄生养性的医学宗旨此。引书出版后很快传到了中国和日本,受到医学界的好评。 19世纪末,李济马(18381900)建立了以体制作为研究基础的“四象学”医学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医学领域。,许浚 (21 - 60) 全光烈 饰身世卑微,历经千辛万苦,以其执着的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超越身份界线,行医济世,救人无数,并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东医宝鉴。,第三、农业 在农业技术方面,17世纪申夙(16001661)综合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编著了农业集成一书。书中提出了移秧法、畎种法等新的农耕方法。洪万选(

31、16431715)著有山林经济,对建立和发展农耕方法和系统化的农业科学做出了新的贡献。17世纪后半期,林世堂编著穑经,介绍了谷物、蔬菜、果木和花卉等栽培方法以及畜牧和养蚕技术。这些农学和畜牧学成果都推动了生产的进步。,山林经济朝鲜时期中期由洪万选(1643-1715)编撰,对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属于一种生活百科辞典,范围涵盖了谷物、蔬菜、花卉的栽培和养蜂、养鱼、养蚕、养畜等与农业相关的许多内容。,三、南亚和东南亚文化 1、莫卧儿帝国文化特点 16世纪末,来自中亚的莫卧儿人侵入中亚北部,在印度德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王朝(15261857)。这一王朝建立的帝国是南亚次大陆的历史上最强

32、大的帝国,它与同一时期的亚洲的波斯帝国、中华明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驾齐驱。在帝国初期,由于政治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所以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亚次大陆莫卧儿文化是一种新颖的文化模式与艺术风格,既别具一格,又兼收并蓄。它在建筑、绘画艺术、音乐舞蹈、宫廷史学等方面,表现出了突出的特点。,2、莫卧儿帝国的建筑艺术 以人们宗教活动为中心的建筑造型艺术,是近代以前南亚次大陆文化的一大特征。德里苏丹国时期和莫卧儿帝国前期,伊斯兰建筑群体最多,其代表性建筑物大致可分为石塔和清真寺、城堡和故宫、帝王陵园三类。 第一、石塔和清真寺。,世界奇观:顾特卜塔(图) 顾特卜塔高耸在距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

33、里村,建于1193年。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顾特卜塔有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层直径为15米,到顶部逐渐缩小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顾特卜塔附近还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迹。,古都德里是穆斯林聚居的主要城市之一,城内清真寺尤多,状多样,有正方形、圆形和八角形。其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清真寺称“贾玛马斯捷特”(意为“大清真寺”;另一含意为“直观世界”)。坐落于一座大岩石小丘上,离地约9米,有石级可登,寺长75.5米,宽24米,面积为1170平方米。该寺建筑宏伟,雕工精细,供穆斯林礼拜用的周围有廊的露天寺院特别宽大

34、,可容纳25000人作祈祷。,第二、城堡和故宫 在城堡和故宫中,尤数位于法特普尔西克里的古都和德里的红堡最有代表性。 阿克巴时代的莫卧儿京城法特普尔西克里(意为“胜利城”),位于今北方邦内,距亚格拉城仅40公里。该城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出产的红砂石和白大理石,因而城内所有建筑物几乎均呈赫红色,成为莫卧儿建筑独特的流行色之一。全城布局合理,色调典雅独具一格。城内的建筑群有:城堡、宫殿、清真寺、凯旋门、尖塔、凉亭、御花园、人工湖等。阿克巴在世时京城法特普尔西克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后因气候变迁,天气干枯,水源减少,而被迫遗弃。,1605年阿克巴皇帝死后,德里成为莫卧儿帝国的政治

35、、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故宫红堡成了伊斯兰教权势的象征。位于德里东北部亚穆纳河(旧译“朱木拿河”)畔的故宫红堡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王宫。由沙贾汉皇帝下诏营造。红堡内主要建筑均用红砂石砌成,呈赫红色,故名。它南北长915米,东西宽548米,城墙全长约为2400米,高33.5米,墙内有一条小河,宽23米,深9米。红堡四周城墙建有棱堡、塔楼、凉亭和阳台,造型漂亮,外表美观,共建有六座城门。,第三、帝王陵园 在帝国众多的皇陵中,要数屹立在亚格拉近郊穆纳河畔的泰姬陵最为壮观,最为典型。这座皇陵墓是沙贾汗皇帝为其爱妻阿柔曼巴纽皇后建造的。泰姬陵始建于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长达22年之久。泰姬陵始

36、建于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长达22年之久。陵长579.12米,宽约304.8中,东西两侧各建有式样相同的清真寺和答辩楼,内有阶梯,可供人拾级而上,颂经朝拜。寝陵甬道中间有一连串喷泉组成的水池,上周有鲜花青草,池水倒影,相互辉映。整座寝陵修建在一座白色大理石的正方形台基上。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是一个完整无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印度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富于哲理和充满魅力的时尚。,光芒照射下的泰姬陵,3、莫卧儿帝国的绘画艺术 16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建立后,在绘画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伊斯兰细密画创作时期,到了后期又产生了拉其普特画派。 密细画主要受到波斯、中亚大夏和

37、中国艺术的影响,同时也是印度自身传统和外来艺术的巧妙结合。在艺术技巧上,吸收了欧洲绘画的肖像画、透视画法等技巧。早期细密画代表作品有帖木儿与胡马雍游乐图和一些抄本插图,后期佳作有沙贾汉肖像、情话和梳妆的女人等。18世纪初,莫卧儿密细画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拉其普特画派的兴起和发展。,拉其普特画派主要盛行于拉贾斯坦和旁遮普地区和一些土邦境内。其画工精细,线条优美,色彩艳丽。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含义,红色意味狂热,黄色象征奇异,棕色表示淫欲等。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多半取材于印度史诗、神话、诗歌、文学作品、宗教礼仪和日常生活内容。拉其普特画派的代表作有薄伽梵往事书、牧童歌和拉析马拉(即乐调之环)组

38、画等。拉其普特画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拉贾斯坦派”(或“拉贾斯坦中印度派”)和“喜马拉雅山区派”或“巴赫里绘画”两个派别。前派的代表作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偷情五十咏等;后派的代表作有围攻椤伽山、赏鹰淑女、秋千和克里希那与女奴们等。,4、印度的舞蹈艺术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舞姿优美,手势眼神撩拨动人。舞蹈题材多与宗教敬神、自然崇拜、神话故事和男女爱情密切相关。近代印度舞蹈流派众多,大致可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两类。古典舞蹈起源于寺庙宗教舞蹈,后演变为宫廷舞蹈。这种舞蹈基本有四大舞派: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卡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其中以婆罗多舞最为古老和最负盛名。此舞主要用于祈祷、祭祀、颂神等宗教

39、活动,初为女子一人独舞,后发展成双人舞和四人舞。表演者穿华丽舞衣,头戴花环,加上手镯、耳环和脚镯,闪烁作响,节奏强烈,并以不断变化的眼神和手势,作出各种表情,舞步婀娜多姿,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印度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著名的有旁遮普地区的彭格拉舞,这是一种欢庆农业丰收的舞蹈。,印度舞蹈家卡玛拉,5、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史学 第一、宫廷史学,即钦史,包括帝王本纪和编年史。阿克巴朝中被誉为“桂冠诗人”的阿布尔法兹尔(15511602)所著的阿克巴本纪和阿克巴则例。至今被看做是研究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帝国历史的权威著作。编所史方面的代表作有巴卑尔王朝通史、春马雍王朝通史、阿克巴王朝通史等。 第二、非钦定史学,

40、即非莫卧儿人伊斯兰史官撰写的历史。其中主要的有印度马拉特人国家的编年史沙巴沙德巴卡尔;拉其普特人的拉贾斯坦的编年史与古迹等。,第三、欧洲人,主要是一些到印度访问过的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外交家撰写的游记、日记、文集和回忆录等。如英国商人和旅行家拉尔费菲奇(约15501611)撰写的游艺机记;英国外交使节托马斯罗(15811644)的使印日记;法国的佛朗索瓦伯尔尼的伯尔尼游记等。 6、锡克教的产生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锡克人居住的地区,兴起了一种新兴的宗教,即锡克教。锡克教的创始人是那纳克(14691539)。因其信徒称“锡克”(印第语意为“信徒”),故名。它的主要经典是格

41、兰特沙哈卜,也称阿底格兰特或古鲁格兰特沙哈卜和士祖圣典。,锡克教认为,世界没有万物,只有绝对的神。它起越时空,不生不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形无像。锡克教主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反对祭祀制度、偶像崇拜和消极遁世的态度。在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方面,锡克教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歧视妇妇,主张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不分种姓。锡克教的内部有一套规章制度,从第三祖开始,实行师尊世袭制。后为第十代师尊哥宾德辛格所废。17世纪时,锡克教遭到莫卧儿帝国的迫害,遂以阿姆利则为中心,在旁遮普建立根据地,构筑堡垒,发动起义,进行反封建的武装斗争。在英国统治时期,曾多次掀起反英起义。,2004年5月22日,人们

42、在印度北部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燃放烟花庆祝印度新一届政府总理曼莫汉辛格当天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职。辛格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信奉锡克教的总理。,在锡克教的活动中心阿姆利则市,可以看到锡克教的最大寺庙大金庙(因这座寺庙的顶和门户镏金而得此名)。大金庙是15世纪由锡克教第五代宗师阿尔琼创建,后遭洗劫毁废,几经重建修复。1830年重修时,用了100公斤黄金。,7、民族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开始踏上印度国土。18世纪中叶,印度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到19世纪,英国最终完全征印度。印度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印度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出于自身阶级利益的考虑,既不甘心国家落后

43、,也不自暴自弃,沉迷于全盘西化。他们要求变革传统社会,以顺应时代潮流。罗姆摩罕罗易(17741833)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18611941)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一、罗易是近代印度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民族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被公认为“近代印度之父”。,1818年,他反对一夫多妻和童婚习俗,提倡男女平等,要求打破种姓隔阂和赞成不同咱姓之间通婚,呼吁给妇女以继承权。罗易在宗教改革上提倡一神教,反对多神教。他宣称宇宙间只有一个神梵。梵是一处最高存在,是万物的创造者,故也称梵天神。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种姓,不分贵贱,天国的大门向人人开放。,为了实践其宗教改革的思想,1828年,罗易

44、在加尔各答创建了“梵社”。1830年,梵社庙堂正式对外开放,一切人皆可在此聚会。梵社不仅是宗教改革团体,也是社会政治革新组织。梵社成立后,在罗易的领导下,破旧立新,大胆改革印度教教义、教规和陋习;梵社还开展启蒙教育,呼吁社会改革,兴办近代学校,出版民族报刊,引进西方科技,弘扬民族文化,鼓励国民参政,推动司法改革等等,对印度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二、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出版诗集多部。他曾参加孟加拉人民反英运动,同情和支持受侵略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泰戈尔一生创作甚富,有古檀迦利、新月集等诗集60余部,并有沉船、戈拉等长篇小说,红夹竹

45、桃等剧本以及许多散文。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揭露英国殖民统治,抨击种姓制度,同情农民的处境。他还檀长绘画作曲,1911年创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清华讲学,第三、国民经济学派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一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资产阶级上层知识界代表人物活泼起来。他们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和理论上,提出各种各样的见解和设想,形成了民族主义运动的一套理论。他们要求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来发展本民族经济,从而形成了国民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达达拜依瑙罗吉(18251917)、马达德夫戈文达伦纳德(18421901)和罗梅希钱德拉杜特(18491909)。,瑙罗吉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早期最著名的活动家、国大党创始人之一、“温和派领袖”和印度国民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他著有印度的贫困和非英国式的统治一书,认为英国的殖民剥削主张是造成印度贫困的直接原因。但他对英国殖民剥削的抨击仅限于某些宗教和某些经济方面,而未触及剥削制度的本质,因他相信英国人建立的殖民秩序具有公平正义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