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2)实践:采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政策,1、汉初的“无为而治”,(3)结果: 积极:六十多年后,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消极: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统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有为而治”背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贤良对策”,策问),(举荐,二、董
2、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提出:,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重用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生平,新儒学体系: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形成了新的儒家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3、的需要,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改悔,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3)“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4)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实质:外儒内法,儒法融合,思想专制,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大大提高儒家的地位。扩大了官员的队伍
4、,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教育上: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前124年,又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
5、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2)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
6、,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3)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
7、,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如何评价新儒学,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时期神学迷信的泛滥,2、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积极,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004上东全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8、,B,海南琼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D,(2000年津赣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制 A BC D,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B,C,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参考答案:,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