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规划现状,目录,一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的阶段分析二、苏州城市历史街区的近现代改造三、21世纪苏州城市的空间展望四、城市规划现状,公元前514年-明初,第 一阶 段 (公元前514年一明初)苏州在自吴阎间大城后至明初的1800多年时间里,古城虽几经兴衰几经毁坏重修但城址、规模、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并无多人变化。期间城市空间发展非常缓慢,城市设施都集中在城墙范围内,城市发展处于明显的点状形成阶段,城市呈现单一而紧凑的块状形态,一、苏州城市发展史,明中叶-清末,苏州城市出现了较明显的地域功能分工如古城东北部是丝织作坊集中地,所谓“城北半城,万户机声”.城西北部的阎青门内外地区为
2、繁华商市,省府两级衙门集中于城西南肯门一带。同时城市的空间也已开始突破城墙,沿城市放射状的河道为伸展轴向外扩展,犹以间青门外为盛.伸展轴间依然为大片农田。此期间城市空间形态已由块状开始向星状逐渐演变,古代苏州形态示意图,古城之演变,方整的城池和居中的宫城奠定了古代苏州的最早格局,城市用地由此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分,最初的街衢河道受城门和宫城的控制而形成简单而不一定规整的方格网状。,已不能打断古城的演进,战后的大规模修建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军事意图,城市格局规整,子城建筑雄伟,城市中轴线南北延伸,建设活动还主要限制在城墙内进行。,新的商业中心区受大运河的吸引,自发地迁向城市的西北方向。即阊门地区
3、跃迁在城外,城市商业中心区以阊门为核心,沿主河道生长出阊门枫桥、阊门虎丘和阊门胥门三条伸展轴,其指状的布局和密实的肌理与古城联成一体。,鸦片战争后解放前,鸦片战争后一解放前:此期间城性生产城市沦为纯粹的消费性城市,城市发展缓慢,在继续古城空地填充及沿城市放射状的河道向外指状扩展外城市西部石路出现了指间填充。城南青肠地因在马关条约后被辟为日租界和西方公其租界而得到一定的开发,但战后很决就衰落。,解放初70年代末,解放初一70年代末:夕此期间苏州城市空问发展主要体现为沿河道或马路在古城区内外兴建了不少企业.多为点状开发,城市形态仍保持星状。在城市空问结构上,由于由于工厂遍地开花、见缝插针,导致城市
4、内部功能混杂(工.业和居住混杂最明显).结构混乱,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欠债等问题,1978年1994年,1978年后,城市的发展步入了车道城市向外迅速蔓延扩展。为保护古城发展经济.苏州重点向西发展,试图形成“东城西区”的城市格局。吴县也在1984年开始在城南建设吴县新区,由此带动苏州城市空间自西和向南两个方向块状连片生长,19942000年底,1994年5月启动的中新苏州川工业园区带动了苏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自此古城东面的园区和西面的新区形成了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翼,加上南面的吴县新区,苏州城市空间扩展呈现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块状连片扩展的趋势,同时出现内向填充,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形
5、式,2001年初至今,2001年初一至今:2001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吴县撤县建区苏州城市空间开始由“一体两翼,古城居中的轴向扩展向五区组团,四角山水”(五区即北方城南吴中东城区西新区、中古城,四角自然山水即东北角的阳澄湖东南角的独墅湖西北角为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的上方山、白湖)的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迈进。,当代苏州历史街区的近现代改造,苏州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旧城区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同时,房地产的空前活跃进一步推动旧城改造, 由单一的“ 旧房改造” 转向“ 旧区再开发”,以实现改造旧区和城市现代化的多重目的。古城内展开了由点到线, 由线及面的更新实践 , 这种探索是
6、谨慎的、积极的也是局部的。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地改造。由于其原有的交通规划系统为水陆兼备,为适应现代交通要求,城市陆路干线要加宽。原有的小街小巷小河在规划的54个街坊中依情分片分段处理。古城中的大量民宅仅部分保持,原貌, 大部分质量差难以保存需彻底改造,依传统风格,重新设计建造。,21 世纪苏州城市空间的展望,展 望 21 世纪苏州的城市空间发展,将随着城市公交专用道的开辟、市区1,2号轻轨铁路的修建、环古城“井”字型快速通道等的建成,古城的交通瓶颈将被底彻打破,各组团间的联系将更加便利快捷。组团互相依赖却又相互独立,共同组成都市苏州。,相对而言,园区和新区将发展更快,尤其是园区,因其更接近
7、上海的区位、更独特的管理经营模式,更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等优势将吸引城市重心进步向东移动,城市沿沪宁线及苏嘉杭两条轴线带状延伸的不均衡将更趋明显。苏州,一个交通便利、一个古城、古迹、历史风貌和新城、新景.现代风情有机融合的、一个多中心的特大园林城市将呼之欲出。,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十字轴带”就是集中建设十字交叉的两条功能、交通、景观复合轴。南北主轴以人民路为骨架,东西主轴以干将路为骨架。“五楔渗透”指引导从乡村和郊野空间向中心城区插入大型郊野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本底环境的基础。 “多心多点”就是建立三级(市级中心、分片中心和居住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绿廊相通”是
8、说,苏州大运河西段及南段、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两侧绿带所围成的都市绿环。,二、城市规划现状,这两个区域都在苏州主城城区里,目前被大运河阻隔,虽有狮山大桥、何山大桥等连接,但联系还是不够顺畅。总体城市设计提出,要让这两个区域合成一个“核”,办法之一是将干将路西延到高新区;另一个办法是沿大运河建设开敞空间,让苏州从小桥流水走向运河时代,最终走向太湖时代。,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 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8.1%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
9、长,而有51.1%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老城区的干将路,则可以改造成类似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首尔清溪川大道的林荫大道。,干将路建议改建为林荫大道并西延模拟图,市域轨道线网规划,规划建设沪宁、苏嘉、苏常、苏通和沪锡苏州段等5条城际轨道铁路。,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两带三环五楔”结构。“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
10、南部绿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澄湖”。“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老城区居中,园区、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相对独立,制约了苏州的进一步发展 。 市民心理中心在古城,“小心脏,大身体”,老城超载运转已经较为严重。空间活力区局限在古城,基本上没有延伸到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整体结构,是典型的“巨人的体形,婴幼儿的心脏”。苏州中心城区各区域还存在项目形态雷同、边界分割、高度区不明确、色彩难协调、公共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小组成员:王玉宗 杨胜瑞 路彩燕 张振华 谭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