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57120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学”促“教”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室 李莉 2015年11月,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两类。对于简单知识,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游戏、劳动和观察中就可以获得,无须专门教学。但是儿童获得的这些知识多是零散的。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集体教学)。” 乌索娃,我赞成在幼儿园里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但是,我并不认为应该以牺牲教师有效的教学作为这样做的代价。

2、 朱家雄,幼儿园需要有集体教育活动,集体教学发挥着帮助幼儿 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特功能,重“教”、轻“学”,脱离,环境地域,年龄经验,生活,附件鱼就是鱼.pps,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 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牛,或者说他说认识到的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1.幼儿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 2.“鱼”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牛”。 3.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幼儿的认识。,旧教育观 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教育观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 受幼儿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

3、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意义。,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被动学习: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旧的教学观关注“以教促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以学促教”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应是幼儿学习的“催化剂”。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幼儿“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幼儿的学

4、习是 从零开始的吗?,生活中的本能学习获取经验、应用经验 行为模仿中的主动学习简单经验的丰富与积淀 集体交流中的互动学习经验提升与重组,幼儿的学习,第一境界:授之以鱼,第二境界:授之以渔,第三境界:悟其鱼识,1、选择优质的、适合孩子发展水平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 2、适合面向全体幼儿的“真”活动(例:大班制作拼图) 3、借助的活动材料追求的是品质而不是价格 4、选定的教材要真正读懂,才能实现为我所用(例诗歌“秋天的水果”、故事“小壁虎借尾巴”),秋的画报 秋天的树林里, 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 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跟斗, 就象彩色的画报。,这首诗给你什么感觉? 是

5、在介绍秋天的水果吗? 这首诗歌如何让幼儿欣赏?,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的终点。,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活动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即: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是否有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必须是清晰的,是可达成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与幼儿的发展水平脱节,缺乏教育价值 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偏、空、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正确辨认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体验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探索: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数学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小班: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

6、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 里外等方位词 中班: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 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大班:能辨别自己的左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健康: 生活能力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中班: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活动目标: 熟悉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识别幼儿园的方位。 用简单的标记标出周围熟悉的建筑或设施。调整后目标: 熟悉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能借助熟悉的参照物迅速指认幼儿园。 尝试用简单的标记标出周围熟悉的建筑或设施,感受标记所带来的简单和方便。,简明:简单明了,语句精炼,避免繁琐 清晰: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并重;表述切题,关注幼儿发展,符合该活动的

7、特质及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笼统 统一:必须固定以幼儿(或教师)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是幼儿),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目标流失 内容超载 难度过大 盲目整合,例1:综合活动“阅读广告” 1谈话: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阅读。 师:你们知道广告吗?在哪里看到过广告? 2观看电视广告。 (1)播放关于牙膏的广告。 (2)讨论:这是一个什么产品的广告?你看到了什么? (3)师:我们再来看一遍,广告里有些什么

8、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幼儿创编广告语。 (1)为小朋友喜欢的产品做广告。 (2)为产品创编广告语。,问题一:目标流失,分析,提问内容和教师构想的第一环节不对应 没能让幼儿感知、提升广告的特点 让幼儿创编广告,教师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自由结伴编,但是怎样创编广告语交代不清,在幼儿没有明确广告的特点的情况下又如何创编呢?,问题二:内容超载,案例:音乐活动“盒、碗、碟、杯在歌唱” 1出示盆、碗、碟、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歌唱。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 。 5

9、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乐器玩具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的名称创编进歌曲,同时创编出新的节奏。,思考,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幼儿到底发展了什么? 是观察认识物品名称、特征,还是辨别其不同的声音?是欣赏歌曲,还是创编歌曲?这么多的环节到底让幼儿学什么?,分析,两多:活动环节过多,想达成的目标过多。 效果:欲速而不达,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不可能保证质量地完成,导致“走过场”或剥夺幼儿应有的自由游戏、活动时间。 结论:这种热热闹闹走过场的丰富环节,不能成为幼儿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

10、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达成。,1感知豌豆荚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荚的外形特征,数数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2剥一剥、数一数、记一记 (操作) 每人两个豌豆荚,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做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才能看得清楚?豌豆荚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记录35个豌豆荚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每个豌豆荚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有几粒?最少的有几粒?,简洁:紧扣主题,环环相连,避免花哨 有层次:有机联系,层层递进,由表及里,豌豆夹中豌豆粒数量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 一个豌豆夹

11、里有几粒豆宝宝?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对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有几粒和最少的有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培养,更调动了幼儿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启迪了幼儿思维。,“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超出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结果是机械记忆,生吞活剥。 “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不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是幼儿教育的大忌!,案例3:大班综合活动“

12、各种各样的报纸”活动环节安排,第一环节:了解报纸的名称及基本用途(现场用时8分钟)。 第二环节:制作报纸服装(现场用时15分钟)。 第三环节:服装表演“报纸秀”(现场用时7分钟)。,问:你这次综合活动的重点领域定位是什么,第一目标是什么? 答:科学领域,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对报纸的认识,知道报纸有各种各样的,并了解它的用途。 问:你安排的这三个环节,教育意图是什么? 答:意图在于将科学、艺术、语言各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整合绝不是多种领域简单相加拼凑的大杂烩式的拼盘,而是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有主要领域的凸显;又要有营养素之间

13、的合理搭配,不同领域间的有机融合;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孩子吸取更多的营养。,教学活动设计:实操演练,谈一谈您对“人民币”的了解 如果以“人民币”作为教材,您觉得幼儿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它可以促进幼儿的哪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套人民币,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中的权威压制 (二)师幼互动中的技巧性、有效性问题 (三)教学评价的适时性问题 (四)延伸活动得不到落实,五、以学促教的师幼互动过程,案例1:“大问号”活动片段,师:我们先来念一遍儿歌。(师幼一起念儿歌大问号) 弯弯月挂树梢,好像一个大问号。 螃蟹为什么会吐泡? 孔雀为什么会开屏?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问号中

14、哪些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 幼:我知道长颈鹿脖子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要吃树叶! 师:那大熊猫要吃竹子,为什么脖子不长?你的这个回答不太准确。 幼:它(熊猫)不用吃上面的叶子。 师:书上是这样说的:恐龙灭绝时代,树叶都枯了,长颈鹿生命很顽强,为了够到更高的树叶,于是脖子越来越长了。 幼:那长颈鹿的脖子原先是很短的? 师(有点不耐烦):到底原先是长的还是短的,我也不清楚,你们回去查一下书。 幼:我妈妈说长颈鹿一生下来脖子就是很长的,后来越来越长了 师(把书合上,表示不愿意再谈长颈鹿的问题):你去查一下资料,万一错了怎么办?我们来讲下一个问题,还有哪位小朋友能解决问号中的问题,教师很明显地是在用自己的

15、社会地位权威压制幼儿,师幼之间无法产生真正有效的互动。,师:兰花有几个花瓣? 幼:三个大花瓣,三个小花瓣 师:它有什么作用? 幼:止血镇痛 师:玫瑰有什么作用? 幼:可以做香水 师:还可以净化空气。仙人球有什么作用? 幼:美容;治病;解渴;做燃料: 师:作用大不大? 幼:(集体)大 师:你们喜欢不喜欢? 幼:(集体)喜欢,教师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权威压制幼儿,对话中幼儿看似都在积极与教师交流互动,其实都是教师所教知识的再现,幼儿不能体现对话的主体地位,仅仅是知识的传话筒、教师的应声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学生把教师看做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控制和操作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学

16、生无非是利用教师获得知识,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其实,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对话式教学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即是对话互动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由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的思想交流对话不能出现一些人代表另一些人命名世界的情况。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问题一: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互动 问题二:互动往往被无关问题所干扰,案例3: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树叶”,教师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树叶,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当幼儿探索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看一

17、看,你发现了什么?幼:这片树叶上有很细的茎(叶脉); 幼:这个树叶上有小圆点花纹; 幼:这片树叶生病了,上面有斑点; 幼:这片树叶被小虫子咬了,有小洞洞;,多数幼儿都力图使自己的发现能与众不同,教师和幼儿围绕着树叶进行了很多的互动,但幼儿真正需要探索的内容却并没有被提及。所以教师提的问题不应该是“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无边界的、宽泛的问题,而应该是锁定并缩小探索的主要内容,如:“看一看、比一比,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圆形。 师:嗯,有圆形。还有呢? 幼:三角形。 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 幼:正方形。 师:好,有正方形,真棒!,观课人:我记录

18、了一下,在第一环节观察饼干的师幼对话过程中,您重复幼儿的语言多达三次,您觉得每一次都有必要重复幼儿的回答吗? 教师: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话过程中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回应幼儿,就出现了有意无意地重复幼儿回答的状况,习惯成自然了。,教师频繁出现重复幼儿回答的原因: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智。 现场巧问:“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就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角度进行回答。虽然这时的回答可能很散,教师无法预计,但教师可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梳理思路。 当幼儿先关注到三角形饼干时,教师可随即追问:“谁找到三角形饼干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查验证的过程。 当幼儿找出三角形饼

19、干后,教师可接着问:比较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饼干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 当把有关三角形饼干的问题一一解决后,紧接着教师再问:除了三角形,你还发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的教学思路才真正地发挥了以“学”促“教”作用。,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建,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擦边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案例5 大班“6”的组成与分解活动 “小蜻蜓捉害虫”,教师戴着大蜻蜓头饰,幼儿戴着小蜻蜓头饰来到活动室。在一张贴有很多六节青

20、虫的图片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谈论小蜻蜓捉虫子的事情。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捉到害虫后,我们准备怎么吃这些美味呢?”有的幼儿说要冷冻,有的说要红烧,还有的要烧烤、水煮吃法多种多样。这样的回答也使教师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接球”。于是,教师说:“这么多吃法把我都搞晕了”,这样的互动对话,浪费了很多时间,对幼儿学习“6”的组成与分解一点作用也没有,反而带来了干扰,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关注“学”,过多地纠缠与活动本身没有太多关系的问题。,案例6:小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水果”讲评环节,活动临近结束时,有一调皮的孩子将玩具角的橡皮小鸭放在水池里,边用手拨动着水流边兴奋地喊着:“看,小鸭子游水了!”。在好奇心的

21、驱使下,许多幼儿都围观过来。教师费了一番周折才把幼儿召集到位置上,并按部就班地开始了预设中的讲评:“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介绍一下?”可这时幼儿似乎已淡忘了刚才的操作结果,举手者寥寥即使个别幼儿回答,也将话题转到了“小鸭游水”上。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似乎已慌了阵脚,随便说了两句就草草收场了。,观课者:在这个讲评环节,你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 教师:我感到困惑的是当幼儿的兴趣发生偏离时,讲评该继续吗?,教师不妨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机动地调整讲评时间,如当幼儿精神集中时,教师可按照预设计划按部就班进行;当幼儿的情绪处于低落时,教师可缓一缓,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谈;当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高涨时,那么

22、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角色加入到幼儿的探究队伍中,将浮在水面上的小鸭子与“沉浮”活动分析相对接。而不必刻意追求教案的固化实施。,案例片段7: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纸”延伸部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纸,了解了纸的用途,小朋友看到过造纸厂工人叔叔的造纸过程吗?过几天,老师带大家去造纸厂参观。,观课者:您预设这个延伸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回归自然,让幼儿了解造纸的过程,从而对纸有较全面的认识。 观课者:您觉得教师组织幼儿去造纸厂参观的方案可行吗? 教师:我也觉得有困难,当时我只考虑到为此活动安排一个延伸活动,也没仔细考虑其他问题。,我们应坚决摒弃“为延伸而延伸”的教育观念,还集体活动以“真实自然”。,“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叶澜,附件人民币的秘密3.23.rmvb,师幼、幼幼间的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帮助幼儿重构知识获得经验 归纳幼儿的零散经验提升经验,做有心人,勤动脑,细钻研,用心“悟”出好课,上出好的效果! 能将别人的东西消化并转变成为自己东西,那是一种能力。“教”、”学”相长,祝大家走向成功!,谢 谢 倾 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