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5568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000端午节(小学生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主讲内容,一、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简介 纪念屈原 白娘子传奇 二、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 端午节的意义 三、包粽子,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时间: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如今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别名: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端午节特色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名称由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

2、在的“端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节日别称,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

3、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

4、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是太阳的节日,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邪嘛。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 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

5、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纪念孝女曹娥 古越民族图腾祭,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

6、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源于纪念屈原,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江浙一带,是

7、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

8、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13,龙 的 节 日,端午节的来历,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百越族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

9、华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吃粽子 赛龙舟 悬艾叶、菖蒲 佩香囊 采/斗百草,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之 -吃粽子,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

10、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粽子的由来,粽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现有多种做法。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小得像手指一般 最有名的粽子: 在嘉兴,称为“五芳斋粽子”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赤豆粽、红枣粽等,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粽子,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功效。,全国有着不同的粽子,端午节粽叶飘香,粽子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感情。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广东粽子个头不大,外形

11、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江西粽子多以尖三角形,有腊肉、蜜枣、绿豆等风味。 福建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 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种粽子。(拉美 缅甸 越南),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端午节的习俗,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韩国江陵端午祭庆

12、典,端午节的习俗之二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已经流传两千多年。赛龙舟规则:船的长度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端午时节后,气候开始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各种疫病容易感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刚好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大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小孩不能喝酒,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脸,耳朵和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端午节

13、的习俗之三 -喝雄黄酒,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给孩子涂雄黄,28,画 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习俗之悬艾叶菖蒲,艾草,菖蒲,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悬钟馗像,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14、传说避邪驱瘟,实际是用于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佩香囊,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五色线-长命缕,34,长命缕,斗 草,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

15、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 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端午诗歌,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 忠烈之魂一去千载

16、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端午节诗选,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吃粽子,端午歌,五月五, 过端午, 划龙舟, 敲锣鼓, 一二三四五, 你来划船我打鼓,端午祝福短信,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句珍重,深情

17、送了谁?又到端午,一见“粽”情,思了谁?是你!让我醉相思!祝:端午快乐!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香飘万里,舞动祝福。祝:生活美好,事事顺心!端午节快乐!,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端午文化的保护与端午假,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传统文化 之 端午节,提问,端午节在每年 ,也就是今年6月12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一般都认为是纪念 ,当然,关于它的来源远不只这些。 端午节也有很多习俗,比如 , 都是端午节的习俗。 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世界被世界遗产保护的吗?,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划龙舟,吃粽子,2009年9月30日,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 处处吉祥!,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