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4334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课题程序的逻辑关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QC小组简介 QC小组活动,全称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QC小组活动的特点: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 QC活动的起源: 1962年石川馨倡导下,首创与日本。 1966年,朱兰介绍,被国际认知。 1978年,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个过程中,诞生了我国第一个 QC小组。 一、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也是 QC小组活动的基础。 PDCA循环一般包括:策划 P、执行 D、检查 C、改进 A。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二是大环套小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中存在各自的

2、 PDCA循环,大环推动小环,小环保证大环。 PDCA循环完美地展现在活动程序中。 四、 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三、 三类课题的活动程序与 PDCA循环的关系 二、 三类课题 一、 PDCA循环 第 5页 一、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也是 QC小组活动的基础。 PDCA循环一般包括:策划 P、执行 D、检查 C、改进 A。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二是大环套小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中存在各自的 PDCA循环,大环推动小环,小环保证大环。 PDCA循环完美地展现在活动程序中。 第 7页 二、三类课题 根据课题来源分, QC小组活动课题可分为指令性

3、课题,指导性课题和自己选择课题。 根据课题目标来源分, QC小组活动课题可分为自选目标课题、指令性目标课题。 指令性课题不一定是指令性目标 第 9页 三、三类课题的活动程序与 PDCA循环的关系 问题解决型自选目标课题的基本程序 课题选择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确定要因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提高和下一步打算 P D C A 课题选择 设定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原因分析 确定要因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 选择课题 设定目标 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制定对策 实施对策 效果检查 标准化

4、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P D C A 三、三类课题的活动程序与 PDCA循环的关系 第 12页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问题解决型课题 -自定目标 ) 1.问题解决型课题(自定目标)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1)选择课题 要求; 现状; 选题。 ( 2)现状调查 问题查清了吗? 症结找准了吗? 症结能解决吗? 症结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 3)设定目标 对症;单一;量化;有据;选进;可行。 除“单一”、“量化”在目标中一眼可看出外,其余四个方面要联系现状调查才能看出来。 ( 4)分析原因 一定要针对“症结”析因,而不是针对需要解决的一般问题来直接分析原因; 一定要选择宜适的

5、析因方法;正确适用因果图、关联图等; 一定要“全面”,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引发问题的原因; 一定要“彻底”,不找到可操作的末端因素不撤手; 上下层一定要有清晰的因果关系; 一定要合乎逻辑推理,这一步几乎所有问题都出在不合逻辑上。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5)确定主要原因 “三步”:收集全部末端因素;注意识别不可抗因素;逐条验证末端因素。 “三法”:根据人、机、料、法、环、测的特点,分别选择现场验证及现场测试、测量和调查分析三种方法获取数据和证据。 “三不能”:不能只凭印象、感觉、经验去确认;不能根据问题是否容易解决去确认; 也不能仅与现有的工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

6、进行比较 ,而应根据它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认 。 “写作程序”包括: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逐条验证;汇总确认出的要因。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6)制定对策 针对确认的每一条要因,分别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策; 对每一个对策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打分、评价、选择; (“教材”中提出分析评价应把握有效性、经济性、可实施性、可靠性、时间性五个因素); 针对选择的对策,按三项原则、六个方面正确地制定对策表; ( 7)实施对策 按照对策表制定的对策、措施,逐项实施,对照小目标逐项确认; 正确实施、正确改进(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 全面记录,无一遗漏; 当无法进行下去时,再回头查找所采取的对策是否

7、正确; 如发现分析原因、或采取的对策不正确时,应重新析因、选策,直至课题圆满完成。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8)效果检查 先比“大目标”,再和“问题”比,关注“两效益”,考察“非预期”。 对策表中所有对策全部实施完成并逐条确认达到目标要求后,即所有的要因都得到解决和改进后,应按改进后的条件进行试生产(工作),收集数据,进行总体效果检查。 “比目标”应注意,未达目标要重新进行原因分析; “比前期”回答的是“是否有效”,但有效不一定达到目标; 计算经济效益只计算“活动期”和“巩固期”; 应当高度重视社会效益; 检查意外收获和有无副作用。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9)巩固措施 正确措施纳

8、入“标准”,确保“标准”正确执行,至少跟踪三个周期,全面记录统计分析。 按照新的条件试生产至少跟踪三个统计同期,并做好记录、分析。 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全部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变更的有关参数、图纸、资料、规章制度等,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纳入企业相关标准,或将有效措施纳入班组作业指导书、班组管理办法、制度等。 确保纳入的标准正确执行。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10)总结及今后打算 总结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提高情况,明确今后选题或努力方向。 “ 打胜仗一靠团结,二靠总结;总结应包括对各程序和重要方法应用的总结。 对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综合素质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界

9、定,这是搞好总结的前提。 对今后打算要有明确的课题选择而非空话。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问题解决型课题 -指令性目标课题) 2.指令性目标课题“目标可行性分析”程序中的主要层次 ( 1)指令性目标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上级以指令性形式下达给小组的活动目标。 二是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 小组如果直接选定上级的考核目标为目标值,应该与考核指标完全一致。 通常情况下,小组活动是指令性目标的,其课题多为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课题;但是将指令性课题作为小组活动课题的,其活动目标不一定都是指令性目标。 从概念上区分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自选课题和自定目标与指令性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

10、层次 ( 2)自选目标课题程序与指令性目标课题程序的区别? 二者的不同主要是第二步、第三步。指令性目标在选择课题之后,根据指令设定目标,然后作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才能往下走! ( 3)指令性目标课题中的“目标可行性分析”内容与自选目标课题中的“现状调查”内容比较 “ 指令 ” 目标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 自选 ” 现状调查的内容 1、 现场跟踪 , 指出现场与指令性目标的差距; 2、 指出造成差距的主要问题 /症结; 3、 分析症结能解决的程度 , 能否实现指令性目标 。 1、 如可行 , 进行现场跟踪 ,进一步收集数据 , 验证问题的严重程度 , 证实选题定位是准确的; 2、 指出具体

11、的主要问题 /症结;3、 找出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3.“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的基本要求 ( 1)选择课题 提出问题、调查分析、选定课题。 ( 2)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目标可行性分析 (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提出方案、方案优选、确定最佳方案 ( 4)制定对策 根据第三个程序选出的“最佳”方案制定对策、注意整合试验。 ( 5)按对策表实施 逐条实施对策,每个对策实施中都应有标准、过程、结果。 ( 6)确认效果 (达到目标,向下一步进行;未达到目标,再返回第 3步) ( 7)标准化 将有价值的内容纳入标准,确保纳入的标准正确执行。 ( 8)总结与今后打算 四

12、、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4、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中逻辑层次比较 少了哪些程序,多了什么程序? 哪个程序十分独特,特别重要! 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字面表述一样:( 1)、( 2)、( 4)、( 5)、( 6)、( 8)、“六个程序的内涵如何把握?“标准化”与问题解决型课题中的“巩固措施”程序含义一样吗?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5、创新型课题中“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程序中逻辑层次。 例 1 “ 针对预定目标广泛提出各种方案” 运用头脑风暴法,广泛提出各种方案 总体方案的选择(总体方案必须是创新的) 提出若干个创新方案,通过实地考察、试验分析 /模拟试验取得数据信息,通过论

13、证分析后,层层选择最佳方案。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5、创新型课题中“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程序中逻辑层次。 例 2 “ 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逻辑结构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5、创新型课题中“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程序中逻辑层次。 例 3 “ 确定最佳方案: ( 1)对各方案逐个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2)对各级分解方案均应每级逐个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选择各级各个最佳方案。 方案选择必须彻底;层层展开 , 一直展开到能采取对策为止 。 ( 3)方案分解 (方案)第一级分解 第二级分解 第三级分解 (总体方案) (方案构成) 必须分解到

14、不能再分解,选择到不能再选择的程度。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 4)最佳方案确定 第一级分解 第二级分解 第三级分解 (总体方案) (方案构成) 方案展开分解,逐级优选的结果。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例 4 : 确定最佳方案的注意点: 由于是创新,过去未做过,心中无底,可通过多次试验或模拟试验进行探讨和摸索,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不能用主观的方法确定最佳方案 不要将试验或模拟试验留到对策实施中去做,不要“摸着石头过河”。 四、活动程序中的逻辑层次 例 5、选择最佳方案存在的问题: ( 1)提出创新课题后,总方案中有不是创新的方案。 ( 2)仅对总体方案进行选择 ( 3)方案展开选择不彻底 ( 4)方案评价主观判断、依据不足,缺乏数据与事实;能进行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未进行试验。 ( 5)提出的方案太少,可比性差。 ( 6)方案过于简单,起不到对比选择的作用。 ( 7)方案选择只关注时间、费用等数据的对比,对关键的特性值指标数据缺乏选择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