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33603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生的围城围城赏析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 。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 年留学牛津大学,1935 年与杨绛结婚,有一女。曾任教于清华大学。他不仅是一位研究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成绩卓著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讽刺小说家,在四十年代就享誉文坛。 作品有管锥编 、 谈艺录 、杂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著名小说围城写于 19441946 年,先后被译成各国文字,得到非常高的评价。二、 围城主题“围城”二字表面上看,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其含义是:爱情、婚姻或一种人生,“好像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 “城外的人

2、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小说似乎也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等人“冲进” “逃出”的人生经历。其实整部小说所反映的远比这些要深广的多,作者将这种心理倾向扩展到人生万事等诸方面,小说中的许多人物进进出出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围城” ,结果几乎是屡屡败北,象征着当时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围城动笔于 1944 年,完稿于 1946 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

3、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 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 。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三、故事梗概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一艘邮轮正从法国向中国驶来,船上有一批中国留学生,都是刚从欧洲学成回国,这其中包括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和他的同学苏文纨。方鸿渐在读高

4、中时随家里做主定了婚,有了挂名丈人,由于他的未婚妻逝世,他的丈人就把为女儿筹备婚礼的钱给他,资助他去欧洲留学。油轮在海上行驶,方鸿渐在油轮上还认识了一位澳门女子鲍小姐,两人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鲍小姐引诱方鸿渐,而且麻利地甩掉了他。方鸿渐回到上海后,在挂名丈人的点金银行里兼差,乏闷无聊,就去找苏小姐,在苏小姐的家中,认识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并热烈地爱上她。求爱遭拒后,他满怀痛苦跟着赵辛楣、李梅亭等人去湖南三闾大学教书,同行还有顾尔谦、孙柔嘉。一行人在旅途中遭遇各种颠簸,才到达目的地。到了三闾大学,学校内教职工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风吃醋,种种丑象让赵辛楣、方鸿渐十分反感,先后离开。方鸿

5、渐被学校解聘后,和孙柔嘉一同离开三闾大学,在赵辛楣的劝说下,两人选择在香港结婚。两人结婚后回到上海,赵辛楣推荐方鸿渐到报馆当资料室主任,孙小姐去姑妈的厂里做事。在上海,方鸿渐受尽人情冷淡,倍感凄凉,又因战事迫促,想要离开上海到重庆去寻找机会,由此和柔嘉产生了分歧,最后导致婚姻破碎。到此,一段关于方鸿渐的婚姻人生的围城就结束了。2四、人物形象围城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图(亲情)方家 三闾大学鲍小姐 李梅亭 高松年苏文纨方鸿渐赵辛楣汪太太唐晓芙 孙柔嘉 韩学愈(恋爱) (婚姻) (友情) (事业)方鸿渐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

6、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 “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

7、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事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赵辛楣赵辛楣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缺点在于有时候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比如他说:“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

8、 ,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 ”赵辛楣还是一位有着独特性格、有着他自个儿“灵魂”的人物:豪爽又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赵辛楣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影响最重要的地方还不在于他对方鸿渐生活轨迹改变的影响,也不在于他的存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展。而是赵辛楣这个有灵魂、有性格的人物,对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影响。 苏文纨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介绍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

9、头钢笔划成的。 ”直接把一个有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苏文纨之名可引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孤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此诗正注释苏文纨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3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媚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的爱情的满足。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唐晓芙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的人物,看看钱钟书在围城中是

10、怎样描述的: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唐晓芙之名,大约来自楚辞九歌 。诗中“湘君”一节唱到:“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 ”唐晓芙纯真天然,恰似“出水芙蓉” ,她与方鸿

11、渐同属理想青年,是方的最爱。但她偏执于女性彻底解放,竟要求“占领爱人整个生命” ,方鸿渐也窥破她“不化妆便是心中没有男人”的私心偏见,于是两人误会不断、喜悲更迭,方鸿渐最终不能随他心愿。可怜一对进步恋人,双双为理想所眈。唐晓芙纵是满腹诗书也枉然,到头来连婚姻都虚无缥缈。孙柔嘉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

12、的所谓“阴柔” ,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 ,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钟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也使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说不尽的一样,她也是说不尽的。褚慎明褚慎明是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塑造的哲学家。此人有一大爱好:四处搜罗哲学家通信地址,写信与他们,凡有回信则四处炫耀,以抬高自己身价。褚君与大哲学家罗素尤其熟, “还够得上朋友” ,称自己为罗素解决了一些问题。细数起来,无非是罗素问他什么

13、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coffee or tea 之类非褚君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尽管如此,褚君仍亲狎地唤罗素小名“Bertie” ,唬得旁人一愣一愣,仿佛“还够得上朋友”就是谦虚地表达与罗素交情甚深,而与罗素交情甚深就必定是哲学大家。他沾沾自喜吹嘘,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董斜川董斜川狂妄无趣,自以为是。虽然不能算无知,但最起码是消化不良。虽然是消化不良,但董斜川的架子是很能唬人的,尤其不自信的人最容易上当。其实董斜川是有其明显4标志的,其一是故作奇论,比如围城里的董斜川说苏东坡不够格的话,注意他虽然故作奇论,但绝不会去做详解,而是很有底气地一闪即过,靠这底气把人唬住。其二是把自己和自

14、己所推崇的人建立起联系,比如董斜川管陈散原叫老世伯,言下之意即自己是韶乐正音,称赞别人其实是为了抬高自己,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也。五、艺术特色 1.姓名寓义巧妙深刻而又切合人物性格特点 方鸿渐:姓方寓示着他做事不圆滑。书中有“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鸿渐虽出国留学,但他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做事方式仍是中式的,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鸿渐一名引自周易中的“渐卦” ,该卦有“鸿渐于干(磐、陆) ”等语,主体是以 “鸿”为取象,说明士进取之过程(“渐”即为进之义 ),而围城正是讲述方鸿渐在社会中的探索和进取过程的。 苏文纨:姓

15、苏且有人打趣她为苏小妹,自然使人想到她也是一才女。文纨之名有“文采昭然,品质洁白”之义,这层含义与苏文纨的早期形象应该说还是比较吻合的。 孙柔嘉:此名多半是反其意而用之。孙小姐表面性情柔顺,实则精明厉害。 李梅亭:此人在书中炫耀他的英文译名如何独特,实则为“五月、吵闹、草地”的大杂烩,让人联想到此人好附庸风雅,而性格、人品却杂乱不堪。 唐晓芙:有“清水出芙蓉”之寓意。 鲍小姐:暗示着与其交好如入“鲍鱼之肆” 。 2心理描写犀利而细腻 围城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因而通过犀利而细致的心理观察和分析,准确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与情感便成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在小说中,作者或是以机智幽默的笔触层层

16、剖析病态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怯懦与丑恶,或是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他们隐秘心灵的微妙变化,都使得人物形象鲜明可见,真实可信。 再看赵辛楣对异性间借书的看法:“这是男女人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 书中人物有许多类似这样的言论。读者看了,自然能明白其中的荒谬,但仔细一想,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他们所说的问题,于是发出会心的微笑。 当然, 围城中心理描写最为细腻、也最为感人之处还是写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时的那一段。前后千把字将唐小姐谴责方鸿渐时爱恨交织的心理表现得简洁、准确,对她与方鸿渐决裂后混合着后悔、痛苦和矜持的矛盾心理也写得细腻、生动,同时也写足了方鸿渐无奈、软弱和又悔又气的心理。 3

17、.妙喻迭出,幽默风趣 作为学者小说的代表, 围城的语言以作者丰富的学识为基础,以形象、新奇的妙喻为特色,以幽默、讽刺为语言风格,使得全书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读围城 ,我们无法忽略书中如点缀夜空的繁星一般多的比喻,它们形象而新奇,大多与机智轻巧的讽刺、幽默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既感到轻松愉快,又忍不住要细细品味。钱钟书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 。他的比喻常将两个看似毫不搭连的意象接通在一起而出奇制胜地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对此,他认为,比喻的两者之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也就愈新奇创辟。作者的这番论述确实是我们理解和赏析围城妙喻的钥匙

18、。试举几例予以说明。 第一,讽刺某些社会现象 5“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 作者将抽象之事物(文凭的作用 )形象化,在轻松的笔调中对比喻对象予以嘲讽。 “船又到了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 这种对殖民者的讽刺可谓生动犀利,妙趣天成。还是在第一章,作者对法国人、爱尔兰人做事的“特色”以及哄骗之学、方鸿渐买假文凭所代表的中国外交

19、的“胜利”等都作了轻松描述和非正式的评点,令人解颐。 第二,男女间的微妙关系 “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 ,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六、 围城妙语赏析曾有人说过:“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 围城恐怕要数第一。 ”单凭围城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这部被赞誉为“新儒林

20、外史 ”,这部“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讽世之作,钱钟书就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 1、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或者这句更流行:婚姻象围城,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岂止婚姻是围城,人生也是围城!冲进去的人和没冲进去的人,都有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我们都不过是一群在围城内外出来进去的俗人,得陇望蜀,永不满足,烦恼和快乐都没完没了。2、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 ”这首诗道出了人类的许多“自欺欺人”的哲学。3、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都冷眼旁观”这是我见到

21、形容拍马屁的最精彩的比喻,当时笑得人仰马伏。4、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百无一用是文人,只会无病呻吟!这是对方渐鸿做人的简练结论,一句话道尽了他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悲剧性格。5、 “致身于国 、 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岂止是没有脱手,简直就象是太平天国制造的那个“人人不愁吃穿”的美梦一样,是空中楼阁,对穷苦大众画饼充饥!6、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当时的文凭功用如此,今天的文凭功用大抵也是如此!7

22、、 “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窃国者侯,窃钩者盗!8、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6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难怪如今大家都想出国留学,混个“海归” ,就“灵魂健全”了!9、 “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彼此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的永恒悲哀!1

23、0、 “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是赵辛楣和方鸿渐在辩争时对校长高松年的评论,讽刺了高松年的“糊涂”是本来就有的,并非是地位高了才有的。对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的伪君子在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了彻底的嘲弄和讽刺。有文学家说:“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 。钱钟书应属此类大师。 六、结语 围城确实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它包容的智慧与知识,体现出的独特讽刺艺术和丰富想象力,以及它在语言方面妙喻珠联、警句泉涌、涉笔成趣的特点都使它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让人回味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